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分析了FLUENT流体商业软件用于河流动力学问题研究的难点和可行性,应用混合物模型对存在矩形沙坑的河道分清水和含沙水流2种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水沙耦合计算模式的混合物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河道中的水沙两相流输移现象;泥沙相对流体的动量影响明显,且降低了收敛速度;泥沙会抑制水流的内部紊动。沙坑内部拐角处会形成涡旋的次生流,造成向上游的溯源冲刷和下游的淤积。  相似文献   

2.
河道采沙对大桥基础安全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年来河道大量无序采沙对大桥安全带来丫隐患。由于采沙破坏了天然河床的平衡状态,可引起长距离河床整体下切,对已有跨河桥梁工程不利。采沙坑距大桥较近时,在水流剪应力作用下沙坑演变可很快造成大桥基础变浅,影响大桥的正常安全运用。本文分析了采沙位置和采沙坑深度对桥墩基础安全的影响,根据采沙坑演变的平衡比降,认为采沙坑距大桥的安全距离主要与河床粒径及水流流速有关。  相似文献   

3.
李健  杨文俊 《人民长江》2008,39(2):52-54
不规范的河道采砂对堤岸防护、通航及水工建筑物安全等均会产生较大影响.运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概化河道采砂有关影响因素后,模拟并探讨了矩形采沙坑对河床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坑改变了局部河道的水流结构和含沙浓度分布,在不同河段、不同方向上,沙坑对河床床面变形影响是不一样的.对沙坑变形影响的细致分析有助于进行科学采砂规划.  相似文献   

4.
顺直河道采沙坑水流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建立各向异性三维代数应力紊流数学模型(ASM)克服了各向同性紊流模型的缺点,模拟出顺直河道中次生流现象;与实验成果的比较分析证明了该三维紊流模型有良好的准确性。运用该数学模型对采沙坑周围水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床上出现采沙坑后不但沿主流会造成纵向涡旋的坑上游缘口冲刷,横断面坑内次生流亦对河床有横向侵蚀,原有流态的变化迫使河床变形调整以趋向新的平衡。运用该数学模型能阐明次生流以及纵向涡旋对河床变形的作用,可模拟分析河道采沙对河床形态调整的影响,对河道采沙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十几年来长江上游来沙量呈减少趋势,其中长江上游干支流建库拦沙起主导作用.上游来沙减少使长江中下游河道采砂量与沙源的供需问题更加突出.为了长江中下游河势稳定,河道采砂实行控制与管理十分必要.利用近期来水来沙变化及数学模型计算预测,分析了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干流河道冲淤变化以及河道的来沙量、泥沙组成变化等,研究了上游来沙减少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量的影响.结合长江中下游河道稳定、防洪以及通航等因素,提出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初期长江中下游主要河段可采量及控制性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采沙废弃的沙坑既影响河道行洪安全,也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对其进行综合治理非常必要。通过对沣惠渠渠首沙坑现状、建设必要性、综合治理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得出:沙坑治理应因地制宜发挥其潜能;治理中应注重采取景观治理手段;苗木栽植应采取多种措施保证成活率;建设中注重土地流转问题;日常管护中应注意渗流观察;应续建净水设施并注重湿地生境恢复。  相似文献   

7.
该文在分析建溪来水来沙特性及河道水沙变化的基础上,进行建溪河道输沙沉积模数的分析,依据河道输沙沉积模数计算河道输沙补给量,为河道采沙控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太浦河一维、二维水流数值模拟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太浦河洪水风险图编制的研究范围,太浦河是一条狭长的河道,河道内如采用二维水动力模型数值计算将影响洪水风险系统调用数据的效率和可视化的效果,可考虑河道内采用一维水动力模型计算.为了验证一维水动力模型是否能应用于太浦河洪水风险编制中的太浦河河道洪水演算,运用一维、二维水动力模型对太浦河河道分别进行了恒定情况和非恒定情况的洪水演算.一维、二维水流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水位与断面平均流速吻合性较好.因此得出结论:用一维水动力模型在计算太浦河河道内洪水演算具有与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相当的精度,并能大大提高洪水风险系统调用数据的效率,并提高了可视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2     
. 《水利学报》1998,(3):2
为了适应河道弯曲、狭长的特点,本文引进贴体坐标系进行区域转换,将复杂的河道计算域转变成规则矩形域,使水流泥沙运动方程在规则矩形域上求解运算.本文还建立了一种新的悬沙输移模式,该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悬沙和床沙的交换机理.利用长江重庆河段九龙滩水沙资料对模型进行了系统的检验,检验表明本模型能够模拟复杂河床条件下水位和流速场,也能够模拟回流区泥沙冲淤规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飞云江下游河段河床演变规律和来水来沙情况的综合分析,提出了飞云江下游河段适宜的采沙位置和规模,并计算分析了采沙对洪水位及堤防冲刷的影响,认为飞云江下游河段合理采沙不会对该河段构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隧道工程所在位置河床的最大冲刷深度是过江隧道方案设计的关键参数之一,合理确定最大冲刷深度能为保证工程安全和减少投资提供重要设计依据。在分析近年来河道演变特点和前人所做研究的基础上,以长江下游仪征水道世业洲河段拟建过江隧道为例,分析工程河段的来水来沙特点,采用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对不同水文年条件下河段河床最大冲刷深度进行了研究。在验证模型水流和泥沙冲淤相似的前提下,确定了动床模拟的不利水沙系列为2007—2010年+1998年+300年一遇洪水流量过程,并结合地质勘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合理预测。最终确定过江隧道断面河床左汊最大冲深为10.85 m,右汊最大冲深为8.87 m,该结果对拟建过江隧道工程而言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12.
根据泥沙动床模型试验结果,探讨了黄河下游不同洪水洪峰流量下断面的冲淤及形态响应、洪峰含沙量对河槽塑造过程中水流运动、泥沙冲淤、主槽形态及过流输沙能力影响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断面响应与洪峰流量大小、历时、来沙系数及初始断面形态有关,大漫滩与一般漫滩洪峰流量对断面塑造特性有明显的不同,弯顶断面和顺直断面具有不同的冲淤特性,研究得到大漫滩、一般漫滩及不漫滩洪峰流量下断面的响应模式,建立了典型断面形态参数对一般漫滩及不漫滩洪峰流量下水量、来沙系数参数响应的经验关系式.  相似文献   

13.
水沙变化条件下黄河下游连续弯段水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下游水沙条件及边界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在这种新的来水来沙和边界条件下,下游河道河床及河势必定发生新的演变趋势。本文选取黄河下游伟那里至大田楼之间典型连续弯段为研究对象,采用Delft3D数学模型对水沙变化条件下弯曲河道中的水流形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纵向垂线平均流速在沿程及沿河宽方向均发生显著变化,且在弯段的不同部位水流形态也不同,此外弯道中边滩和深槽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流速分布的不均匀性,使得流速重新分布;弯道中水动力轴线的变化规律与不同量级的流量密切相关,大流量和小流量时,主流线变化规律有所不同,这对河床演变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阻力规律的床面形态判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床面形态变化是河床演变的重要方面。如何根据水流和泥沙条件,预测床面可能出现的形态,一直是航道整治与泥沙研究所关心的实际问题。水流阻力规律是水流流动及床面形态等综合特征的反映,反演适当的阻力规律表达式,应能够区分出不同的床面形态。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通过建立包含床面形态参数的河流水流阻力规律表达形式,并结合水槽试验,得到了确定床面形态的无量纲特征参数,以此对不同床面形态进行区分,绘制出相应床面形态划分图,进而得到了高、低能态时不同床面形态间的分界线方程。该方程可用于对河床形态进行判别与预测,对河流整治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橡胶坝是一种低水头轻性薄壳柔体挡水建筑物,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且造价低廉,修建橡胶坝拦水造湖可形成景观水面,但立坝运行会造成库区床面的泥沙淤积,因此遵循河床演变规律,合理运行橡胶坝,可保持库区长期可利用库容。采用MIKE软件模拟桃花潭库区10年水沙条件下的河床演变,综合考察桃花潭河段水流流场、床面淤积厚度、河床比降以及纵断面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桃花潭河段的冲淤平衡年限约为7年,平衡后主河道淤积较为严重;冲淤平衡后河床纵断面在展宽段呈向上凸起的河床形态;基于桃花潭河段的几何特性、来水来沙条件和由宽入窄的壅水作用,进入该河段的含沙水流会因河道突然展宽,水流挟沙力与水流动能减小,导致泥沙更易淤积,造成床面抬升和洪水位的抬高。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下游丁坝缩窄河道泥沙冲淤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动床模型试验研究了黄河下游裴峪至官庄峪丁坝缩窄河段,在河道不同位置布设丁坝,不同情况下丁坝相对长度(丁坝长度与原河道宽度之比值)对河道泥沙冲淤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沙运动要素变化受丁坝布设位置和长度等影响较大,随着丁坝相对长度的增加,汛期主河槽冲刷量和滩地淤积量逐渐增大,主槽范围相应扩大,其高程普遍呈下降趋势,特别是缩窄断面导流堤顶端部位出现明显的局部冲刷坑,束水冲沙、增大输沙能力的效果明显。当丁坝相对长度大于0.50时,主流线偏移、断面流速分布和河床冲淤的变化速率明显增大,不利于河道稳定。  相似文献   

17.
侯新  张娜 《人民长江》2011,42(21):63-66
金沙江下游的推移质输移规律及其泥沙来量和级配对梯级水库的淤积分布以及河势将产生长远影响,需要开展深入研究。通过对金沙江下游入库控制站三堆子水文站2008,2009两年的推移质测验成果的分析,研究了该站沙质推移质的年内分布、横向分布、级配以及推移质输移与水位、流量、流速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三堆子河段全年都有沙质推移质的输移,推移量主要集中在汛期,尤以7~9月为甚;强推带为距起点距170~200 m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水库上游来水、来沙条件和水库运用方式是影响潼关高程抬升的独立影响因素;潼关上游来沙条件是造成潼关高程上升的唯一源泉,是介于水库运用方式和水量之间对潼关高程冲淤变化起调节平衡作用的淤积体供应源,而水库运用方式和来水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则决定了泥沙淤积的数量和部位。库区冲淤变化、潼古段冲淤变化及潼古河段疏浚清淤等是影响潼关高程抬升的间接因素。通过分析直接影响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对潼关高程的影响机理和作用,进一步阐释了潼关高程上升与渭河下游淤积发展的关系,为有关决策部门解决潼关高程缓慢上升和渭河下游淤积发展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潼关河床高程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潼关河床在历史时期就是缓慢上升,三门峡水库建成后加剧了上升速度,潼关河床的升降有多种因素:潼关上下游冲淤变化,干支流来水来沙及其不同组合、库水位变动等,黄河上游龙羊峡等水库的调节作用,也有一定影响,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得到基本规律,给出估算方法,预估出不同水沙系列的潼关高程发展趋势,有利水沙系列,潼关高程基本稳定,不利水沙系列,将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20.
丁坝坝头冲刷坑的深度及位置变化影响坝基稳定,是丁坝安全评估的重要参数,且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问题。以长江张南水道为研究对象,基于2008—2016年实测资料,分析来水来沙及其变化过程、冲刷坑位置和深度的变化,研究确定影响冲刷坑深度及位置变化的因子是河床边界条件(水深、河宽)、坝体属性(丁坝长度、挑角)及来水来沙因素(年径流量、年输沙量、不同级别来水来沙持续的天数),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冲刷坑深度及位置变化趋势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得到的冲刷坑深度和位置预测值与实测值较吻合,误差在(1.8~6.5)%,研究结果可为丁坝安全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