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用球杆仪检测机床的动态误差,提高机床几何精度,优化NC驱动参数.  相似文献   

2.
分析数控蜗杆砂轮磨齿机结构,得出机床全部45项几何误差元素;使用球杆仪对机床平移轴及旋转轴进行误差检测,得到四组机床运动圆轨迹,对机床整体几何精度进行评估,分析得出平移轴为机床几何误差的主要来源,进一步得出影响平移轴精度的主要几何误差元素;最后基于机床几何误差特性,提出机床几何误差简化补偿策略,对快速提升机床几何精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英国雷尼绍先进技术与新的机床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数控机床的生产品质,必须对机床的几何精度、位置精度和工作精度进行序前、序中和序后的检测。本文介绍了雷尼绍公司的先进检测设备和使用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4.
几何误差是五轴数控机床重要误差源,针对传统测量方法仪器昂贵、测量周期长问题,提出基于球杆仪的五轴数控机床几何误差快速检测方法。对于机床的平动轴误差,利用多体系统理论及齐次坐标变换法,建立平动轴空间误差模型,通过球杆仪在同一平面不同位置进行两次圆轨迹,辨识出4项平动轴关键线性误差;针对五轴机床的转台和摆动轴,设计基于球杆仪的多条空间测试轨迹,完整求解出旋转轴12项几何误差。实验结果显示,所提方法获得转角定位误差与激光干涉仪法最大误差为0.001 8°,利用检测结果进行机床空间误差补偿,测试轨迹偏差由16μm降至4μm,为补偿前的25%,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提出的五轴机床几何误差检测方法方便、便捷,适用于工业现场。  相似文献   

5.
五轴数控机床回转轴的误差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多轴机床回转轴误差难于直接测量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利用球杆仪进行回转轴几何运动误差测量的方法,并推导了辨识公式.此检测模型可以得到回转轴6个运动误差中的5项,剩余一项可以利用激光干涉仪回转测量组件获得.这种检测模型可以避免利用标准芯棒进行间接测量而增加误差,解决了一部分回转轴由于无法安装标准棒而难于检测误差的问题,为多轴机床的回转轴几何运动误差测量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速电主轴的热漂移误差直接影响机床定位精度和工件表面加工质量.文中尝试应用球杆仪快速准确检测高速电主轴的热漂移量,在研究机床电主轴系统结构和球杆仪检测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能够快速有效地检测高速电主轴热漂移规律的新方法--球杆仪法.首先提出机床的几何误差和热误差的检测及分离原理,建立分离热漂移误差的数学模型,最后进行球杆仪检测实验,测得机床空载时的主轴端热漂移误差,并得到其变化规律曲线.相时于传统热误差检测法,该方法不需要贴片和时贴片点进行优化,计算和分析过程不需要复杂的计算分析,是一种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都简单有效的误差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机床各种误差的基础上,介绍了球杆仪的组成及检测原理.并通过诊断及调整实例说明使用球杆仪系统时机床进行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数控机床空间误差球杆仪识别和补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提出了多轴机床空间误差的球杆仪识别方法和补偿技术。建立了机床刀尖相对工件的空间误差的误差参数模型;给出了在机床工作空间中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内,用球杆仪测量圆周运动的半径误差结合机床的空间误差模型识别定位、直线度、角度、垂直度和反向间隙等误差参数的方法。补偿试验结果证明该误差识别与补偿方法省时有效。  相似文献   

9.
1 前言  对每个工厂来讲,购买数控机床都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投资。为使投资的设备在生产中真正发挥中坚作用,保证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尽快回收成本是至关重要的。经验表明,80%以上的机床在安装时必须在现场调试后才能符合其技术指标。因此在新机床验收时,要进行检定,使机床一开始安装就能保证达到其技术指标及预期的质量和效率。另外经验也表明,80%已投入生产使用的机床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处在非正常超性能工作状态,甚至超出其潜在承受能力。因此通常新机床在使用半年后需再次进行检定,之后可每年检定一次。定期检测机床误差…  相似文献   

10.
利用球杆仪的测长功能,建立了BKXⅠ型并联数控机床的标定数学模型,提出逐次逼近法标定42个机床运动学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软件对该方法中的关键问题———雅克比矩阵进行仿真研究,为实际测量和标定BKXⅠ型并联数控机床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利用球杆仪对五轴数控机床旋转轴的几何误差进行了测量及建模。在测试中,五轴数控机床采用两个平动轴和一个旋转轴同步运动,球杆仪采用径向、切向和轴向三种测试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几何误差建模。  相似文献   

12.
根据齐次变换理论推导出旋转轴基本几何误差辨识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球杆仪的旋转轴基本几何误差快速测量和辨识新方法,将球杆仪一端的中心座分别安装在旋转工作台的3个不同位置,通过联动控制球杆仪另一端球心按圆形轨迹运动,分别测量旋转轴圆周每个离散位置点在X、Y、Z方向上的偏差,并根据所建立的辨识模型,辨识出旋转轴的6项基本几何误差。同时,提出了基于系数矩阵灵敏度分析的方法,用于指导测量点的合理分布,减少测量误差的影响,从而提高误差辨识精度。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公司研制的THM46100高精度四轴卧式加工中心,提出了一种快速分离转台六项几何误差的方法。借助球杆仪分别采用平行于X、Y、Z轴及锥形的特殊安装方式,进行了转台几何误差分离实验,基于转台几何误差辨识模型,辨识出转台运动产生的3项位移误差δx、δy、δz和2项转角误差εx、εz,并配合激光干涉仪与回转分度仪对转台的定位误差εy进行了实验检测,从而实现了转台6项误差的识别。该方法与传统单项测量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检测效率高,适合现场测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航天软件测试的效率和覆盖率,增加航天软件测试的有效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需求模型的软件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针对航天软件测试的特点,该方法采用从用例层深入至步骤层的测试优化策略。首先,基于元建模方法定义了一种测试需求模型;通过建立模型,将测试需求加以拆分,获取了测试需求之间的先后依赖关系以及测试需求与测试步骤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基于测试需求模型,构建了测试需求的路径图,进而通过对图的遍历获得了测试用例。最后,将该方法用于工程实践进行了实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保证了测试活动的充分性和有效性,降低了测试用例约简的风险。与不约简的测试方法相比,该方法减少测试工作量达18%,减少测试用例数量为40%以上,软件测试的执行时间也减少了40%以上,在满足需求覆盖率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为将高压容器密闭性的闭水检测改为闭气检测,根据高压容器密闭性能的要求,通过对流体力学小孔口自由出流分析,建立了闭水试验定量数学模型。根据对高压气体绝热流动规律的分析,建立了闭气试验定量数学模型。为将闭水试验改成闭气试验,通过对比闭水试验与闭气试验定量数学模型,推导出了两者流量之间的换算关系,为在实际生产中运用闭气试验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基于疲劳伪损伤相关性分析,建立了与道路载荷等效的程序载荷谱;对构件疲劳寿命进行了威布尔分析,建立了在一定置信度、可靠度条件下最少样件的可靠性试验方案。通过变速箱支架台架可靠性试验,复现了与道路试验相同的失效模式、疲劳失效寿命,分析了影响变速箱支架疲劳寿命的因素,并验证了试验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试验标准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汽车座椅强度性能试验台,对试验台加载机构进行了详细设计。运用杆系机构和液压控制系统设计了座椅靠背及调节装置强度试验的静力加载机构和头枕静态性能试验的静力加载机构,采用电机控制的摆锤机构设计了靠背及头枕吸能性试验冲击载荷加载机构。所设计的加载机构能够准确模拟汽车座椅靠背及调节装置强度试验、汽车座椅头枕静态性能试验和汽车座椅靠背及头枕吸能性试验各种加载工况,其结构简单,易于控制,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装备研制的早期阶段,需要及时将装备的测试性指标和故障测试方案联系起来,并对测试方案进行优化。针对这些要求,首先,对常规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ailure mode effects criticality analysis,简称FMECA)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对于FMECA故障模式的输入信息进行改进的设想和实施方法;然后,根据研究需求探讨并确定了故障的检测特性影响指标,分别给出了各特性指标的影响等级、影响值的确定方法;最后,建立了装备故障的检测特性指标综合评估模型,提出了测试方案的优化截止算法,采用典型示例对其进行了计算验证,并对其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弥补现有设计方式的不足,为在研制早期制订装备测试优化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 flow-induced vibration occurring in a test cylinder capable of free vibration when there was a control cylinder with a diameter half of that of the test cylinder behind the test cylinder. This paper intensively investigated divergent vibration among flow-induced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st cylinder. The mechanism for generating divergent vibration was also determined. To clarify the mechanism, flow-induced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st cylinder and wakes were investigated when the control cylinder was located closely to the rear of the test cylinder. Among tests for investigating wakes, a visualization test was also conducted using hydrogen bubble as a dye in a water channel. As a result, it was found that when the control cylinder was in close proximity to the rear of the test cylinder, the divergent vibration that appeared in the test cylinder was divided into three patterns based on vibration amplitude characteristics. Results of wake 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at the presence of the control cylinder affected the emission frequency, shape, and intensity of the vortex discharged from the test cylinder, which in turn affected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st cylinder. As a result of investigating flow-induced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st cylinder using different methods by changing the flow velocity, vibration inertia was found to one cause for the divergent vibration of the cylind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