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分子量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共聚物P(DMDAAC-AM)的合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复合引发体系(K2S2O8-NaHSO3- AAP·2HCl)引发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的水溶液共聚合,制得了特性粘数高于11 dL·g-1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共聚物PDA,探讨了助剂和引发剂的用量及单体配比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加碱大块均聚后水解工艺合成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产品可用于石油开采、水处理、造纸和污泥脱水等。本项目研制的新型水溶性引发剂可用于各类水溶性单体聚合,可大幅度提高产品分子量,改善产品的水溶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化工》2016,(2):236-239
对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的水溶液聚合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采用复配引发体系,成功聚合出了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DMC-AM)。在成功聚合出所需的聚合物后,分析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认。得到较好的工艺参数是:在偶氮化合物和氧化还原剂组合的复合体系作用下,阳离子单体量为16%,偶氮引发剂量为0.013%,氧化还原剂用量是0.015%,EDTA 2Na质量分数0.1%,尿素质量分数0.1%,得到特性粘度为10.59 d L/g,溶解时间为20 min。  相似文献   

4.
《应用化工》2022,(2):236-239
对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的水溶液聚合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采用复配引发体系,成功聚合出了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DMC-AM)。在成功聚合出所需的聚合物后,分析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认。得到较好的工艺参数是:在偶氮化合物和氧化还原剂组合的复合体系作用下,阳离子单体量为16%,偶氮引发剂量为0.013%,氧化还原剂用量是0.015%,EDTA 2Na质量分数0.1%,尿素质量分数0.1%,得到特性粘度为10.59 d L/g,溶解时间为20 min。  相似文献   

5.
新型超高相对分子量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由过硫酸铵、甲醛次硫酸氢钠、功能性单体 DA及其它助剂组成的低温复合引发体系引发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AETMAC)与丙烯酰胺 (AM)水溶液绝热聚合。考察了影响共聚物特性黏数[η]的因素 :单体浓度 1 8%~ 3 2 % ,引发剂浓度 (9~ 3 0 ) mg/L ,功能单体浓度 (2 .9~ 2 3 .2 )× 1 0 - 3mol/L。由该低温复合引发体系在适宜条件下引发 AETMAC/AM共聚合 ,可得到溶解性能很好、阳离子度为 1 0 %~70 % ,分子量 (1~ 2 )× 1 0 7的 P(AETMAC-AM)干粉。  相似文献   

6.
新型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出一种新型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以丙烯酰胺和丙烯酸钠为单体 ,进行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反应 ,生成聚丙烯酰胺。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对聚丙烯酰胺分子量的影响。合成了分子量高达 1 8× 10 7,过滤比为 1 2 4的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7.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讨了丙烯酰胺的聚合引发体系,建立了一套在5~10℃条件下,由过硫酸钾、氨水、尿素、偶氮二(2 脒基丙烷)盐酸盐及功能性单体MP所构成的低温复合引发体系,应用该引发体系并添加甲酸钠和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改善聚丙烯酰胺的水溶性,可使聚丙烯酰胺的实验室样品相对分子质量达到3300万以上,过滤因子小于1.3,工业产品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3100万,过滤因子小于1 5,综合性能等同或优于日本三菱公司生产的MO4000型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丙烯酰胺单体出发,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甲酸钠为链转移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分子量在(2.6~10)×104范围内的聚丙烯酰胺,探讨了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分子量调节剂、引发剂等因素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丙烯酰胺(AM)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反应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在复合引发体系下制备了AM-AMPS共聚物,探讨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AMPS量、温度、pH等因素对聚合物特性黏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合成条件:氧化还原引发剂0.028%,偶氮引发剂量0.09%,单体浓度30%,AMPS量10%,5℃,pH为7~8,此时特性黏数达1 276 mL/g以上。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0.
以丙烯酰胺(AM)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反应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在复合引发体系下制备了AM-AMPS共聚物,探讨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AMPS量、温度、pH等因素对聚合物特性黏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合成条件:氧化还原引发剂0.028%,偶氮引发剂量0.09%,单体浓度30%,AMPS量10%,5℃,pH为7~8,此时特性黏数达1 276 mL/g以上。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1.
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用含叔胺基单体同过硫酸钾组成的引发体系引发丙烯酰胺(AM)的聚合,得到分子量为2×107的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PAM),也研究了某些杂质对AM聚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水溶液聚合高分子聚丙烯酰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挡兰  方熠  陈日耀  郑曦  陈震 《当代化工》2005,34(3):183-187
采用复合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以丙烯酰胺(AM)为单体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合成了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烯酰胺。研究了pH值等因素对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聚合温度55℃,单体质量分数7.5%,pH值为8,引发剂为C(过硫酸铵量)=12×10-4mol/L、C(亚硫酸氢钠量)=9.6×10-4mol/L的复合体系,聚合时间为3h,此条件下可获得相对分子质量高达3.05×106的聚丙烯酰胺产物。  相似文献   

13.
以丙烯酰胺(AM)单体为原料,采用复合引发体系,通过水溶液聚合,制备出了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研究了聚合体系的pH值,单体浓度,温度等因素对聚丙烯酰胺分子量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4.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钠(AA-Na)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用微波辐射进行水溶液聚合制备可溶解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探讨丙烯酸中和度、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及温度等对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浓度为19%,中和度为80%,引发剂用量为0.05%,交联剂用量为0.002%,反应温度35℃条件下合成的聚丙烯酰胺(PAM)的相对分子质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水解干燥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聚丙烯酰胺水解、干燥过程中影响分子量及溶解性的主要因素。通过实验,对影响聚丙烯酰胺分子量的水解剂、水解温度、水解时间、水解浓度、胶体粒度、水解加热方法以及干燥时间、干燥温度等因素进行了优化选择,确定了聚丙烯酰胺后水解的工艺参数。并以此工艺参数为基础,确定了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水解及干燥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由氧化还原体系、偶氮化合物和辅助引发剂组成的复合引发体系,通过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引发丙烯酰胺与阳离子单体反应得到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该产品可用于水处理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最高可达2.276×107,阳离子单体质量分数可在1%~100%范围内任意调控。考察了pH值,引发剂浓度、单体质量分数、引发温度和辅助引发剂等添加剂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优化工艺参数;引发剂浓度,6×10-3%(对单体);单体质量分数,20%;pH值,8;引发温度,10℃;四甲基乙二胺浓度,6×10-2%;偶氮二异丁腈浓度,8×10-3%。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水溶液聚合法生产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控制条件的研究,采用低温引发体系、不同引发剂给以不同的pH值条件、选择适宜温度稳定控制反应转化率和聚丙烯酰胺分子量。结果表明,工业化生产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其分子量完全稳定可达1300万以上。  相似文献   

18.
张林林  聂容春  马帅 《安徽化工》2014,(3):39-40,43
通过不同的反应条件对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的合成进行探讨,目标合成特性粘数高,性能稳定的CPAM;实验探索聚合反应的引发剂种类以及各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条件为:AM与DMC最佳摩尔配比为0.19,单体质量总浓度35%,引发剂用量0.06%,pH值7,光照时间60min,红外光谱分析结果符合CPAM的特征基团。  相似文献   

19.
聚丙烯酰胺具有良好的降滤失、絮凝、增稠以及降摩擦阻等特性,因此在钻井、采油、调剖、压裂等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简单的阐述了水溶液聚合制聚丙烯酰胺方法以及反相乳液聚合制聚丙烯酰胺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聚丙烯酰胺具有良好的降滤失、絮凝、增稠以及降摩擦阻等特性,因此在钻井、采油、调剖、压裂等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简单的阐述了水溶液聚合制聚丙烯酰胺方法以及反相乳液聚合制聚丙烯酰胺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