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某车型行驶跑偏问题,通过对故障车四轮定位数据变化量进行统计,并结合理论分析研究,最终确定故障是因为悬架应力释放不良。通过在四轮定位前增加应力释放装置,能够有效解决某车型行驶跑偏问题。  相似文献   

2.
Adams/Car与Insight在汽车前悬架仿真与优化中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dams/Car建立了某微型车的麦弗逊前悬架模型,分析了其轮跳对前轮定位参数的影响,找出了其不合理性,并采用Adams/Insight对该悬架的部分硬点位置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表明,所做的优化设计正确有效,改善了悬架系统的运动学特性.  相似文献   

3.
以某款12m长大客车为研究对象,在Adams/Car中建立双横臂前独立悬架模型,使用双轮同向激振工况进行悬架分析。为减少四轮定位参数变化范围及轮胎磨损程度,改善整车的操纵稳定性,用全因子和响应面法在Adams/Insight模块对现有的双横臂前独立悬架硬点坐标进行优化设计。对优化后的悬架试制并安装在试验样车上进行样车操稳试验验证,对比优化前试验数据发现转向回正和稳态回转的各项评价指标和项目评分都明显改善,验证了优化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后续整车的设计开发作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FSC赛车技术水平不断地提高,悬架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成为各赛车队争相研究的新热点。以赛车动力学理论为基础进行悬架几何设计,采用Solid Works软件建立某赛车的前悬架三维模型;在ADAMS/Car环境下建立了赛车前悬架转向运动学仿真试验台,结合平行轮跳试验对前悬架运动学特性进行仿真研究;最后以悬架硬点坐标为优化变量,以减小四轮定位参数变化范围为优化目标,运用ADAMS/Insight模块建立了多变量多目标的悬架几何优化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给出的悬架几何设计方法有效地缩短了赛车研发周期,优化后的悬架几何使得四轮定位参数在轮跳中的变化范围明显减小,有利于赛车操纵稳定性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双横臂扭杆弹簧独立悬架车轮前束角以及主销内倾角变化范围偏大的问题,在Adams/Car模块中建立悬架动力学模型,在多体动力学软件优化模块Adams/Insight中分析悬架定位参数随车轮跳动的变化规律,通过灵敏度分析得到对优化目标影响较大的硬点坐标,并对其进行响应面法优化,在优化硬点坐标后仍不能满足目标函数的情况下,进一步对弹性衬套刚度系数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悬架前轮定位参数及变化范围回归到合理的范围,改善了悬架性能。  相似文献   

6.
低地板公交车是现代城市客车发展的主要方向,采用前独立空气悬架可以解决城市客车低地板化的瓶颈.对某公司开发设计的前独立空气悬架系统进行了研究,借助Adams/car软件建立了悬架系统的虚拟样机模型,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指出现行设计的悬架系统其定位参数是满足要求的.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不同方案,研究了转向横拉杆断开点位置对前束角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Adams中的Car模块建立麦弗逊式悬架模型,接着进行Parallel Wheel Travel(车轮同向跳动)的仿真分析,分析车轮定位参数随车轮跳动行程的变化规律,确定优化目标。然后在Adams中的Insight模块对悬架的部分硬点坐标进行了优化处理,最后对优化前后的曲线进行了对比,得出结论优化后的硬点坐标改善了汽车悬架的运动学性能。因而,利用ADAMS运动学分析软件,大大缩短了机械动力学的研发周期和成本。  相似文献   

8.
陈基 《机电技术》2014,(3):94-95
以X车型的前悬架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ADAMS的前悬架运动学仿真模型,并应用ADAMS/Insight模块进行悬架四轮定位参数DOE优化,了解悬架硬点布置对悬架运动学性能的敏感度,并对敏感点的公差设定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车型制动和加速工况时存在整车俯仰运动较大,轮胎磨损严重等问题,测量该车麦弗逊式前悬架硬点坐标并进行悬架弹性原件测试,根据所得参数,在Adams/car中建立刚柔耦合模型,将悬架模型与测试平台装配,分析得到其模态;对该模型输入垂直激励,分析其受力状态;再进行左右轮平行跳动工况仿真,以抗制动点头率、抗加速抬头率和前轮前束角为优化目标,将仿真结果输入到Adams/insight,对横拉杆硬点坐标(Tie-outer)进行灵敏度分析和优化,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为改善该车悬架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汽车的双叉臂悬架是影响汽车平稳行驶的关键因素,目前在悬架试制过程中,往往会因车轮定位参数或变化趋势不当,导致一系列问题.通过分析车辆前悬架硬点参数,建立了基于CATIA的双叉臂独立悬架DMU运动仿真模型,提出了修改下横臂内侧安装点Z向高度、实现优化车轮外倾角变化趋势的方法.经实车道路验证,有效解决了车辆在道路行驶期间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四轮定位工作原理和某车型出现批量四轮定位不合问题后原因调查和措施制定。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一种大型场馆电动特勤车的摆杆式非独立后悬架进行了Adams/Car模型开发创建,丰富了Adams/Car悬架模板库。在此基础上,采用同向激振分析对此后悬架进行了动力学仿真与分析。结果表明:根据车辆类型和参数以及悬架的前后载荷比、挠度与偏频等对悬架添加副弹簧,可以使悬架的弹性特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汽车转向工况下悬架系统垂向振动控制和侧倾控制存在的协调问题,提出了基于功能分配的主动悬架协调控制策略,设计了垂向运动控制器、侧倾控制器和协调控制器,通过协调控制器对垂向运动控制器和侧倾控制器进行功能分配。在控制策略的实现过程中,利用Adams建立整车动力学模型,在Simulink中设计控制系统,搭建Adams/Simlink主动悬架整车联合仿真平台,并通过汽车二自由度线性模型验证该平台的可行性。在C级路面上进行了直线行驶和角阶跃输入两种工况的仿真实验,对算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通过协调控制器进行功能分配的主动悬架控制系统,能很好的协调垂向控制器和侧倾控制器,提高了汽车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4.
双横臂独立悬架运动学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悬架的运动学性能直接影响操纵稳定性等汽车使用性能.利用Adams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双横臂独立悬架的多刚体模型,通过对模型中车轮施加运动约束从而对其进行运动学洼能的仿真分析,从而获得该车轮定位角的变化,将设计要求和分析结果对比可以得出此悬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及需性能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型号客车使用中前轮磨损严重、转向摇臂与转向器易干涉而导致转向器漏油、悬架与转向系统球铰磨损严重等问题,建立了该客车前独立悬架及转向系统的运动学分析模型,以前轮定位参数的变化最小、车轮实际转角与理论转角之差最小,以及轮胎的侧向滑移最小为优化目标,提出了采用遗传算法对客车前独立悬架及转向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解决了原车悬架与转向系统的若干问题,为该型客车的改进提供了重要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某车型前悬架优化设计中其运动学特性,解决前轮胎磨损较严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近似模型应用改进响应面法对车轮定位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首先,应用ADAMS/Car软件建立了麦弗逊式前悬架仿真分析模型,并在ADAMS/Insight中对悬架部分设计硬点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然后,针对灵敏度大的设计参数建立车轮定位参数在跳动过程中最大变化量的二阶响应面近似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编程对拟合出的近似模型优化求解与可靠性分析。最后,将优化后车轮定位参数最优值代入悬架模型中,在ADAMS/Car中再次进行轮跳仿真试验,对比应用传统响应面优化方法优化悬架前后试验结果表明,该优化设计方法具有较好的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利用ADAMS/Car模块创建悬架虚拟样机模型,开展双轮同向跳动激振仿真分析,经后处理模块Post Processor得到悬架定位参数特性曲线,通过特性曲线研究同向轮跳对悬架定位参数的影响。采用ADAMS/Insight模块对悬架关键硬点坐标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显示优化后的结构参数明显改善了悬架系统性能,并为后续悬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建立一种基于CATIA的DMU电子样机仿真技术的设计模型,针对麦弗逊式前独立悬架的车辆,进行四轮定位参数的分析及校核.在此基础上,对实际车辆在路试中出现的轮胎内偏磨较严重的现象进行了四轮参数的测量和对比分析后,提出了优化方案并利用建立的仿真模型对优化方案进行了理论上的验证,并通过实际试车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以某乘用车厂开发的轻型轿车为研究对象,基于UG,Hypermesh、Adams/car、patran建立样车的扭转梁式悬架刚柔耦合仿真模型,分析悬架弹性运动学特性及其对操稳性的影响,并将其与对标车进行悬架弹性运动性能对比,分析研发车型悬架性能的合理性.采用Adams/Insight建立参数优化模型,并进行结构参数优化设...  相似文献   

20.
申伟平 《机械开发》1995,(2):15-19,27
文章针对南海汽车厂富迪牌NHQ1035系列车试制过程中出现的前轮偏磨和方向盘抖动问题,从理论和试验分析入手,发现问题的关键是前轮定位参数不稳定,运用功能原理推导出解决双横臂式扭杆弹簧独立悬架前 轮定位参数不确定的力学模型。文章认为扭杆的刚度是导致定位角不稳定的关键因素,并从制造工艺的角度提出了改进措施,改进后的汽车经过一万多公里的可靠性试验,没有发生偏磨现象。本文所提供的力学模型和工艺措施对同类悬架结构有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