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OM、SEM、EDS、拉伸试验机、冲击试验机和Matlab软件研究了马氏体含量对高电阻率高导磁1Cr17Ni1双相不锈钢准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温度在1050℃以下时,1Cr17Ni1双相不锈钢的动态力学性能指标AKU低而准静态力学性能指标A(%)和Z(%)高;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1Cr17Ni1双相不锈钢组织中的马氏体含量增加,材料的准静态力学指标与动态力学指标的差异性逐渐降低;当固溶温度>1100℃时,马氏体含量降低,动态力学性能变差。动态冲击和准静态拉伸受力方式不同,组织表现出相应不同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正交试验等研究了回火温度、回火时间、回火次数及冷却方式对1Cr17Ni2不锈钢锻后回火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中在回火温度630~730 ℃,回火时间120~360 min,回火1~3次以及冷却方式分别为空冷、堆冷、砂冷的条件下,对1Cr17Ni2钢锻后回火硬度影响因素的主次排序为:回火次数>回火温度>回火时间>冷却方式,其中随着回火次数增加,硬度逐步下降,其余参数在试验参数范围内与硬度无明显正相关关系。在保温时间为240 min时,将回火温度升高至720 ℃,或在680 ℃下,将保温时间延长至720 min,进行一次回火,回火后空冷,硬度均高于3.5 HBS。在加热温度为680 ℃、回火时间为180~210 min,回火后空冷,回火3次可将硬度降低至3.6 HBS以下。  相似文献   

3.
1Cr17Ni2钢的原材料成分及热处理工艺影响着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通过控制化学成分、优化热处理工艺参数等,可获得优良的综合性能。研究表明,原材料中的残余δ铁素体数量将直接影响零件的最终性能,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条件下,碳化铬析出相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冲击韧性的起伏;并通过实例给出了能同时使1Cr17Ni2钢获得高强度和高韧性的热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1Cr17Ni2钢在生产应用过程中其杂质含量、裂纹缺陷及热处理工艺影响着材料的综合性能。通过对该材料进行电渣重熔,改善热成型工艺,优化热处理制度,可得到优良的综合性能。研究表明,不同回火温度下该材料的碳化铬析出相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冲击韧度的起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冷变形和热处理对0Cr17Ni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钢加工硬化能力较弱:变形量大时再结晶温度低,再结晶晶粒细小;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该钢的塑性先增加后降低,抗压强度和硬度先降低后增加;冷加工时,变形50%的该钢最佳退火温度为700~800℃,变形30%的该钢最佳退火温度为750~800℃。  相似文献   

6.
航空发动机用1Cr17Ni2叶片经锻造及热处理后进行硬度检查,发现硬度偏低。通过在熔炼过程中调节Cr、Ni元素含量以及在后续热处理过程中逐步提高淬火温度,提出控制铁素体含量的具体办法,同时对不同铁素体含量的热处理后的棒料进行相关力学试验。结果表明:叶片硬度偏低与材料中存在较多δ?铁素体有关;1Cr17Ni2中δ?铁素体含量可以通过调节Cr、Ni元素含量及热处理过程中淬火温度进行控制,当原材料中铁素体形成元素含量高时,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特别是淬火温度高于1150 ℃,铁素体含量迅速增加;1Cr17Ni2合金钢中δ?铁素体含量过多时,其抗拉强度、冲击韧性、硬度等力学性能降低;通过合理调节原材料中Cr、Ni元素的含量,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温度可以有效减少δ?铁素体含量,从而提高零件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徐成伟  王振全  胡欣  黄成功 《表面技术》2011,40(1):11-13,33
在1Cr17Ni2不锈钢表在进行激光熔覆.分析了激光熔覆单道熔覆层热裂纹形成机理以及微观组织分布特征;对熔覆层多道多层搭接进行了实验,采用优化的工艺参数堆覆制造了无裂纹、气孔等缺陷的致密薄壁件试样,对试样横截面微观组织特征和硬度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激光熔覆组织成分均匀,组织致密、具有快速熔凝组织特征并且性能优...  相似文献   

8.
1Cr17Ni2不锈钢轴在扩口时常出现批次性破裂。通过对多批次1Cr17Ni2不锈钢轴金相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Cr17Ni2不锈钢中存在严重的气孔和疏松是造成扩口批次性破裂的主要原因之一;高含量的δ-铁素体是造成扩口批次性破裂的又一主要原因;δ-铁素体含量越少,尺寸越细小,越不易出现扩口破裂。增加热处理次数会导致1Cr17Ni2不锈钢钢淬火后δ-铁素体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9.
<正> Cr17Ni2钢是白点敏感性强且易炸裂的马氏体耐腐蚀不锈钢,特别是大尺寸的锻件,如果锻造和锻后热处理工艺选择不当都极易炸裂。Cr17Ni2钢的化学成分(%)是:C0.11~0.17,Cr16.0~18.1,Ni1.5~2.5,P≤0.03,S≤0.025。  相似文献   

10.
Cr17Ni2不锈钢低压真空渗碳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低压渗碳工艺对Cr17Ni2不锈钢进行了渗碳处理,解决了由于不锈钢表面存在钝化膜以及渗碳温度较高而无法采用传统气体工艺进行渗碳的问题,比较了Cr17Ni2钢低压真空渗碳后不同的淬火温度和冰冷处理工艺对试样硬度和心部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理想的表面硬度和显微组织是:渗层深度0.5mm,表面硬度≥750HV10,微观组织由细小、弥散分布于马氏体中的碳化物和δ铁素体组成。  相似文献   

11.
对1Cr18Ni11Si4AlTi双相不锈钢进行了不同温度的固溶热处理试验,对材料的组织和性能与固溶处理之间的关系和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材料中的析出相逐渐溶解,铁素体含量增加,屈服强度随着铁素体含量增加而提高,材料硬度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1050℃固溶处理时硬度最低,当固溶温度达到和超过1...  相似文献   

12.
利用XSL-4-12箱式热处理炉、ZEISS金相显微镜、HRS-150数显洛氏硬度计及拉伸试验机研究了固溶处理对Cr23Ni7Mo2Cu0.6双相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素体含量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930~960 ℃之间铁素体与奥氏体面积比达到1∶1,σ相的含量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在960 ℃时仅有少量σ相存在于相界处,1020 ℃时由于锻造造成的奥氏体相分布不均的情况也得到了改善。合金硬度与抗拉强度随着固溶温度的上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分别在1020 ℃和1050 ℃达到最小值94.4 HRB和547 MPa,伸长率则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990 ℃时达到峰值41.5%。综合钢丝拉拔变形过程中材料的硬度、塑韧性及组织均匀性对材料成形性能的影响,Cr23Ni7Mo2Cu0.6双相不锈钢的固溶温度宜选择1020 ℃。  相似文献   

13.
在1Cr17Ni2不锈钢上进行激光增材修复镍基高温合金粉末试验,研究了激光热输入对1Cr17Ni2钢修复接头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Cr17Ni2钢激光增材修复接头分为熔覆区、热影响区和不锈钢基体,熔覆区上部为均匀分布的树枝晶结构,一次臂较为发达,且生长方向具有一致性,大致平行于熔覆高度方向生长,树枝晶尺寸随激光热输入的减小而逐渐减小,晶粒间的空隙逐渐增大;熔覆区中部和下部区域为短小的柱状枝晶结构,且生长方向具有一致性,随激光热输入的减小,尺寸略有减小。熔覆区主要由基体相γ、沿晶界析出的不规则δ相和MC相等组成;不锈钢侧热影响区主要由块状δ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及球状珠光体等组织构成,且与合金熔覆区存在着明显的分界线。随激光热输入的减小,熔覆区平均硬度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激光热输入为80 J/mm时,其硬度达到最大值330.64 HV0.2,较不锈钢基体提高了9.78%。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金相显微镜、万能拉伸试验机、冲击试验机和恒电位仪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Si含量对Cr25 Ni5 Mo2Cu3 RE双相不锈钢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Si的加入,使奥氏体相随着Si含量的增加而减少,强度随着Si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但是塑性和韧性下降,腐蚀性能下降.当Si含量在0.55%时,Cr25 Ni5 Mo2 Cu3 RE双相不锈钢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光学显微镜等显微组织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固溶温度、时效温度及其冷却方式对0Cr17Ni4Cu4Nb不锈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演绎了该不锈钢大型锻件的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以1040℃固溶处理,0Cr17Ni4Cu4Nb钢可获得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固溶后采用油冷,钢的强度最高,塑性较好;时效冷却速度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小,采用480℃时效空冷既能满足强度要求,也能保持理想韧性。该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040℃固溶(油冷)+480℃时效(空冷)。  相似文献   

16.
制备了一种新型13Cr4Ni马氏体不锈钢并研究了热处理对其硬度和耐腐蚀性的影响.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试验比较显示,材料达到低硬度和高耐腐蚀性要求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780℃×6 h退火 1040℃×1 h空冷淬火 675℃×7 h一次回火 605 ℃×5 h二次回火处理.微观结构分析表明,热处理后试验钢的组织为典型的回火马氏体,马氏体晶内有细小弥散的碳化物析出,逆转变奥氏体以膜状形态分布于晶界.在2%NaCl溶液中Tafel极化曲线测试结果显示,试验钢的耐腐蚀性明显优于410不锈钢.  相似文献   

17.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透射电镜和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固溶温度对22Cr双相不锈钢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50~1150 ℃范围,实验钢中α、γ两相含量与固溶温度呈近似直线关系;材料的显微硬度(HV)和强度(σb)先降后升,在1050 ℃时达到最小值;当固溶温度为950 ℃,组织中出现了σ相,σ相是导致22Cr双相不锈钢塑性、韧性下降的主要原因;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Cr、Mo的分配系数K变小,Ni的分配系数K增大,表明合金元素在α和γ相中浓度差别变小.  相似文献   

18.
热处理对含钼2Cr13马氏体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在2Cr13马氏体不锈钢中添加Mo的钢进行不同温度热处理工艺试验,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含钼2Cr13不锈钢组织、硬度与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钼2Cr13马氏体不锈钢在1080℃淬火后的硬度最高,当在400~550℃回火时,硬度值存在一个明显的上升区域,这是由于析出的合金碳化物弥散强化作用,使合金出现二次硬化现象。回火后含钼2Cr13不锈钢的耐蚀性能比2Cr13不锈钢明显提高,主要是由于含钼2Cr13不锈钢淬、回火后析出相M2X抑制了M23C6相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利用热膨胀相变仪测定了新型热作模具钢4Cr3Mo2Si1V的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研究了其在不同淬火、回火工艺下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4Cr3Mo2Si1V钢的珠光体与贝氏体的临界冷速分别为0.03 ℃·s-1和0.8 ℃·s-1。经淬火试验,发现该钢种在1030 ℃和1060 ℃油淬后具有较高的硬度,且晶粒未发生明显长大。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其硬度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在500 ℃回火时由于第二相粒子大量析出,析出强化作用增强,促使二次硬化现象产生,硬度达到峰值,约57 HRC。经过多组工艺对比后,发现1030 ℃淬火和600 ℃回火后的平均冲击吸收能量达到最大值,为265 J,且硬度值仍保持在52 HRC,故最终选定1030 ℃×30 min油淬+600 ℃×2 h回火两次作为4Cr3Mo2Si1V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0.
对节约型2101双相不锈钢连铸坯试样在1180、1200、1220和1240 ℃进行高温热处理,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显微硬度计等分析了2101双相不锈钢的显微组织、奥氏体含量及其硬度随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保温时间下,随着温度升高,2101双相不锈钢中奥氏体含量逐渐降低,晶粒逐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