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RI型静力触探设备,对淮河方邱湖段堤防进行了地质勘察工作,收集了堤防各土层大量物理与力学指标,并通过钻孔取土室内试验与常规静力触探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在地质勘察分层的基础上,利用地质统计学理论,对锥尖阻力、摩阻比、干密度、孔隙比四参数进行了空间结构分析,发现球形模型可较好模拟堤身、堤基土层参数空间变异性,土层顺堤轴线方向变程在30~50m之间,深度方向变程在0.2~0.8m之间。物理指标变程稍小于强度指标,与多数文献提供的变程范围一致,该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的土工参数克立格估值与条件模拟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黄河下游堤防地质勘察与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进行的黄河地质勘察和研究工作,总结和分析了有关黄河地质问题的多家观点,对多年来的地质勘察工作进行了阶段划分,并指出了在这些工人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黄河的历次决口与地质险段,险点有关,黄河下游堤防地质的勘察和研究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还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堤防的系统勘察,重要堤段的专题研究,堤基稳定性的理论探讨,地质险段的治理等都是今后堤防治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地质条件复杂,且缺少基础资料,地勘工作量大,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勘察工作大纲》,配合地质勘察完成了四项遥感新技术应用。(1)用计算机对TM卫星图象及航空遥感图像进行增强处理,突出地质信息。(2)综合运用TM图象及航片和已有的地质资料,进行中线北京段遥感工程地质特征解译及评价甘池隧洞和永定河倒虹吸工程进行了1:2000遥感工程地质填图,建立了遥感工程地质流程,  相似文献   

4.
黄俊勇 《陕西水利》2021,(4):139-141
九龙江西溪段洪水灾害频发,堤防在抵御洪水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流域内堤防建设年代久远,由于历史原因,堤身多为砂土结构,填筑混杂,堤身堤基结合不紧密,同时河道过度采砂致使河床刷深而严重下切,在较大洪水时堤段常出现背水坡溜坡,迎水坡堤岸基础冲刷崩塌等险情,根源在于堤基堤身的渗透坡降、沉降稳定和岸坡稳定不满足要求.对九...  相似文献   

5.
地质勘察工作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文章结合规范对中小型水利工程勘察中存在的地质测绘、勘探布置、勘探取样、成果整理与分析等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及对策,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对输(引)水隧洞的工程地质勘察和评价时,除需考虑断裂构造的规模、性质和产状及洞室在断裂破碎带中的位置等因素外,还需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如岩体的各向同性,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等作综合分析,才能合乎客观实际和得出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马家山水库的主要功能是灌溉与供水,文章以马家山水库地质勘察报告中的相关技术性问题为基准,论述了此水库的工程概况、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了主要地质勘察内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建议。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为该水库的安全运行提供了科学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横山县塔湾集镇防洪工程概况和勘察要求及方法,对塔湾集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层结构、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和工程地址条件进行了探讨.根据塔湾集镇防洪工程建设任务,提出了工程地质勘察结论与建议,为工程科学设计、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坝高、库大,地质条件复杂,已于2000年全部建成投产。文章对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工程地质勘察的实践与经验进行总结,全面介绍前期工程地质条件的勘察与分析及施工期工程地质问题的处理与解决。  相似文献   

10.
三峡工程地质勘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系统地叙述了四十年来长江三峡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概况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三峡工程的地质勘察研究涉及了地球科学中的10个学科,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及所采用的先进的科学方法,是当今其它大型水利工程无法比拟的。通过四十年来地质勘察与研究为三峡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了大量翔实可靠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1.
介绍淮河入海水道淤土段堤防工程的施工概况:采用逐步加高法控制软土地基堤防施工加荷速率,即利用堤防本身的质量作为压载,分级逐渐施加荷载,使软土地基强度逐渐适应上部荷载的增加,最后加至设计高度。根据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采用有效固结压力法推算软土地基因固结而增长的强度,通过计算分析确定采用逐步加高法施工的分级荷载和加荷时间,并利用堤防施工期的实测数据分析了计算成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大量的勘探资料及一期施工开挖所揭露的地质情况,分析大埔水电站地质构造特性,并探讨对大埔水电站这种复杂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时,采用何种勘探手段,其成本最低,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淮河上中游流域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及突变情况,基于1960~2014年日照时数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趋势与突变检验、滑动t检验、克里金插值等方法,对流域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剖析。结果表明,淮河上中游流域近55年来日照时数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由多变少,其中年日照时数大约每10 a减少102.2 h,四季日照时数的气候倾向率排序为夏(-48.8 h/10a)、冬(-29.3 h/10a)、秋(-19.7 h/10a)、春(-5.4 h/10a)。流域日照时数的减小趋势除春季不显著外,年与夏、秋、冬三季的日照时数均呈现出显著的减少趋势。空间上,流域北部的中间地带(商丘站附近)与西北部(宝丰、郑州站附近)的日照时数减小趋势较明显(Z<-2),减少幅度较大,而东部(盱眙站除外)减少幅度则偏小。年与夏季日照时数的极显著突变年份为1980年,年日照时数的弱显著突变年为1984年。秋季、冬季的突变年份分别为1999年、1983年,春季的突变年份在20世纪70年代内。研究成果可为淮河上中游流域的气候研究、农业生产等提供科学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岩溶区修建水力发电工程,岩溶工程地质问题往往是工程突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乌江洪家渡水电站为在岩溶地区修建的大型水力发电工程,其存在岩溶渗漏问题、岩溶稳定问题、岩溶涌水问题等岩溶工程地质问题,现工程已完建,经参建各方的努力,岩溶工程地质问题得到了成功处理。本文对乌江洪家渡水电站存在的主要岩溶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方案和措施进行总结。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淮河流域水质污染时空变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取淮河流域的82个水质监测站,对各站点的1986—2005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全流域内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的时空变异特征,为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水环境保护以及生态修复提供依据。采用时间序列法分析水体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应用Mann-Kendall检验法对流域范围内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水质变化主要受到入河排污量、上游来水量、闸坝调控方式以及气候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蚌埠站的水体污染物浓度多年变化规律表明,1995年是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的转折点,1995年前水体污染物浓度不断恶化,1995年后水体污染物浓度逐渐好转。DO浓度的年内变化主要受到水温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浓度高于夏季浓度;CODMn浓度同时受到闸坝调控方式以及区域来水量的影响,汛期浓度低于非汛期。从全流域的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看,有机污染物浓度呈显著上升趋势的河段主要分布在淮北支流上,说明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虽然流域进入相对丰水期以及进行了大规模的水污染联防工作,淮河流域水质污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2000年后,随着流域内入河污水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淮河流域的水质污染依然严重。  相似文献   

16.
香鱼是楠溪江较为名贵且对环境敏感的一种鱼类,由于人类活动影响,香鱼栖息地遭到破坏,导致香鱼数量急剧减少。为进一步开展楠溪江香鱼栖息地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本文对楠溪江香鱼栖息地水质及着生藻类进行了现场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香鱼产卵期的产卵场及育肥期的育肥场水质相对较好,能为香鱼的产卵、育肥提供较好的水质环境;上溯期的中游产卵场河段及下游感潮河段水质均较差,不利于香鱼从下游河段向育肥场迁移。产卵场和育肥场着生藻类生物量丰富,以硅藻为主,有利于香鱼的产卵和育肥。为促进楠溪江香鱼栖息地的保护与修复,针对楠溪江下游感潮河段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了重点关注TN的削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面临的水危机表现之一为黄淮海流域片的灌溉用水危机。减少流域片高耗水作物种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被认为是解决灌溉水危机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未来黄淮海流域片种植结构变化对区域灌溉需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不采取提高灌溉水价等新的灌溉用水政策,流域片播种面积在全国总播种面积下降的情况下还会增加。种植结构调整引起流域片灌溉需水总量增长而不是减少。如果没有新的水资源管理办法,减少黄淮海流域片高耗水作物种植的政策可能会难以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淮河中游河道与洪泽湖的水沙交换程度影响着河湖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计算淮河与洪泽湖1975-2015年的水沙交换指数,利用多种统计检验交叉互补的方法,对河湖水量交换指数和泥沙交换指数进行了趋势变化、突变检验及周期性分析。结果表明:受不同年代治淮工程的影响,河湖水量交换指数整体而言呈不显著增大趋势,造成洪泽湖库容呈不显著增大趋势;入湖泥沙量大于出湖泥沙量,湖盆泥沙的淤积量逐年呈不显著增大趋势。洪泽湖库容及湖盆淤积在研究时期内呈稳定的波动状态,未发生较为显著的突变现象。淮河干流与洪泽湖的水沙交换程度存在多时间尺度的周期性特征,均以14a为第一主周期,河湖水沙交换程度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研究结果阐明了淮河中游河道与洪泽湖的水沙作用关系,可为河湖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00—2018年作为研究期,以石河子市、玛纳斯县和沙湾县为主要研究对象,归纳出玛纳斯河流域现状用水结构的演变特征,利用信息熵理论、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分析了流域的水资源空间匹配程度。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流域的用水总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用水量增加了11-76%,整体变化程度较小,用水结构的信息熵总体持续增长,信息熵水平从2000年的0-209增加到2018年的0-448,用水总量得到一定控制,用水系统均衡度也逐渐增强,生活、生态用水的空间分布不均衡程度提高,总体来看,水资源与人口和降水较为匹配,与耕地相对匹配,与工业产值较不匹配,各区域工业耗水情况差异度增加,生态用水空间分布趋于均衡,需调整产业经济结构,缩减高耗水企业数量,发展低耗水产业,对水资源进行集约利用,重视生态保护工作,完善水管理机制,实现流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