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废水特性、废水排放标准和国外废水处理技术,重点介绍南浦电厂的石灰石一石膏湿法脱硫废水系统.  相似文献   

2.
燃煤电厂脱硫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环保生产技术,该系统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脱硫废水,因为脱硫废水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能直接排放,因此需要对脱硫废水进行环保排放处理。山东潍坊发电有限公司2×670MW机组利用脱硫废水烟道蒸发以进行脱硫除尘,这样能够实现脱硫废水零污染排放,符合环保节能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3.
脱硫废水常规处理及零排放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火力发电厂对全厂废水零排放的要求,结合烟气脱硫系统外排废水的技术特点,采用较成熟的脱硫废水预处理方法,并根据电厂实际运行情况和自身特点,深入探讨、研究选取适宜的脱硫废水零排放及深度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4.
《节能》2017,(9):77-79
燃煤注汽锅炉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SO_2的烟气,注汽锅炉一般采用湿法脱硫技术。湿法脱硫废水为高含盐、高浓度重金属、高浓度悬浮物,对环境污染危害极大,对其进行深度处理,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对保护生态环境和水污染治理意义重大。传统的反渗透工艺对进水盐度适应性较差,产水率较低,存在较大弊端。针对脱硫废水蒸发工艺进行研究,提出"震动膜+烟道蒸发"脱硫废水零排放工艺,为我国今后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节能》2020,(2):12-14
研究某火力发电机组脱硫系统使用脱硫增效剂后的脱硫效率变化和系统的节约电能效果,同时研究了脱硫增效剂对石膏和废水的影响。提出脱硫增效剂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脱硫效率,优化浆液循环泵运行方式,节约电能。还能够提高脱硫石膏品质。不同的脱硫装置和原烟气浓度,根据不同的添加剂,需要的最经济用量也不会相同,认为某电厂1~#、2~#机组(脱硫配置相同)及所用增效剂,较为经济的添加浓度为600 mg/L,并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采用PDA实验系统和燃煤热态实验系统,分别研究了不同双流体喷嘴的雾化特性及烟气温度、烟气湿度、氯离子质量浓度和脱硫废水温度等参数对脱硫废水蒸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喷嘴雾化特性存在一定差异,加工精度更高的喷嘴雾化效果相对较好,大粒径液滴较少,蒸发时间较短;烟气温度对脱硫废水蒸发的影响最大,烟气温度升高可促进液滴蒸发,但粗液滴蒸发时间仍较长,要使脱硫废水进入电除尘器前基本蒸发完毕(停留时间≤0.75 s),则进口烟气温度需在130℃以上;烟气湿度增加,对脱硫废水蒸发有一定抑制作用;氯离子质量浓度和脱硫废水温度对脱硫废水的蒸发基本没有影响;脱硫废水蒸发后,约90%~95%氯离子以无机盐颗粒形式蒸发析出并被除尘器捕捉。  相似文献   

7.
邓小进 《锅炉制造》2023,(5):40-41+47
本文结合燃煤电厂脱硫废水的水质特征和脱硫废水处理工艺现状,研究了一种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全面净化处理方法,该方法分为四个处理阶段,通过化学反应、物理沉淀、电絮凝、过滤、萃取及曝气氧化相结合的综合型处理工艺,对脱硫废水进行全面净化,实现脱硫废水厂内回用,无需建设末端处理系统,环保效益明显,大幅度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的同时节约占地面积,运行维护难度低。  相似文献   

8.
同步脱氮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水同步脱氮脱硫技术因其具有成本低、时间短、二次污染少等优势而成为研究热点;基于废水同步脱氮脱硫的技术,废水脱氮与沼气脱硫同步进行也成为可能;综述了同步脱氮脱硫技术的化学基础、微生物基础,以及其工艺条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电厂脱硫废水真正零排放,将脱硫废水经机械蒸汽压缩蒸发技术(MVR)蒸发结晶后排出来的母液进行烟道喷雾蒸发试验,喷射点选在SCR之前,研究了脱硫废水母液喷入烟道后的蒸发特性,分析了不同体积流量脱硫废水母液喷入烟道后对SCR出口烟气烟尘质量浓度、烟气主要成分、飞灰粒径分布、SO3质量浓度、飞灰比电阻及烟尘化学成分的影响,并探讨了加碱后的脱硫废水喷入烟道后对烟气主要成分和飞灰比电阻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CR前烟道喷入脱硫废水,对烟气烟尘浓度的影响不大,但会增加烟气中HCl和HF的质量浓度;加碱后,腐蚀气体的质量浓度会减少;喷入脱硫废水后SCR出口烟气中SO3质量浓度减少;与脱硫废水相比,加碱的脱硫废水喷入SCR前烟道后,相同温度下的飞灰比电阻降低,有利于提高除尘效率。  相似文献   

10.
《节能》2017,(4):30-32
对目前湿发脱硫废水系统进行简要的概述,然后对脱硫系统废水存在的状况进行具体分析,简要叙述了对传统发电机组湿发脱硫废水系统利用自然沉淀方法进行处理后,在确保环保达标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降低成本,取得了良好运行效果和经验。  相似文献   

11.
电泳涂装废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涂装工艺、涂装废水性质以及废水处理技术,指出,废水的成分复杂,排放无规律,水质变化大,废水先经微电解氧化后加药中和沉淀,再经AO生化处理,活性炭吸附过滤后出水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石油化工催化剂生产废水处理国内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化工催化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已经成为制约催化剂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由于其组成的特殊性,处理难度大,往往需要开发特殊的处理方法.综述了国内石油化工催化剂,包括白土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及聚烯烃催化剂生产废水的处理技术,其中废水中的悬浮物处理可采用微滤法和絮凝法,通过微滤或絮凝,废水中SS的脱除率可达90%以上;微滤法在处理悬浮物时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高氨氮废水可采用生物法、热泵闪蒸汽提法、离子交换法和耦合法进行处理,且将物理、化学、生物、吸附等技术进行耦合是废水处理的发展方向,经过耦合技术处理的氨氮废水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就整个催化剂废水处理的目标而言,一是将废水中的有用成分分离出来加以再利用,二是将废水中的有害成分转化为无害成分排放,三是将废水处理至一定水平,然后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研究设计院仲钨酸铵生产产生的废水提出一种合理的处理工艺,使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方法可以达标排放.一是废酸中和-石灰沉淀,二是硫酸中和-石灰沉淀砷和氟均可达到国家废水排放标准;氟离子浓度提高到700 mg/L,该方法也适用.  相似文献   

14.
在介绍山梨醇缩醛成核剂合成原理和生产工艺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该类成核剂生产过程中废水的来源。研究表明,利用常规的絮凝剂及Feton试剂氧化法均无法使废水达到排放标准。在不考虑投资大、施工周期长的生化处理技术的前提下,进行了废水回用试验。小试和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废水回用不会对产品熔点和白度造成影响。直接将废水回收再利用,每生产1t成核剂,可减少外排污水7t。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应用“混凝沉淀-芬顿氧化-微电解-混凝沉淀-UBF-接触氧化-沉淀-活性炭吸附”多种工艺联合处理医药及其中间体生产废水。处理后的废水经监测证明,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其中COD、BOD、SS及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9.5%、98.6%、85.7%和97.2%以上。为医药难降解废水的处理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常越亚 《上海节能》2020,(3):231-236
以某含氟新材料化工企业产生的含氟污泥为例,依据国家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及标准,从生产工艺、原辅料、中间体、废水产生环节、污水处理系统以及污泥产生量等进行分析,对该含氟废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泥进行危险属性判别。对检测结果分析,判定该企业含氟污泥为一般固体废物。本研究结果为特定化工行业生产废水含氟污泥日常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发强 《中外能源》2009,14(3):98-102
介绍了难生化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高级氧化法(包括超声氧化技术、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臭氧氧化法、Fenton试剂法)、铁碳微电解法、高效微生物法处理难生化污水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等。并指出未来将会在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与清洁生产技术、污染标准升级后的达标排放处理技术、高级氧化技术、高效微生物技术、污水零排放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8.
叙述了采用微电解-SBR组合工艺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的实验过程,实验表明,该法可将出水COD降至100 mg/L以下,色度10倍以下,处理后出水达到国家Ⅰ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介绍了烟气脱硫技术常见的几种方法,详细分析了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A double chamber microbial fuel cell (MFC) reactor with anode and cathode chamber separated by a Nafion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was developed and performance was evaluated for treatment of electro Fenton pretreated latex processing and production wastewater containing chemical oxygen demand of 2660 and 780 mg L−1, respectively. After 12 days, MFC treatment, the COD reduced to 133 mg/L (96%) and 86 mg/L (88.5%) for latex processing and production wastewater respectively. The MFC treatment system generated electrical energy of 1.57 and 1.04 Wh L−1 for latex processing and production wastewaters respectively that was utilized to drive the electro-Fenton reactor.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ffective wastewater treatment, energy production, and discharge standards could be obtained in the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