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河南省鲜食葡萄的生产现状、区域布局、品种结构、生产组织情况与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调研,全面分析了河南鲜食葡萄产业发展的优劣势;针对产业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对策和建议。调研指出,只有转变栽培理念,坚持"品种优良化、栽培标准化、管理机械化、经营规模化、市场多样化"原则,强化品牌建设,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才能推进河南鲜食葡萄产业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推动河南鲜食葡萄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北方地区鲜食葡萄设施促成和避雨栽培中,采用大树冠“T”形棚架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总结了该栽培模式中的架式及树形,以及土壤、水肥及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措施。该技术具有降低成本、提质增效、便于机械化和标准化管理的优点,可为生产提供行之有效的技术指导,促进葡萄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概况与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回顾辽宁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目前的产业特点是:辽宁是我国鲜食葡萄生产大省,并引领和带动了贮藏保鲜和设施栽培产业的发展;葡萄酒产业相对较弱,但在冰葡萄酒领域独具优势。同时提出了葡萄生产中存在的如种植区域化程度低,生产标准化、机械化薄弱,产业组织化及营销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辽宁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特点,提出了进一步提升辽宁省葡萄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陕西渭南地区设施葡萄种植面积发展迅速,优质、高效的设施葡萄生产管理技术是渭南设施葡萄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设施建造、品种选择、休眠期管理、光照调控、温湿度调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设施葡萄促早栽培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其他产区葡萄种植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浙江温岭市大棚葡萄生产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方设施鲜食葡萄的快速发展,不仅克服了多雨造成当地葡萄多发病的主要问题,而且形成了一些地方特色性强、效益高以及保持很强竞争力的葡萄产业模式.浙江温岭大棚葡萄在大棚设计、生产理念、品牌打造等方面都体现出很有特色的地方,这也造就了其高效与强势发展的竹架大棚鲜食葡萄产业.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是我国葡萄生产栽培的年轻区域。20世纪70年代末前,全省能成功进行商品化生产栽培的惟有浙北杭州湾南岸的上虞盖北和慈溪胜北,而其它地区的葡萄商品化栽培基本上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90年代初形成产业并进入发展高峰。在此20年间,浙江葡萄产业的快速形成和崛起,为浙江高效农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葡萄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到目前为止,浙江已有葡萄栽培面积约1万hm2,葡萄果品主要用于鲜食,少量巨峰品种用于制罐加工。20世纪90年代起,葡萄设施栽培的兴起和欧亚新品种的推广,使浙江葡萄的品种结构配置更趋合理,产业持续发展后劲更加充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新疆兵团葡萄产业发展的现状、栽培模式、经营现状、区域布局、品种、社会组织化程度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兵团葡萄产业发展的优劣势,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及建议。调研提出兵团今后需进一步加大种植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完善销售体系和品牌建设;其次,多元化投资推进兵团适宜垦区标准化葡萄生产基地建设,优化葡萄栽培结构,面积适度增加,调整鲜食葡萄和酿酒葡萄比例。另外,鲜食品种选择方面主要考虑大粒、无核、优质、有香味、耐贮运品种。  相似文献   

8.
云南鲜食葡萄产业概况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具有独特的气候及环境条件,是我国上市最早的鲜食葡萄产区,在我国葡萄产业中具有相当高的地位。由于云南葡萄可以进行一年两熟栽培,因而具有产品供应期长、市场前景好、种植效益高的特点,与国内其他产区相比优势明显。本文通过分析云南葡萄产业的区域分布、品种结构、栽培管理等现状,认为生产中存在盲目促早、品种单一、架式老化、管理粗放、市场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日本与中国葡萄产业的发展有许多共同点。在葡萄消费方面都以鲜食为主。在经营与栽培方式方面,小规模、劳动力密集的特点也基本相同。在葡萄育种方面,与中国也具有一致的目标。首先将大粒优质放在第一位,大粒的欧美杂交种巨峰系葡萄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培育出一系列果粒更大、品质更优、栽培管理更简化的葡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我国设施葡萄生产的成本收益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建立了设施葡萄生产的成本收益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研获取第一手生产数据,比较分析了设施葡萄生产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设施栽培在成本收益上表现出明显的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劳动力成本在设施葡萄成本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最大,促早栽培的经济效益高于延迟栽培和避雨栽培。基于研究结论,为设施葡萄产业发展提出了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烟台市酿酒葡萄生态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世界许多国家都很重视葡萄的生态区划.国内酿酒葡萄区划主要考虑了影响酿酒葡萄生长的气候因子,对其它生态因子研究较少,更重要的是没有将这些因子综合起来进行定量分析.为此,本文在分析了烟台市主要生态条件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中的多因素综合评判方法,划分出烟台市种植酿酒葡萄的优良生态区、适宜生态区、较适宜生态区和不适宜生态区,从而为烟台市酿酒葡萄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为酿酒葡萄区划提供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世松 《酿酒科技》2011,(10):110-113
以烟台市葡萄酒产区为例,对其发展葡萄酒庄的现状及优势进行梳理,分析了发展葡萄酒庄对产区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从政府主导、品牌建设、个性风格和营造环境等4个方面提出大力促进葡萄酒庄发展,推动产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世松 《酿酒》2011,38(4):13-16
烟台市发展葡萄酒产业的自然资源雄厚,基础条件较好,有品牌、有声誉,但是存在制约发展的酿酒葡萄基地建设滞后、产区品牌知名度不高、无序竞争不容忽视、进口酒冲击严重等问题,应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烟台葡萄酒产业快速跃升。  相似文献   

14.
随着葡萄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葡萄产品将出口至国外。因此,规范葡萄优质生产管理技术与出口操作流程对于确保葡萄顺利出口具有积极意义。依据GB/T1.1-2009的规则,规定出口葡萄术语、园区管理、建园、栽培管理、病虫鸟害绿色防控、果实采收与运输、包装、出口申报和质量溯源管理等关键环节。适用于浙江省及类似生态区出口葡萄的生产、管理及出境操作。  相似文献   

15.
新疆是我国最重要的葡萄产区之一,具有悠久的酿酒葡萄种植历史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该文从葡萄酒行业的产量、市场消费、人才培养等方面介绍了新疆葡萄酒产业概况和发展趋势;同时指出存在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行业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政府扶持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了构建葡萄酒产业链管理;增强新疆产区整体竞争力;传播新疆的葡萄酒文化,促进我国葡萄酒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葡萄采后贮运中SO_2伤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葡萄的贮藏保鲜对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文中从葡萄贮藏保鲜中SO_2的应用、葡萄对SO-2的吸收及代谢、发生SO_2伤害后表观及生理变化、影响葡萄SO_2伤害的因素及减小SO_2伤害的技术研究等几方面对葡萄采后贮运中SO_2伤害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为葡萄的贮藏保鲜研究与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夏黑’葡萄是一个早熟无核品种,已在全国大面积发展。但因其长势旺盛,易造成通风透光不良,导致葡萄品质及产量下降。近年来,大树冠栽培模式在减少种植密度基础上可保持葡萄有相当产量,改变传统葡萄园用工多的不足,受到广大果农的青睐。对‘夏黑’葡萄园进行间伐处理,并运用“一”字形树冠进行老园改造,加上适宜的新梢管理、肥料施用、花果梳理及病虫防治等,获得良好的效果。这种省工省时又省肥的新型栽植模式,操作简单,可有效弥补传统栽培方式劳动力密集的缺陷,将成为葡萄生产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烟台葡萄酒产业经过多年的积淀与发展,已进入产业多功能发展阶段,为强化烟台葡萄酒产业多功能性特征,推动产业融合不断深化和广化,提升乡村多元价值,该文运用规范性研究及案例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了烟台葡萄酒产业融合现状及其模式,系统阐述了烟台葡萄酒产业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层面的多功能体现,将葡萄酒产业的多功能性与产业融合的形成机制和典型融合模式相结合,构建出产业融合创新的选择矩阵表,并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4个功能层面分析烟台葡萄酒产业融合的创新选择,为搭建“葡萄酒+”产业体系、发挥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指出方向和提供路径指引。  相似文献   

19.
葡萄酒产业是高度复合的产业,是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最佳载体。经济新常态下,促进具有“新六产”属性的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对于推动产业融合、形成新业态、凝聚新动能,具有创新引领的积极意义。本文总结烟台葡萄酒产业优势条件,剖析制约烟台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瓶颈,指出当前烟台葡萄酒产业存在着实体企业动力减弱、关键要素短板突出、协作机制运行僵化、产业链条衔接不畅、品牌建设创新乏力、对外开放层次偏低等问题,并提出理顺产业管理体制、提升要素供给质量、构建产业集聚平台、塑造产区品牌价值、厚植特色人文底蕴等五个方面的对策和具体建议,旨在全面推动烟台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