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前,如何实现下一代网络(NGN)软交换技术中4种关键的协议,即H.323、会话初始协议(SIP)、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和H.248的互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对这些协议进行简要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软交换信令互通的解决方案,并根据呼叫状态的变迁给出了部分主要的信令映射关系,最后,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互通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
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技术,它可以成为下一代分组网络中为语音业务、数据业务和视频业务提供呼叫、控制和业务的核心,同时也是电路交换网向分组网演进的关键:H.323、SIP、MGCP等信令系统之间的互通.是我们实现软交换核心设备的基础:本文简要介绍了软交换技术,讨论了软交换体系中H.323与SIP信令协议.并研究两者之间的互通问题。  相似文献   

3.
软交换中的分组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是电路交换网与IP网的协调中心,它通过对媒体网关的控制,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业务层融合。在通信系统中,控制通过协商实现,因此必须有相应的协议。在NGN体系结构中,软交换是控制中心,它支持H.248/MeGaCo、SIP、MGCP、H.323等多种协议。1MGCP协议1.1MGCP基本概念MGCP协议与H.323和SIP不同,H.323和SIP提出两套IP电话体系结构,二者完全独立,不能互相兼容,只能互通。MGCP不涉及IP电话的体系结构,只涉及网关分解问题,因而不仅可用于H.323IP电话系统,也可用于SIP IP电话系统。网关可分解成媒…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服务与应用的兴起和发展,IP网络上的数据业务量正在迅速增长。数据业务必须遵循一定的协议,目前使用较多的是H.323、SIP和MGCP。这些协议都有自己的特点,并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本文探讨性地提出了SIP和MGCP之间的互通方法。逻辑结构图1中IWF是CallAgent的协议互通模块。下面以MGCP侧发起呼叫为例:从MGCP网络一侧发起呼叫时,CallAgent根据被叫的信息进行路由选择。当知道被叫是SIP终端时,调用映射状态机进行协议翻译,并在本机保存会话信息,由SIP信令模块发起呼叫。SIP终端响应后,信令信息通过CallAgent…  相似文献   

5.
尹忻  黄俊 《通信技术》2007,40(10):28-29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是NGN网络中一个重要的协议。呼叫数据记录合成属于网络测试仪的基础功能部分。文中主要研究NGN网络测试仪中MGCP协议的监测软件实现方法,参照标准流程,提出了MGCP协议的呼叫数据记录合成方案。  相似文献   

6.
张沙沙  杨杰 《信息技术》2006,30(1):76-79
在当前软交换网络中,VOIP终端应用的比较普遍,其中MGCP和SIP终端尤为突出。由于二者均可实现语音、多媒体等通信业务,因此关于不同协议间的互通实现在软交换网中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终端出发,由终端讨论到协议和各种呼叫流程,继而对不同协议间的通信进行了分析,并对终端间的互通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7.
NGN具有庞大而复杂的协议体系架构。对NGN中一些新的重要的协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包括: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H.248/MEGACO协议,会话发起协议(SIP),承载无关呼叫控制(BICC)协议,SIGTRAN协议,Parlay协议,公共开放策略服务(COPS)协议。此外还简要指出了现有NGN协议的不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8.
SIP和H.323是构造IP电话网络的两大信令体系,因此,实现SIP和H.323协议互通是保证IP电话网络顺利运营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在介绍H.323和SIP协议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H.323和SIP在IP电话网络中互通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地址解析和映射、消息映射、媒体能力协商等。此外,还将通过一个基本的互通呼叫流程来介绍IWF(互通功能体)实现这两种协议的互联互通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H.323和SIP在IP电话网络中的互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IP和H.323是构造IP电话网络的两大信令体系。因此,实现SIP和H.323协议互通是保证IP电话网络顺利运营的一个关键问题。本在介绍H.323和SIP协议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H.323和SIP在IP电话网络中互通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地址解析和映、消息映射、媒体能力协商等。此外,还将通过一个基本的互通呼叫流程来介绍IWF(互通功能体)实现这两种协议的互联互通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下一代网络(NGN)集中监测系统中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解码模块的总体设计思想和功能.在RFC3435的基础上说明了MGCP协议消息结构,分析给出了解码模块的实现方法以获得呼叫相关参数,从而实现系统呼叫详细记录(CDR)合成及统计等高级监测功能.现场数据采集和测试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和相关理论方法的有效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黄凯 《中国新通信》2010,(17):21-27
H.248和SIP是NGN网络中的两种重要协议,而媒体网关控制器(MGC)则是实现它们互通的重要设备之一。文章在分析了它们互通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别对H.248和SIP协议进行了简单的概述,然后提出MGC的内部结构模型及协议互通的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具体实例来研究它们互通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由甲  蔡坚勇 《通信技术》2010,43(10):75-77
目前,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技术正从传统软交换向IP多媒体子系统(IMS)衍化。在IMS这个全新的网络构架下,如何实现与传统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的互通成为目前网络转化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从阐述IMS网络的系统架构入手,通过典型的呼叫实例分析,探讨从IMS终端到PSTN终端的呼叫流程。着重分析互通过程中各IMS网络功能实体的详细作用,以及会话发起协议(SIP)与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之间的转换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13.
SIP协议已逐步成为下一代网络(NGN)的多媒体软交换系统和第三代移动通信(3G)多媒体子系统域中的重要协议。本文根据Winsock的编程原理,即客户机-服务器的通信模式,采用流套接字编程,运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分析了SIP协议,详细地描述了SIP协议基本呼叫建立的C++实现过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谭洪川  孙建华 《通信技术》2012,45(8):56-58,61
在VoIP网络中,H.323协议在SIP协议出现之前就已经得到了广泛使用,因此,要实现H.323协议和SIP协议的互通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简要介绍这两种协议的体系结构,进一步分析互通过程中需要处理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实现H.323与SIP互通的网络结构模型,同时对互通所必须的信令网关进行了初步研究,从而解决了两种协议之间的地址转换与映射、消息转换与映射、媒体能力协商等。经实践证明,该互通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1 IntroductionSincethefirstinvolvementin 1 995byVocal Tel,theInternetTelephoneorVoiceoverInternetProtocol (VoIP)hasfoundworldwideusage ,bothcommerciallyandnon commercially ,whichismain lybasedonitscompetitiveadvantages:1 )deathofdistance (distancebecomeslesssign…  相似文献   

16.
李瑞超  张思东 《电信快报》2005,(11):26-28,33
通过对MGCP和H.323协议的分析和比较,提出了MGCP和H.323协议互通的实现方法,重点探讨了协议互通模型和呼叫处理模块的设计方法,并分别以MGCP和H.323终端发起呼叫为例,详细描述了MGCP和H.323互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IMS是3GPP组织在R5版本上提出的支持IP多媒体业务的子系统,它最显著的特点是采用了SIP协议。现在,UMTS系统中包含三个域:电路交换域,分组交换域和IMS。IMS必须和传统的电路交换用户如PSTN用户进行交互,这篇文章对电路交换域和IMS的互通作了探讨。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IMS中用于互通的网络实体及其功能,然后分别从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描述了IMS用户和电路交换域用户的互通,最后给出了控制平面上的SIP协议和ISUP协议的映射。  相似文献   

18.
下一代网络的业务互通体系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景 《电信科学》2004,20(1):53-57
以IP为基础的因特网的出现对传统的电信网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它的开放性和业务的灵活性为电信网进一步的发展指出了一个方向.但是,由于IP在提供具有质量保证的等级业务方面缺乏技术的保障;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原来被认为功能简单的第二层传输网络具有越来越强的业务能力,例如QoS、多播、VPN以及安全管理能力,将导致多接入、多业务的下一代网络端到端业务控制和业务集成越来越复杂,使得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网络互连和业务集成的基本思路,建立下一代网络的新的业务概念.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论是:下一代网络具有新的集成业务体系结构,其中的关键是业务互通问题;其中IP用于网络互联,SIP用于建立终端和服务器间的业务会话,提供业务之间的互作用,实现端到端业务能力的集成和最终应用的集成需要新的网格业务技术;下一代网络除要有分别支持网络互联、会话建立和业务集成的能力以外,还必须建立网络、会话和业务之间的新的互作用关系,使得下一代网络的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