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工程建设领域,地基处理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某储备基地厚度严重不均的Ⅳ级(最高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和8度地震设防烈度地质的综合地基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初勘地质资料的分析,本着安全经济、方便施工操作及监测的原则,选取初步方案,经过强夯试夯、桩基试验,综合运用多种地基处理技术,节省工程投资4 600万元。通过实践证明,综合运用多种地基处理技术可行,而且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珠海高栏岛成品油储备库地基处理工程为例,对全场地18 000 k N·m高能级强夯+关键建筑区域灌注桩的地基处理方案进行研究。在平板载荷试验、重型动力触探、多道瞬态面波及土工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18 000 k N·m高能级强夯加固处理效果,并完成了灌注桩的低应变动力测试、钻芯法试验、超声波透射及单桩静载荷试验,同时对灌注桩桩身质量及桩基处理效果进行了检测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场地经过强夯和灌注桩加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满足设计要求;在依托工程地质条件下,该强夯能级的有效影响深度为20 m左右;此外,在实际施工中,应注意检测结果反映的软弱区域,适当地补充后续加固措施,以达到工程设计及安全性要求。该工程地质条件下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可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具体介绍了作者亲身经历的海外石油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岩土工程实例,着重点是地基处理技术,地区包括非洲、中东、中亚等。通过多年的海外岩土工程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做到因地制宜地处理各种岩土工程问题,有效地节省了工程投资,得到国外业主的好评。文章介绍的岩土工程实践经验和做法对同行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吴起—延安炼油厂输油管道工程的末站6座5万m3储罐的地基处理,分析了黄土梁及黄土斜坡区域的复杂地质条件和地形特征,探讨了在该区域场地上建造大型储罐时的地基处理方法。通过理论计算,结合规范要求,确定采用孔内深层强夯法和钻孔灌注桩法相结合的复合地基处理方法。通过工程验证,该方法针对性强、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法行之有效,合理地解决了黄土湿陷性、地基承载力、变形及均匀性等方面的问题。孔内深层强夯法和钻孔灌注桩法相结合的复合地基处理方法的成功运用,为黄土地区大型储罐地基处理提供了一种先进、经济、安全可靠的组合技术方案,也为避免大量占用耕地而充分利用大斜坡场地作为大型工程建设用地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石化华东分公司广山油田地面工程建设以“节省投资、节能降耗”为切入点,积极利用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供热、井口电加热器+中频伴热单管串接集输、采油井自动计量+远传、河水处理等新工艺、新技术,并进行相关工艺的研发和集成,运行效果显著、节能环保,有效地推动了油田地面工程工艺技术的进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苏北油田地面建设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6.
岩溶地区地基稳定性是工程建设中关键性问题,依托中石油云南1 000万t/a炼油项目,对场地岩溶分布特征和充填物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总结。结合场地岩溶洞隙发育规律和特征,将岩溶洞隙按跨度和顶板厚度进行分类,从中选取15个具有代表性溶洞建立天然基础和桩基础2种工况的三维有限差分模型,分析不同级别荷载作用下岩溶地基稳定性。研究结论:拟建场地岩溶发育最大特征是层状或垂直串珠状分布,该岩溶发育特征是一种持久性潜伏岩溶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具有较大的潜在隐患;半定量公式计算揭示场地岩溶地基对工程建设存在较大危害,其中板梁模型与其他5种方法差异较大;岩溶地基三维数值模拟结果可为工程建设提供重要依据。结论以期为类似工程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仪征地区大型储罐地基处理工程,首先对罐区地质情况、场地条件和储罐结构进行了分析,对地基处理方法进行了优选,提出选用CFG桩复合地基的最佳方案。并从试桩验证、施工情况、上水检测等方面阐述CFG桩复合地基在仪征地区大型储罐地基处理工程中的使用情况,同时给出了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实际案例表明CFG桩复合地基适应性良好,为储罐的地基处理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定西油库分输库为中型储油库,建筑物对地基变形要求高,其拟建建筑场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其特点是天然强度不高,遇水易湿陷变形.为消除地基的湿陷变形,提高地基的强度,本工程采用整片灰土挤密地基加表层灰土垫层封闭的办法进行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该工程地基处理的成功经验对西北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区石油及石化建设的地基处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应用较多的方法有强夯、碎石桩、砂井预压等.当需处理的地基面积较大时,强夯是一种较为经济的方法,但需配置专用机具,并考虑对附近构筑物影响,故在大罐建设中应用尚少;碎石桩具有支承桩和固结排水通道双重作用,是除钢筋水泥桩之外的较为有效的基础处理形式.但其用料多、投资大,且施工也较为困难,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成孔,对软塑和流塑状土层都无把握,故采用也不普遍;砂井预压法是在储罐加载过程中促进软土脱水固结,使地基承载力随之逐步提高,直至满足受力要求.其用料(砂)量比碎石桩(石料)节省50~65%,是一种比较经济,且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相对成熟的方法.大港油田一些大罐的地基处理,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CFG桩又称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它以水泥(Cement)、粉煤灰(Fly ash)和碎石(Graval)等材料按比例拌和灌筑而成。粉煤灰是工业废弃物,作为主材料形成复合地基,不仅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政策要求,而且具有良好的性能,处理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明显,因此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介绍某装置中的6座2万m~3重油储罐,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做建造基础,并且这些储罐使用多年后其被加固过的地基仍然结实牢固。  相似文献   

11.
王利君 《石油化工设计》2020,(2):23-26,I0002
为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绿色工程,绿色工地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落实绿色行动要求,并且明确施工责任,是加强绿色战略实施的核心方法。文章以节能、环保的理念为核心,阐述了绿色工地建设的具体要求,明确各方职责,并对建设过程中的具体措施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2.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常温施工,节约能源,符合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且废弃料的循环利用,节约了工程造价,也减少了废弃材料堆放而占用耕地造成的浪费,保护了环境。依托宁高高速公路连网收费改造工程,分析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混合料设计与施工实践等方面的成套技术体系,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海上固定平台一般采用导管架+桩基的结构形式来适应300 m以内水深的环境,导管架的桁架结构的刚度在顺应此水深范围内的环境荷载、节省材料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导管架的建造工艺、安装工序较复杂,成本较高。对于水深较浅的情况,海洋环境荷载要求较低,结构基础绝对高度也较低,不需要考虑利用结构柔性传递释放荷载,因此对于浅水固定式平台提出取消导管架、采用大直径钢桩基础的方案,大直径钢桩直接伸出水面作为上部组块的基础。以乌石项目海域工程为背景,对采用超大直径钢桩基础替代传统的导管架基础进行了计算分析,证明了超大直径钢桩基础在技术上可以满足浅水固定平台的需要,在安全性、经济性方面优于传统导管架形式的浅水固定平台。取消导管架可减少导管架建造和海上安装环节,简化建造和安装工艺,降低工程风险,大幅度降低建造和安装成本。  相似文献   

14.
水泥土搅拌桩是就地将软土和水泥搅拌在一起的一种加固地基。在地下处于三向受压状态。针对水泥土搅拌设计中存在简化受力情况的问题,在分析桩全则向土压力和水泥土三向受压强度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侧向土压力影响的水泥土搅拌设计方法,工程实例计算表明,应用该方法进行设计,可达到节约水泥,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南海某油田收益、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 FPSO)配备大型液化石油气(Liquefied Petroleum Gas, LPG)回收工艺系统,该系统由国内自主设计、建造、安装、维护。阐述如何通过建造技术及管理创新,提升建造工艺和项目管理,发展和深化一体化建造,实现节约施工场地空间、加快施工进程、加快施工辅助工具周转、节约建造人工时投入,进而达到项目降本增效的目标,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组合型复合地基处理大型储罐软土地基的设计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某炼油厂新建3台125dam^3储油罐位于沿海软土地区。通过计算及方案比较,采用了CFG桩与碎石桩组合型复合地基,此种地基加固处理在国内尚属首次。现场试桩及施工后复合地基的检测结果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巴福利 《石化技术》2009,16(3):34-36
结合混凝土灌注桩工程案例,重点介绍了混凝土灌注桩人工成孔工艺在靠山区域和受限空间的应用。该工艺具有环境污染小、施工作业时不受场地限制、施工质量可靠和节省投资的特点,配合机械成孔灌注桩工艺可以明显缩短施工工期。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在建设大型石油储罐中,地基处理费用较高等问题,综述了大型石油储罐基础的优化设计和优化施工的要点,强调指出;在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和沉降差基础设计的三要点中,主要是对沉降差的严格控制;在地基处理方法中,采用柱锤冲扩桩加固既安全又节省工程造价,施工质量也容易得到保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强夯置换法在沿海填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夯置换法是一种经济而简便的地基加固方法,施工前应在现场选取典型的试验区域进行试验性现场施工,以确定其适用性及加固效果,指导大面积的工程施工。文章结合某工程地基加固的实例,通过对典型试验区的强夯置换试验,以及对静载荷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结果的分析,确定了强夯置换法加固填土地基的施工参数,验证了强夯置换法用于该填土地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结合中国石化某公司生产实际,利用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概念,对周边其他公司的水、电、蒸汽、燃料气四大公用工程数据进行分析,分别提出:将城市中水回用代替新鲜水,节约新鲜水1 280 kt,节约资金800万;利用国家政策,率先在省内第一批实现大用户直供电,降低企业用电费0.046 4元/(kW·h),年节约900万元以上;利用电厂热值较低的富余中压蒸汽代替炼油厂锅炉,停用动力锅炉来降低用汽成本,达到锅炉环保排放100%;利用春、夏季炼油厂燃气富余,供给市内燃气企业等措施,实现气电互供,能源利用效率则比纯发电的效率提高40%~50%.通过循环经济模式,从工业生产源头上将污染物排放量减至最低,实行资源的综合配置,预计降低成本1.4~1.5亿元,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了碳排放,实现跨企业、跨行业、跨区域的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