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葡萄大棚促成栽培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6年间对28个葡萄品种进行了大棚促成栽培,调查了棚内小气候条件及葡萄的若干栽培性状,发现在上海地区大棚保护地栽培葡萄成熟期可提早7-15天。整个生长期增加一个月左右。对萌芽力、成花能力(四倍体)影响不大。病害减少,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2.
南方大棚葡萄光照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葡萄生长前、中期遇春雨期和梅雨期,光照不足,大棚葡萄光照更弱。提高大棚内光照度,提高光合效率,对提高南方大棚葡萄果品质量,促进花芽分化,保持连年稳产至关重要。为此,进行光照度研究。1 地点和研究方法1.1 地点:海盐县农科所大棚葡萄实验园。海盐地理位置:东径120°43′~121°02′,北纬30°21′~30°38′。年平均温度15.7℃,年降雨量1161mm、日照2014小时,1999年3~6月日照共445.6小时,每天平均3.65小时。日出至日落时间3~6月分别为11:20,12:15…  相似文献   

3.
藤稔葡萄大棚栽培技术总结本文于1997-10-31收到。王华新(浙江省金华市农科所,321017南方栽培藤稔葡萄,由于雨水多,湿度大,病害发生严重,特别是花期阴雨,坐果率低,易单性结实,造成产量不稳,管理难度大,农药残留多,品质不佳等现象,通过大棚栽...  相似文献   

4.
嫁接是葡萄改换品种,达到快速高产、丰产的好办法,尤其是近几年发展红地球的势头很猛,而很多农民朋友尚未掌握葡萄改接技术,笔者曾将350亩葡萄改接为红地球。在这里,重点向大家介绍大葡萄的硬枝嫁接。根据笔者的经验,嫁接须在下列几个环节上慎重行事,一个环节处置不当,会引起全盘失误。1 砧木的选择砧木的树龄:最佳范围在4~8年生。基部直径粗度在4~8厘米。在这一粗度范围的树,嫁接当年一般就能将接口包严。如果树龄太大,粗度太粗,则在当年很难将接口愈合,如果砧木太细,则对接穗的夹力相对较小,接穗夹不紧,不利于…  相似文献   

5.
大棚设施栽培创造了适宜葡萄生长发育的条件,促使果实早成熟,改善品种,减少病害,达到无公害的绿色果品,是当今南方葡萄栽培的必然趋势.现根据生产实践,提出大棚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赤霉素为植物生长激素,早已被用于果树生产试验。国内外均有这方面的报道。在露地葡萄上的应用也较多,但未见在大棚葡萄上应用赤霉素的试验报导。为此进行了该项试验研究,现将材料整理如下,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欧亚种葡萄在世界上栽培最广,产量最多,品质最好,价值最高,其产量占世界葡萄总产量的90%以上,世界著名鲜食和加工葡萄的优良品种多属欧亚种葡萄。但是,它只适应于少雨干燥的大陆性气候生态环境,在我国南方多雨多湿生态条件下,露地栽培病害严重,产量、品质低下,我县葡萄栽培有20余年历史,全县面积已有2000余亩,品种为大粒四倍体欧美杂交种巨峰系葡萄,近几年在浙江大学园艺系陈履荣教授的指导下,在原镇富亭村周少云葡萄实验园,进行了欧亚种葡萄大棚栽培技术试验。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997年春从海盐县农科所引进欧亚种葡萄——…  相似文献   

8.
葡萄含有丰富的营养是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的水果之一,种植户若是想要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提前抢占市场份额,那么,是否能够使葡萄提早上市就是问题的关键。本文为广大葡萄种植户提供了一种可提前1-2个月上市的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9.
大泽山葡萄栽培历史悠久,而保护地栽培是从1996年春开始的。当时种植品种以乍娜、京亚、凤凰51等为主,棚体为竹木土墙结构,各项管理技术刚刚起步,在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边干边学,经过5~6年的不断摸索总结,逐渐形成了当前这种规模大、品种全、设施先进、管理科学的一套完整的葡萄保护地栽培管理体系,为大泽山葡萄注入新的内涵,真正成为当地广大果农致富的经济增长点。总结近几年的发展过程,在大棚葡萄种植品种的选择上要因地制宜,科学选择。1 在葡萄发展新区受成功典型的启发,近几年各地出现了不少种植葡萄新区。在这些地方,…  相似文献   

10.
野生葡萄硬枝扦插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山葡萄、225RU、甜冬葡萄、5C、Vitis ripria Grand glober、5BB、桑叶葡萄、燕山葡萄、沙地葡萄、S04、Saltcreek、美洲葡萄、Dogridge、华东葡萄等14种野生葡萄和巨峰栽培葡萄为试材,进行硬枝扦插,观察其成活率、根系与枝蔓生长情况。结果表明,S04、5C两个类型的成活率、抽生的侧根和须根数以及华东葡萄的枝蔓生长明显优于其他野生葡萄。该项研究为砧木的选择及其快速繁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宁夏银川地区对‘优玫瑰’‘KM183’‘京香玉’进行日光温室葡萄一年两熟栽培试验,取得良好的效果。3个品种都具有易成花、连年丰产能力强、休眠期短、二次结果产量高、果实品质好、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通过适宜的环境调控和树体管理,一茬果在6月中上旬成熟上市;然后对树体加强管理,经过2个月的营养生长恢复树势,8月上旬更新修剪,涂抹“荣芽”打破休眠,12月下旬二茬果成熟上市。此技术的推广利用可为农民增加收益。  相似文献   

12.
智能温室环境控制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智能温室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缩影,其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最优,目前采用的智能温室环境控制策略有基于模型的控制、基于知识的控制和两者的结合,其控制水平分为三个层次,即仅考虑植物生长或仅从节能角度对控制系统实现最优赋值,从植物生长或产量、节能角度综合考虑实现最优以及从植物全部生长过程、市场及成本变化的因素、节能等角度综合考虑种植、栽培管理计划,实现经济最优,但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温室控制技术仍停留在第一个层次上,加强控制理论同生产实际的密切结合,引入智能化方法及知识工程方法,实现人机智能系统控制将是未来温室控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李华  王蕾  王华 《酿酒科技》2011,(2):23-26
通过对黄河故道所经3个主要省份河南、安徽、江苏共276个站点30年(1979~2008)的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利用李华等提出的气候区划指标,即无霜期为一级指标、生长季(4~9)干燥度为二级指标、埋土防寒线为三级指标对该地区进行酿酒葡萄气候区划,用Arcgis软件作图,将适宜种植区划分为1个优质产区即安徽濉溪,1个优良产区即江苏西连岛,1个一般产区,主要分布于河南北部及江苏的响水、丰县,并对各区适宜种植的酿酒葡萄品种做出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4.
近45年霜冻指标变化对我国酿酒葡萄产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近45年全国504个气象站点气象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用arcgis软件做图,分析了气候变化引起的无霜期、初霜日、终霜日以及极限低温变化对我国酿酒葡萄栽培的影响,并对50年后我国的无霜期分布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近45年,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无霜期显著变长,终霜日提前,初霜日推迟,终霜日变化大于初霜日变化,埋土防寒线明显向北推移;霜冻指标变化明显受到我国阶梯形地貌的影响,在同一阶梯内霜冻指标变化影响面积大,但是在阶梯抬升地区变化更为显著;对50年后的无霜期预测表明,50年后我国北部除少数地区以外,都能够种植酿酒葡萄.  相似文献   

15.
酶法提取葡萄藤茎中多酚物质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纤维素酶、果胶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β-葡聚糖酶和复合酶提取葡萄藤茎中的多酚物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魏酸、绿原酸、槲皮素、白藜芦醇、没食子酸、鞣花酸等多酚物质的含量,比较分析不同酶法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酶法提取所得多酚物质含量各不相同,均富含白藜芦醇和绿原酸,含量分别为4.31~9.08 mg/g和5.01~5.62 mg/g。复合酶的提取效果最佳,提取的白藜芦醇、没食子酸、阿魏酸、槲皮素和鞣花酸的含量均高于其他酶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6.
扦插繁殖是葡萄最主要的育苗方式,用枝条直插建园是近年来葡萄大面积栽培的主要方式之一。本试验以夏黑葡萄为试材,研究不同节位的插条以及采集时期对葡萄扦插育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者均对扦插的成活与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中部节位插条成活后生长速度比上、下部节位快,而冬季插条采集时期越晚,扦插苗生长越好。本研究为葡萄苗木繁育中硬枝插条的选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新疆玛纳斯县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梅鹿特(Merlot)、霞多丽(Chardonnay)和贵人香(Italian Riesling)为试材,分析了多主蔓扇形距离地面不同结果部位果实酿造葡萄酒的花色素苷、单宁和总酚等质量指标.结果表明:(1)不同结果部位果实酿造葡萄酒中多酚物质含量存在明显差异.(2)赤霞珠与梅鹿特干红葡萄酒中的总花色素含量均随果实结果部位的提高而呈增加趋势.(3)供试四个品种葡萄酒中总酚与单宁含量均随果实结果部位高度的提高而增加.结论:为了保证树体不同结果部位葡萄酒的质量,建议在酿酒葡萄的栽培中采用结果部位等高的整形方式,并适当提高结果部位.  相似文献   

18.
料液在升膜与降膜式蒸发器中均以膜的形式沿着管壁边流动边与管外加热介质进行热与质的交换并蒸发。两者都不适合浓度较高的易洁垢结焦或在蒸发过程中有结晶析出的料液的蒸发;不同点前者料液是在高速的二次蒸汽流及真空的作用下在管壁成膜并向上运动,蒸发后料液与二次蒸汽从蒸发器顶部进入分离器,实现蒸发后料液与二次蒸汽的分离,而降膜式蒸发器则是在料液分布器的作用下将来料均匀的分配给每根降膜管并以膜的状态沿着管壁在自身重力及二次蒸汽流的作用下自上而下流动,蒸发后的料液与二次蒸汽在蒸发器底部进入分离器中实现蒸发后料液与二次蒸汽的彻底分离。升膜式蒸发器要求加热温差较大,操作不易控制,易造成跑料等现象的发生。因此,近些年来很少应用。就此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降落数值测定中不同修正水分对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B/T10361-89谷物降落数值测定法采用的水分修正基础为15%,而ICC107/1,1995和AACC 56-81B,1992则以14%为水分修正基础,探讨了对同一份样品采用两种不同的修正标准所测得降落数值的差值.研究显示这种差值会在6~48s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20.
用于液态奶蒸发浓缩的单效降膜式蒸发器有别于用于奶粉生产的单效降膜式蒸发器,以RNJM01—1250型单效降膜式蒸发器为例阐述了其设计过程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