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桃红葡萄酒品质及颜色稳定性,该研究以西拉酿酒葡萄为原料,采用低温浸渍工艺与分汁法酿造桃红葡萄酒,探究浸渍时间、发酵温度对西拉甜型桃红葡萄酒品质的影响。对葡萄酒理化指标、酚类物质、色泽指标进行测定,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相关性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延长浸渍时间能有效提高酚类物质含量,而长时间的浸渍会加深葡萄酒颜色,浸渍16 h后酒体颜色较为理想,呈玫瑰红色,色泽鲜艳稳定。较高的发酵温度会影响花色苷类物质的稳定性从而导致酒体颜色的改变,12 ℃发酵条件下酒体颜色较为稳定但会相对延长发酵周期。综上,相对于对照组(CK),12 ℃浸渍16 h,于16 ℃发酵的条件可以满足桃红葡萄酒对酚类物质含量及颜色的需求,可应用于优质桃红葡萄酒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6):128-135
以河西走廊产区‘美乐’葡萄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3种澄清方式对美乐甜型桃红葡萄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澄清、离心和错流过滤的葡萄酒样色度、色调值依次减小,挥发酸和总酚显著降低(P<0.05),pH值和总酸无显著差异;与自然澄清相比,离心和错流过滤葡萄酒中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均有所下降,其含量分别降低34.99%和66.82%,同时感官评价表明,自然澄清的葡萄酒虽香气浓郁,但特点不突出,而错流过滤的酒中香气更加纯正、优雅。此外3种澄清处理方式下葡萄酒的生物稳定性差异显著(P<0.05),其中错流过滤效果最佳。该试验结果可为甜型桃红葡萄酒的酿造生产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桃红葡萄酒的品质及其在储运期间的稳定性,以“媚丽”葡萄为原料,采用低温浸渍发酵工艺和“放血”法酿制桃红葡萄酒,通过对酒样进行理化指标分析和感官评价,探究浸渍发酵处理对桃红葡萄酒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浸渍发酵程度的加强,新酿酒样的色调降低,而色度、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显著升高;然而,当浸渍发酵到一定程度时,上述指标变化很小,表现在感官特性方面,酒样颜色由粉红色向浅宝石红色转变,品种香气浓度下降,酸涩感不断增强。酒窖中储存4个月,浸渍发酵168 h所得“媚丽”桃红葡萄酒最为稳定,且具有优良的感官品质:颜色呈深桃红色,香气以玫瑰花、柑橘、荔枝等花香果香为主,且酒体平衡。低温浸渍发酵工艺为酿制优质“媚丽”桃红葡萄酒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不同发酵温度和浸渍时间对红葡萄酒理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葡萄酒发酵过程中不同发酵温度和浸渍时间对葡萄酒理化指标的影响。温度控制在24~26℃,26~28℃,28~30℃;浸渍时间控制在5d,7d和10d。结果表明,当发酵温度在24~26℃时有利于葡萄酒酒精的转化和色素的浸出;在浸渍时间为7d时有利于对葡萄酒的色素和酚类物质的浸提。因此,发酵温度24~26℃为葡萄酒发酵最适温度;浸渍时间7d为葡萄酒最适浸渍时间。  相似文献   

5.
果实粒径对‘美乐’和‘蛇龙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实粒径普遍被认为是影响果实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本实验以宁夏玉泉营地区的‘美乐’和‘蛇龙珠’葡萄为实验材料,将‘美乐’果粒分为大于14 mm(大果粒)、12~14 mm(中等果粒)、小于12 mm(小果粒)3 个粒径等级;将‘蛇龙珠’果粒分为大于15 mm(大果粒)、14~15 mm(中等果粒)、小于14 mm(小果粒)3 个粒径等级,连续两年测定不同粒径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可滴定酸质量浓度、花色苷单体含量以及单体酚含量。结果表明:连续两年两个葡萄品种均表现为中等果粒所占比例较高;2014年‘美乐’和‘蛇龙珠’葡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随粒径的增大而降低,而2015年均表现为中等果粒较高;连续两年葡萄的种/果质量比和单果粒种子数均随粒径的减小而降低;2014、2015年酚类物质含量在‘美乐’中表现为小果粒和中等果粒较高,‘蛇龙珠’则为大果粒和中等果粒较高;‘美乐’中等果粒葡萄的花色苷单体总量最高,‘蛇龙珠’果实的花色苷单体含量受年份影响较大;单体酚总量以及黄酮醇类物质总量在‘美乐’葡萄中表现为在中等果粒中较高,‘蛇龙珠’葡萄则表现为在大果粒中较高。结论:中等果粒的‘美乐’葡萄和大果粒的‘蛇龙珠’葡萄酚类物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贺兰山东麓自然干红葡萄酒的品质特性,以3 个子产区‘美乐’葡萄为试材,对自然发酵干红葡萄酒(自然葡萄酒)的理化指标、风味物质和感官品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 个子产区的‘美乐’自然葡萄酒的乙醇体积分数、残糖、干浸出物、总酸、pH值等常规理化指标与传统工艺葡萄酒无显著差异,甘油和苹果酸含量较低,挥发酸和乳酸含量较高;自然葡萄酒总酚、单宁、花色苷含量均低于传统工艺葡萄酒,色度和红色色调较弱,而黄色色调和色调角与传统工艺葡萄酒无显著差异;自然葡萄酒的香气物质总量和中、短链脂肪酸酯含量低于传统工艺葡萄酒,但醇类物质比例、C10以上长链脂肪酸酯和酚类物质含量更高,香气物质的聚类分析能够将自然葡萄酒与传统工艺葡萄酒明显区分。在感官上,自然葡萄酒颜色色度略弱,口感与传统工艺葡萄酒无显著差异,果香略弱于传统工艺葡萄酒,但有杏仁、胡椒、香草等更复杂的香气特征,整体评分略高于传统工艺葡萄酒。贺兰山东麓美乐自然干红葡萄酒品质较为突出,具有独特的风格,本研究可以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早酥梨低醇酒的香气和感官品质,该试验将早酥梨汁与‘美乐’葡萄汁以不同比例进行复配,并通过混菌发酵工艺酿造低醇复合果酒,发酵完成后对酒样基本理化和颜色指标进行分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HS-SPME-GC-MS)检测香气品质并运用模糊数学法计算感官评分。结果表明,50∶50(体积比)复配发酵的新鲜果酒色泽饱满,呈现迷人的玫瑰红;香气物质分析表明,不同比例复合果酒较纯早酥梨酒香气物质总量分别提高了35.04%、52.11%、53.97%,丰富了酒样萜烯类、C13-降异戊二烯类、脂肪酸酯、乙酸酯、高级醇以及苯乙基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感官分析结果表明,50∶50(体积比)酒样模糊数学综合感官评分为7.400 0,赋予复合果酒浓郁的花香、果香味。综合分析,早酥梨汁与‘美乐’葡萄汁以50∶50(体积比)复配进行混菌发酵更有助于提升低醇果酒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石河子产区‘赤霞珠’和‘美乐’干红葡萄酒的品质,检测总酚、花色苷、单宁和色度等指标。结果表明,‘赤霞珠’和‘美乐’干红葡萄酒的总酚含量分别为2.29 g/L和2.33 g/L,花色苷含量分别为219.38 mg/L和240.83 mg/L,单宁含量分别为2.28 g/L和2.49 g/L,色度分别为14.19和14.94。‘美乐’干红葡萄酒各项指标的含量都优于‘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石河子产区的两种葡萄酒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抗蒸腾剂对葡萄叶片生理指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8年生‘美乐’葡萄为试材,在果实转色后对叶片喷施不同浓度的中威抗蒸腾剂,试验设置1.0 mL/L、1.5 mL/L、2.0 mL/L、2.5 mL/L 4个浓度梯度,以喷清水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的中威抗蒸腾剂,延缓了‘美乐’葡萄叶片黎明前水势的下降,显著提高了脯氨酸的含量,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抑制了丙二醛含量的上升,降低了‘美乐’干旱胁迫的程度;喷施适宜浓度的抗蒸腾剂有助于提高果实花色苷和还原糖的含量,降低单宁、总酚、总酸的含量。其中1.5 mL/L浓度的抗蒸腾剂对提高‘美乐’葡萄抗旱能力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宁夏地区酿酒葡萄生长适宜的施肥量,本试验以9年生‘美乐’葡萄树为试材,在开花前施用生物菌肥,施肥量设置3个水平:200 kg/667m~2、400 kg/667m~2和600 kg/667m~2,以不施菌肥地块为对照(CK),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美乐’葡萄光合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均可以提高‘美乐’葡萄叶片胞间CO_2含量和水分利用率。施肥量为200 kg/667m~2和400 kg/667m~2时能够有效的提高葡萄叶片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其中施肥量为400 kg/667m~2的效果最佳;施肥量为600 kg/667m~2的处理在葡萄生长前期可以提高葡萄叶片蒸腾速率,中后期则对葡萄叶片的蒸腾速率、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不同施肥量均降低了葡萄果实的粒质量,施肥量越高,降低程度越明显;各处理对葡萄果实还原糖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可滴定酸含量的分解代谢具有促进作用。200 kg/667m~2和400 kg/667m~2的施肥量能够有效促进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花色苷、总酚和单宁含量的积累,其中施肥量为400 kg/667m~2时,效果最佳。施肥量为600 kg/667m~2时,不仅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反而降低了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花色苷和单宁含量的积累。所以,对‘美乐’葡萄来讲,过量施肥有害无益,建议的施肥量应为400 kg/667m~2。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宁夏地区酿酒葡萄适宜的节水灌溉模式,以8年生‘美乐’葡萄为试材,常规沟灌为对照,探究4种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土壤含水量、新梢生长、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草微灌、覆膜微灌与常规沟灌相比,分别节水57.4%、57.7%;各处理都具有良好的保水效果,且覆膜和覆草的微灌处理能够减少深层次土壤的水分渗漏;4种灌溉方式都能有效地增加百粒重,覆膜微灌效果最显著;覆草微灌能够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的分解速率,覆膜微灌可增加果实直径,增产效果最佳;覆草沟灌及覆草微灌均抑制新梢和果实直径增长。因此,微灌与地面覆盖相结合有很好的应用效果,覆草微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浸渍工艺对红葡萄酒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葡萄酒酿造的主要环节是提取存在于红葡萄固体部分的物质,因此浸渍是酿造红葡萄酒的关键.本文对红葡萄酒的不同浸渍工艺中的传统浸渍法、热浸渍及CO2浸渍发酵进行了比较,并着重介绍了热浸渍对葡萄酒成分的影响.提出了为满足市场的更高要求,必须进一步优化红葡萄酒的各种酿造工艺.  相似文献   

13.
14.
在CO2浸渍法(CM)酿造中,压榨处理有利于活性物质和香气前体物质的释放,而这些物质是影响第2阶段发酵进程和最终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研究压力对压榨处理后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以美乐葡萄为原料,分别进行酒脚分离和不同压强(0.02~1.70 kPa)的压榨处理,对照自流汁分析样品的理化指标、香气物质,并做感官评价,探究不同压强下美乐葡萄汁发酵特性及其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施加1.09 kPa有利于控制葡萄酒中的碳/氮比值(0.43)和葡萄糖/果糖比值(0.97),降低了葡萄汁发酵缓慢或停滞的风险。积累活性物质总酚(47.52±2.97)mg/L和总花色苷(188.76±10.33)mg/L,分别提高了7.01%和0.96%。改善颜色,增强葡萄汁红色色调和饱和度。GC-MS分析和感官分析表明,自流汁具有更丰富的香气,1.09~1.70 kPa的压榨处理赋予葡萄酒爽脆的酸度和饱满的酒体,增加乙酸酯和醛类化合物等香气,增强葡萄酒中水果、香料和脂肪的味道。结论:压榨压强影响葡萄酒的成分,有望应用于优质CM葡萄酒的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5.
不同澄清工艺对无核紫桃红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比较无核紫葡萄汁在不同澄清处理过程中主要指标的变化,并对澄清葡萄汁酿造得到的葡萄酒的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皂土蛋清粉复合澄清剂可获得良好的澄清效果但对葡萄酒品质的负面影响明显,高温酶解澄清法无论是澄清效果还是最终所得葡萄酒的品质均明显优于传统澄清法。  相似文献   

16.
崔艳 《酿酒科技》2007,(3):38-40
采用两种不同的工艺方法酿制赤霞珠桃红葡萄酒,通过对酿造过程中色度、单宁等指标的检测分析表明,方法(一)和方法(二)对赤霞珠桃红葡萄酒的品质有不同的影响,两种方法生产出的赤霞珠桃红葡萄酒的品质特征也不同,可根据所需桃红酒的风格选择酿造工艺。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葡萄酒浸渍发酵期间去籽处理对葡萄酒风味物质及感官品质的影响,以黑比诺酿酒葡萄为试材,在浸渍发酵初期进行去籽(WOS)和带籽发酵(WS)两种不同处理,对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香气物质的含量、组成以及产品感官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WOS和WS处理之间的酒精度、总酸、颜色以及花色苷的含量无显著差异,但是WS处理葡...  相似文献   

18.
研究粟酒裂殖酵母S17与戴尔有孢圆酵母R68不同的混合发酵方式对赤霞珠桃红葡萄酒理化指标、色泽、香气质量的影响,为利用非酿酒酵母提升葡萄酒品质奠定理论基础。以宁夏西鸽酒庄赤霞珠葡萄为试材,设计两种菌株单独接种、同时接种与顺序接种的模式酿造桃红葡萄酒,以商业酿酒酵母CECA单独发酵为对照。酿造完成后对酒样的基本理化指标、色泽和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香气特征通过感官品鉴量化表征。结果表明: S17与R68共同发酵的酒样中挥发酸含量(0.29 g/L)低于S17单独发酵(0.81 g/L)和先接种S17后接种R68(0.78 g/L)的处理组;共同发酵苹果酸含量(0.62 g/L)低于R68单独发酵(0.85 g/L)和先接种R68后接种S17发酵(0.71 g/L)。3种混酿方式花色苷和丙酮酸含量较高,酒体色泽饱满。S17与R68共同发酵的酒样的酯类物质含量高(21 525.60 μg/L),并增加了金合欢醇、柠檬烯、正辛醛、苯乙醛等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结论: 粟酒裂殖酵母与戴尔有孢圆酵母的共同接种方式发酵具有降低挥发酸,提升葡萄酒的果香和香气复杂性的潜力,并且有利于改善葡萄酒的色泽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以‘户太八号’葡萄为原料,采用常规工艺酿造桃红葡萄酒,利用CIELab颜色空间技术进行色泽评价,用光谱法检测花色苷类化合物;采用SPME-GC-MS定性定量分析酒样香气成分,运用气味活性值(OAV)评价香气物质活性,分析其香气贡献;葡萄酒香气特征采用经培训的品评小组感官评价。结果表明,酒样呈淡红、微带浅黄色,对颜色起主要贡献的是聚合花色苷和辅花色苷;共测量挥发性物质39种,其中品种香气成分10种,发酵香气成分29种。OAV分析表明,品种香气物质中仅β-大马酮和3-甲硫基-1-丙醇气味活性较高(OAV>1),其他为潜在的气味贡献成分(0.1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发酵前冷浸渍工艺对桃红起泡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以‘黑比诺’葡萄为试材,采用放汁法结合传统瓶内二次发酵技术酿造起泡葡萄酒,探究不同浸渍时间对酒样的起泡特性、理化指标、色泽参数以及风味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渍时间对压力影响不显著,但对泡沫最大高度和稳定时间有显著影响,浸渍24 h,酒样的起泡特性最好;随浸渍时间的延长,酒样的酒精度、色度、pH值与总酚含量显著升高,L~*、a~*和b~*值也呈明显上升趋势,6、12 h与24、36 h酒样的颜色分别以橙色调和红色调为主;浸渍时间对各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不同,进而决定酒样的呈香特征及香气品质,12与36 h处理酒样中的酯类、醇类和脂肪酸类化合物含量较高,24 h处理酒样中萜烯及C13-绛异戊二烯类化合物含量较高,上述物质共同构成了桃红起泡葡萄酒的果香、花香和植物味,感官分析也验证了该结果。综合分析表明,发酵前6℃浸渍24 h后放汁更适合‘黑比诺’桃红起泡葡萄酒酿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