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1 毫秒
1.
国外文物建筑保护点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文物建筑,修复文物建筑,现在已经是世界性的潮流。所以,往往发生这样有趣的事:有些地方,古建筑反而比前几年多了——新复原的。在外国,保护文物建筑,一方面是政府重视,设立专门机构,进行普查和鉴定,制订法律,提供经费,培养专家和技工。另一方面,是民间重视,由社会名流和业余爱好者等组成团体或学会,主要搞研究和宣传,也有募款来管理和维修的。更有意思的是文物建筑所在地的居民们,往往自己组织起来保护它们,而不坐待政府。最早由政府保护古建筑的国家是瑞典,它在1630年就设立了专门机构。大多数欧洲国家是在十九世纪前半叶着手的。1975年,联合国举办了一届“欧洲文物建筑年”,对各国的文物建筑保护工作又是一个大促进。  相似文献   

2.
文物建筑保护和修复是一个持续、系统的工作,需要科学的理论方法作为指导,在文物建筑保护和修复的过程中,需要多学科交叉应用,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和提高文物建筑保护修复理论方法。本文通过对现有的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与技术进行研究,旨在提高我国文物建筑的保护修复的理论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对文物建筑修复原则运用尺度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蔚  胡斌 《新建筑》2006,(5):4-6
文物建筑保护修复原则和方法研究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最重要的部分,对于在西方主流价值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文物建筑保护修复原则与方法的东方解读成为有中国特色文物建筑保护修复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修复中几个主要的原则,如修旧如旧、可识别性、现状保护以及复原重建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欧洲的自然科学飞速发展,社会科学也全面发展。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思想界和文化界的重要人物如雨果、勒一杜克、罗斯金、莫里斯等率先意识到了保护古代建筑中珍品的重要性,呼吁保护修复本国重要的历史古迹,提出了不同的文物古迹修复观点及理论,  相似文献   

5.
彭秀涛 《南方建筑》2006,110(6):15-17
文章对国际上历史文物建筑保护修复原则和我国关于历史建筑保护的有关规定做了比较,阐明了国际上对历史建筑修复“真实性”原则的规定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的理解问题。  相似文献   

6.
罗哲文 《古建园林技术》2007,(3):29-32,33,20,25
注:古建筑一词,过去曾被称作过文物建筑、建筑文物、历史建筑等等。在国外也都称之为古建筑、历史建筑。现在也大都称为古建筑。在文物法和不少法规公约、宣言、准则中也称古建筑。随着文物保护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16世纪时,法国著名的思想家蒙田(Michelde Montaigne)曾经来到罗马,虽然那时古罗马的遗迹都还淹没在地下,他还是走遍这座城市,行走在"古老城垣"和"房子的屋脊之上",去体会古罗马帝国的伟大。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通过考古挖掘,寻找古罗马的胜迹,对历史性建筑修复与再利用,更进一步对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建筑艺术产生了强烈的推崇。王瑞珠先生在对国外历史环境的保护与规划的研究中指出:"早期的文物保护思潮是和崇拜历史与传统的浪漫主义思潮相联系的。"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文物修复运  相似文献   

8.
正一、概说《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威尼斯宪章》是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权威性原则文件,也是对古代建筑进行保护修复的行为规范。以古建筑彩画保护而言,自20世纪70年代,采用除尘、软化地仗、粘结、填配方法保护修复彩画至今[1],越来越多的建筑彩画采用不同于重绘或铲掉重绘的彩画修复方式进行修复。如:天水伏羲庙彩画保护[2]、重庆湖广会馆木雕保护修复[3]等。同时,建筑彩画的制作工艺和保护技术的科学化探索,  相似文献   

9.
欧洲历史建筑对石材的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在石材的保护修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章概括了欧洲建筑石材的使用历史及其加工和应用状况,分析总结了建筑中石材的劣化残损的形成因素,对现有的石材保护修复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些技术包括:立面清洁,化学材料加固,新涂料涂层,灰浆填充,销钉加固,替换修补等,以此对我国历史建筑的保护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震后文物建筑的保护与修复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地震使四川等地众多文物建筑严重损毁。针对震灾的具体情况,对震后文物建筑保护与修复工作原则和程序进行探讨,强调对震毁文物建筑隐蔽部位和薄弱部位及其受损原因的记录分析,以及对文物建筑周边历史环境进行修复的重要意义;建议各援助单位之间应建立定期的交流研讨机制,以促进中国传统建筑抗震研究和震后应急预案的建立;申明对位于地震多发地段的文物建筑进行全面数字化测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历史建筑保护施工从业人员现状主要问题是文化水平偏低,未接受专业文物建筑保护培训。我国开设历史建筑保护专业教育的高等学校仅有3所,现有教育体系对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低。结合国外相关实例,对我国"历史建筑保护"教育体系提出建议,从而提高历史建筑保护修复从业人员的整体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2.
重庆湖广会馆是重庆城市中心区的重要古建筑群,具有很高的文物和历史文化价值。文章重点介绍了湖广会馆及其周边的社区复兴,湖广会馆古建筑的修复和再利用。修复设计中,将历史建筑保护与市场文化经济相结合,发挥其社会经济价值; 坚持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观,强调文物修复的“可识别性”原则,结合现代科技手段, 探索适合东方木结构体系的符合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有地域特色的历史建筑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3.
修缮保护古建筑文物应予重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又是历史文明最真实的记录。对它进行修缮保护或开发利用,必须严格遵守它的历史原貌和原状,不应该有任何改动和变异。否则,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历史的篡改和否定。应该明确,尊重历史文明,就必须尊重这些历史遗产的本来面目。当前,各方面的建设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许多文物建筑的保护修缮工程也在积极进行,但文物建筑的修缮保护及开发利用,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尤应重视。  相似文献   

14.
《门窗》2016,(12)
随着我国对历史文化与传统街区保护的不断重视与意识提升,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也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的核心内容。本文以广州市荔湾区文化遗产普查为例,通过总结摸清范围内的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意义与方法,分析了当前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现状,并提出完善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体系的过程与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5.
张延方  侯莉  张谦 《华中建筑》2010,28(7):196-198
近些年,文物建筑的保护广受关注和重视,但很多保护方式并非保护而是一种破坏。该文通过对湖南老宅锦绶堂艺术价值的分析,说明文物建筑值得留存的并非只是建筑本身;通过对其历史足迹的阐述及现状保护中利弊的探究,探讨文物建筑更为合适的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16.
吕舟 《建筑师》2018,(4):45-55
文物建筑保护作为一种非传统的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在历史研究,特别是建筑历史研究需求的促进下,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20世纪80年代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原则的引入,导致了保存真实历史信息与强调以恢复原状为修复目标的观念碰撞,影响了中国文物保护原则的形成和调整。2000年通过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实现了中国文物建筑保护与国际文化遗产接轨,为21世纪中国从文物保护向文化遗产保护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陈蔚  杨玲 《重庆建筑》2013,(12):16-19
该文介绍了明清会馆及其在重庆的发展,通过对南华宫历史脉络的梳理来进一步阐述会馆这一类公共建筑在重庆建筑史发展中的作用及地位。通过大量的现场调研和测绘,从文物保护学的角度来探讨对文物建筑的保护修复策略。同时还对文物建筑的现状进行综合价值评估,以确保文物建筑的修复更加科学、合理和真实。  相似文献   

18.
1964年在威尼斯举行的“从事历史文物建筑工作的建筑师和技术人员国际会议”(ICOM)第二次会议通过了著名的“威尼斯宪章”。在此之后的二十几年中,随着“宪章”提出的那些关于文物建筑保护的基本原则被世界各国广泛承认,欧洲,特别是意大利便成为国际文物建筑保护界的旗帜。欧洲文物建筑保护工作能够具有这样的影响是具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的。研究欧洲文物建筑保护事业的历史,分析它的基本走向,理解“威尼斯宪章”出现的社会、历史、文  相似文献   

19.
张娟  杨昌鸣 《建筑技术》2010,41(9):837-840
对20世纪遗产建筑的保护修复是不同于历史文物建筑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这一时期的优秀建筑相对建成的年代较短,其中一些建筑的历史价值也存在着一些争议,对其保护利用和改造修复问题尚未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目前这类建筑正面临着亟待修复或改造的实际问题,有的甚至已遭到被拆除的噩运。对20世纪建筑,不能套用业已成熟的文物建筑保护的常规方式,而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利用和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20.
《威尼斯宪章》是对19—20世纪中叶百年建筑保护与修复理论的一次全面性总结,在国际文物古迹保护历程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在保护第六项指出:对于一座文物建筑的保护,其环境保护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其传统环境还存在,必须将其保护。文章先从宪章保护第六项的再思考出发,继而简述了今天建筑遗产保护中易地迁建保护的相关概念,最后结合相关的易地迁建保护案例,总结历史建筑及其环境保护的关系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