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后宫作为民间供奉"妈祖"至庙,多建于南方沿海地区。山西作为内陆地区远离海域,却在其太谷区域出现天后宫,与晋商遍及全国各地的贸易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与妈祖文化信仰传播全国各地及海外亦有着重要联系。  相似文献   

2.
宋朝末年出生于福建蒲田的女子林默,"生而神异,有殊相,能知人祸福,拯人急难",她只活了27岁即升为海神.浙闽粤诸省的沿海渔民奉她为"天妃",港澳台地区则供她为"妈祖".元代南粮北运一度改走海路,来自中国南方的船队千里迢迢驶进大沽口,进入天津的前身"海津镇".来自中国南方的漕粮由此换乘平底船转运元大都,就是关汉卿居住的那座城市.  相似文献   

3.
相比周边几个港口,莆田港口的发展潜力有限。但只要凭着妈祖文化这一品牌,积极拓展沿海港口的水上娱乐业,就能实现“水上运动之都”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1840年后,我国开始与西方接触,一些西方的科技文化对我国开始产生影响,例如沿海和开放地区西洋建筑的出现。一些具有西洋风格的装饰物出现在这些建筑中,这些不同风格的地砖基本不受重视和得不到保护,例如青岛天后宫的地砖。通过调查发现,青岛天后宫地砖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并仍在使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因此地砖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病害,如泥土沥青污染、开裂、磨损、色彩脱落、破碎等病害,严重威胁着地砖的寿命和价值。为了保护地砖,进行了清洗和防水加固实验,并根据国内外砖石材料保护的经验对地砖的保护提出了建议,包括除尘、清洗、表面加固及防水处理;运用物理隔离防止游客对其直接进行踩踏等。  相似文献   

5.
1840 年后,我国开始与西方接触,一些西方的科技文化对我国开始产生影响,例如沿海和开放地区西洋建筑的出现。一些具有西洋风格的装饰物出现在这些建筑中,这些不同风格的地砖基本不受重视和得不到保护,例如青岛天后宫的地砖。通过调查发现,青岛天后宫地砖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并仍在使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因此地砖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病害,如泥土沥青污染、开裂、磨损、色彩脱落、破碎等病害,严重威胁着地砖的寿命和价值。为了保护地砖,进行了清洗和防水加固实验,并根据国内外砖石材料保护的经验对地砖的保护提出了建议,包括除尘、清洗、表面加固及防水处理;运用物理隔离防止游客对其直接进行踩踏等。  相似文献   

6.
张钰 《山西建筑》2010,36(20):8-10
立足于第一手的实测资料对港里古村总体布局和建筑的形态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妈祖文化对其建筑形态的影响,从而引发了在建筑创作中对地域性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永定西陂天后宫’_■一…’■;一一上杭县上登9仙桥宫闽西客家地区的天后宫与文昌阁@曹春平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8)
福建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建设紧紧抓住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的特点,把目光投射向有着地方特色文化意蕴而又面临消亡危机的非物质文化事象。文中,笔者结合参与创作的电视文献纪录片《妈祖信俗》,从人类学的视角阐释纪录片在表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优势及意义,同时,提醒在用纪录片表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蒋国经 《建筑》1999,(4):41-42
在名扬中外的抗日战争胜利受降城内,有一座中国内陆最大的妈祖庙——五江“天后宫”。而“天后宫”的石坊浮雕又堪称江南一绝的稀世珍宝,吸引着海内外成千上万的游客。凡观赏了天后宫石坊浮雕的游人和艺术家们无不发出“此浮雕真可谓鬼斧神工兵”的赞叹。天后宫位于湖南五江县城舞水河西岸。“天后宫”的传说已很久远,相传玉代末年,福建莆田都巡检林愿半百时生得一女,取名林默。林默自幼聪慧,16岁时窥井得符,于是灵通变化,常“身在室内,神游方外”。谈及凶吉祸福十分灵验。常乘席渡海,救人于水厄海难。林默升天后,法力无边,有求…  相似文献   

10.
妈祖文化的发展对贤良港丰富的文物古迹的保护及村庄的整治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贤良港的现状概况、空间特点及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贤良港文物古迹保护和村庄整治改造的对策措施,以期将贤良港独有的妈祖文化长久的传承下去,将文化资源同旅游资源有机结合,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村庄整治改造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刘源 《建筑与文化》2016,(2):170-171
具体文化变迁的演化机制,是在内生因素和外生环境相互影响作用下,原型的文化要素在结构基础趋向消解的过程中,结合具体演化时代的价值取向和观念意识,在新的条件下进行结构重组和意义的重新表达。徽州古村落的文化变迁,是以文化发展外在条件引起的内生要素的重新整合,从而在资源利用方式上,以现代城镇化规模发展理念为导向的集约化发展变迁之路。  相似文献   

12.
饶维纯 《华中建筑》1999,17(1):11-14,28
文章通过对文化建筑的创作实践,阐述文化建筑与建筑文化的关系,建筑文化不附着在建筑外部的表象,而是建筑本身所体出现来的文化内涵,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内容,物质偏重于理性,精神偏重于感性,物质是基础,物质和精神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才能体现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文化建筑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功能,理应体现深层的文化内涵与较高层次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3.
提出在北京三山五园片区,借鉴经济特区实施经验,保护三山五园文化遗产资源,重组区内自然生态资源、完善文化产业链、实行优惠文化政策,最终构建复合型“文化特区”,为城市特色功能区的规划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文化遗产"理念古已有之,但其所涵盖范围持续扩展,近一百年尤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目的即揭示这一重要观念在我国的扩展历程。主要采用文献阅读、田野调查、比较研究、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从空间角度切入,阐述文化遗产的认知主要经历了从金石器物及其铭文,到重要历史建筑、世界遗产、城市遗产的扩展历程。并指出,这些扩展本质上都是源于价值观念的不断扩展,亦即越来越具包容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与日本都是以看重精神轻视物质的态度来对待建筑,但是两者对待建筑原真性的态度是不同的:日本着重技术与意境的原真,而中国着重文化意义上的原真。这两种态度又导致了两国保护措施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朱佳  戴彦 《建筑与文化》2016,(7):124-125
随着物质消费向审美和文化消费价值观念的转变,新的消费文化正悄然改变着历史资源保护与再利用的方式。文章针对历史村镇旅游开发这一现象,以消费文化视角,通过对消费文化本身及在保护与发展方面的解读,揭示了历史村镇旅游开发热潮背后,存在着大众对当地文化内涵片面认知以及文化保护价值观的缺失的危机,据此,文章提出在旅游产业与文化保护协同发展下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水下文化遗产的相关国际法及其具体实践的框架下,对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出保护遗产的建议,最终达到更好保护水下文化遗产、挖掘水下文化遗产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杨文斌  兰云凤 《华中建筑》2010,28(5):163-165
在对邯郸传统村落与民居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保存完整的天地庙,从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使我们对天地庙的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大慧寺源流     
马旭初 《古建园林技术》1984,(2):54-54转24
大慧寺现今仅留存大悲殿一座,重檐庑殿顶,殿中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佛像。碑文记载,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佛像及两神童弟子系宣统年重修过,而殿内东、西、后墙壁画及两旁二十八尊道教星宿神像均系明代塑造。大悲殿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望有关人士进行关切并开展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20.
张琳 《华中建筑》2009,27(6):121-125
该文以宁波梁祝文化产业园概念规划为例,具体探讨了文化要素在旅游规划和开发中的运用问题,提出要深入挖掘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将文化融入到旅游区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活动策划的全过程,并形成文化产业链,使文化成为贯穿整个旅游活动的内在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