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结合宜居城市的科学内涵和评价标准辨析,重点从人与自然和谐、以人为本、公共服务设施、公共交通、包容开放等视角梳理总结了世界宜居城市建设经验,阐明其对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借鉴启示。北京应该从健全宜居城市规划与相关政策、完善住房保障、健全公共服务设施、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鼓励低碳交通出行等内容来促进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  相似文献   

2.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简称新版《总规》)明确了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以解决"大城市病"为突破口,着力适应资源环境约束新常态,按照世界城市标准定位,形成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未来需求的功能体系,在设施建设标准、市政服务质量、运行安全保障和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全面提升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水平。本文围绕新版《总规》中排水与防涝规划展开专题解读,按照提高韧性、亲水宜居的原则,综合考虑城市承载能力,促进水与城市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可持续能力,构建与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  相似文献   

3.
正河流水系是大地景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染、干旱断流和防洪是目前中国河流水系面临的三大严重问题1。北京按照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在坚持保护生态、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加大河流水系的治理力度,实现城市建设与水利工程建设、水环境保护的统筹和谐发展,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及居民的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的生态宜居  相似文献   

4.
周达 《城乡建设》2016,(1):45-47
城市战略定位是未来一定时期指引城市发展的总方针、总部署,对城市发展进行系绕性设计必须围绕战略定位展开,全面谋划布局,从战略定位中挖掘发展潜力.2014年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北京做出了“四个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要求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为北京作为“首都城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做出了战略指引.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背景下,为实现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北京绿色空间体系规划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坚持生态文明理念,从环首都生态建设协同发展、市域生态格局构建、城市绿色空间建设、休闲游憩体系发展以及园林景观风貌塑造等方面提出了绿色空间体系规划策略。为保证刚性要求有效落实,提出三项约束性指标,并对下一步规划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是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首善之区。本文是"图观北京"系列的第一篇,以"地图"的角度来讲述北京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格局和地位,让读者全面了解"这里是北京"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建筑》2017,(8)
<正>"十三五"时期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北京市承诺2020年碳排放总量达峰,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势在必行,建筑节能减排领域面临严峻的挑战。为进一步做好建筑节能工作,持续推进建筑节能减排,提升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水平,制定了《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  相似文献   

8.
广州宜居城市规划建设思路及实施策略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吕传廷  何磊  王冠贤  杨明  连玮 《规划师》2010,26(9):29-34
当前,很多城市将宜居城市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广州是国内较早在城市发展战略中提出宜居理念的城市之一,其宜居城市规划建设已从宏观的发展战略转向精致的行动纲领,遵循人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的资源承载体系、以市民需求为导向的公共设施体系、公民共享的高品质城市环境三大目标导向策略,形成了具有城市特色的宜居城市规划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时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思想理念。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城市建设与治理领域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城市建设和治理中延伸和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与学说中国化的继承发展,为做好新时代北京城市建设和治理,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的大国首都提供了方向和遵循。  相似文献   

10.
2017年实地考察了世宗市复合社区中心,并结合获取的相关材料,系统介绍了世宗市复合社区中心的建设特色,包括人、教育、艺术融合的建设理念,一站式服务的布局特色,社区自治、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使用模式等。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在规划建设家园中心,借鉴世宗社区中心建设经验,建议副中心改革现有社区设施的配置模式,在设施布局、功能安排、规划建设管理方式等方面加以创新,提供更加宜居的居住环境,使社区成为副中心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的重要载体,发挥好副中心吸引中心城区功能疏解、助力首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建筑》2017,(5)
<正>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2017年北京将加强交通设施建设,积极推动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和首都地区环线高速规划建设,实现京秦高速全线竣工,抓好轨道交通平谷线建设,促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开工建设两条轨道交通新线,年内增加运营里程30公里。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基本趋势,在城市化演进的过程中,协调的城乡关系是整个地区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郊区的乡村作为承载城市功能的战略腹地,其振兴和发展必然成为优化城市结构、提升城市能级、强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中共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围绕"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和"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战略目标,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然而,与国内部分特大城市及发达地区相比,北京乡村在居民收入、产业发展、乡村文化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本文将通过对北京乡村发展现状、问题和差距的分析,以及对上海、浙江乡村振兴政策和经验的比较研究,为京郊乡村的振兴和发展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北京“城市体检”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城市体检"背景城市病的突出作为特大城市,北京在昂首迈向国际两千万人口大都市行列的同时,快速的膨胀也在加剧这座千年古都自身的消化不良和运行不畅。社会进步回避不了城镇化,中国的城市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能源供给、环境污染、噪音、大气污染、蔬菜粮食供应、公共安全等不同方面都较为突出。2014年2月,习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提出"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要求。即一是要明确  相似文献   

14.
2008奥运会后,北京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文章以北京轨道交通发展状况为线索,通过对北京在国家首都、文化名城、国际城市和宜居城市等方面建设进程的整理,探讨了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三大主题引领之下北京城市空间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公共服务是评判城市生活品质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立足当前社会发展阶段,深刻分析了北京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现状和严峻挑战,基于总规编制过程中各阶段的思考,深入解读了总规关于公共服务的规划内容,提出了"覆盖全人群、全周期、全领域、全层级"的价值导向和工作思路,划定了"完善指标体系、差异化空间策略、构建街区生态系统、探索实施方向"等四个方面的规划重点,旨在有效提高民生保障和服务水平,切实增强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16.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部署。北京,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的大国首都,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地实施乡村振兴更是应有之义。然而,要建设《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的"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首都乡村是明显短板,这也要求我们必须结合国际视野,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地谋划与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首都乡村治理对策。本文选取与北京功能形态类似,兼具政治、经济、文化、国际交往等多功能于一身的单城复合型首都——伦敦、巴黎和东京,以对标国际,立足自身,选择借鉴三大复合型首都乡村振兴中的治理经验,为新时代北京市郊乡村治理现代化和治理成效国际化提供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17.
非正式合作模式最早在西方国家的"城市政体理论"中提出.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城市经营和建设实践中,对非正式合作模式也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成渝经济圈"第一次在国家战略规划中提出.在此背景下,成都和重庆分别制定了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成都提出了建设世界级田园城市的城市发展总体目标,重庆提出了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城市战略发展目标.成都和重庆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中,建设生态和宜居城市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都强调的是城市的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长远目标.地方政府希望通过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同时构建生态宜居,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环境.而城市公园建设正是这两个目标都要强调的环节,也是地方城市更新建设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正>北京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报告指出,要瞄准建设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审视首都的发展建设,提高科学发展的水平、规划建设的档次和服务管理的水准,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在更高的起点上完成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首善之区的目标,使首都发展建设与国家和人民的需求相适应。深入分析世界城市的本质特征和演变规律,明确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定位和发展路径,对于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北京规划建设》2007,(6):196-199
特别报道1/006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助推首都和谐社会建设2/006新形势下北京规划建设战略的思考本刊记者文爱平吴良铺,双月话皿一1/007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顾文选罗亚蒙一l/0”宜居城市:如何认识和评价李康1/015创造良好的城市宜居环境楚建群董黎明l/018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宜居城市建设叶立梅l/0 21宜居城市新议程与海峡两岸城市发展黄丽玲1/025“宜居北京”评价的实证张文忠1/031从夏威夷到萨尔茨堡:大城市和小地球的“宜居”张天新1/036宜居,内外有别;包容,天渊地别黄维真1/038公众眼中的宜居城市张朝雄1/041“宜居”的草根解读殷冬明1/043…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确定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发展思路和实现国家首都、国际城市、历史名城、宜居城市的定位和目标.落实好国务院的批复和总体规划,是北京新城规划编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