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aCu_3Ti_4O_(12)(CCTO)前驱粉体,然后与聚偏氟乙烯(PVDF)进行复合,制备了CCTO/PVDF复合材料。研究了在不同煅烧温度和不同含量CCTO前驱粉体条件下CCTO/PVDF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与微观结构。结果表明:CCTO前驱粉体的晶粒尺寸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并且在各个煅烧温度下CCTO前驱粉体的粒径分布较宽。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CCTO/PVDF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减小。CCTO/PVDF复合材料的介质损耗也随煅烧温度的升高呈现下降趋势,这可能是由前驱粉体自身的损耗造成的。CCTO/PVDF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均随CCTO前驱粉体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选用芳纶纳米纤维(ANF)作为耐高温基体,并填充钛酸钡纳米纤维(BTNF)制备ANF/BTNF纸基复合薄膜,研究不同BTNF填充量对复合薄膜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NF/BTNF复合薄膜的厚度约为10μm。当BTNF质量分数为0~20%时,随着BTNF填充量的增加,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和电气强度均提升。当BTNF的质量分数增大到40%时,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显著提升,但是在高频区快速降低,介质损耗因数显著增大,同时复合薄膜的电气强度略微下降。因此,BTNF质量分数为20%的ANF/20BTNF复合薄膜综合介电性能最佳,在1 kHz时介电常数达到4.78,电气强度为8.90 kV/mm。  相似文献   

3.
改善介电电容器性能是满足电路元器件微型化和集成化需求的有效方法之一,如何提高介电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基体,金属有机框架物(MOFs)ZIF-67为填料,通过流延涂膜制备了一系列ZIF-67/PVDF复合薄膜材料,探究MOFs对PVDF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宏观性能影响。结果表明:ZIF-67可以诱导PVDF生成更多β相,促进基体极化,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当填料质量分数为5%时,ZIF-67/PVDF复合薄膜40℃下的杨氏模量为1 200 MPa,击穿场强为139.74 kV/mm,两者相较于纯PVDF薄膜均有增长;100 Hz下的介电常数为10.39,比纯PVDF薄膜提高了35.29%,并且能保持较低的介质损耗。  相似文献   

4.
将一种高聚物纳米颗粒-聚苯乙烯(PS)纳米球加入到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S质量分数为2%的PS/LDPE纳米复合电介质,利用电声脉冲(PEA)法对40 k V/mm电场强度作用下试样内的空间电荷分布进行测试分析,并进行热刺激电流及电导测试。结果表明:PS/LDPE纳米复合材料内部的空间电荷量明显低于纯LDPE;PS/LDPE纳米复合材料在常温下的直流电导率也较纯LDPE小;热刺激电流(TSC)图谱显示PS纳米球的添加改变了材料的陷阱深度和密度,这有可能是抑制LDPE空间电荷累积和直流电导特性发生改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静电纺丝法制备前驱体在氮气保护下900℃煅烧3 h,制得双钙钛矿型La_2BiFeO_6纳米纤维。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材料结构、形貌进行表征,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数据表明:双钙钛矿型La_2BiFeO_6纳米纤维化合物表现出极好的电化学性能,在双电极体系中,电流密度为0.5 A/g时,比电容值可达到223.24F/g。  相似文献   

6.
Ag/PVA纳米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Ag/PVA纳米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这种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银可以通过溶胶一凝胶法均匀分散在水溶性的PVA聚合物中,并且这种复合材料具有独特的电学性能,即在合适的纳米银含量时这种复合材料表现出高于其基体的电阻率和击穿场强,并且低温下这种现象更加显著,利用纳米金属粒子在绝缘体中的库仑阻塞效应对这些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以纳米复合材料作为研究体系,选取典型的氮化硼(BN)/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与钛酸钡(BT)/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材料,通过有限元方法研究了纳米填料的体积分数、粒径大小和尺寸分布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和介电性能的影响,采用均匀场理论计算了复合材料的等效热导率和等效介电常数。结果表明:随着填料体积分数的提高,BN/EP和BT/PVDF的热导率和介电常数均提高;在相同体积分数、尺寸均匀分布的情况下,BN/EP和BT/PVDF的热导率和介电常数随着粒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体积分数、同一粒径的情况下,BN/EP和BT/PVDF的热导率和介电常数随着粒径标准差增大而增大。因此,根据具体需求适当改变填料含量、粒径大小、粒径标准差是改善材料性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商业化应用最为广泛的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因其较小的储能密度已不能满足电子产品的要求。在众多可作为电介质薄膜的材料中,聚偏氟乙烯(PVDF)基纳米复合材料因其介电常数高、加工性能好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在介绍电介质复合材料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系统综述了目前PVDF基纳米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策...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系统地综述了环氧树脂在固化过程中介电性能(绝缘电阻、介电常数、介电损耗)与固化反应时间(或固化程度)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对环氧树脂固化物的电击穿强度与环氧交联网结构的关系,并总结了它的击穿机理。最后对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界面的介电性能和其FRP的热老化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作为电介质和电气绝缘材料在电力电子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在综合国内外近年来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基础上,对无机纳米粒子的填充对聚合物材料在击穿强度、体积电阻率、介电性能以及耐电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并指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将纳米Mg O颗粒与环氧树脂混合后制得不同掺杂量的纳米Mg O/EP复合电介质,采用SEM观察纳米Mg O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情况,采用DSC测试环氧复合电介质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并研究了纳米Mg O对环氧树脂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Mg O颗粒在环氧基体中分散均匀,掺杂Mg O可以提高环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纳米Mg O掺杂量的增加,介电常数先下降后上升,在掺杂量为1%时介电常数实部达到最小值,掺杂纳米Mg O使环氧树脂的中低频损耗明显降低;复合电介质的电导活化能和体积电阻率均随着纳米掺杂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掺杂量为0.1%时电导活化能和体积电阻率达到最大;复合电介质的电气强度随着掺杂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掺杂量为1%时电气强度达到最大值,相比纯环氧树脂提高了11.2%。  相似文献   

13.
采用原位分散聚合法制备了聚酰亚胺/纳米TiO2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镜研究了纳米TiO2粒子在聚酰亚胺基体中的分散状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纳米TiO2填加量对该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TiO2含量的增加,聚酰亚胺/纳米TiO2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和电气强度出现不同程度的劣化,并造成了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的增加,但是材料的耐电晕性能显著增强,在12MV/m的电场强度下,纳米TiO2含量15%的PI薄膜的耐电晕寿命为纯PI薄膜的40多倍。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核壳结构纳米纤维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偏氟乙烯(polyvinyl-lidene fluoride,PVDF)基复合介质储能特性的影响规律.该研究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高长径比的掺锰钛酸锶纳米纤维(Mn-ST NFs),并对纤维表面进行二氧化硅(SiO2...  相似文献   

15.
卜浩民 《低压电器》2011,(24):56-60
分析了构成电器产品介电性能的量化参数.介绍了与介电性能直接相关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方法.介绍了介电性能不同项目的试验、测量方法.最后,对不同产品的抽样和常规介电试验规则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环氧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兴松  刘立柱  张国伟  邓涛  方兰 《绝缘材料》2005,38(2):27-29,33
采用插层聚合法制备了环氧树脂(EP)/蒙脱土(MMT)纳米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该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并用阻抗分析仪等研究了其介电性能。结果表明:EP/MMT纳米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随有机蒙脱土质量分数的增加有一个最低值,介电常数随频率的升高而降低,纳米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在高频阶段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7.
越来越高的电热密度以及电力设备小型化的趋势需要电力设备的绝缘材料具备更好的导热性能.针对传统环氧树脂(epoxy,EP)导热率过低的缺陷,通过剥离六方氮化硼的方法制备了氮化硼纳米片(boron nitride nanosheet,BNNS),将其作为填料掺入环氧树脂得到了复合材料(EP-BN).测试结果证明,BNNS能...  相似文献   

18.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酰亚胺/氮化铝(PI/AlN)纳米复合薄膜,用小角散射(SAXS)、扫描电镜(SEM)对薄膜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纳米掺杂量对材料电阻率、介电常数(ε)和介质损耗因数(tanδ)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AlN含量的增加,分形结构由质量分形转变为表面分形,当AlN含量为1%时,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达到最低值,电阻率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介质损耗在低频范围内明显增加;AlN的掺杂提高了纳米复合薄膜的绝缘性能.  相似文献   

19.
采用微乳化-热液法制备了一系列氧化锆(ZrO2)改性的纳米氧化铝分散液,然后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相应的氧化锆复配纳米氧化铝杂化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并对其进行了TEM表征、电气强度和电导电流测试以及电老化阈值分析。结果表明:掺杂氧化锆复配纳米氧化铝的杂化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电气强度大幅提高,当ZrO2的掺杂量为7%时,电气强度达到最高为396.8 MV/m;其电导电流密度、电老化阈值均高于只掺杂纳米氧化铝的聚酰亚胺薄膜,且随ZrO2含量增加均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制备高介电强度的聚乙烯(LDPE)材料,采用熔融法制备乙烯咔唑(VK)接枝聚乙烯,研究了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及VK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接枝率对其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乙烯为1.33×10~(-3) mol时,当DCP为1.5×10~(-4) mol和4.5×10~(-4) mol时,随着VK用量的增加接枝率先升高后降低;而当DCP增加到7.5×10~(-4) mol时,随着VK用量的增加接枝率增大并达到基本稳定值;当LDPE:DCP:VK摩尔比为26:9:150时,接枝率是15.16%;随着接枝率的增加,材料的体积电阻率呈现先升后降的关系,当接枝率为10.12%时,体积电阻率达到5.34×1015?·m,是纯LDPE的3.2倍;同样,随着接枝率的增加,击穿场强呈现先升后降的关系,接枝率为13.02%时,击穿场强为51.70 kV/mm,比纯LDPE提高了67.64%。为高介电性能聚烯烃电缆料的研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