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笔者基于公共空间活力营造的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层次分析法等,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得出一个包含3个维度和12个详细指标的评价体系,并据此指标体系应用于北京典型商业化历史街区——南锣鼓巷进行实证研究,探寻商业化历史街区活力的优化策略.笔者试图通过构建商业化历史街区空间活力的评价体系,旨在对历史街区的更新与保护起到积极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北京南锣鼓巷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林琳  盖世杰 《华中建筑》2009,27(5):173-177
该文结合社区营造、城市再生、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以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街区整治更新项目——南锣鼓巷为例,在对街区历史沿革和现状问题分析的基础上,阐释了南锣鼓巷再生实践的主要思路及策略,并对再生实践中的若干适用性策略作了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以期为当前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再生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旧城改造步伐也相应提速。在历经20多年的大规模城市改造之后,许多有价值的、承载城市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街区遭到破坏甚至已经消失。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将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相结合,并作为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都城在封建政治的中央集权意志与传统哲学的二分平衡观念作用下,通常呈现出轴对称式的布局形态1.城市中轴线地区是我国古代筑城的精华所在——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无论在体量、工艺,还是功能、地位上均在全城之中首屈一指2;轴向空间系统与轴线建筑体现的形态整体性和场所意义,以及规划建设在时空维度上的成长有序性能够充分展现出古代都城的秩序与威严3.  相似文献   

5.
毋语菲  林箐 《城市建筑》2024,(5):20-25+74
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一个城市的文脉和记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如何通过改造使街区空间与时代变化相适应,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文章以北京旧城国子监历史街区为例,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与方法,将该街区的街巷空间绘制成轴线模型,选取整合度、选择度、连接值、深度值、可理解度等变量参数进行计算,解析计算结果所代表的空间意义,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国子监街区的后续发展提升策略,在保护历史基底的同时,合理提高街区的空间质量。  相似文献   

6.
姜腾 《建筑与文化》2021,(8):160-161
城市文化作为城市的独特记忆之一,具有传承历史、彰显特色、记录时代精神的特点.将城市中独特的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体现人文魅力和历史特征,城市规划才能变得更加有人情味.文章通过综述国外相关学者研究,借鉴融入文化要素的城市规划方法,探究文化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方式.以大栅栏历史街区为例,通过文化符号、文化声音、文化脉络和文化空间四个方面对历史街区的活力进行提升,激活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7.
王卉  郑天 《华中建筑》2007,25(4):66-71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用于直接指导、管理城市土地使用、建筑建造的规划方式.本文主要针对历史街区的特点及其保护、整治、复兴的要求,在现行的一般城市地区控规体系的基础上,分析历史街区控规编制的控制方法及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的步伐不断加快。近日,为了防止街区文化价值及特色风貌遭到破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文件通知,为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指明方向。然而,由于历史文化街区情况复杂,传统的"自上而下"治理模式在指导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实践过程中存在脱离实际、忽略社区居民需求等诸多不足,因此,加快推进历史文化街区自下而上的治理模式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南锣鼓巷北起鼓楼东大街。南止地安门东大街,全长786米,宽8米,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也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  相似文献   

10.
2017年5月,《云南省城市街区规划设计导则》正式发布并执行。这是当时国内首个在省域层面以"城市街区"为主体单元的城市设计导则,也是面向我国中小城镇城市设计导则的试验性案例之一。对该导则面向实施的编制思路、以人为本的编制内容及科学创新的实施策略的剖析与反思,可为类似地区的城市街区规划设计及相关导则的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历史街区风貌保护角度入手,以北京南锣鼓巷历史保护街区为例,通过分析南锣鼓巷现状自然、人文、人工色彩,找到街区色彩混乱的原因,并尝试对历史文化街区色彩保护与控制策略进行了论述,以期对当前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李和平  陈科 《重庆建筑》2006,(10):31-35
针对当前我国历史遗产保护面临的矛盾和困境,在吸收国外保护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历史街区保护的新途径。通过对重庆市金刚碑历史街区的保护实例研究,从开发策略、保护观念、保护方式、保护过程等方面,探讨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和控制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快速城镇化进程,造成了社会经济结构的重组,使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现象日益突出。对于传承城市文化命脉的历史街区,正面临着社会空间分异特征所带来的物质环境与精神文化的双重挑战。天津作为拥有老城厢和九国租界区的历史文化名城,这种现象尤为典型。本文以天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为例,从编制程序、内容、方法及实施各方面,引入动态控制和保护场所精神的手段,对于在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及实施过程中,如何应对挑战,保护与更新街区的物质环境,正确处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实现不同类型人群诉求和利益的综合平衡,以及城市弱势群体等问题予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避免“千城一面”,营造良好的城市风貌和建筑立面形象,近年来各地陆续出台城市风貌导则或建筑立面导则。文章基于地方政府的管理管控诉求,立足城市设计结构角度,运用形态类型学的方法,以巴中市恩阳区建筑立面设计导则为例,先建立“分级+分区+分类”的管控层次体系,再围绕“3个大类+16个中类+多个小类”为主体的管控要素体系,控制每类要素的“类型+比例+布局”,结合“通则要求+特殊性要求”2种管控力度,实现对恩阳区城市风貌的管控,以期为同类型地区提供城市形象管控经验。  相似文献   

15.
作为北京市二十五片重点历史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鲜鱼口历史文化街区因其特殊的地理及人文特征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肌理。目前,鲜鱼口街区经初步改造以崭新的面貌呈现于世人面前,成为新北京与历史对话的媒介。自2000年开始规划设计到今天经历13年的设计和实际使用,笔者欲对其改造后的使用状况做出客观评价。该文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改造后的公共空间使用状况及其对历史街区肌理的影响两个方面对鲜鱼口街区进行剖析(研究重点为鲜鱼口街),分析改造措施与策略的成功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北京大栅栏地区是一个极具传统特色的、具有北京"活化石"之称的历史街区。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该地区近年来发展缓慢。该文选取大栅栏历史风貌保存完好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从居民构成、商业活动和街巷空间三个方面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充分发挥原居民与新居民各自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历史街区的"互助更新"改造模式,通过产业互助、生活互助和居民参与社区活动三个方面,调动原住民和新居民的生活积极性,为社区自助更新挖掘内生力量,以探寻适合大栅栏地区更新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聂真 《四川建筑》2014,(2):11-13,10
随着小城镇的日益快速发展,现行小城镇的规划编制及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及不足。文章针对现行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拟对小城镇技术管理导则的编制进行探索。通过分析成都市现行导则的编制以及管理模式,根据小城镇自身的特点,编制形成区别于城市的小城镇技术管理导则。  相似文献   

18.
要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和中国的首都,不仅要保护北京老城,还要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多位于北京老城核心地段,是北京传统风貌的重要载体,保护更新能更好地延续北京历史文脉、突出北京城市特色、传承胡同居民记忆。以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以价值为核,整体保护,功能重组,结构优化的思路,提出和谐共生,物质空间保护;传承文脉,非物质空间传承;面向未来,功能更新的保护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19.
街道是城市中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也是城市最基本的公共产品。街道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复杂工作。编制街道设计导则,对于推动人性化街道建设、街道回归公共空间属性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从上海城市的发展需求出发,结合地域特点进行了积极探索。导则借鉴国际相关实践经验,明确了导则定位、引导要素和引导方式,并在导则内容、工作组织等方面体现出创新价值,为未来其他城市街道设计导则的编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街道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城市规划与空间治理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文章通过总结国际街道设计导则相关经验,借鉴其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及分类分区进行空间管控的方法,以弹性引导为主要手段,构建"界面—街道—街区"三层级管控、多部门协同的大平台管理机制,并以北京《朝阳区街区设计导则(试行)》为例,详细论述其面向实施的导则编制思路、分类分区的编制框架及共建共享共治的实施策略,以期为类似地区的街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