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规划师》2017,(Z2)
以"窄路密网、小尺度街区"为特征的开放街区是促进城市紧凑、高效、低碳发展的重要空间模式,也是未来城市开发和更新的发展方向。开放街区对于我国目前优化城市空间质量、公交慢行优先、促进社会交往和弱化社会隔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产业升级背景下运用开放街区理念对城市中心地区生产空间的重塑进行思考,通过分析过去大型封闭街区发展模式所产生的城市交通不畅、土地低效利用和绿地私有化等方面的问题,从提升路网的连接性、提高地块建筑密度及将附属绿地转换为公园绿地3个方面探讨适应开放街区理念的更新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2.
沿用"单位制"模式下建设的高铁新区出现了交通拥堵、城市活力低、城市发展受阻等诸多问题。在开放街区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开放街区为高铁新区提出了新的思路,如何以开放街区的规划理念建设高铁新区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文章对国内高铁新区的街区交通、尺度和功能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指出当前存在的交通组织、空间尺度和城市功能三方面的不足。结合国外成熟开放街区理念的高铁新区发展模式,提出我国高铁新区城市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汪芳 《建筑学报》2007,(12):82-85
从城市视角,通过借鉴Eco-museum的理念,以无锡古运河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运河活态博物馆的具体内涵。活态博物馆作为一种新兴的博物馆形态,是Eco-museum理念在城市中的实践形式,体现了保护文化遗产的先进理念,将最大程度地保护和延续高速发展的城市地区中历史文化遗产的精髓,协调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包容更为丰富的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4.
历史街区开放空间形态多样,分布密度高,是历史街区更新保护的关键。青岛特殊的山地、丘陵型自然环境使得山地型历史街区成为青岛城市空间形态的一大特色。本文通过对青岛市典型山地型历史街区街道空间、院落空间和过渡空间三种类型的开放空间的分析,归纳总结青岛山地型历史街区开放空间尺度特征,并提出山地型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进程中在空间尺度方面应遵循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未来的城市社区发展方向不仅会越来越开放,而且会更加强调开放共享."开放"不只是拆除围墙,而应该强调功能与街区"共享".社区的配套设施不仅服务于本社区,还应该面向整个街区.功能分区的理念不再适应所有的建筑定位,大型的服务设施更加集中,小型的便利功能布置更加混合,其宗旨是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快速大规模城市化的目标,中国居住区的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正逐渐改变我国城市的大地景观。随着住宅总量的攀升,居住区的规划方式也趋于单一,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诸如居住空间失衡、社会活力下降、交通不便和拥堵等城市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封闭式居住模式的成因及演变,借助国外开放街区的理念及优秀的实践案例,指出我国居住区在实现开放街区的设计中呈现的问题,针对问题对我国因地制宜的应用开放街区理念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当下的城市更新相关研究多聚焦于老 城区、老厂区等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存量空间,对 上一阶段增长主义造成的非城市中心区低效蔓 延空间研究较少。由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和政府 财政能力有限,非城市中心区往往公私产权复 杂、边界模糊、空间破碎、功能混杂,法定规划 常常失效,街头摊贩等非正规经济活跃,空间侵 占和违建现象屡禁不止。非城市中心区具有城 市更新的特殊性:一方面,非城市中心区作为城 乡之间的“中介场域”,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庇护 空间,降低了弱势群体落脚城市的成本,在更新 中应关注该类群体的发展诉求,改善人居环境, 体现包容性发展理念;另一方面,针对监管不 严、建设不全而滋生的消极空间,有必要通过正 规力量建构发展秩序,提升空间品质。而正规力 量的介入往往会引发空间剥夺和功能绅士化, 导致外来劳动力的生存困境,削弱原有的街区 活力,破坏原有的生长秩序。本文基于中部地区 非城市中心区空间发展逻辑和特征,结合更新过程中存在的当下腾退空间短期无法连续成片、土地权属复杂多方利益博弈、政府决策和弱治理 绩效并存、以及后期空间功能释放不确定的情况,建立非城市中心区发展框架:利益聚合、生态 整合、生活缝合、时空叠合和社会融合。并提出以完善产权制度实现利益聚合、以生态整合引导 基底完善、以日常生活实践建立时空共处原则、以空间设施融合实现共享发展、以渐进性改造实 现社会融合,尝试寻找一种非城市中心区的更新协作路径和更新方式。  相似文献   

8.
针对封闭小区衍生的各种严重问题,"开放式城市街区"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本文主张的"开放式城市街区"是以各自构成保安单位的围合式(封闭式)小街廓为肌理,并以窄街道密路网为基本组构方式,形成能够促进公交导向发展、包容社会多元性、催化人际交流、有利城市活力及税收、形成公共空间舞姿和体现人性尊严的创新型住宅开发建设模式。结合笔者15年来在国内推行开放街区的实践经验,探讨社会各界对"创新开放街区"的质疑,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同时回顾历史上住宅模式的演变过程,基于中国人对多元的住宅模式均显现了高度的适应性,笔者相信未来对开放街区模式的接受是高度可期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窄路密网”规划模式的城市设计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日益紧缺,土地开发利用的集约、高效直接促进了向城市存量规划的转型。在存量发展阶段,"窄路密网"规划模式和小街区理念是对城市紧凑、集约发展模式的积极探索,有利于实现土地的优化调整和集约高效利用。城市设计作为优化城市路网和街区形态的重要技术方法,须适时地、创新性地实践"窄路密网"的规划理念。城市中心区可通过加密支路网,打造与"窄路密网"相辅相成的小街区形态。小街区密路网为塑造步行优先的街道空间创造了可能性的条件,实现从"以车为本"的交通性道路向"以人为本"的生活性街道转变。在城市设计的具体实践中,可围绕"路网密度、道路宽度、道路交叉口及路内停车"等内容开展街道空间的优化设计,使其更适合步行、自行车及公共交通的出行。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共享理念经济模式的逐步发展,集约共享的生活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为促进城市规划中共享理念的发展,文章以关中小城市街区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共享理念从空间共享、资源共享以及情感共享等方面进行探讨,构建了共享理念下的关中小城市街区空间体系。采用共享街区重塑街区活力,论证街区集约共享的适用性,推动共享理念下的小街区模式在关中小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广州民间金融街规划为例,分析岭南旧城中心区的空间特征与现实困境,反思以往偏重物质环境改善的改造模式,提出以产业振兴为动力的旧城改造理念,通过功能重建、空间修复、文脉传承等措施,探索符合功能变化、展现街区特色和现代生活的城市设计方法,实现旧城经济、社会和文化传承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是人类社会的载体,城市居住 是城市居民生活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 方式的选择将影响居民个体、家庭和社会 的多层次物质及精神生活。随着居民价值取 向与投资建设主体的日益多元化,人们渴望 在住区与城市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发展的关 系。街区型住区作为一种紧凑高效的住区模 式,注重建立住区与城市之间的有机联系, 营造开放共享的城市住区环境。本文追溯 了街区型住区的历史发展过程,同时将街区 型住区与传统封闭式小区、街区进行比较研 究,明确街区型住区的内涵与特征,从思想 观念、规划体系、管理模式与开发模式四方 面分析我国街区型住区面临的困境,并提出 相应的规划原则与策略,以期为我国街区型 住区的开发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介绍了深圳市光明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一等奖方案的设计策略。该方案中,奥地利rpaX建筑事务所提出IDEAL CITY设计理念,试图为深圳光明新城中心区建立一种开放性的结构系统,以容纳多层级的发展,满足城市革命性变化的要求,以及城市活力所必须的多样性需求。本文主要以街区发展模式(以细胞单元为基础的)与交通组织理念为重点,介绍奥地利rpaX事务所卓有成效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刘琛  刘骏  杜春兰 《南方建筑》2006,7(8):148-152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的现实以及山地城市特色的日趋丧失决定了研究山地城市景观设计理念及手段的必要性,本文在分析山地自然景观和山地城市人工景观要素及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重庆市江北区和重庆市东水门历史街区的调研,就山地城市景观的设计理念及手段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刊首语     
正伴随快速城市化的进程,居住空间的分异与隔离、弱势群体的边缘化、公共空间资源的侵占等诸多社会问题涌现。城市要可持续发展,如何以有限的资源实施"公平的、包容的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注重公平正义问题,一再强调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社会改革和发展的落脚点。"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共享主要解决的就是公平正义的问题。2016年,  相似文献   

16.
"共享街道"在缓解居民与机动车之间的矛盾、提升城市街道空间活力、满足不同使用群体的多样化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未来街道更新建设的发展方向.该文在"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以川音片区为实例,运用共享街道理念对城市重点空间的重塑路径进行思考,从路权、公共资源与设施、空间环境与社会互动三方面探索如何在有限的街道空间资源中,对街道空间再利用、再释放,解决原有封闭街区发展模式导致城市空间出现的土地利用低效、空间感知闭塞、交通组织不畅等问题,实现人群共享、时间共享、空间共享等多维共享.  相似文献   

17.
《规划师》2017,(7)
随着中国快速城镇化,经济、社会和政策制度等多维度急剧转型,城市居住空间出现了新的变化,封闭住区大规模出现,并成为城市新建居住区的主导模式。多数研究认为封闭住区是空间私有化的表征,削弱了城市机动性,加剧了社会隔离,不利于城市社会的和谐与融合。中央政府适时推出的街区制政策提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这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引领作用,但如何实施尚需进一步探讨。以广州保障房住区为例,以调查问卷和访谈为研究方法,研究居住在不同开放程度的保障房住区的居民对街区开放和空间共享的主观感受,分析其主要原因,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这既有助于深入了解居民对住区建成环境和空间共享的需求,回答封闭住区是否是政府向低收入群体提供宜居生活环境的一种高效和公平的方式,又能为国家实施和推广街区制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加强物质形态与行为活动的关联性分析,本文基于街道、场地和建筑三种形态要素之间的拓扑连接关系,提出量化表述城市街区形态特征的“入径结构”方法。建立了街区基本结构以及互锁、并合、套叠三种复杂结构类型的认知理念,基于图论工具提出复杂性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方法。以南京为例,通过分析高楼门街区的内部构成逻辑,以及不同时期的三个城市中心区的街区类型特征,验证了该方法在两个尺度上的实用性与有效性。为认知城市街区形态结构的内在组织逻辑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测量方法,也为城市设计在微观层面的精细化和数字化发展建立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上海城市设计挑战赛秉持"开放、共享、创新"的主旨,以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为契机,致力于搭建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公众参与的规划众筹平台,实现开门做规划和运用大数据提升政府规划管理水平的工作格局。挑战赛立足上海实际,每年遴选出若干个社会关注的、具有影响力的公共性或民生类的项目,通过网络公开发布,面向全球征集构思和创意,并具体运用和落实到规划管理实践中。赛事举办5年来,吸引了国内外30多个城市的近两千设计团队的参与,极大地丰富了上海城市设计和城市更新的探索。2020上海城市设计挑战赛选取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中心区(小陆家嘴)局部区域作为设计对象,以"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商务街区"为设计目标,从商务区功能活力提升、慢行空间品质提升、多主体商务区更新机制探索和智慧街区规划等方面入手,探索商务区的存量更新。  相似文献   

20.
开放式大学的校园空间规划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奕 《山西建筑》2009,35(17):38-39
以常州工学院常澄路校区的规划设计为引子,针对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大学校园,在与城市、社区共享共建过程中,就如何打造依托城市建立校园,依托校园发展城市进行了论述,并且提出了一种适应校园面向社会开放的城市校园空间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