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神经网络的锅炉对流受热面灰污监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多层前向型神经网络,对电站锅炉对流受热面的实时污染状况建立了监测模型。模型选取合适的参数组成输入向量,利用电站数据采集系统下载的实时机组数据,经规格化处理后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结果表明,训练后的神经网络可以较准确地实现锅炉对流受热面的积灰状态的在线监测,为吹灰方案的最优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3.
4.
根据300MW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现场测试数据并结合以往CFB锅炉传热系数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屏式受热面烟气侧的传热模型,包括辐射传热模型和对流传热半经验公式.利用该模型对某300MWCFB锅炉在94%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BMCR)工况下炉膛内屏式受热面的传热系数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屏式受热面管间节距、炉膛温度、工质温度、壁面黑度及烟气速度等因素对传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气速度、炉膛温度和壁面黑度对传热系数的影响较大,所建立的传热模型能够合理地反映主要因素对CFB锅炉屏式受热面传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对流受热面热力计算程序求解过程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流受热面计算在整个热力计算中占据较大部分且其求解过程较为复杂,需要进行大量的迭代求解过程,因此输入数据的安排是否合理,求解过程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到整个热力计算的成败。本文通过对锅炉热力计算程序中对流受热面部分的分析,阐述其求解过程的特点和方法。以便该程序能得到更好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在线监测电站锅炉对流受热面积灰的需要,建立了对流受热面的污染监测模型.以HG1021/18.2-YM9型锅炉为监测对象,开发了受热面积灰在线监测系统,成功实现了锅炉对流受热面污染的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8.
针对在线监测电站锅炉对流受热面积灰的需要,建立了对流受热面的污染监测模型。以某300 MW机组的1 025 t/h锅炉为监测对象,开发了受热面积灰在线监测系统,成功实现了锅炉对流受热面污染的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9.
10.
研究分析锅炉对流受热面磨损机理,掌握锅炉各部位的磨损规律,制定防止或减轻磨损的对策,并在锅炉大、小修中予以实施,对避免因磨损泄漏造成机组停运,对锅炉安全、长期及经济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船用增压锅炉炉膛换热的特点,通过一种在前苏联1973年热力计算标准方法基础上改进的热力计算方法,计算对流换热在炉膛总换热量中的比例,并据此分析锅炉负荷与结构对炉膛换热的影响,其结论为船用增压锅炉热力计算方法提供了借鉴.实例计算表明,其结果较好地满足了要求.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早期设计制造的 1 0 2 5t/h亚临界压力再热式UP型直流锅炉为研究对象 ,对常熟发电厂的 4台直流锅炉从 1 994年至 1 999年 6年时间中的受热面运行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 ,找出了导致直流锅炉受热面运行失效的主要原因 ,并提出了具体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屏式过热器传热模型,采用分区段方法计算了受热面管子在锅炉3种典型负荷下,管内工质温度和管壁金属温度的沿程分布特性;利用实炉运行数据研究了锅炉在不同负荷下屏式过热器传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低负荷下循环流化床锅炉屏式过热器超温的原因.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锅炉屏式过热器热负荷较均匀,管壁温度没有明显的突升情况,最高管壁温度出现在75% BMCR(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负荷下.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对板式换热器传热的理论分析和在干工况、喷淋工况下的实验研究,得出板式换热器在喷淋情形下空气侧喷淋水量对强化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关系,进而拟合出喷淋情形下空气侧的对流传热系数的关联式。同时为了综合考虑由于喷淋造成的换热器性能的变化,还对喷淋前后空气侧的阻力变化进行了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