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ROF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中的光纤无线电(ROF)技术无疑是支撑未来高速大容量通信产业的重要技术,文中介绍了ROF技术的系统结构及其优缺点,给出了用ROF技术产生毫米波信号的具体方案。同时介绍了光复用技术以ROF系统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陈威一 《信息通信》2012,(6):200-201
随着通信网络信息量的不断提升,运营商对网络的带宽容量要求越来越高,而最后一公里的接入是目前三大运营商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光纤宽带接入和无线宽带接入这二种方案分别有着各自的优势,光纤具有高带宽、损耗低、电磁防干扰等特点,而无线接入则可以给我们的用户带来无线信息无处不在的方便,并且免去我们的用户铺设光纤时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铺设光纤的昂贵费用,于是设想用一种技术将有线与无线接入融合起来,ROF技术就是应这种需求而出现的,并且成为越来越多人研究的热点.本文着重分析ROF技术在接入网络融合中的应用展望,并剖析ROF技术在应用中存在问题和现状,探讨ROF技术在WLAN网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一般光纤通信与移动通信接入网结合的基础上,提出应用ROF技术的新型小区的体系结构,并对其无线资源管理进行初步分析,同时阐述了其与3G、4G网络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ROF在无线宽带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建国  徐力  郭华志  何良 《光通信研究》2007,33(1):15-17,36
文章从光载无线通信(ROF)的基本原理出发,提出了ROF在未来无线宽带移动通信中的多种应用方式,包括ROF技术在多体制无线接入重载中的应用以及ROF在无线移动网络中实现基站与光网络节点设备的互联等.总结了ROF的技术优势,提出了有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喻莉  于晖 《光通信技术》2006,30(10):38-40
在分析一般光纤通信与移动通信接入网结合的基础上,提出应用ROF技术的新型小区的体系结构,并对其无线资源管理进行初步分析,同时阐述了其与3G、4G网络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信息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目前的无线频谱资源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利用ROF(光纤无线电)技术进行通信,能为系统提供更大的容量,ROF技术必将在未来网络融合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在基于光外差技术的ROF系统传输链路上分析了随着传输光纤的距离的变化,在接收端产生的毫米波信号的变化。在发射端主、从激光器频率差改变的情况下,接收端产生的毫米波信号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中兴通讯技术》2016,(3):47-48
移动通信发展的下一阶段是智能化:即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从蜂窝网络走向协同异构智能融合网络,移动通信无线传输技术从提高传输速率走向提高传输能力,并实现移动通信技术与智能计算、云存贮、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5G将启动标准化进程,开启移动通信智能化时代。5G是智能移动通信的1.0,移动通信智能化将持续几十年或更长。  相似文献   

8.
异构云无线接入网络:原理、架构、技术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缓解密集异构无线网络节点间严重的干扰,提高节点间分布式协作处理增益,同时解决云无线接入网络控制信息传输复杂、无法和已有移动通信网络融合等问题,提出了异构云无线接入网络(H-CRAN)作为5G移动通信系统的接入网解决方案.所提H-CRAN的核心是将云无线接入网络与密集异构无线网络融合,将控制平面功能从云无线接入网络中抽离,通过已存的异构大功率节点实现控制平面功能和全网的无线覆盖,利用无线射频单元实现热点区域海量业务的大容量传输.介绍了H-CRAN的系统架构、关键技术组织和研究技术挑战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通信网络信息量的不断提升,运营商对光纤网络的带宽容量要求越来越高,而最后一公里的接入网巨大市场份额无疑会成为各大运营商争相投资的动力。本文着重分析ROF技术在接入网络融合中的应用展望,并剖析ROF技术在应用中存在问题和现状,探讨ROF技术在WLAN网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智能通信是通信的终极目标。智能移动通信技术也将是移动通信领域学科与应用的研发方向。本讲座以此为题,已分两期连续介绍了智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智能天线、智能传输、智能接收,本期将继续介绍智能通信协议与网络技术。  相似文献   

11.
大都市网络的解决方案——ROF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ROF技术充分结合光纤和高频无线电波传输的特点,能实现大容量、低成本的射频信号有线传输和超过1Gbit/s的超宽带无线接入,并具有覆盖面广、易于动态管理和维护等特点,在未来泛在超宽带蜂窝网络、室内无线局域网络、卫星通信、视频分布式系统、智能交通通信和控制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容量移动短数据无线传输的需求,从频率资源、系统容量、技术标准和演进、商用化水平、产业链支撑等几方面分析了拟采用的通信技术体制。提出了基于cdma2000_1x移动通信网络,利用其接入信道上的短信业务技术,建设大容量移动短数据传输专网的方案。论述了cdma2000_1x空口无线信道资源配置与其短信传输能力关系,并将该技术手段应用到实际的案例中。测试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体现了配置优化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5G移动网络绿色通信技术相对于4G技术来说,在网络速度、网络延时和网络容量上进行了不断的提升。随着我国智能化的设备不断发展,5G移动网络绿色通信技术所面向了全社会的网络。由此可以预见,在未来人们的数据传输将变得更加高速率和高性能。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结合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具体建设和关键技术,分析当前我国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能耗问题,同时对于5G绿色通信技术的关键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利用现有的电力传输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具有建设成本低,部署快速灵活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局域网本地通信中。但当节点数过多或传输数据量过高时,如每个节点单独将数据传到调控中心,将会给整个通信系统带来巨大的数据量,同时降低通信效率,甚至造成通信拥塞。为降低传输数据量,节省通信传输资源,提升电力线载波接入网络的传输能力,本文提出了基于最小生成树传输路径的电力线载波通信数据融合算法。将所提算法与未使用融合算法带来的数据量进行对比,证明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一种新的移动通信手段——平流层通信。统类型和基本特性的基础上,指出其较卫星通信、蜂窝网等通信手段具有费用低、部署快、延迟小、等显著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通信手段。在分析平流层通信系容量大、多经衰落小等显著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通信手段。  相似文献   

16.
曾庆珠 《电视技术》2016,40(4):74-79
分析了网络融合背景,探索新型光纤技术和无源光网络技术,提出了PON技术在5G中的应用方案,设计了一种光载射频技术和无源光网络融合链路系统,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验证出系统传输性能良好,最后,展望了光通信技术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张健  姚福安  荣海林 《电子世界》2014,(9):35-35,37
对于热量表无线远程管理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最优方案,Zigbee无线技术功耗低、数据传输可靠,网络容量大,具有自配置、自修复、自管理等优点,因此系统的可扩展性强,后期维护工作简单。Zigbee技术结合GPRS通信技术,系统可实现对全部热量表的远程监控。  相似文献   

18.
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我国光纤通信的现状,总结了目前正在使用的波分复用技术和光纤接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状况,最后从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传输技术,光孤子通信技术和全光网络3个方面论述了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杨勇 《长江信息通信》2021,34(3):207-210
网络优化是提高网络质量、改善客户体验、提升现网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传输网络优化主要依赖专家经验,基本是通过人工操作完成,属于被动型网络运维,可以称之为传统网络优化。这种网络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网络隐患,保障通信网络平稳运行,却存在智能化水平较低、效率低下、客户体验较差、安全隐患等问题。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通信网络建设的快速推进,网络容量急剧提升,网络用户规模大幅增加,网络设备多样化,网络结构日益复杂,传统网络优化已不能满足网络健壮运行的要求。在以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与高可靠为典型特征的5G时代,传统网络优化滞后性表现得尤为明显。必须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传输网络优化的灵活性与智能化程度,推动被动型网络运维向主动型网络运维转变、传统网络优化向智能化网络优化切换。文章采用数字技术开展传输网络智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工作,能够显著提高我国传输网络优化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用户需求数据业务及智能终端的普及,致使4G网络在容量、速率、承载及频谱等方面不能满足人们对网络的需求,因此,5G网络伴随历史的潮流迎面而来。首先回顾移动通信近年来的发展历史,总结出符合应用的5G网络结构,包括无线接入云、智能开放的控制云、高效低成本的转发云3个域,该架构具有容量大、速率高、低延时的优势;其次在该构架基础上论述5G的四大潜在技术:覆盖增强技术、频效提升技术、频谱扩展技术及能效提升技术;最后总结5G技术的优势特点,同时叙述了未来研究存在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