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立式感应淬火机在特定频率和功率下对40Cr15Mo2VN钢进行感应淬火,研究加热时间对40Cr15Mo2VN钢的表面硬度、淬硬层深度和组织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40Cr15Mo2VN钢在频率12.3 kHz,功率57 kW,水剂冷却条件下进行感应淬火是可行的;加热7,8 s时试样表面硬度不小于58 HRC,淬硬层深度分别为4.2,4.7 mm,表面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心部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加热9~11 s时试样表面硬度均不大于58 HRC,加热9,10 s时表面出现过热组织,加热11 s时表面出现过烧组织。  相似文献   

2.
对QT700-2球墨铸铁进行单道和非对称多道激光淬火处理,研究不同工艺激光淬火后球墨铸铁的表面硬度和硬化层深度。结果表明:单道激光淬火后,球墨铸铁的表面硬度在52~59HRC,表面硬度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而升高,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大先升高后略微降低;在激光功率1 300W、扫描速度8mm·s~(-1)下,球墨铸铁的表面硬度基本在55~58HRC,表面硬度分布较均匀,硬化层深度约为1mm。不同工艺参数下非对称多道激光淬火后,球墨铸铁表面的硬度均大于52HRC;当前一道激光功率为1 200 W,扫描速度为6mm·s~(-1),后一道激光功率为1 300 W,扫描速度为8mm·s~(-1)时,球墨铸铁的表面硬度较高,且硬度波动较小,在距表面0.3mm处的软化区宽度约为4.0mm,非软化区和软化区的硬化层深度分别约为1.0,0.5mm。  相似文献   

3.
由于感应淬火产品特性的影响因素复杂,而以化学成分和金相组织为代表的内在因素在分析研究中有明显的局限性,所以提出用原始硬度代表原始组织结构特性研究内因对感应淬火硬化深度的影响。通过半轴失效件检测分析并通过后期试验证明感应淬火硬化深度与原始硬度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产生这种关系的本质原因是感应加热电流透入深度、奥氏体化深度、淬透深度等都与原始金相组织的硬质相和晶体缺陷密度有正相关性。研究这种关系对于提高感应淬火硬化深度的控制精度,提升感应淬火品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45钢电子束扫描相变硬化组织和硬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束表面处理可以提高钢铁材料的表面硬度和力学性能。研究电子束扫描对45钢硬化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探讨电子束功率、扫描速度等工艺参数对硬化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分析45钢电子束表面强化层的显微组织,用显微硬度计进行硬度测试。结果表明,45钢经电子束扫描处理后,硬化层的组织为针状和板条状马氏体,组织比常规调质处理更加均匀、细小,试样表面的平均硬度达58 HRC,比淬火加低温回火处理的硬度高3~5 HRC,是调质处理的两倍,从处理表面往下沿深度方向硬度逐渐减小。电子束工艺参数对硬化层组织和性能有较大影响,硬化层宽度和深度随着电子束功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加而减小;硬化层的最高硬度随着电子束功率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叶畅 《机电技术》2015,(1):40-41
对激光淬火Cr12模具钢进行了相变硬化处理,分析了搭接对硬化层硬度的影响,并进行金相分析及探伤,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激光相变硬化工艺下,可得到硬化层深度为0.23~0.43 mm的硬化层;激光淬火得到硬化层硬度由表及里呈现一个逐渐过渡的硬化曲线,硬化层最高685 HV,平均硬度为596 HV。采用由圆弧到上表面的搭接次序及20%的搭接量可满足实际使用要求。硬化层组织为高细化的马氏体。激光淬火处理后无变形、无裂痕,且工艺简单,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6.
工艺参数对45钢大电流电接触表面淬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5钢为试验材料,研究工艺参数对45钢大电流电接触表面淬火的影响。观察分析淬火层的金相组织,并测量其厚度和硬度分布。结果表明,电接触表面淬火后的淬火层由硬化区和过渡区组成,硬化区为均匀细小的条状马氏体,过渡区为马氏体、珠光体和铁素体的混合组织。工作电流I=17kA、接触压力F=600~800N、工件转速Vr=0.5~0.75r/min时,淬火层厚度为0.78mm,硬化区硬度可达780HV0.1左右。当电参数一定,其他工艺参数改变时,工件表面硬度与淬火层厚度基本不受影响。但经过新型电接触表面淬火处理后,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由Ra1.412μm下降至Ra0.732μm。  相似文献   

7.
正淬火分为整体淬火和表面淬火,其中表面淬火的加热方式一般采取感应加热。感应加热属于快速加热的热处理工艺,其加热参数如加热速度、电流透入深度、工件材料、淬火冷却介质、淬透深度等对于相变温度、相变动力学和形成的组织都有很大的影响。生产中,针对感应淬火工件材料成分,一方面,确定感应淬火机床电源加热频率、输出功率、感应器移动速度、感应器间隙等参数来控制加热速度和电流透入深度;另一方面,淬火冷却  相似文献   

8.
液压缸活塞杆工作时裸露在外侧部分容易出现磕碰,导致油缸漏油无法正常工作.对出现磕碰活塞杆表面的有效硬化层深度进行了测试,硬度和有效硬化层深度均较低,不能满足现工况的使用要求.通过开展表面感应淬火工艺试验、防磕碰性能试验研究和小批量投入市场应用,得出的结论为:合理的硬度和有效硬化层深度可以抵抗飞溅物的冲击,达到防磕碰的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重载齿轮轴进行渗碳、调质及感应淬火试验研究,分析讨论了不同电流频率感应淬火对齿轮轴表面硬度、齿根硬度、齿心部硬度、硬度梯度、金相组织的影响。研究表明,18Cr2Ni4WA钢齿轮轴渗碳、调质加感应淬火,可以有效提高工件表面硬度至58 HRC以上,并整体提高淬硬层硬度梯度值,改善硬化层的金相组织;同时,确保齿心部硬度最佳,提高齿轮轴的弯曲疲劳强度。对含有较多Cr、Ni、W、Mo等低碳合金钢齿轮材料,提供了可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热处理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机床轴类工件外锥面或内锥孔进行连续感应淬火时存在的淬火硬度和有效硬化层不均匀等质量问题,采用电液比例阀调节淬火移动速度的方法保持淬火加热温度并通过示教再现控制保证工艺的稳定性与再现性。  相似文献   

11.
行走车轮是起重机械的关键零件,一般采用中碳钢材质,而重要的,且负荷量大的零件则采用合金钢,要求热处理后工作面具有较高的硬度,硬化层有足够的深度,过渡区硬度梯度应平缓。 采用35Mn铸钢毛坯,经机械加工制成的车轮,为达到图纸要求的车轮踏面及车轮轮缘内侧硬度和硬化层深度,可考虑用火焰淬火、高频感应加热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机床主轴内锥孔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了机床主轴内锥孔沿轴线连续感应淬火时,工件与感应器间隙增大和加热面积增加等因素带来的工艺难点,应用自行开发研制的单片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功率补偿,达到了内银面淬火硬度和有效硬化层均匀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3.
使用30-40kHz的超音频电流对机床导轨进行表面加热淬火,可获得2-3mm的理想淬硬层深度,淬硬层质量、寿命和生产率均优于高频加热淬火工艺。文章还介绍了淬火设备和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4.
链轮的激光表面淬火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20CrMo钢激光相变硬化时工艺参数,分析了正时链轮激光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对摩托车正时链轮进行激光处理较渗碳淬火工艺简单。硬度测试及耐磨性能试验表明可满足链轮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机床主轴内锥孔的质量问题,分析了机床主轴内锥孔沿轴线连续感应淬火时,工与感应器间隙增大和加热面积增加等因素带来的工艺难点,应用自行开发研制的单片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功率补偿,达到了内锥面淬火硬度和有效硬化层均匀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我公司为安阳钢厂及孝义钢厂生产的辊道锥齿轮,模数m为12,齿数为14,要求齿面硬度HRC42-48。对于锥齿轮的表面硬化,大多采用化学热处理或感应加热淬火。由于感应设备的频率不一样,又分成整体加热(包全齿)淬火工艺和沿齿沟或单齿淬火工艺,而对中模数的锥齿轮,用中频整体加热淬火工艺较为理想。由于我公司没有中频设备,为达到齿面硬度要求,我公司在高频设备上进行整体多次预热的高频淬火工艺试验和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二、整体多次预热高频淬火工艺及设备锥齿轮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由于高频淬火集…  相似文献   

17.
我厂采用薄壳淬火的方法,用夹具夹持环状零件整体加热淬火,解决了各种起重运输机械制动轮、带制动轮半联轴器之类零件的表面硬化问题。表面硬度、淬硬层深度和几何精度都能满足设计要求。加热设备和操作简单,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一个感应线圈上同时产生中频和高频电流,在工件表面感应漩涡电流,使工件表面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加热,然后急速冷却,在工件表面获取轮廓硬化层的感应淬火技术。德国eldec在2000年第一台同步双频SDF?感应发生器注册专利并交付使用;2004年第一台功率为1MW的SDF?同步双频淬火系统交付使用;2006年  相似文献   

19.
正1.感应淬火工艺分析感应淬火提供了一种快速在线的热处理加工方法,其热效率高,加热时间短,工件变形小,无氧化脱碳,易于进行局部热处理,实现清洁生产,与冷加工共线,实现"一个流"生产。表面加热淬火,必须以快速加热为前提,即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工件表层加热到临界点以上并完成奥氏体化,而感应过渡区以里的心部则处于低温状态,继而冷却淬火,从而使表面硬化。处理的工件具有更高的表面硬度和残余压应力,因而在扭转载荷下表现出更优异的强度和抗疲劳性能。由于感应淬火可以选择的频率段较多,工频、中频、超音频、高频、超高频,硬化层的范围比较  相似文献   

20.
采用较大光斑的激光束对65Mn弹簧钢表面进行淬火。通过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等实验仪器研究65Mn弹簧钢在经过激光淬火后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激光淬火之后,65Mn弹簧钢表面出现一层显微硬化层,其显微组织主要有大量细小的针状马氏体和弥散的碳化物;硬化层深度约为300μm,硬化层硬度为772.5~978.5HV0.2,约为基体的4.2~5.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