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文章基于历史演化分析,分为五个阶段,将汤家村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从运河、水利与聚落的三大发展主线,总结出汤家村的演化特征。其次,从现状分析的视角基于整体格局、聚落形态与建筑风貌,对汤家村进行系统形态分析。最后,在纵向与分析的基础上,对汤家村得出"围坝面水而居"的判定,并对其做出价值特色的研判。  相似文献   

2.
在军事、政治、经济等影响下,古代中国开凿了大量的运河,这些运河与自然水系相联通,为聚落的发展提供了环境基础,在历代建设中形成了自然—运河—聚落的整体系统。本文以江苏省扬州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运河系统影响下的传统聚落系统发展进行解析。首先概述扬州自然环境变迁下运河水利的动态演变,而后从运河系统组成与水利运行两方面对于运河系统进行解析,然后分析运河系统对区域内聚落布局与聚落空间营建的影响。最后以明清扬州城为例,从运河走势与城市轴线形成、山水节点与城市秩序营建、水运交通与基本骨架、运河文化与公共空间发展四方面对于扬州城—运景观体系进行解析,为运河遗产保护、地域特色发展、山水城市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越  宋凤  任震 《中国园林》2022,38(6):63-68
大运河山东段是运河的中枢河段,其中德州、聊城段地处黄河以北,为著名闸河,解决了运河通航的关键技术问题,也承担漕粮仓储、盐运等重要职能。以水利景观的复合属性为切入点,选取大运河德州、聊城段为研究区段,从水利系统和聚落景观体系两方面探讨其主要特征。首先从运河水系、阻滞单元、调控单元和传输单元四方面研究水利系统构成与运行机制,梳理了以弯代闸、龙形水势的德州段与闸河聊城段的水利景观特征;再从聚落类型、城水关系、支撑体系、空间格局与园林景观五方面探讨水利建设影响下的聚落景观体系特征,从而挖掘运河水利景观的组成、特征、运行机制与风景营建智慧,为运河文脉传承、风景保护与再创造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历史悠久并一直沿用至今的最为伟大的水利工程体系之一,其沿线的村镇聚落更是反映运河流域人口生产生活方式和各类社会活动的典型载体,并因运河荣衰而呈现出独特的演化规律。本文聚焦于大运河(江苏段)沿线的历史文化名镇,通过实地踏勘、历史考据、空间图解等方法,重点梳理和揭示其演化主线、阶段划分、特征规律和动因机制,为古镇价值特色的进一步发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河流水系、交通网络与城镇聚落的发展、演化的相关性是区域系统韧性研究中的重要切入点.京杭大运河在历史上扮演了南北交通大动脉的角色,带动并影响了沿线城市的发展.通过历史文献分析,利用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等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方法,对清中后期以来不同时期运河沿线城市聚落及南北水陆交通网络空间分布特征、演化过程、耦合关系及相互作...  相似文献   

6.
兴安灵渠     
<正>灵渠,又称"湘桂运河",也称"兴安运河",位于广西兴安县境内。其开凿于公元前214年,为秦始皇统一岭南所建的工程,是中国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灵渠沟通了湘江(长江水系)与漓江(珠江水系),为开发岭南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耸  王晞月  林箐 《风景园林》2023,30(10):111-118
【目的】莆田平原传统聚落的生成、发展与水利营建密切相关,并衍生了相应的景观特征。厘清人地系统中传统聚落和水利营建的作用关系,可促进传统聚落的保护利用。【方法】通过史料梳理、实地勘察,结合空间图解、ArcGIS空间分析,从水利系统和聚落的演变过程出发,分析水利系统的结构及其影响下传统聚落的分布特征、形态特征和形成机制。【结果】1)莆田平原水利系统和传统聚落历经了“筑塘蓄水,围塘而居”“截溪筑陂,凿渠引水”“增涵固堤,围海渐垦”3个演变阶段,形成了由防御单元、引水单元、传输单元、调控单元组成的水利系统;2)传统聚落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多个集聚区域,其中水系对传统聚落具有基础性作用,由此形成了堤塘聚落、陂闸聚落、灌渠聚落、河迹聚落、山麓聚落五大类,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和形态特征;3)莆田平原传统聚落是水环境限定、水系统建设、水管理调控、水信仰凝聚下综合形成的产物。【结论】揭示了水利营建引导下莆田平原传统聚落的演变过程、景观特征、形成机制,对人居环境营建逻辑的阐释和国土景观多样性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城市的精髓与灵魂,大运河是城市历史文化的体现。对运河沿岸聚落形态的研究有利于挖掘和弘扬运河文化,促进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该文选取大运河天津段三岔河口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元、明、清时期运河聚落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探究运河聚落发展的动力机制,挖掘并弘扬运河文化,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以期为全段大运河沿岸聚落形态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引。  相似文献   

9.
以徐州新沂运河古镇窑湾为例,通过将"城镇空间—运河水系"相关联,分析大运河古镇的空间演进特征,并挖掘空间演进背后的城河作用机制。采用实地勘测、史书考据、空间图解等方法,收集自秦代以来窑湾地区的运河水系、城镇聚落形态、产业经济发展信息,叠合对比不同时间阶段、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历史要素的衍生与演进轨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总结出"城—河"关系演进背后的3层动力驱动机制,其中基础层保障机制的健康运作;驱动层直接作用于城河的变迁,推动城河空间的共同演进;结果层则呈现出运河古镇的发展与运河同命运、共兴衰的共生规律。  相似文献   

10.
在运河水系、城市格局和产业布局的长期演化与变迁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动态关联?这是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在开展之前、所必须面对和破解的一项课题。本文聚焦于在历史视野下运河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联,通过"三脉并重"的研究策略和"历史性地图"解析发现:常州的城市格局、产业布局和运河水系的关系在总体上可以划分为前运河时期、大运河时期、后运河时期和新运河时期4个阶段;其中运河水系经历了从形态演变到功能演替的变迁,城市格局经历了从内生式发展到外延式扩展的变迁,产业布局则经历了从运河指向到综合指向的变迁,而三者之间互动关系也经历了一个从"最初形成,互动单一"到"内在关联,面临挑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兴安灵渠     
《广西土木建筑》2010,(12):125-126
灵渠,又称"湘桂运河",也称"兴安运河",位于广西兴安县境内。其开凿于公元前214年,为秦始皇统一岭南所建的工程,是中国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灵渠沟通了湘江(长江水系)与漓江(珠江水系),为开发岭南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潘莹  范佳伟  施瑛 《新建筑》2024,(2):40-45
被誉为“广东第三大水利枢纽”的雷州滨海洋田区,经过历代水利开发与围海造田,建成了集防洪、防潮和灌溉于一体的综合水利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孕育出独特的传统聚落景观。以水利开发为视角切入,从时空上对滨海洋田区的水利发展历程和水利系统结构进行梳理,将其分为三大发展阶段和四大功能结构单元;进一步从宏观聚落空间分布、中观聚落景观格局和微观居住地景观特征进行多层级分析;最后从“人-地-海”互动关系揭示了滨海洋田区传统聚落景观的形成机制,为区域内传统聚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湖南沅水流域水系影响下的传统聚落选址与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广、实施的时代背景下,传统聚落的保护和发展引发了极大的关注。传统聚落作为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凝聚的丰富的人居环境建设智慧有待发掘。本文以水系为线索,以湖南沅水流域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采用GIS空间分析法探讨区域内传统聚落选址与水系的相关性,结合历史影像分析传统聚落的平面、立面形态特征,探讨其内在机制,并基于上述特征,提出了水系影响下的传统聚落保护和发展策略,为当前传统聚落保护与更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蒋鑫  林箐 《中国园林》2022,38(9):34-39
作为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类型和人居环境支撑系统,运河不仅满足了漕粮物资的运输需求,沿线区域还形成了以运河水利为支撑的传统风景体系。聚焦于具有代表性的淮扬运河沿线区域,首先梳理阐述淮扬运河水利营建的环境基础与历史演变过程,然后解析运河水利作为支撑系统的整体运行机制与结构单元,最后分别从城郊水利景观、城池园林景观、邑境文化景观3个层面深入探讨运河水利对于淮扬运河沿线区域传统风景体系的渗透影响和表现特征。旨在整体系统地解读运河水利支撑影响下的淮扬运河沿线区域传统风景体系的营建逻辑,以期从新的视角为运河景观的复写和运河遗产的转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江苏沿海传统聚落的街巷空间和水网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海盐生产时期的运行模式,能较好地反映出淮盐文化聚落发展的历史逻辑。本文以水系为线索,在传统历史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空间句法分析方法,对草堰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特征进行图译,分析其聚落分布、空间形态、营建系统等方面与海盐的生产、运输的关联性,提炼出淮盐文化在空间形态方面的特征要素,从另一视角诠释传统淮盐产业影响下的聚落空间的规划思想和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16.
院宅空间是组成传统聚落空间肌理的基本结构单元,且其空间形态的演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聚落整体空间形态。文章以泰宁尚书第历史街区为例,在时空维度下,以院宅空间作为基本研究单元,首先对院宅单元演变的阶段性特征进行梳理总结,再以典型院宅的发展演变过程为线索解析院宅空间形态变化对聚落整体空间形态的影响,从而探究院宅空间形态演化的内在规律及其演变对聚落整体空间的影响,以期为传统院宅的保护与再生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浙东运河沿线水乡聚落(安昌古镇)为对象,从实地调研和文化景观视角开展街巷空间的内涵挖掘与认知评价研究,分析其在类型构成、空间分布、功能特征、尺度形态、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主要特征;针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从特色认知、拍照意愿、满意度评价等方面了解街巷空间在古镇聚落文化景观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通过对沿运水乡聚落街巷空间特色与价值的挖掘与分析,进一步促进运河沿线历史遗存的保护传承与利用.  相似文献   

18.
王越  万博涵 《园林》2022,(5):76-84
明清临清古城水网发达、漕运繁荣,为南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以重要运河城市临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水利建设与水利风景营建特征。首先,梳理运河苏兴、鼎盛及衰败三个阶段的区域水环境变迁、水利建设活动及临清城邑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河道本体、调蓄体系构成的水利工程体系特征,总结出筑坝分水、动态调蓄的水利运行机制。基于区域水环境影响的临清城邑景观体系特征主要包含5个方面:因水兴城,双城并置的城池形态;保仓设城,商住外拓的空间格局;堆山引水,沿运成景的景观风貌;山水为底,人文点染的十景意象;汉回交融,护河保运的世俗空间,深入探讨了区域水环境、水利建设、商贸发展及政治经济背景影响下的临清水利—风景复合空间景观体系特征,为临清运河风貌保护、遗产保护及城市更新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赵斌  张建华  孔亚暐 《华中建筑》2014,(10):112-116
泉水聚落是人类临泉而居所形成的的特殊聚落形态类型,而泉水溢流形成的水系则是泉水聚落空间结构中最具魅力的景观因子,其外在形态受自然地形地貌、防洪排涝、生活取用和景观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驱动而成。该文从汛期行洪影响的角度出发,对传统聚落适应各种制约因素而呈现的具体水系形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因此而诱发的多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行业实现了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全面转变,而这种工程的发展与变革使水利工程设计行业的整体管理发生了相应的转变,水利工程的设计管理的中心逐步由专业化及综合化向项目管理转变。文章对现代水利工程中的景观设计,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些许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