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时租赁是移动互联网与传统租赁的创新结合,为城市出行提供了新的机动性解决方案.对国内最大的电动汽车分时租赁项目EVCARD开展运行特征分析,表明分时租赁以年青人为主要用户群体,有助于培育青年一代正确拥车观念与理性用车行为.分时租赁用车场景主要发生在城市外围、公共交通欠发达区域,时间分布没有出现明显的白天用车高峰.同时,上海分时租赁项目也已经显现出对机动车保有增量的抑制作用,有巨大的机动车保有量调控潜在效益.当前,分时租赁还面临着政府政策支持、企业盈利能力、用户价值认同与规范用车等方面的挑战,但随着车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水平的提升,分时租赁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并将成为小汽车交通组织与服务模式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2.
对停车进行控制和管理已成为国际上普遍采用的限制小汽车使用的有效措施。本文从路径依赖的视角,对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停车政策的实施情景进行分析,归纳了"被动限制""积极管控"和"限制拥车与停车管理一体化"等基本类型,并从"供给紧缩"和"精细管理"两个层面,详述了纽约、伦敦和香港的停车管理措施。结合国际停车管理的实践,并结合中国城市的特征,文章第三部分从停车共享、价格机制、停车供给和土地利用的互动三个层面讨论了中国停车管理改革的可能路径。本文对国际停车管理经验的介绍和讨论,对推动中国停车管理改革,促进可持续交通的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广州限牌和限外政策对广佛同城及佛山交通发展带来的影响,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机动车限制措施,提出佛山交通发展对策。通过中心城区路网容量分析,预测高峰期间中心城区路网达到饱和的时间年限,提出机动车限行方案实施时序的建议,为政府交通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丰  邓艳春 《规划师》2006,22(9):30-32
针对天府广场目前存在的交通问题,结合成都市交通发展的实际情况,规划根据天府广场的功能定位,以绿色交通及一体化交通为理念,提出合理的交通政策,减少交通出行数量、规模;以公交优先为原则,建立方便、快捷的地铁、公交、步行换乘系统;建立完善、高效的交通管理系统;为步行者建构良好、舒适的空间;限制机动车的大量驶入,分流过境机动车流量;严格限制机动车停车泊位,加强停车管理.  相似文献   

5.
基于路权平衡的视角,对2015年以来广西桂林市实施的"文明礼让斑马线"交通政策实施状况进行评价。通过实地调研、访谈等方式定性描述人、车过街状态与特征。采用问卷调查、视频观测等方法采集数据,通过行人与机动车协同作用、安全间隙行人过街决策2个数学模型量化考察人、车过街状态。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综合评估评价政策实施前后路权的分配状况,分析人流量和车流量不同地点的路权分配状况,并从路权平衡角度提出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私人机动车拥有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个体机动交通工具的出行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机动车给城市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诸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社会成本增加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借鉴国内外限制机动车出行的成熟经验和政策措施,从税费政策、区域限行措施和停车政策三方面加以分析,提出限制个体机动交通出行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以长沙市汽车南站枢纽为例,针对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交通组织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枢纽的交通组成特性,基于冲突分离、人车分流的思想,分别设计了行人流线、机动车流线,为长沙新汽车南站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低碳交通体系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市从低碳角度重新认识了交通发展问题,并在借鉴国际大城市经验的基础之上,于2009年7月颁布了《北京市建设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2009-2015年)》,明确提出了要着力推进"公交城市"建设,主要目标包括到2015年公交出行比例要达到45%;城市正常运行货物的70%通过物流进行配送;在机动车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机动车的排放总量不高于2008年等目标,加快北京低碳交通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关于北京城市停车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加和停车设施发展的滞后且不均衡,日益成为影响民生的问题。停车管理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有成熟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措施,北京市也已将停车管理纳入"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通过借鉴国外部分发达城市和地区停车管理经验,提出了不断提高停车管理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居住区人车交通组织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万勇  王玲慧 《新建筑》2000,(2):39-41,57
居住区人车交通组织主要有:无机动车交通发生、人车共存、人车分流、人车部分分流等四类共十种形式,它们分别产生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有各自的适用条件。在实际选择人车交通组织方式时应居住区的区位、等级规模、交通结构、建设资金以及民居出行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具体情况而定,并在道路系统规划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1.
1 撞桥造成了严重后果1.1 不胜负荷的交通设施,造成了撞桥事件的发生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交通事业飞速发展,我市机动车拥有量已增长到120万辆,日益增长的机动车数量使得现况的市政设施不能满足机动车出行的要求,交通拥阻现象屡见不鲜,就我国的国情而言,拆除现有的道路桥梁重建以满足交通的需求显然并非上策,为此,交管部门采取了很多办法来缓解这种交通状况,其中  相似文献   

12.
“广义治堵”工作模式
  关于交通治堵,我们的理解是:拥堵是表象。交通堵了不只是路和车的问题,它可能涉及到政策、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各个方面。我们在深圳这么多年的治堵主要是通过广义治堵,解决城市与交通的关系,然后再辅以近中期的“短、平、快”的综合交通治理,按照这两个思路来推动深圳市交通治堵的实行。  相似文献   

13.
专利技术     
人车立体分流与已有建筑物相协调的道路及其施工方法(申请号:200410025441.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车立体分流与已有建筑物相协调的道路,其特征为:在地面机动车道路净空上,以结构形式整体加设行人高架平台;群体顶升地面机动车道路一侧或两侧建筑物,该建筑物立面完全露出行人高架平台。本发明由于实现了人车空间立体分流,提高了机动车的行驶效率;保留了现有道路与横向道路之间的联系、机动车交通组织方式,避免了由于区域交通重组而对地区其它交通带来的冲击;步行系统和机动车交通系统在空间上完全分离,行人更安全,步行系统和道路两侧联系更方便…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建设城市绿色交通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交通与水资源、环境一直是困扰我国城市发展的三大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交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今年8月4日北京市宣布机动车拥有量超过200万辆后,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北京市交通拥堵状况也随之加剧。为缓解交通拥  相似文献   

15.
论文首先阐述了南京拥江发展的形成,进而通过对比研究解读了拥江发展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从规模门槛与不平衡扩张两方面分析了拥江发展对交通服务体系的要求;在此指导下,结合其交通适应性分析提出了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过江运输立体化与一体化、江北自身交通系统提升等交通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机动车增量控制作为交通需求管理的一种手段。近年来,新加坡、东京、香港、上海、北京、贵阳、广州等城市相继从不同角度对机动车总量进行控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机动车快速增长的态势,但由于使用控制方法不同取得效果差异较大。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城市实施机动车增量控制方法的基础上,从控制方法、控制车型、竞拍价格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控制增量必须同步外市籍车辆管理措施防止"异地上牌、本地使用",增量和存量使用手段需并重从而合理引导车辆拥有和使用,"推拉"政策相结合促进城市交通结构优化,从源头上实现城市规划与交通系统协调才能从根本上缓解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17.
通过低碳交通模型,对上海交通碳排放总量及不同交通方式碳排放现状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目前上海城市交通结构、交通方式、交通拥堵及管理措施上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情景模式法分析低碳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出未来实现目标的城市空间结构及政策治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9月22日是我国第9个无车日,2015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的主题是“绿色交通——选择·改变·融合”.今年的无车日不仅仅是倡导“无车”,还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倡导市民放弃自驾车,选择公共交通或者自行车绿色出行. “小汽车化”机动车交通显弊端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交通在政策制定、设施规划建设方面普遍存在重视以小汽车为代表的机动车交通,忽视步行与非机动车交通等其他交通方式,忽视不同交通方式之间衔接转换的问题.随着“小汽车化”进程加快,路内停车、机动车道拓宽、市政公用设施布置等严重侵占了步行与自行车通行空间,对约占50%出行人群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太原市机动车排污量的统计数据、山西省和太原市成品油质量抽查及市区交通相关调查数据,依据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指南等技术规范,分析了太原市机动车车型、油品硫含量、车速同污染物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控制重型柴油车、加强油品质量管理和道路交通管理等方面的对策意见及推进机制,以尽快改善太原市的大气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0.
沈兵  金楠 《重庆建筑》2012,(12):41-44
该文简要介绍了台北市概况及交通政策,并通过对台北市公共交通、停车管理、道路交叉口"渠化"与"干道绿波"、占道开挖管理、人行过街设施优化、道路收费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对比分析重庆市与台北市的交通承载能力,得出重庆市的道路交通承载能力还有大幅度提升余地的结论,提出当前解决交通拥堵的状况应由修建城市道路转移到改善管理手段上来。最后建议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路网密度、优化交叉口、发展单向交通组织加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等方式来提高重庆交通的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