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耐电弧性与耐漏电痕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耐电弧性和耐漏电痕迹性都是表征固体绝缘材料电性能的重要参数。两者有相似的性质,它们都是在一定的电场作用下,在绝缘材料表面放电,发生碳化或局部的热分解,形成导电通路或机械损伤(如龟裂、变形、熔融等),从而使材料的绝缘性能下降,破坏了设备的正常运行。两者也有不同的地方,耐电弧性是在一定的电场作用下,两电极之间的气体击穿产生电弧,绝缘材料在电弧作用下耐受表面破坏的能力称为耐电弧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复合绝缘子耐电弧性能变化情况及原因,随机选取3串复合绝缘子(分别来自线路TF-C、XY-B、SMF I-A)进行耐电弧试验,采用热失重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以及X射线衍射等分析技术,对比分析了绝缘子表层及里层硅橡胶的热稳定性、热失重比例、元素相对含量以及结晶度。结果表明:TF-C绝缘子耐电弧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在外界因素长期作用下,其表层硅橡胶中填料与基体之间的界面被破坏,氢氧化铝填料析出。而相比之下,XY-B和SMF I-A绝缘子表层硅橡胶中氢氧化铝含量虽然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尚不足以影响其耐电弧性。结晶度可以作为分析评价高温硫化硅橡胶运行状况的重要参数,但是TF-C绝缘子表层硅橡胶结晶度不降反升的异常现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塑料制造,无机填料的选用和挥发物的控制等方面阐述了提高耐电弧性能的方法。文中列出的实验数据供有关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 电气装备用电源软线因各种原因发生的事故和存在的问题比较多。比如,过去叫做阻燃绝缘电线的,在施加电压的情况下进行燃烧试验时,由于线间产生电火花而激烈燃烧,就是非常危险的。产生这种电火花的机理可以认为是:绝缘层被燃烧,  相似文献   

5.
6.
叙述了耐电晕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绝缘材料的耐电晕机理,为开发新型耐电晕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奠定了基础.虽然国内学者对其合成、结构、性能及耐电晕机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尚未获得关键性突破.即生产耐电晕绝缘材料的关键技术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张妮  汪政  杨粤  彭向阳  方鹏飞 《电工技术学报》2021,36(22):4820-4828
在硅橡胶复合绝缘子的运行过程中,硝酸的产生、渗透和老化会降低硅橡胶的性能,并影响到电网设备的安全运行.该文结合多种表征技术系统研究硝酸对硅橡胶的老化作用机理.气相色谱-质谱(GC-MS)结果表明,硅橡胶中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在硝酸的作用下裂解,导致硅橡胶中D4~D7为主的环状硅氧烷小分子增多.硝酸溶液浸泡600h的硅橡胶内D4是未老化时的30倍,有机组分相对含量下降了9.19%.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结果表明,硝酸老化后硅橡胶表面Si?C键断裂并被氧化,生成无机硅氧结构Si?O3和Si?O4,导致表面C元素含量降低;同时甲基中的C?H键断裂并引入极性羟基.由试验结果可知,硝酸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引起硅橡胶老化:一是H+作用于PDMS中的Si?O键,使硅橡胶中的PDMS网络结构解聚;二是强氧化性的NO3?作用于表面PDMS中的基团,导致硅橡胶表面由非极性转为极性.这些是引起硅橡胶阻隔性能及憎水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硅橡胶材料耐漏电起痕性的加速老化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就合成绝缘子用于污染地区所遇到的特殊问题-伞裙护套的漏电起痕及电蚀损问题用斜面法及盐雾法分别进行了加速老化试验,对漏电起痕及电蚀损的过程及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伞裙材料的漏电起痕及电蚀损破坏主要是热破坏;并对这两种加速化老试验方法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就试验的严酷程度而言,6KV6h的斜面法试验远远超过了1000h长时间的盐雾法试验。  相似文献   

9.
聚酰亚胺(Polyimide,PI)因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优异的耐电晕特性广泛应用于变频电机中,添加纳米粒子可以有效提高PI薄膜的绝缘性能。为了系统的研究PI纳米复合薄膜的耐电晕机理,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纯PI膜和纳米Al2O3掺杂的PI膜,测试两种薄膜的表面电导率、体积电导率、热失重(TGA)以及高频方波脉冲下的耐电晕时间,并用SEM观测两种薄膜击穿后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添加纳米粒子使PI薄膜的电导率、热分解温度和耐电晕时间增加;电晕放电的侵蚀使得两种薄膜表面都出现微孔和沟壑,PI/Al2O3薄膜表面析出纳米粒子;在电晕侵蚀过程中,纳米PI薄膜强的表面电荷扩散能力和高的热稳定性,加上析出的纳米粒子对电子和光子的屏蔽阻挡作用,是PI薄膜耐电晕性能增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生产的10~35千伏的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变压器、绝缘子、套管等这些高压电器及部件中,其绝缘都是采用634—邻苯二甲酸酐—石英粉环氧浇铸胶。这种绝缘电气性能好,机械强度高,可浇铸成型,成本低。但是,由于耐气候腐蚀性差、耐电弧性差、耐冷热冲击性差,因而,在浇铸成型或运行中,较易发生开裂,经常由于电弧放电而碳化,导致绝缘击穿,降低了绝缘的寿命,限制了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氢氧化铝对硅橡胶耐漏电起痕性影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研究了氢氧化铝含量及微粉粒径对硅橡胶耐漏电起痕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了提高该性能的机理。综合研究氢氧化铝对硅橡胶电气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后,得出了氢氧化铝填料的最佳含量和粒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系统研究了氢氧化铝含量及微粉粒径对硅橡胶耐漏电起痕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了提高该性能的机理。综合研究氢氧化铝对硅橡胶电气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后,得出了氢氧化铝填料的最佳含量和粒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通过悬式钢化玻璃绝缘子运行资料的统计和可靠性试验的分析,提出其在输电线路上防雷性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纳米掺杂对聚合物绝缘介质的电气性能影响较大。以杜邦公司的纯聚酰亚胺100HN和纳米型聚酰亚胺100CR为研究对象,开展电导、表面电位衰减、直流击穿与耐电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100HN,100CR的直流击穿场强下降6.4%,而其耐电晕时间提升400%,表明纳米粒子在两种特性中发挥不同的作用机制。表面电位衰减特性提取的陷阱参数表明100CR的深陷阱能级和密度均减小;高场电导结果表明100CR的电导率和载流子迁移率均增加。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电晕后的试样表面形貌发现100HN的表面形貌为"沟槽型通道",而100CR的表面形貌是"不同侵蚀度的分层环形",且侵蚀面积增大。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粒子通过改变陷阱特性影响电导特性,最终影响直流击穿的发展过程;对于耐电晕特性,提出了基于表面碰撞散射与电荷消散协同作用的纳米复合电介质的耐电晕模型,解释了分层环形形貌特征与耐电晕性能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当有机绝缘材料的表面产生电弧时,材料表面因高温而碳化,最终丧失绝缘性能,或者造成其他形式的破坏。一般用在两电极间产生规定值的电弧电流,使材料表面形成贯通导电层(或其他破坏形式)所需的时间来判断材料的耐电弧性。根据电弧的不同情况,有各种相应  相似文献   

16.
硅橡胶憎水迁移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0,他引:17  
硅橡胶绝缘材料良好的憎水迁移性,使其在电力系统外绝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对硅橡胶憎水迁移机理还有较大争议。采用GC-MS方法证明了小分子硅氧烷迁移理论,并对硅橡胶憎水迁移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硅橡胶中空间电荷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8,自引:9,他引:8  
文中采用电声脉冲法,在不同的直流电场作用下,测量了硅橡胶中空间电荷的分布,并分析了其与加压时间的关系。同时测量了短路电极时空间电荷分布的变化,讨论了电极短路试样中残留电荷的分布及其影响。研究发现,在场强相对较低(5kV/mm)与较高(60kV/mm,70kV/mm)时,电极附近介质中的电荷分布均为异极性电荷,但其形成机理完全不同;而在中场强(10kV/mm,30kV/mm)下可出现同极性电荷。文章还讨论了Al和Cu电极在不同电场强度下的电子或空穴注入现象以及其在空间电荷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关于铜电极小电流真空电弧的阳极表面粒子反射的研究结果。如果电弧电流为250安,阳极直径为64毫米,电极间隙为8毫米和25毫米,阳极为平表面,则总的凝聚系数Kc分别为0.68和0.63。本文还叙述了阳极表面形状与凝聚系数Kc值的关系,并确定离子的凝聚系数约等于0.5。  相似文献   

19.
聚乙烯是一种重要的绝缘材料,但较低的热导率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向聚乙烯基体中添加高导热无机颗粒可有效提高复合材料整体的热导率,同时会对其耐电弧性和介电性能产生影响。鉴于此,分别以微米氮化硼和微纳米混合氮化硼颗粒作为填料,制备了不同填料质量分数的两类聚乙烯/氮化硼复合材料。除了对各复合试样的热导率进行测量,还通过高压电弧起痕实验分析了各试样热导率对其耐电弧性的影响,最后对各试样的相对介电常数和交流击穿强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当氮化硼填料的质量分数由0增加至40%,复合试样的热导率不断增大,耐电弧性随之增强。但是基体中填料质量分数较高时(20%),复合试样的相对介电常数明显增大、交流击穿强度显著下降。此外,基体中填料的质量分数相同时,微纳米混合氮化硼颗粒填充的复合试样具有更优异的导热性能、耐电弧性和介电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的耐电晕性能,利用大气压空气等离子体和硅烷偶联剂对纳米粒子表面进行改性,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等离子体处理对纳米粒子表面化学键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纳米粒子在薄膜中的分散特性,测试了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的介电频率谱和耐电晕时间。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粒子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后,通过氢键在其表面吸附大量的硅烷偶联剂,薄膜内团聚体颗粒大小下降了约60%;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有所下降,但电导损耗有所增加,纳米复合薄膜耐电晕寿命提高了28.12%。研究发现,等离子体改性纳米粒子后,增强了纳米粒子和聚合物基体的相互作用,提高了界面的耐电晕能力,同时增加了薄膜内界面体积分数,使界面区域介电双层结构发生重叠,提高了薄膜的电导率,促进薄膜内部电荷的消散,从而提高了薄膜的耐电晕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