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双修"是城市发展转型期面临的重要工作,其开展要因地制宜、坚持城市特色。山地城市作为一种典型的城市形态,广泛存在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其城市发展模式、更新模式均具有一定特殊性,文章研究山地城市的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方法,明确山地城市双修应重点突出山水修复、城市防灾、特色风貌等内容,总结提炼山地城市"双修"模式,并以古丈县为例,探索山地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以期为广大山地城市"双修"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赣州市三江口区域城市设计》,以重塑城市特色风貌、提升环境品质为主线,通过分析滨江地区城市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赣州三江口实践经验,提出"山、水、田、房"四大规划理念,采纳城市双修规划手段,打造"宋城旅游、民俗休闲、田园度假"三大主题功能区,重塑滨江区域风貌特色,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有效引导滨江地区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3.
林毅 《城市建筑》2023,(19):204-210
山地郊野公园作为城市“双修”工作中“再生态”的重要环节已推广多年,根据现状普查,近几年建成的山地郊野公园依然存在着过度强调景观休憩性、利用率不足等问题,对于城市功能、空间、风貌的改善,以及经济性生态环境优化缺乏关联性思考。文章意图通过景观格局分析法分析现状山地郊野公园所存在的与城市修补及生态修复脱节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同时,通过福州溪边公园的营建实践及多年管养观测验证该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及长效性,证明山地郊野公园应以城市生态安全格局为引领,实现区域生态防护,应通过对周边辐射地块的高效利用及再生理念实现城市经济性营运,也可通过人文历史风貌的塑造与生态环境的优化融合塑造出城市的特色风貌区。  相似文献   

4.
《规划师》2017,(Z2)
特色小镇作为城镇转型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城市双修"的提出为其规划建设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支撑。文章结合山西省浑源县恒山古镇规划方案,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产业提升、空间塑造和文化挖掘五个方面提出特色小镇规划策略,以期为其他类似小城镇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城市特色风貌缺失的根源入手,以全国"城市双修"工作的计划实施为切入点,结合对城市特色风貌、历史街区环境和空间肌理的理论研究,分析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与城市特色风貌营造的内在关联机制,继而以宁夏中卫为例,提炼解读该特定城市的特色资源与优势,着重从其自然风貌格局的修复、人文景观格局的维继以及城市空间肌理的渗透等层面的城市特色风貌塑造进行深入分析,探索了中卫城市特色风貌营造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老城区更新改造成为城市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研究老城区在居住环境、景观环境和社会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城市双修"理念为切入点,提出完善功能格局、修复生态格局和塑造风貌格局3条优化策略。并以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南门河"城市双修"实践探索为例进行论证,结合南门河片区的现状条件,提出功能置换升级、设施提质增量、生态补水织绿、空间风貌延展4条优化策略,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城市双修导向下的城市绿道规划方法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积极应对近年来中国快速城市化所暴露的诸多"城市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了"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为核心的城市双修战略。城市绿道作为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人居环境优化的支撑空间之一,其规划已经成为我国诸多城市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科学指引和决策依据。在城市双修的城市发展新战略下,进一步优化其理念与方法将有力地支撑我国城市的科学发展。首先阐述城市双修在当前我国绿化建设中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结合我国当前绿道规划过程中所反映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城市双修导向下我国绿道建设的规划理念,并通过本研究团队的实际案例解析探讨城市双修导向下我国绿道规划优化发展的具体对策,包含研究领域、规划内容、技术方法、服务对象、风貌管控等多方面的更新,为我国绿道规划更加科学地引领城市绿色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曾益鸣 《云南建筑》2012,(5):142-146
针对云南省“城镇上山”、210个特色村镇规划的计划实施带来的山地旅游公路建设兴起,分析山地旅游公路现状资源特征,研究总结旅游公路景观风貌类型,提出景观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9.
每个城市都应该根据自身所处的地域风貌、历史沿革以及民族文化等特点,塑造具有特色的城市形象。随着中央对于支援西藏开发建设的高度重视,审视和分析高原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的规划发展之路,对于城市规划工作者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城市的风貌与形象,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本文以沈阳对口支援项目《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多玛乡总体规划》为例,从功能定位、保护策略、产业结构、城镇发展、空间格局等方面介绍高原牧区的规划建设重点。在此基础上从生活模式改变、工作程序保障、特色区域打造、生态空间恢复、自然能源开发等方面提出高原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的规划模式与创新特色。并从城市规划角度探讨了高原牧区建设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域旅游是统筹整合区域旅游资源的全新发展理念及发展模式,特色小镇作为引领旅游业转型升级全域旅游空间的载体。文章以合肥市肥东县牌坊回族满族乡特色小镇规划为例,提出产业发展联动、全域旅游空间优化、生态控制保护、乡村风貌特色化、完善配套服务等规划策略,以期为其他少数民族特色小镇建设规划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山地城市竖向轮廓是山地城市景观风貌特色塑造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以重庆渝中半岛为例,从城市竖向轮廓特色的构成要素入手,分析了在城市化快速进程中,如何在协调市场开发与景观风貌资源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山地城市竖向轮廓风貌特色.  相似文献   

12.
城市风貌是城市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是城市建设风采的直观展示,同时也是支撑城市未来发展的一项核心竞争力。每个城市都应有其独特的城市形态和特色风貌,但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很多城市都在快速建设中丧失了自身的风貌特色,"千城一面"现象屡见不鲜。如何在新一轮的大发展、大建设中凸显城市独特个性,塑造具有城市自身山水特色和文化特征的城市风貌,是城市规划建设者特别是新区规划建设者必须重点谋划的问题。本文以"大连金普新区特色风貌规划"为例,就新区的自然山水本底梳理、空间格局建构和特色风貌塑造进行了逐层深入的系统研究,以期为国内其他地区的城市特色风貌塑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和平  杨?宁 《室内设计》2012,93(2):36-41
随着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风貌的地域性回归。针对当前城市风貌规划面临着的人文属性丧失、载体统一性缺乏、引导性不足等问题,通过对山地城市风貌特色形成机制和城市风貌规划实践的分析,提出了以廊道为载体的风貌规划思路;并以重庆礼嘉片区风貌规划设计为例,从自然和人文廊道的构建入手,探索了山地城市传统风貌的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城市道路绿地系统是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重要载体。对政策文件和有关规划成果进行探讨,提出特色风貌控制内容不完整和塑造要素缺失两方面问题,导致按现行政策规范编制的绿地系统规划无法引导特色风貌形成。同时以岳阳为例,对城市道路绿地系统风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整体特征不明显、轮廓线条不优美、季相色彩不丰富、功能发挥不全面四方面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整体特色风貌不鲜明,实质上与缺乏完善的上位规划从宏观到微观引导特色风貌塑造有关;同时提出线型空间有机结合、横纵断面轮廓清晰、重要节点构成独特、街旁游园适宜设置和植物材料组合应用五方面特点,重要线路上道路绿地风貌呈现明显特色。开展城市设计工作为塑造道路绿地系统特色风貌提供了良好契机,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岳阳市道路绿地系统特色风貌塑造的城市设计概念框架和景观风貌科学合理分区、特色风貌控制体系构建、主要道路特色风貌塑造三方面设计策略,以期塑造鲜明的道路绿地系统特色风貌。  相似文献   

15.
"城市双修"是适应我国城市进入转型发展阶段的重要新举措。而"城市修补"对于老城区意义尤其重大。以大冶市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从设施功能提升、存量土地管控、特色风貌塑造、公众参与践行等4个方面探讨"城市修补"理念下的控规编制策略,以期完善相关规划理论。  相似文献   

16.
城市风貌是城市外在形象和内质精神的有机统一。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城市风貌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本文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通过分析常德市的生态本底、历史文化、空间结构等基础条件,论述了常德市从规划战略引领、集中风貌整治、特色风貌管控三个方面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实践情况及先进经验,对其他地市特色风貌塑造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塑造城市特色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王浩  王亚军 《中国园林》2007,23(9):90-94
从城市特色及其构成要素的把握与辨识出发,分析了城市特色危机的原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缺乏特色的内在因素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塑造城市特色的意义。阐述了绿地系统规划塑造城市特色的实践策略:即梳理城市自然脉络、挖掘地域性自然地理特色,构建以城市绿地系统为先导的城市空间结构,强化城市生态绿地空间格局、塑造结构特色,实现在自然环境中寻找特色;保护并营造城市整体文化风貌,通过绿地系统保育城市文化,实现在人文环境中塑造特色;通过城市绿地系统详细规划与园林设计层次特色的构建,实现在人工环境中发展特色。  相似文献   

18.
"城市双修"是治理城市病、提高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手段。将"城市双修"理念引入与城市建成区联系最紧密的城市绿心中,进行城市绿心的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该实践有别于常规的生态修复规划,针对生态条件优越的场地提出了生态修复与优化提升策略。通过学习国际大都市城市绿心的建设经验,探索城市绿心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的基本思路与技术策略,并以武汉市东湖绿心为例,提出前期评估、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网络构建与规划绩效测算的具体技术方法,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杨钟亮 《中国园林》2022,(S1):102-107
城市水系多与绿色空间伴生,沿线多集中承载了城市的历史文脉,是城市景观风貌塑造的核心区域,也是城市生态系统和游憩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人居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城市双修下“城市水系双修”的研究视角,以丹阳市老城水系绿化景观规划为例,探索城市河道作为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重要意义,思考“城水关系”“人水关系”的和谐共生。从问题策略、总体布局、规划特色等方面探究城市滨水生态景观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引言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从追求速度转变为追求质量的发展理念,要求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城市发展要实现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塑造城市特色风貌、营造城市宜居环境的指导思想。2017年住建部"城市双修"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行动,并进一步提出改善生态功能、修补城市功能、提升环境品质的任务目标,具体包括增加城市公共空间、优化公共空间环境等。在此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