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浅谈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沟道工程主要包括淤 地坝,治沟骨干坝,小水库,谷坊,漫地和造田工程等,这些工程中水土保持作用最大的是淤地坝和治沟骨干坝,本文通过总结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的发展与建设现状,论述了其在防烘中的作用,并指出淤地坝不存在“泥沙零存整取”现象。  相似文献   

2.
根据水利部第二期水沙基金研究成果,对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及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城淤地坝减沙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对淤地坝减洪量及拦泥量计算方法进行了重大改进:将淤地坝的减洪量分为淤平坝地的减洪量和仍在拦洪时期淤地坝的减洪量两部分。分别进行计算;将淤地坝的减沙量分为拦泥量和减蚀量两部分,分别进行计算;在拦泥量计算中又分为已淤成坝地拦泥量和未淤成坝地粗泥量两部分,考虑因素比较周全。计算结果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黄河中游地区淤地坝的减洪减沙作用,可供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3.
淤地坝是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主要措施之一,但由于责权不明、管理不善,使大量工程老化失修、病险坝库日益增多,已严重制约淤地坝工程健康持续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上中游地区积极尝试和探索新型的管理办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尤以陕西省最为明显。其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成功的事例表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调研是基础、宣传是动力、政策是保证,要注重利益驱动和机制创新。提高水土保持的科技含量,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4.
黄河中游淤地坝拦沙机理及作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本文分析了淤地坝形成后水文泥沙条件的变化,探讨了淤地坝的淤积形态和拦沙机理,从单坝拦沙定额、小流域对比分析、河流泥沙变化、典型暴雨洪水等方面讨论了淤地坝的拦沙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河中游淤地坝坝系相对稳定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淤地坝是黄河中游一项重要的水上保持措施,在蓄水拦沙和促进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显著效益,本文从理论上 坝系相对稳定问题,论述了坝系相对稳定的标准、条件和定量方法,提出了黄河中游不同地区坝系相对稳定临界值,通过典型实例,分析了坝系相对稳定的形成过程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黄河中游淤地坝坝系相对稳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坝系相对稳定是指在特定暴雨洪水频率下能保证坝系工程的安全,在另一特定暴雨洪水频率下,能保证坝地作物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沟道流域的水沙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泥沙基本不出沟,后期的坝体加高维修工程量小,群众可以承担。根据实地调查分析,防洪保安全的标准可以定为50 ̄100年一遇,保收标准可定为10 ̄20年一遇,根据以上条件,当坝地面积达到该流域面积的1/15 ̄1/20即可达到相对稳定,达到1/20 ̄1/3  相似文献   

7.
李敏 《中国水利》2003,(17):35-36
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71%,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泥沙淤积下游河床,影响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不仅恶化了生态环境,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淤地坝的建成,有效地减少了入黄泥沙,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水资源的利用,使生态环境得以改善,经济得到发展.通过对建坝技术、经济条件等多方面的分析论证,黄河中游地区尚可修建淤地坝16万多座,设想到2020年,累计建设淤地坝16.3万座,年减少入黄泥沙7亿t.  相似文献   

8.
淤地坝是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主要措施之一,但由于责权不明、管理不善,使大量工程老化失修、病险坝库日益增多,已严重制约淤地坝工程健康持续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上中游地区积极尝试和探索新型的管理办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尤以陕西省最为明显.其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成功的事例表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调研是基础、宣传是动力、政策是保证,要注重利益驱动和机制创新,提高水土保持的科技含量,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9.
李敏 《中国水利》2003,(9):35-36
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71%,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泥沙淤积下游河床,影响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不仅恶化了生态环境,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淤地坝的建成,有效地减少了入黄泥沙,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水资源的利用,使生态环境得以改善,经济得到发展。通过对建坝技术、经济条件等多方面的分析论证,黄河中游地区尚可修建淤地坝1627多座,设想到2020年,累计建设淤地坝16.3万座,年减少入黄泥沙7亿t。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方面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就是建设淤地坝,此外,它还能治理水土流失,并对生态环境建设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结合实例对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由于水利水保工程和气候因素的双重作用 ,使得近年来黄河中游地区入黄水沙锐减 ,虽然减沙有利于黄河下游河道减淤 ,但减水特别是含沙量较小区的减水使黄河下游河道淤积量增加并逐步细化 ,且使下游断流现象加剧。本文经分析指出 ,多沙粗沙区必须加速治理 ,少沙清水区和黄河下游要节约用水 ,才有可能缓解黄河下游的断流和中常洪水高水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淤地坝在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李敏 《人民黄河》2003,25(12):25-26
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历史悠久。目前黄河中游地区建成淤地坝11.35万座(其中骨干坝1356座,中小型坝11.2万座),已拦泥沙210多亿t,淤地32.0万hm^2,保护川台地1.33万hm^2。淤地坝拦泥保土,有效地减少了入黄泥沙;淤地造田,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水资源利用,解决了农民生活生产用水;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了农村经济;促进退耕,改善了生态环境;利于区域防洪减灾,保护沟道下游生产安全;以坝代桥,改善了交通条件。近期实施的重点应是产沙量较大的多沙区,重中之重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多沙粗沙区。  相似文献   

13.
14.
小凌河流域是辽宁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随着近年来治理步伐的加快,水土流失得到了一定控制, 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从流域的自然状况出发, 详细分析了流域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由此造成的危害, 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治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晶  程珺 《中国水利》2010,(8):36-38
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瀑河段橡胶坝工程2009年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在县城段瀑河河道上形成带状梯级水面,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经过水文计算、工程布置、水力计算及坝袋设计等工作,确定了橡胶坝的结构形式及坝袋类型,在橡胶坝管理中提出了定期检查、观测、维护等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锋 《西北水电》2011,(1):27-29
钢坝闸景观效果明显、安全可靠、操作运行方便快捷但造价较高,橡胶坝经济实用、抗震性能好但景观效果不够理想。文章分析比较二者工作原理及特点,结合临沂市陷泥河综合治理工程实例,根据河道具体情况对两方案进行对比,为读者对河道治理中拦河闸坝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中游水沙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同时也是评价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和生态系统修复的一个重要依据。本文根据黄河中游区间降水数据以及干流头道拐和花园口两个控制水文站实测水沙资料,分析了黄河中游区间年降水量、河道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发生显著变化的临界年份。结果表明:黄河中游水沙量呈显著的减小趋势;水沙量发生显著的趋势性减小的临界年份分别为1985年和1981年。通过双累积曲线方法,估算出在临界年份后,累积径流量和累积输沙量分别减少了17.8%和28%;人类活动是影响黄河中游水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人类活动的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70%和80%;最后初步定量分析了各项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水沙变化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上中游水量调度委员会办公室成立30年了,30年来,水调办在安排水量调度方案、发电高度、灌溉期的调度、缓解下游用水矛盾、防凌调度、水库蓄水、水库排沙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比较出色地完成了水库在发电、灌溉、工业及城市用水等方面的综合利用任务,各方面对水调办的工作非常满意,多次受到上级单位和国家防总的表彰奖励。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淤地坝拦减粗泥沙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地处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简称河龙区间)及四大典型支流皇甫川、窟野河、无定河和三川河流域淤地坝拦减粗泥沙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计算了不同年代淤地坝拦减粗泥沙量。通过分析实施淤地坝等水土保持措施前后泥沙粒径的变化、淤地坝配置比例与减沙比例关系的变化后认为:淤地坝是快速减少入黄粗泥沙的首选工程措施和第一道防线,具有明显的“拦粗排细”功能。只要河龙区间坝地的配置比例保持在2%左右,其减沙比例即可达到45%以上。当四大典型支流淤地坝配置比例平均达到2.5%时,淤地坝减沙比例平均可以达到60%。因此,为有效、快速地减少入黄泥沙尤其是粗泥沙,河龙区间水土保持措施应采用以淤地坝为主的工程措施与坡面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配置模式。淤地坝的配置比例应保持在2%以上。减少黄河粗泥沙的重点支流应首选窟野河和皇甫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