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城市建筑》2016,(2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发布升温了窄马路、密路网的街区制的热议。这一对于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的探索所秉持的开放性理念对国内传统生活方式与理念的冲击,堪称互联网时代城市规划的启蒙运动。而在针对有着国际小商品之都之名的义乌的总体城市设计工作中,我们发现这种开放的理念在住区形态中已经自发地发展到一种开放到楼的空间极致。这种在当地叫作四层半的义乌住区模式所爆发出的城市活力以及所带来的种种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在开放住区的视角之下重新思考。本文试图从四层半街区的功能、形态、问题以及优化可能等方面,来剖析这种特殊开放街区形态的发展图景。 相似文献
5.
6.
受到英国开放空间宪章(London1877)的影响,开放空间(Freiraum/Freiflaeche)一词从19世纪后期开始出现在德语中,是贯穿于国土保持、城市和区域发展直到具体项目建设多层面的共同规划任务。而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开放空间规划不仅折射出德国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化历程,同时也成为不同时代背景下特定社会和经济结构的指示剂。 相似文献
7.
步行生活圈的提出,标志着新时代城市规划理念和方法的重要转型。本文基于开放住区概念的界定和基本特征的概括,梳理了我国住区的发展演变历史,并指出了封闭住区的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步行生活圈视角下城市开放住区规划设计的主要方法与思路,即优化空间结构与功能组织、构建完善的配套设施、优化交通服务系统、优化公共活动空间、提高住区的安全性等。 相似文献
8.
国外城市空间环境与犯罪关系研究的剖析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国外城市空间环境与犯罪关系研究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结合城市规划对城市空间环境的作用,提出系统研究城市望间环境与犯罪关系问题的逻辑框架以及对我国城市规划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国外城市空间环境与犯罪关系研究的剖析和借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回顾了国外城市空间环境与犯罪关系研究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结合城市规划对城市空间环境的作用,提出系统研究城市空间环境与犯罪关系问题的逻辑框架以及对我国城市规划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该文通过分析开放住区道路交通模式的特点,探讨与其相关的道路安全设计方法,以期开放住区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方便居民出行的同时.为住区生活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在推进街区制开放住区建设的背景下,文章针对当前街道生活消失的现象,调研分析了街道建设存在的现状问题,尝试提出重塑街道生活、激发街道活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以人、环境、行为、心理之互动关系为切入点,拟在居住区公共开放空间开发设计中研究探索环境心理及行为的影响因素,建立设计模式语言,指导设计与房产开发,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区居用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国外城市社区空间环境与犯罪关系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阐述了国外CPTED(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的发展阶段及研究成果,内容涵盖了从宏观层面的城市犯罪空间分布研究到微观层面的社区空间环境要素与犯罪关系研究,并对实证研究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相关理论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表明:国外CPTED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涉及多学科的交流与融合,完成了由宏观到微观的跨越。国外社区空间环境要素,如领域感、监视性、空间维护、入口控制等与犯罪存在显著关联,强化这些要素表象,可以有效地抑制社区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城市建筑》2016,(22)
中国城市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城市居住条件大为改善,住区建设也已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即封闭式门禁小区模式,然而在居住者安于小区环境的优美和安全保障之外,大型社区缺乏街道生活、缺乏公共空间活力、交通拥堵、公共环境品质不高等一系列问题也越发受到广泛诟病。究竟住宅小区应不应该开放?未来理想居住模式应该怎样?本文从城市活力街道网络步行体系建设的角度,分析当代机动车主导的城市格局下的步行环境现状、针对城市道路的基础设施属性和社会属性分化等现象,阐述合理街区尺度、连续的城市肌理、公共空间节点网络、道路的步行友好性等要素对当代城市住区公共空间环境品质的重要作用,指出开放住区的建设不在于住宅小区是否有围墙,关键问题在于规划具有合理步行尺度的街道网络、创造具有连续性和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以此为支撑形成小街区、密路网的开放住区,建立街道界面与步行路径的耦合关系,同时保留住宅街区内部的私密、半私密空间,展现未来以公交为导向的、低碳生态的、人性化的宜居住区规划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