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城市设计的沿革及其内涵经历“学科交叉”“多学科渗透”和“学科融贯”的演变过程,在阐述当代城市设计“二次订单设计”的概念后,提出当代城市设计思潮所体现出的多元的设计集群、动态的设计成果和理性的行动计划这三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城市设计”思想虽然古已有之,但将“城市设计”作为一个现代概念。则是在1930年“现代建筑国际会议”(CIMA)上勒·柯布西埃(Le corbusler)提出的“现代城市概念”的影响下,开始强调“城市主体设计”之际产生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的大部分城市遭战火破坏,急待重建,更新和扩建,“城市形态规划”和“城市设计”开始了一个新纪元。但战后城市设计的哲理发展仍属于二十世纪上半叶城市规划概念的继续。 如果说十八世纪“城市设计”主要考虑的诸如广场、轴线、视线和引进序列等法则至今仍在起影响作用的话,现在需强调的是,以上在今天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功能的需要了。现代“城市设计”更重视着眼于城市发展、城市保护、城市更新等方面的形态设计,着眼于不同运动速度、运动系统中的空间视觉感受,乃至人们行为心理对城市设计的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3.
论城市设计行为准则及方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余柏椿 《城市规划》2003,27(9):45-48
论述了城市设计的重要行为准则 ,即“同为”、“为”和“不为”、“导控”、“大众为本”等准则 ;提出了城市设计的主要行为方式 ,即开展城市设计研究 ,编制城市设计指引 ,聚炼城市设计思想 ,实施城市设计参与 ,落实城市计管理 ,普及城市设计教育  相似文献   

4.
王唯山  林振福 《规划师》2003,19(3):25-29,47
作者提出“对象分析”、“原则制定”和“层次分解”3个城市设计相关问题,重点结台“厦门市市府大道城市设计”,阐述这3个问题在具体实践中纳应用,其中、重点从整体城市设计、局部城市设计方面解析城市设计中纳层次分解问题。  相似文献   

5.
谈城市公共空间中城市家具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根据“城市家具”的分类,结合实例,阐述了“城市家具”设计的着眼点和方法,以营造人性化的、和谐的、富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场所。  相似文献   

6.
本项目尝试将“城市设计交响乐”的理念在城市设计中反映出来,以不同的节点代表交响乐的不同组成部分,通过节点的有机组合,形成一曲和谐统一的“城市设计交响乐”。  相似文献   

7.
基于城市文脉的城市广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永晖  姜丽 《山西建筑》2007,33(26):77-78
以湖南常德市的武陵阁广场为例,基于对湖南常德市的城市历史文脉——“武陵文化”的研究,分析武陵阁广场的建设现状,并提出城市广场设计应注重发掘城市的历史文脉和人文根源,并在设计中充分体现“武陵文化”和城市特色,使市民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8.
胡纹  江刚 《规划师》2005,21(10):81-83
我国的城市设计编制缺乏体制认可和法律保障,重“设计”轻“管理”,控制力不足.“管控型”城市设计就是要建立面向管理的、以控制和引导为主要手段的城市设计新思维、新方法.它包括总体城市设计和详细城市设计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薄曦 《城市规划》1990,14(6):23-25
本文将传统的城市设计方法归结为“目标取向”和“过程取向”,并分别描述了它们的特征和使用原则,最后阐述了现代城市设计方法的趋向。  相似文献   

10.
袁红  孟琪  崔叙  潘坤 《室内设计》2016,(1):88-94
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处于岩石封闭 系统中,地下建筑与地面建筑在设计及表达 上具有较大差异。通过对地面建筑及城市 设计方法的类比,基于凯文·林奇所提出的 城市设计五要素,研究城市中心区地下—地 面“双层”城市设计方法,旨在消除地下街的 迷途感并增强地下空间开发的系统性。提出 地下空间城市设计需要与地面城市相对应, 包括“区域:空间的分区主题设计”,“节 点:地下空间节点创造”,“标志:地下空间高 潮点及中心”,“边界:地下空间界面设计”, “路径:导向系统及导视系统”五个方面, 并形成地下、地面立体对应关系,构建完整 的“双层”城市空间系统,为整个城市系统 服务。  相似文献   

11.
城市中心广场设计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敏  龙涛  吴新华 《新建筑》2002,(1):41-43
广场是城市文化的聚焦,城市面貌的窗口,是城市中的“精神空间”。从设计实践出发对四个城市中心广场的设计构思、功能布局进行了详细介绍,这些作品记录着设计者对城市广场文化性、地域性、时代性内涵的思考与追求。  相似文献   

12.
杨威  邓蜀阳 《新建筑》2024,(2):84-89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和未来城市发展空间模式,将“未来”“海洋”与“城市”三者紧密结合进行研究设计,为未来城市向海洋拓展提供灵感与导向是未雨绸缪之举。2023“未来海上城市”研究生国际联合工作坊以广州南沙龙穴岛海域设计构想为题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重庆大学设计小组方案融入海洋科创、海上人居、海上田园、海洋能源、海洋交通、海洋生态等要素,聚合科学与技术手段,从不同视角梳理总结未来海上城市发展模式和建设路径的可能性,是对未来海上城市建设模式和发展远景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3.
陈怡 《四川建筑》2003,23(2):7-7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技术的迅猛发展 ,城市建设量巨增 ,城市化的洪流全方位冲决了传统价值观念筑成的堤坝 ,横溢到城市建设的各个层面。许多城市感到迫切需要有高素质的建筑师、规划师进行城市设计。明智的城市设计 ,有利于建筑师创造性地发挥。1 城市设计的概念   196 5年美国建筑师协会正式使用“城市设计”(UrbanDesign)这个词汇。城市设计应以满足城市人群的生理、心理要求为出发点 ,以提高城市生活的环境质量为最终目的 ,对城市的营造巨细皆兼的整体性创造活动。城市设计既为政府决策提供源泉 ,又为建筑设计提出前提和轮廓。城市设计…  相似文献   

14.
王蕾 《山西建筑》2008,34(10):63-64
从城市的理性分析着手,探讨了城市“千城一面”的原因,对城市设计的关键环节与地域性把握予以分析,提出了城市设计中突出地域性的一些方法,以达到创造宜人城市空间的城市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5.
城市设计的二元层级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斌  徐雷 《规划师》2004,20(5):97-99
目前的城市设计缺乏一套完整的、权责关系明晰的运行及实施体制。针对利益分配原则和设计所负责对象的差异,以及与此相对应的不同设计要求,城市设计应分为“管束性城市设计”和“开发性城市设计”。  相似文献   

16.
刘立欣  刘绘宇 《南方建筑》2006,(12):158-159
在简要介绍“城市设计“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借助哲学领域“物质“和“意识“的概念,将“城市设计“划分为“物质的城市设计“和“意识的城市设计“,并结合《玉林市江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工程实例论证了渗透于城市规划各阶段的“城市设计“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韩佑燮 《城市规划》2002,26(3):93-95
行政首都建设计划和1988年汉城奥运会 ,对韩国城市设计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韩国 1980年制定了有关城市设计的法律 ,1992年进行了一次修改 ,城市设计在较短的时间内“落脚”了。但是韩国的城市设计过分地倾向于“制度” ,而且联系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的方法也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18.
柏春 《华中建筑》2009,27(5):130-132
该文发展了亚历山大提出的“建筑模式语言”,提出城市设计的“气候模式语言”概念,并指出在城市设计实践中运用“气候模式语言”将有利于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更适应地域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9.
环境是人类21世纪发展战略的主题,重视环境、保护环境和合理地利用环境是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守的规则。《中国大百科全书》“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环境所进行的设计”。在解释这一条时,作者陈占祥先生指出“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为人们各种活动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内容包括各种建筑、市政公用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必须综合体现社会、经济、城市功能、审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因此也称为综合环境设计。”环境要系在城市设计中的地位据此可见。实际上,形体环境不仅构成了城市特色的物质基础,更是实现城市设计中环境的价值效应乃至人类环境战略目标的  相似文献   

20.
论城市设计的基本构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理论上探讨了城市设计的基本问题,提出了“城市设计立方体”的概念,对城市设计与城市建设管理一体化做了粗浅讨论,以期通过这样的工作框架,把城市设计成果的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