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塔河原油中有机氯来源分析和脱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塔河稠油中氯盐的存在形态进行分析,发现其中不仅存在无机氯盐,而且存在有机氯盐,有机氯盐所占的比例在50%以上。用常规水洗脱盐的方法不能彻底脱除有机氯盐。有机氯盐在蒸馏过程中主要进入渣油中。开发了有针对性的脱氯助剂H,考察了脱氯助剂H对塔河原油的脱氯效果和对破乳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脱氯助剂H与破乳剂联合使用可以将脱后油的总氯质量分数降低到10 ?g/g以下,盐(NaCl)质量浓度降低到3 mg/L以下,并对破乳过程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石脑油中有机氯的危害与脱除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石脑油中有机氯的来源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危害,对目前国内外石脑油中有机氯脱除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吸附法、催化加氢法和亲核取代法等有机氯脱除技术的特点及其优缺点.并对今后开展石脑油中有机氯的脱除工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原油脱氯反应机理,以合成的N,N二甲基丙二胺、改性β-羟乙基三甲胺、十六胺聚氧丙烯醚三类物质进行复配,制备一种原油脱氯剂。当此三类物质相应的比例分别为20%,79%,1%时,原油中的有机氯化物脱除效果最佳。实验室评价结果表明,当此种脱氯剂加入量为50μg/g,通过电脱盐脱水过程,可以将原油有机氯脱除85%以上,大幅度降低塔顶冷凝水的氯离子含量,脱除有机氯的效果明显。该原油脱氯剂,操作费用低,且无毒无害,使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原油中氯化物的来源分布及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油中的无机氯化物主要以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形式存在,利用电脱盐装置可以有效地脱除这些氯化物.有机氯化物来自采油过程中使用的含氯助剂,早期研究认为有机氯主要分布在原油轻馏分中,近年研究表明有机氯的分布较为复杂,在原油的重馏分中也含有较大量的氯化物,且现有的电脱盐装置并不能有效地脱除原油中的有机氯化物,因此需要开发新的脱除有机氯化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从源头上控制原油中携带的氯化物,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某分公司在常减压蒸馏装置电脱盐系统试用了沧州信昌化工有限公司研发的TLV -1型高效原油氯转移剂.结果表明,氯转移剂能够有效将原油中的有机氯转化为无机氯,使电脱盐切水中的氯离子含量明显增加而随切水排出系统,有机氯脱除率大于80%;氯转移剂对脱盐温度、注水量、原油含氯量等操作参数的适应性较强;使用氯转移剂后,初馏塔、常压塔、减压塔顶污水中氯离子含量下降幅度大于30%,装置的低温位腐蚀现象得到减轻.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的混合原油由15%的普托尼、14%的凯撒杰、9%的芒都、8%的塞巴和54%的胜利原油构成,原油中总氯、无机氯和有机氯质量分数依次为46.6,21.5和25.1μg/g。将混合原油切割成〈170℃,170~500℃和〉500℃3个馏分,各馏分中总氯依次占原油氯的2.42%,59.65%和37.32%,直接造成石脑油产品氯含量超标。在实验室静态脱氯试验和动态脱氯试验的基础上,用工业试验验证了实验室试验的效果。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当氯转移剂加剂量为15μg/g时,有机氯的脱除率为50%左右;当氯转移剂加剂量为30μg/g时,有机氯的脱除率在70%以上;混合原油中不能被电脱盐装置脱除的有机氯化物通过添加氯转移剂可被有效除去。  相似文献   

7.
石脑油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对有机氯的质量分数有着严格的限制,一般要求不高于5 mg/kg。目前,石脑油中的有机氯引发的装置腐蚀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脱除石脑油中有机氯的研究情况,脱除方法主要包括吸附脱氯、亲核取代反应脱氯、双金属还原脱氯等,但是尚未有工业化的合理的脱氯方法。比较各种脱氯方法的优缺点,对研究科学有效的脱氯技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思奇 《石化技术》2024,(1):244-245
随着原油重质化、劣质化加剧,氯作为原油中存在的天然微量元素含量不断增多,对石化企业平稳运行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本文总结了原油中氯化物的来源、种类和分布情况,分析了氯化物对生产装置的危害,归纳了现有主要脱氯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近年来中原油田部分油井酸化后原油有机氯超标的问题,室内模拟研究酸化过程中不同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对文二联脱水原油有机氯含量的影响,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和有机元素分析方法对反应前后的油样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盐酸是影响有机氯含量的主要因素,盐酸纯度越低、浓度越大,反应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原油有机氯增加值越大。对比不同原油馏分反应前后有机氯含量和有机元素含量变化,反应生成的有机氯主要集中于204~320℃馏分油中,分析生成机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原油中的烷烃与工业盐酸中的游离氯发生氯化反应,二是原油中段馏分中的S、O等杂原子物质和盐酸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其中后者占主导地位。提出了对储层温度和原油中硫含量较高的油井进行酸化措施时的有机氯防控对策,一是需严格控制盐酸使用浓度和反应时间,二是尽量降低反应温度和提高酸液返排率。在文72-277等17口井现场试验表明,采取了有机氯防控对策的酸化施工控制有机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油品脱氯技术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催化加氢法、亲核取代法、吸附法等脱氯技术的研究现状及优缺点。其中,吸附脱氯技术具有操作条件温和,工艺简单的优势,是极具应用前景的脱氯技术。并且,分子筛和金属氧化物吸附剂因性能优良,成本低,再生简单,将成为未来吸附脱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原油中的有机氯化物来源于天然及人为添加两种途径。在原油的各馏分中均存在有机氯化物,但原油中有机氯化物的分布规律尚不明晰。目前主要使用配备有电子捕获器的气相色谱(GC-ECD)鉴定馏分油中有机氯化物的形态,从馏分油中鉴定出的主要为低沸点有机氯化物,由于仪器的限制,该分析方法不能鉴定沸点高于350℃馏分油中的有机氯化物形态。原油/馏分油中的有机氯化物对炼油工业的危害主要表现为腐蚀生产装置和管线,以及副产的氯化铵造成换热器、塔盘的结盐堵塞,严重影响炼油装置的长周期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1,2-二氯乙烷和环氧氯丙烷两种有机氯化物在不同含水率和不同性质原油中的残留规律,并利用气质联用色谱法对反应体系的水相和油相的320℃馏分进行了物质检测分析,解析了两种有机氯在原油中的反应机理。结果发现:随着原油含水率增大,有机氯在原油中残留率会降低;在不同性质的原油中的平衡残留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稠油、超稠油、蜡油;1,2-二氯乙烷在原油中反应生成2-氯乙醇,进一步水解生成乙二醇,电脱水加快水解且水解产物全部转入水相中,原油中的有机氯残留率为0;环氧氯丙烷在原油中的反应将无机氯引入有机相,生成1,3-二氯-2-丙醇和2,3-二氯丙醇,再逐步水解生成丙三醇,电脱水后有机氯在原油中残留率仍较高,危害性较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对牙哈原油进行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原油的特点是密度小(849.9 kg/m3),轻质油收率高,且质量好,初馏点~145℃馏分是理想的重整原料,初馏点~180℃是较理想的汽油调合组分,也是优良的乙烯裂解原料,初馏点~350℃收率72.17%,加工时应严格控制比例,比例过高,常压塔的汽相负荷大,会影响常减压装置的稳定操作和安全生产。牙哈原油重整原料的收率较高,砷、氯,硫含量低,腐蚀合格。牙哈原油芳烃潜含量较高,重整加工时芳烃收率指数高达73.51%,是较理想的重整原料。牙哈原油喷气燃料组分加工前应针对碱性氮小的情况采取白土精制,保证航空煤油颜色的稳定性。240~300℃,300~350℃两段组分是较理想的柴油馏分,但必须经过加氢或碱洗精制,240~300℃是调合低凝柴油的优质组分。其减压蜡油作为润滑油馏分粘度指数大,黏温性能好,酸值小,芳烃含量较低,适合作生产高黏度指数润滑油的基础油,也是较好的催化裂解原料,大于520℃的减压渣油收率低,应与其他渣油掺炼,没有单独深加工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中原油田原油有机氯监控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中原油田原油有机氯含量调查与分析入手,阐述了有机氯超标对炼油企业的影响,针对现有有机氯含量监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并对监测技术进行优化,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原油有机氯监测技术方法,在中原油田原油有机氯监测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马跃明 《石油机械》1999,27(4):32-33,41
原油加热器是安装在油井井口给原油加热的一种采油设备,主要由原油流道、电热元件、保温层、电气控制系统和外壳等组成,其原理是以正电阻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PTC)为电热元件对原油等流体加热。衡量PTC性能最重要的特性是电阻-温度特性,表征PTC效应的重要参数为升阻比和温度系数。根据加热器的结构特点和油田现场情况将电气控制系统和加热器制成整体。辽河油田、大庆油田和东北输油管理局等单位的试用情况证明,这种加热器完全适合油田采油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以新建加工进口原油千万吨级炼油厂的规划设计过程为例,阐述了在规划设计新建炼油厂的过程中,如何分析和考察原油的选择、原油供应的可靠性、第二原油的选择和加工第二原油的适应性。针对加工第二原油遇到的瓶颈,在总流程的规划设计过程中提出了相应设计预留措施,以提高炼油厂总流程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原油中的氯化物在原油加工过程中造成设备腐蚀、管道阻塞及催化剂中毒等。文中对国内外原油中氯化物的脱除技术进行了综述,现有的工艺对无机氯化物的脱除效果较好,但对有机氯化物的脱除效果不佳,开发新的脱氯技术是原油加工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