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减少牦牛皮制革过程中的污染,采用了包灰脱毛—脱毛浸灰废液循环利用的方法。通过分析脱毛浸灰废液中硫化钠和石灰含量,补加相关化工材料;对每次废液循环后的浸灰裸皮膨胀率以及废液的浊度、COD值、To C(有机碳)值和TNb(有机氮)值进行了测定,以评价废液循环对裸皮膨胀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脱毛浸灰废液循环过程中,浸灰裸皮膨胀率先增加后降低,废液浊度、COD值、To C值和TNb值持续上升,但均未趋于饱和。废液循环10次后浸灰裸皮膨胀率与初始时差距不大,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可以节约硫化钠62.80%,石灰84.80%,水64.90%。总之,脱毛浸灰废液循环使用10次以内不会对牦牛皮膨胀造成负面影响,可以明显减少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2.
为了减少獭兔皮加工中废水的排放及化料的投入量,分别对獭兔毛皮加工过程中的软化、浸酸和铬鞣废液的循环利用进行研究。对各废液的组分进行分析,以确定每次回用所需补加的化料量;对每次循环的水质及皮张的物理机械性能进行测定,以评价废液循环对皮张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软化、浸酸、铬鞣废液可直接循环使用45次,所得皮张的收缩温度在80℃以上,物理机械性能良好,不掉毛。  相似文献   

3.
对牦牛皮浸灰废液的循环利用进行了研究,其目的是减少浸灰废液排放量,提高化工原料利用率。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废液中COD和蛋白质的含量趋于平衡;循环在9次以内,皮的感观和理化性能都未有大的影响。通过循环过程物料平衡计算,浸灰液可节约硫化钠41%,氧化钙49%,水70%。最后,在西藏拉萨制革厂的应用试验中,共进行了8次循环试验,牦牛成品革的各项指标都满足QB1873-93的鞋面用皮革标准。  相似文献   

4.
1宝斯卡“杀菌剂”“防霉剂” 由于水质、废液循环次数、加工环境、加工设备等因素,细菌、霉菌等微生物不可避免地会在废液及裸皮上滋生与繁殖。随着这一过程的不断发生,废液中有机质(皮蛋白分解产物)及裸皮会受到微生物的不断腐蚀,导致分解、腐败产生难闻的气味,使废液难以实现多次循环。  相似文献   

5.
采用与传统灰碱浸灰脱毛相对比的方法,通过测定和分析浸灰前后皮的增重率、增厚率、灰浴pH、灰裸皮和蓝湿革的收缩温度、灰裸皮纵截面的扫描电镜,对几种不同规格的硅酸钠工业品分散纤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模数为1和2.3的硅酸钠工业品浸灰,皮增重率、增厚率及灰浴液pH稍大或稍高于传统灰碱浸灰.扫描电镜分析显示,硅酸钠浸灰处理的裸皮纤维分散好于灰碱浸灰.且硅酸钠浸灰对成革性能无影响,最重要的是,它可大大减少废灰浴中BOD5、COD、TS等污染负荷,完全消除S2-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碱免疫护毛法及废液的循环使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论文进行了黄牛皮碱免疫法及其废液循环使用的试验,目的是为了解决常规毁毛法所存在的问题,重在研究制革鞣前工段的少污染、无污染的制革清洁工艺技术。用碱(石灰碱或NaOH)对浸水去肉后的生皮,进行免疫处理。再用Na2S进行脱毛、废液回收,测定,补加药品后,再循环使用。结果表明碱免疫护毛法能够回收90%以上的毛,很好地解决了常规毁毛法废液粘稠的问题,[1]更有利于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7.
以美国阉公牛皮为原料,采取大生产规模系统地研究了宝斯卡化工有限公司发明的浸灰废液全封闭循环技术,以期对该工艺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化学分析法测定了循环过程中浸灰废液的钙离子、Na_2S及总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利用电位滴定法研究了浸灰废液的缓冲能力,通过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测定了灰碱皮中胶原纤维的分散情况以及钙离子的分布,采用电子拉力机测试了成革的物理机械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在浸灰工段采用该废液全封闭循环技术,灰碱皮胶原纤维分散均匀、膨胀效果好、脱毛彻底。与常规脱毛工艺相比,可以节水80%以上,节省约32.2%的硫化物及约21.7%的石灰,实现了浸灰废液的零排放。成品革的物理机械性能与常规工艺制得成品革的性能相当,得革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常规毁毛法浸灰脱毛废液循环使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论文进行了黄牛皮常规毁毛法浸灰脱毛废液循环使用的试验,重在研究制革鞣前工段的少污染、无污杂的清洁工艺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浸灰脱毛废液含有大量有利于脱毛的物质,弃之为污,收之为益,完全能够循环使用,脱毛效果良好。节约水和原材料,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解决了皮革厂硫化物及蛋白质、有机物等污染问题。且能提高牛皮革品质。  相似文献   

9.
用3种商品角蛋白酶对牛皮进行脱毛,从毛和表皮的去除程度、废液的羟脯氨酸浓度、裸皮粒面的损伤情况等方面,评价了角蛋白酶的脱毛能力和安全性。结果表明:3种角蛋白酶均能去除毛和表皮,且脱毛程度、脱毛速率和对毛的破坏程度与传统的脱毛蛋白酶(AS1.398蛋白酶)相似。表明角蛋白酶与蛋白酶的脱毛机理相同,是通过水解毛根部位的联接蛋白而使毛脱落,并非水解角蛋白的能力在起主要作用。角蛋白酶也对皮胶原产生水解作用,脱毛时需谨慎,以免造成粒面损伤、松面等缺陷。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由枯草芽孢杆菌BLBc11获得的酶制剂用于脱毛工序,旨在替代使用硫化物和石灰等有害化学品的传统脱毛方法。用粗酶提取物处理,整个过程只需6h,快速又廉价,且脱毛效果良好。经酶处理后的皮通过光学显微镜来评价其质量,并对纤维间质(蛋白多糖和葡糖胺多糖)进行了分析。对皮革粒面的损害情况通过测定废液中游离羟脯氨酸的量来评价。此外,比较了化学处理和酶处理对环境的影响,并分析了两者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含氮总量和硫化物的量。相比于化学方法,酶法处理在脱毛、脱灰和软化工序的COD分别下降了42%、100%和82%。酶脱毛的效果很好,脱毛时间减少了50%以上,并且无需脱灰,这表明酶法处理可以替代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测定软化液中总蛋白含量及羟脯氨酸含量的量化方法与感官评价方法相结合 ,研究了在猪裸皮软化过程中各种软化条件对 EB- 1酶软化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当 EB- 1酶用量低时 ,升高温度有利于非胶原蛋白的溶出 ,而用量较大时 ,升高温度对胶原纤维的水解影响较显著 ;在试验范围内 p H值的改变对 EB- 1酶水解胶原纤维的影响不显著 ,具有较宽的 p H使用范围 (7.7- 8.5 )。通过定量分析和感官评价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 :可以用测定软化液中总蛋白含量和羟脯氨酸含量的方法来表征酶对裸皮的软化性能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目前清洁化脱毛工艺所采用的常见的两种方法酶法脱毛法,保毛脱毛法及其废液的循环利用,同时还介绍了这两种方法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3.
对浸酸助剂DIMTAN HC在酸性条件下抑制裸皮膨胀的效果进行了考察,分别进行了传统浸酸鞣制和少盐浸酸鞣制,对废液中Cl-和SO24-含量、铬鞣剂的吸收情况及成革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浸酸时使用2%的DIMTAN HC可有效抑制裸皮的增重和增厚;浸酸时加入DIMTAN HC可显著降低鞣制废液中的Cl-、SO24-含量,降幅分别为68.3%和55.2%;少盐浸酸鞣制的废液中Cr2O3含量(0.82 g/L)明显低于传统浸酸鞣制的废液中Cr2O3含量(4.02 g/L),成革中的Cr2O3含量增加至4.12%;在Cr2O3用量相同的情况下,使用DIMTAN HC的少盐浸酸鞣革的机械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优于传统浸酸鞣革。  相似文献   

14.
以植鞣废液的再生利用为目的,使用先亚硫酸化处理,后金属盐交联的方法,对常规重革鞣制工艺产生的植鞣废液进行了再生处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了再生植物鞣剂中酚类物质的组成,以成分分析标准方法、明胶数测试和皮粉法,研究了再生植物鞣剂的成分及其与皮胶原的结合能力,最后利用显微收缩温度仪对再生植物鞣剂鞣制皮粉热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植鞣废液经过再生处理,简单酚含量下降,同时杨梅植鞣废液、再生马占相思植鞣废液和落叶松植鞣废液中,鞣质含量分别提高了26.43%、20.98%和15.98%;与皮胶原的反应能力明显增大,具体体现在明胶数、结合鞣质和不可逆结合鞣质的增加;鞣制皮粉的收缩温度也发生了较大程度地上升。研究结果可为植鞣废液循环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用0%~6%石灰以及0.8%NaOH对硫化钠脱毛裸皮进行浸灰处理,以考察石灰用量对裸皮表面防滑性能、胶原纤维分散程度和废水污染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由于溶解度低,在裸皮表面形成了均匀的颗粒状覆盖层,赋予了裸皮优良的表面防滑性能,便于工人抓皮和片皮操作.当石灰用量大于3%时,浸灰裸皮的表面防滑性能得到明显提升.3%石...  相似文献   

16.
将无灰无硫化碱脱毛浸灰试验工艺同传统石灰硫化碱脱毛浸灰工艺在绵羊皮上的应用进行了对比.通过浸灰皮组织切片、浸灰废液中羟脯氨酸和蛋白多糖含量、铬在皮中的层分布和革物理机械性能证明了无灰无硫化碱试验方法脱毛完全、对皮胶原纤维的分散程度足够;而且由该试验工艺得到的革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由传统工艺得到的革的各项性能相似.  相似文献   

17.
彭必雨  许亮  石碧 《中国皮革》2006,35(3):13-17
讨论了皮碱性膨胀的机理和有机胺抑制碱性条件下皮膨胀的机理;研究了碱皮膨胀程度的表征方法,提出了以灰皮的可压缩性(即灰皮的柔软性)来表征胺对灰皮电荷膨胀的抑制程度的观点;研究了MEA、DEA、TEA、EDA和HA等几种胺,对浸灰过程中灰皮膨胀程度的影响及它们的脱毛性能。  相似文献   

18.
这篇论文论述了如何将废硫化物,石灰脱毛液进行循环利用,以便于减少污染.节约淡水和使浸灰成本降至最低。通过对废液进行化学分析可知其中含有大量硫化物(2100毫克/升),由于石灰的溶解度(常温0.125%)很小,所以其中也含有大量未溶解的石灰。当循环利用使溶解平衡被破坏以后,这些未溶解的石灰将会被溶解,因此旧的浸灰液的脱毛能力往往要比新的灰液要强。按照一般方法对绵羊盐湿皮进行处理,然后分析已用过一次的浸灰液中石灰和硫化钠的含量,再按照新的硫化物石灰液的组成对工序进行调节以后再循环利用,如此进行八次循环.每一次都要对循环液进行分析,并按新灰液的组成对工序进行调节。这样下来,可以平均节约材料:硫化钠65%、石灰33%、水90%。对每一批浸灰脱毛裸皮进行鞣制、复鞣、干燥和涂饰的进一步处理后,所得到的成革的物理和化学性能都是令人满意的.其柔软、丰满并且具有很好的抗张强度。我们把这个方法推荐给所有的制革厂.它使用简单.只需要一个收集池、一个过滤器、一个泵和从收集池到转鼓的管道。  相似文献   

19.
观察了双氧水对毛的作用,并测定了脱毛过程中双氧水对生皮及皮胶原的影响。数据显示,毛的破坏是双氧水和NaDH共同作用的结果。脱毛时,毛根首先被溶解,因而有利于保毛脱毛法的实施。在碱性环境中,双氧水不会对生皮产生破坏作用,反而显示出对皮胶原纤维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由于双氧水引发了胶原纤维间的交联反应,它导致成革抗张强度提高、伸长率降低。与传统Na2S脱毛相比,双氧水脱毛后,裸皮的等电点更高,可能是由于双氧水的氧化作用导致皮胶原衍生出了更多的阴离子基团,如羧基。这一变化使双氧水脱毛后铬鞣革的铬含量增加。基于这些研究结果,提出了双氧水毁毛脱毛法和双氧水保毛脱毛法的优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0.
用压汞法(MIP)测定了不同胶原纤维分散程度的复灰裸皮和不同肿胀程度的浸酸裸皮的孔隙含量、孔隙率和堆积密度等参数,并将其与裸皮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进行了比较,以评价MIP是否适用于量化表征准备工段皮胶原纤维分散和肿胀程度。结果表明,随着灰皮胶原纤维分散程度、酸皮酸肿程度的增加,MIP测得的裸皮孔隙含量和孔隙率增大,堆积密度减小,且其检测灵敏度和精确度明显优于扫描电子显微镜法。由此可见,MIP适用于量化表征皮胶原纤维的分散程度和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