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神经网络的锅炉对流受热面灰污监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多层前向型神经网络,对电站锅炉对流受热面的实时污染状况建立了监测模型。模型选取合适的参数组成输入向量,利用电站数据采集系统下载的实时机组数据,经规格化处理后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结果表明,训练后的神经网络可以较准确地实现锅炉对流受热面的积灰状态的在线监测,为吹灰方案的最优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电站锅炉对流受热面灰污监测的准确性,更好地进行吹灰优化,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锅炉对流受热面灰污监测方法。以天津北疆电厂1 000 MW机组锅炉为例,建立监测模型,分析了模型建立过程中输入参数的选择、数据的采集与筛选、数据的预处理、核函数的选择等。结果表明:此模型监测结果与电厂的实际吹灰操作一致,能够较准确地实现电站锅炉受热面的灰污监测,为电厂进一步地吹灰优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4.
吴海波  张缦  孙运凯  吕清刚 《动力工程》2012,32(8):586-590,611
根据300MW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现场测试数据并结合以往CFB锅炉传热系数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屏式受热面烟气侧的传热模型,包括辐射传热模型和对流传热半经验公式.利用该模型对某300MWCFB锅炉在94%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BMCR)工况下炉膛内屏式受热面的传热系数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屏式受热面管间节距、炉膛温度、工质温度、壁面黑度及烟气速度等因素对传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气速度、炉膛温度和壁面黑度对传热系数的影响较大,所建立的传热模型能够合理地反映主要因素对CFB锅炉屏式受热面传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电厂按需吹灰,基于热平衡原理选取污染率作为积灰监测指标反映受热面的积灰程度,针对尾部对流受热面建立积灰监测模型并形成污染率计算流程.以某台600 MW超临界变压运行直流炉为实施对象,对尾部低过、低再及省煤器三个受热面进行污染率计算分析,结合积灰监测结果和安全经济性原则对尾部受热面的吹灰方式进行动态调整,并进行了3...  相似文献   

6.
对流受热面热力计算程序求解过程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流受热面计算在整个热力计算中占据较大部分且其求解过程较为复杂,需要进行大量的迭代求解过程,因此输入数据的安排是否合理,求解过程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到整个热力计算的成败。本文通过对锅炉热力计算程序中对流受热面部分的分析,阐述其求解过程的特点和方法。以便该程序能得到更好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施永红  云峰 《工业加热》2011,40(1):74-75
针对在线监测电站锅炉对流受热面积灰的需要,建立了对流受热面的污染监测模型.以HG1021/18.2-YM9型锅炉为监测对象,开发了受热面积灰在线监测系统,成功实现了锅炉对流受热面污染的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8.
施永红  云峰 《节能技术》2010,28(6):512-514
针对在线监测电站锅炉对流受热面积灰的需要,建立了对流受热面的污染监测模型。以某300 MW机组的1 025 t/h锅炉为监测对象,开发了受热面积灰在线监测系统,成功实现了锅炉对流受热面污染的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9.
闫水保  徐瑞  刘综绪 《节能》2009,28(4):19-20
锅炉受热面积灰和结渣会导致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下降。定义了新的受热面清洁因子,考虑了锅炉各受热面清洁时与灰污平衡时工质进出口焓升的变化,该清洁因子能够更显著地反映出受热面的灰污程度。应用BP神经网络预测不同工况下锅炉各受热面的工质焓升极大值与极小值,实时计算出锅炉各受热面的灰污状况,可指导和优化锅炉吹灰操作,并以屏式过热器为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研究分析锅炉对流受热面磨损机理,掌握锅炉各部位的磨损规律,制定防止或减轻磨损的对策,并在锅炉大、小修中予以实施,对避免因磨损泄漏造成机组停运,对锅炉安全、长期及经济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船用增压锅炉炉膛换热的特点,通过一种在前苏联1973年热力计算标准方法基础上改进的热力计算方法,计算对流换热在炉膛总换热量中的比例,并据此分析锅炉负荷与结构对炉膛换热的影响,其结论为船用增压锅炉热力计算方法提供了借鉴.实例计算表明,其结果较好地满足了要求.  相似文献   

12.
锅炉热力计算中传热系数类库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明  周克毅  胥建群 《动力工程》2003,23(2):2350-2353
通过对烟气、空气和水蒸汽的物性参数进行拟合,直接采用烟气、蒸汽侧对流传热系数公式计算对流换热系数,进一步实现锅炉对流受热面的传热系数类库编制,从而可以不再采用传统的查图求取的方法,提高计算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在锅炉的热力计算中,应对污染系数ε、热有效系数ψ和利用系数ζ等系数有准确理解。结合干熄焦余热锅炉实际烟气成分和运行实践,采用热有效系数沙ψ污染系数ε分别对各受热部件进行计算,通过对其参数的调整,反映出这些因素对传热系数的影响,提高热力计算的计算精度。同时,分析总结了特性参数调整的原因和规律,对同类余热锅炉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明春  包斌 《锅炉技术》2003,34(2):54-57
以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早期设计制造的 1 0 2 5t/h亚临界压力再热式UP型直流锅炉为研究对象 ,对常熟发电厂的 4台直流锅炉从 1 994年至 1 999年 6年时间中的受热面运行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 ,找出了导致直流锅炉受热面运行失效的主要原因 ,并提出了具体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屏式过热器传热模型,采用分区段方法计算了受热面管子在锅炉3种典型负荷下,管内工质温度和管壁金属温度的沿程分布特性;利用实炉运行数据研究了锅炉在不同负荷下屏式过热器传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低负荷下循环流化床锅炉屏式过热器超温的原因.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锅炉屏式过热器热负荷较均匀,管壁温度没有明显的突升情况,最高管壁温度出现在75% BMCR(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负荷下.  相似文献   

16.
国产分宜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外置换热器。  相似文献   

17.
胡晓伟  张旭 《工业加热》2008,37(2):27-30
通过对板式换热器传热的理论分析和在干工况、喷淋工况下的实验研究,得出板式换热器在喷淋情形下空气侧喷淋水量对强化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关系,进而拟合出喷淋情形下空气侧的对流传热系数的关联式。同时为了综合考虑由于喷淋造成的换热器性能的变化,还对喷淋前后空气侧的阻力变化进行了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18.
大容量锅炉分区段计算的改进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计算一维分区段模型最大放热区段中温度的分布 ,以辐射换热为理论基础 ,将最大放热区段按照燃烧器的层次再分为 4个区段 ,建立了新的一维分区段计算模型 ,得到了更为详尽的沿炉膛高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并且对某电厂的B&WB -1 0 2 5 /1 6.8-M型锅炉进行了计算 ,将新的一维分区段模型与原分区段模型和实验数据相比较 ,验证了本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