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含  罗谦 《山西建筑》2010,36(32):9-11
通过对川西传统古镇黄龙溪的现场调研,同时进行了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制作出传统古镇的调查报告,基于古镇的调研结果分析了黄龙溪发展模式的特点,并对该模式之于川西传统古镇发展的意义进行了探索,从而促进古镇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林玮 《四川建筑》2009,39(1):49-50
以四川西来古镇为主体,通过分析古镇的演变及川西古镇的特点,挖掘出西来古镇的人居环境和建筑艺术价值,主要分析了西来古镇的建筑艺术和易于遗失的古镇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3.
岳征宇 《四川建材》2013,(6):129-130,133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外来元素进入川西传统古镇,如今古镇的建筑种类多样,却没能在概念上给人一个完整的川西本土建筑的深刻印象。本文对典型川西建筑进行探讨,以期寻找到将川西元素运用到现代建筑中的有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依托峨眉山周边宗教文化底蕴,强化“净心养神、修身养性”为文化主线,通过对项目周边古迹、传统建筑及文化的研究,将建筑与环境、传统与现代融合,再现禅意生活与古镇巷景院落. 1 地域文化 柳江古镇肇-于南宋十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是四川十大古镇之一.古镇东依峨眉山,南靠瓦屋山,西接玉屏山,杨村河、花溪河穿镇而过.这里有川西风情的吊脚楼、中西合璧的曾家大院.访古寻悠水码头、川西民居汇老街,靠山、依水、人居构成了一幅天人合一的烟雨水墨画.近年来,游客对古镇休闲旅游的青睐和热衷,使得柳江古镇的旅游空间扩容成为必然,因此,“大峨眉”国际旅游区柳江古镇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正>依托峨眉山周边宗教文化底蕴,强化"净心养神、修身养性"为文化主线,通过对项目周边古迹、传统建筑及文化的研究,将建筑与环境、传统与现代融合,再现禅意生活与古镇巷景院落。1地域文化柳江古镇肇始于南宋十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是四川十大古镇之一。古镇东依峨眉山,南靠瓦屋山,西接玉屏山,杨村河、花溪河穿镇而过。这里有川西风情的吊脚楼、中西合璧的曾家大院。访古寻悠水码头、川西民居汇老街,靠山、依水、人居构成了一幅天人合一的烟  相似文献   

6.
止戈古镇历史悠久,风景优美,至今仍保存有较完整的川西风格的民居建筑。从对止戈古镇的现状测绘调研入手,提出基于公共空间营造的止戈古镇规划设计理念。止戈古镇设计中结合保护原古镇具有历史价值的民居建筑,新建和修复设计游客接待中心、民俗博物馆、艺术茶室等具有旅游接待功能的公共建筑,梳理出新的景观水街、古镇内街和商业外街3条景观轴线,给止戈古镇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成都是川西古镇的聚集地,现有24个古镇,其中5个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4个古镇被授予国家4A级景区。近年来成都以"延续历史文脉、保持古迹概貌、保护生态本底、彰显田园魅力"为理念,以"天府古镇"的品牌赋予成都古镇灵魂,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办法推动古镇建设,先后投资数亿元对古镇进行保护开发,使市域内历史文化古镇基础设施、城乡形态、产业布局、城镇功能、公共服务格局更加完整,实现了生态、民生、资源、经济相融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8.
地域文化是村镇聚落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在古镇空间形态的重塑中,地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川西燕子古镇为例,探索了一条适合开发与保护古镇空间形态的新路径,探讨了如何基于地域文化特色重塑古镇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9.
樊俊杰 《四川建筑》2010,30(4):68-69
近年随着旅游度假经济的兴起,传统的景点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人们日益苛刻的要求,人们在看惯山水风景的同时,对于传统文化,尤其是古镇的兴趣越来越高涨。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对于古镇的不合理开发。文中通过对几种规划设计手法的分析,旨在提出一种适合川西古镇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场古镇,位于川西坝子的大邑县境内,顺成温邛高速公路有出入口。古镇始建于汉、历史悠久,兴起于明朝嘉庆年间。清康熙年间,陆续有外省客商云集,由于地处山丘与平原交界处,地理位置有利,水陆便通,新场镇在明清时期外省会馆、商贾云集,成为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引用"拼贴城市"的相关理论分析福建省泉州市峰尾古镇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介绍了各个历史时期古镇的空间形态拼贴进程,并从自然、历史、人文等方面对古镇空间的拼贴进行评价,最后反思了古镇的当代破坏并阐述古镇形态历史拼贴方式对当代古镇更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古镇开发的理性思考——以成都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古镇旅游悄然兴起。随着以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村落、江苏“周庄”水乡古镇为代表的一大批古镇的成功开发.引发了各地的古镇开发热潮。然而,随着古镇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大规模的开发使得许多古镇的环境、文化等遭到破坏,使之丧失了原有的古镇风韵。这对四川古镇的开发极具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三千多年前的巴蜀一带就已经用茶作为贡品。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四川茶文化已经演变成独具特色的"茶馆文化"。茶,茶馆,在四川不仅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生活。受潮湿多雾,日照时间短的气候影响,虽然在川西地区的城市里,依托于现代科技手段,越来越多的出现纯粹封闭在室内的茶馆,古镇中的茶馆仍然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环境条件,采用各种建筑形式,来使得茶馆的外部空间形态得以体现:有的是直接利用庭院或滨水区域、屋顶平台等室外空间;有的利用传统的檐廊、凉厅子等半室外空间;有的则是采用巴蜀地区一种独特的过渡空间形式——"无墙之室"来达到似内而外的空间效果。茶馆作为川西地区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形态,也可以说是生活方式、地域文化,在传统建筑历史文化中有着无法估量的意义。对川西地区古镇中的这些茶馆外部空间特点的研究,既是回顾历史,也是对当代四川茶馆的外部空间设计提出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韩家大院作为川西传统民居的典范之一,位于四川省上里古镇,在历史文化底蕴和建筑装饰艺术方面有着极高的价值.本文通过调研其所处的自然地理与气候、历史沿革及人文环境、建筑形制特征,进一步从装饰材料与构造、装饰题材两方面对韩家大院的建筑装饰艺术进行挖掘,总结其建筑装饰纹样在儒家文化、吉祥文化、移民文化上表达出的内涵特点,以期对...  相似文献   

15.
川西平原独特的微气候与川西劳动人民的智慧造就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川西传统民居。对四川崇州元通古镇为代表的川西平原传统民居的被动式绿色特殊建造方式进行实地调研与分析,研究与发掘川西平原传统民居绿色被动式建造方式在建筑的通风、保温、防潮、采光、遮阳等方面的体现,并进行分析和为传统民居生态化建设提供引导及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一、盐业古镇的保护及其意义 盐业古镇的形成与发展,是江苏沿海经济发展的结晶,是在独特的自然环境与富有特色的经济活动的背景下形成的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然而,由于海岸东迁,明清以后淮盐生产日黜,以盐业为主的古镇日渐衰落,加之对其的破坏、现代文明的冲击、旧城镇的改造等原因,苏北盐业古镇的毁坏严重,对这些盐业古镇的合理保护与开发已是刻不容缓。保护开发这些古镇的意义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在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代表城市特色的滨水古镇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古镇逐渐失去其原有风貌。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实地调研,通过分析赤石古镇"河流-码头-街巷"空间特征,从地域文化、空间肌理和历史建筑等方面,对古镇滨水空间进行新的解析、重构,探析滨水古镇保护与复兴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建于明代的青林口古镇在四川西北地区是非常有代表性,其规划、建筑与当地环境结合颇具特色本文总结了青林口场镇规划的特点,分析了川西北传统场镇在布局和建设中处理场镇与环境、建筑与环境、场镇与建筑关系的巧妙手法。希望对规划师和建筑师在现代设计中更好地处理城市、环境、建筑三者的关系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6)
大气是人们所呼吸的氧气的主要来源,也是保护地球表面免受紫外线等光辐射的重要屏障,大气污染就是指有害气体以及粉尘颗粒等在大气中悬浮或者与大气中的正常成分发生反应,致使大气结构收到破坏,从而造成大气污染,大气污染不仅对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对于人类自身健康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笔者主要对当前导致大气污染的原因进行了阐述,并且对于大气污染治理的现状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从宣化店古镇的形成因素出发,结合古镇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洞悉古镇演变历程。对防御型的平面格局、"带状线性布局"的古镇空间形态、"一主街、一次街、多支巷"的历史镇区空间结构及其街巷空间序列和"四门、两楼、一庙、一馆"节点空间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古镇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物质载体面临巨大的破坏,鉴于这种不利局面,笔者提出了对古镇街巷空间规划保护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