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验证酶底物法可用于生活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中耐热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通过6家实验单位对生活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各30组水样分别用酶底物法和多管发酵法来做比对。结论酶底物法与多管发酵法检测数据存在相关性,且相关程度很高,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结果酶底物法可应用于生活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中耐热大肠菌群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检测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采集50种地表水和污水厂水样,分别用酶底物法和多管发酵法进行比较,从检测结果发现,两种方法的数据无明显差异,相关性好。相比之下,酶底物法更加高效、简便、快速、准确、二次污染少,是取代传统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用多管发酵法和酶底物法检测水源水样本中耐热大肠菌群,比较了两者检测结果的等效性.结果表明,多管发酵法与酶底物法检测水中耐热大肠菌群的结果是等效的.酶底物法可以用作评价水中粪源性微生物污染的可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莉莉 《净水技术》2024,(3):187-193
采用新型酶底物光谱法和酶底物法对不同类型水样中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及粪大肠菌群指标进行同步检测。两种方法各有优势,采用SPSS软件对检测结果处理后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总大肠菌群的数据P=0.057,相关系数r=0.904;两组大肠埃希氏菌的数据P=0.593,相关系数r=0.972;两组粪大肠菌群的数据P=0.136,相关系数r=0.986,表明两种检测方法具有相关性,且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采用酶底物光谱法检测有证质控样品,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粪大肠菌群的检测结果均在质控样真值范围内,证明该方法检测准确度符合要求。酶底物光谱法与酶底物法相比,反应原理类似,操作更加简便,具有仪器自动化和智能化快速检测、判读、存储、联网传输数据等优点,可满足实验室常规检测需求,在应急突发事件现场检测方面有较强的运用前景和优势。  相似文献   

5.
环境水体中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粪大肠菌群作为水体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对地表水的水质监测评价具有重要作用。采取较为精确、快速的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对控制流行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文章对检测粪大肠菌群发酵法、滤膜法、酶底物法、纸片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等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张泽清  弓跃华 《净水技术》2022,41(5):155-159
针对滤膜法和酶底物法检测总大肠菌群的过程,休哈特控制图可以用来监测其是否受控。判定受控后,选取太原市60个二次供水实际样品,分别采用滤膜法和酶底物法对其中的总大肠菌群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两种检测方法均测得2个阳性样品,总大肠菌群阳性率为3.3%。对阳性结果中的大肠菌群进行了初步鉴定,分别为肠杆菌科克雷伯菌属的新加坡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ingaporensis)和勒克菌属的非脱羧勒克菌(Leclercia adecarboxylata),无假阳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较滤膜法与固定底物酶底物法测定地表水中粪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的结果和方法,讨论固定底物酶底物法用于监测地表水中粪大肠菌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较固定酶底物法与多管发酵法的检测效果,为监测站耐热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选择提供技术支持。2018年11月~2019年3月,选取广州市主要饮用水水源地和水源调查点采集的地表水为样本,用固定酶底物法与多管发酵法两种方法分别对51份水样中耐热大肠菌群进行比对试验检测。结果表明:固定酶底物法与多管发酵法相比,在检测一致性方面无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但固定酶底物法具有检测时间短、效率高、人力成本较低、结果更加精确、安全性较好等优势,既可作为地表水常规检测方法,又可用作应急、灾害时监测的快速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酶底物法测定东莞市地下水、地表水、生活污水中粪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通过方法验证,酶底物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测定速率快,结果令人满意;东莞市地下水、地表水、生活污水中的粪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测定结果表明:东莞市地下水、地表水和生活污水的水质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酶底物法由于其操作简便、灵敏度和精密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水质检测。综述了近年来酶底物法在大肠菌群检测方面的相关文献报道,系统阐述了其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并提出酶底物法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建 《河北化工》2012,(7):32-35,49
粪大肠菌群是水体粪便污染的指示菌。详细介绍了多管发酵法、滤膜法、纸片法、酶底物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粪大肠菌群的优缺点及主要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2.
随着污水厂出水排放标准日益提高,对排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现场电解制次氯酸钠发生系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环境友好型氯消毒技术,能够有效杀灭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的粪大肠杆菌。因原水水质不同,次氯酸钠的杀菌效果会有差异。次氯酸钠对原水中的氨氮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但是有可能氧化原水中残留的有机氮,从而使得氨氮含量重新升高。现场连续投加试验中,反应池次氯酸钠浓度为1.2mg/L,出水中的粪大肠菌群始终稳定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的要求,且其他水质指标(如氨氮、COD等)良好。  相似文献   

13.
多管发酵法测定污水中粪大肠菌群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 《广东化工》2013,(21):146-147
目的:研究污水处理厂污水粪大肠菌群检测结果不确定度,找出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不确定因素.方法:通过现场采集污水进行粪大肠菌群检测,对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作出评定.结果:本次医院污水粪大肠菌群检测不确定度为0.1601.重复性限为1.5400.结论:不确定度的分析能有效掌握检测结果的可信程度和准确性,所建立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适合于类似粪大肠菌群检验的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14.
应立春 《广州化工》2014,(6):117-118
对污泥中粪大肠菌群菌值目前通用的多管发酵法进行优化。将污泥接种到乳糖胆盐发酵管,(44.5±0.5)℃培养24 h,阳性发酵管转种到EC培养液,(44.5±0.5)℃培养24 h,查MPN检索表,求倒数算出粪大肠菌群菌值,并与优化前的国标方法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比国标方法减少了平板分离和染色镜检过程,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结果的重现性,但两者在结果上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改进后的多管发酵法可以用于污泥中粪大肠菌群菌值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消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相伸  张卫功 《玻璃》2007,34(6):45-49
介绍了地下水中大肠菌群的消毒方法,分析各种处理方法的利弊并提出最佳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
张惠华 《广东化工》2012,(12):118-119
粪大肠菌群是污水处理厂出水的一个重要指标,次氯酸钠是一种真正的高效、广谱、安全的强力灭菌、杀病毒药剂。固戍污水处理厂通过实验投加不同量的次氯酸钠溶液,使出水水质粪大肠菌群数不超过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并得出最佳的投加量。  相似文献   

17.
针对小型洗车场洗车废水的特点,采用调节沉淀—混凝—过滤—活性炭吸附—超滤工艺进行处理效果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这些工艺的结合后可分别发挥各工艺的特点,有效去除COD、悬浮物、石油类、色度、味、阴离子洗涤剂及总大肠菌。处理后,废水可以达到回用标准。  相似文献   

18.
刘广民  鲁孟胜 《广东化工》2009,36(9):125-126
为南水北调徐州段截污导流工程决策提供依据,对工程沿线河道水质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得出工程所利用河道的地表水水质总体尚可,大部分河段水质能满足V类水的水质要求,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总磷和粪大肠菌群,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Wastewater-like and municipal wastewater disinfection using Mexiacan zeolites from Oaxaca and Sonora and exchanged with silver ions was investigated. The natural zeolites previously conditioned with silver ion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elementary compositions of the silver zeolites were determined by microanalyses (Electron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 E. coli and total coliform microorganisms were chosen as indicators of microbiological contamination of water following the disinfection process with silver zeolite from Oaxaca and Sonora (Ag-OZ or Ag-SZ).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coefficient of specific lethality and the decay rate were determined using the Chick–Watson and Chick models, respectively. The amount of silver in both the wastewater-like and municipal wastewater was analyzed after treatment with the silver zeolites. The disinfection kinetics seemed to be carried out in one and two steps, depending of the nature of the water in contact with silver zeolites used as bactericide. The coefficients of specific lethality show that the Ag-OZ is more efficient as a bactericide on E. coli from wastewater-like than Ag-SZ. The kinetic constants show that the decay rate of the total coliforms using Ag-OZ is higher than Ag-SZ. The amount of silver found in water after treatment varied from 0.01 to 0.50 mg/L depend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ural zeolites, the nature of the water to be disinfected and the disinfection 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