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们对城市空间质量的追求,绿色生态城区的开发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中小城市建设生态城区的进程过快,对其开发建设大多重视其物质建设层面,忽视了对城市的历史文脉、人文生态的考虑,城市空间也呈现了人文特色消失、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因此,融合了城市人文因素的生态规划研究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对人文视角下的绿色生态城区规划策略进行研究,并以河南省鹤壁新区的空间规划设计作为切入点,在基于其空间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将人文理念融入其生态规划,并探讨相应的规划策略,期望能为生态城区开发建设背景下类似地区的规划工作提供案例启示。  相似文献   

2.
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4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城区。鼓励城市新区按照绿色、生态、低碳理念进行规划设计,充分体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要求,集中连片发展绿色建筑。中央财政支持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申请绿色生态城区示范应具备以下条件:新区已按绿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态文明上升为国家战略,未来中国城市的发展方向必然更加坚定的朝着低碳、生态、绿色的方向迈进。首批列入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生态城区示范的8个城区是:中新天津生态城、唐山湾生态城、深圳光明新区、无锡太湖新区、长沙梅溪湖新城、重庆悦来生态城、昆明呈贡新区、贵阳中天未来方舟生态城。本文以对全国绿色生态城区的调研考察为基础,从背景现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战略,积极开展绿色生态城区与海绵城市创建,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建立完善监督服务体系,推出若干激励政策,积极探索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新领域、新方法。——以政策为引导,促进绿色生态城区发展按照"以点引路、连片实施、逐步推开"的工作思路,重点建设天堂湖新区国家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全力打造宜居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5.
绿色生态城区是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可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人与城市、自然三者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城区,助力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提升人民群众满意感与认同感。杭州亚运村片区获得了浙江省首个"国家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标识",为省内其他绿色生态城区的创建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系统分析杭州亚运村在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绿色建筑、资源与碳排放、绿色交通、信息化管理、产业与经济、人文等8个方面的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要点,总结建设前期的政策引导、规划先行、标准引领和建设期间的社会参与共同缔造绿色亚运等建设管理相关实践经验,可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绿色、低碳、高品质的生态城区规划、设计、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乡建设的全过程,加快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实现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的目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制定了《"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建科[2013]53号),已于2013年4月印发各地。其中关于绿色生态城区规划的内容如下: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具体目标实施100个绿色生态城区示范建设。选择100个城市新建区域(规划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工业  相似文献   

7.
许仁华 《华中建筑》2010,28(8):107-111
作为未来赣州市章江新区的城市绿心、重要城市开放空间,章江新区中央生态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直接影响着该城市的区域发展。该文在充分尊重新区历史文化、满足城市蓄洪排涝功能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自然、生态、富有人文气息"为核心设计理念,传承和弘扬赣州地域文化,将中央公园打造成为章江新区的生态绿肺、市民休闲娱乐的城市客厅。  相似文献   

8.
<正>绿色生态城区是指以创新、生态、宜居为发展目标,在具有一定用地规模的新开发城区或城市更新区域内,通过科学统筹规划、低碳有序建设、创新精细管理等诸多手段,实现空间布局合理、公共服务功能完善、生态环境品质提升、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运营管理智慧高效、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人与城市及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区。目前我国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主要通过示范工程的建设,实现以点带面的规模化推广效应。建设绿色生态城区,既是对绿色建筑发展外延和内涵的拓展,也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更是建设生态之城的必由之路。通过完善绿色生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发展,生态绿色理念深入人心,城市环境景观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城区的重要内容。作为城市景观中的独特区域,滨河景观规划设计是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以山东菏泽仿山河滨河公园为例,论述如何将地域文化应用于滨河景观设计,进而总结滨河景观设计在实践上的可行性。通过生态景观恢复和营造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促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  相似文献   

10.
《规划师》2016,(11)
海绵城市是近两年建设的热点,能有效减轻城市开发建设对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是实现绿色生态城区水环境生态建设的最佳途径之一。在绿色生态城区规划中,海绵城市规划起到了完善和补充的作用,能够缓和目前城市内涝的问题,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的目标。文章以南宁五象新区为例,探讨了绿色生态城区总体规划中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思路,并结合区域水资源情况制定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深化五象新区水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海绵系统,以期为下一步开展的详细规划设计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1.
<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4月发布的《"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实施100个绿色生态城区示范建设的规划目标——即选择100个城市新建区域(规划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按照绿色生态城区标准规划、建设和运行。该《规划》提出:推进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要切实从规划、标准、政  相似文献   

12.
正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其绿色生态建设涉及生态保护与修复、城市空间优化及水土协调发展、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可持续交通策略、新能源与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建筑推广及更新改造等诸多方面。绿色生态城区是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绿色建筑则是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的最好抓手。我国的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需借鉴国内外建设经验,推动城市规划逐  相似文献   

13.
秦军  陈龙 《华中建筑》2014,(5):124-129
随着国家提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城市的发展愈发重视绿色生态和彰显特色。一方面要坚持传承优秀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塑造地方特色;另一方面要结合自然环境和建设条件,建设具有自身风貌的城市,避免"千城一面"。该文以荆州楚纪南城大遗址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荆州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为范例,探索在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促进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基础下,如何充分保护生态环境,重视绿色生态发展和传承该区域博大精深的楚文化,打造特色新区作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当前城市的新区规划已从重视物质空间的理性规划逐渐转向关注人文情怀的生态规划。合肥市滨湖新区的生态规划从功能、交通、社会三位一体出发,结合城市特色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使之成为"易居、易达、易情"的新型生态之城。其规划设计理念和内容值得进行研究总结,并为接下来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绿色生态城区理念的指导下,章丘绣源河绿色生态城区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绿色市政4个专项方面进行规划设计,设定各自的设计目标,明确了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方向,确定了生态城区的最终目标定位,打造一个绿色、生态的绣源河城区。绣源河生态城区的规划设计丰富了现阶段的生态城区建设的内涵,为改善城市粗放发展模式和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提供借鉴,引导城区绿色化、生态化和低碳化发展,为以后章丘市城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态文明上升为国家战略,可持续的绿色生态城区已成为城市化建设的必然趋势.本文在梳理生态城区概念、内涵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涉及的主要技术领域、建设重点等方面,系统解析绿色生态城区理念所包含的可持续发展特征和城市与自然平衡的目标,并对国内外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实践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为更多城市开展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绿色生态示范城区政策是我国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和提高城市建设质量的重要依据,对于创新城市发展理念和实现低碳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具有战略意义,与中央政治局2015年3月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要求高度统一。发展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已经在规划建设领域成为共识,已经取得阶段性成绩,深化政策的全面宣贯对于强化我国城市,特别是提升城市新区发展的科学水平,十分必要。本研究从顶层设计层面系统分析了我国绿色生态城区政策的发展脉络,调研了国内地方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政策响应特征,同时结合绿色生态城区在我国的规划建设现状,识别在政策推进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难点。根据国家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对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的发展要求,统筹了"十二五"期间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节奏,提出了今后政策发展的若干重大方面,主要包括部市间的政策体系架构的再完善;省、直辖市层面技术规划规范标准的政策研究与发布;促进城区绿色生态建设的立法保障;激发地方深化创建的投融资机制和产业政策等。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绿色生态城市的发展,对中新天津生态城、曹妃甸唐山湾生态城、青岛中德生态园这3个绿色生态城区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规划角度分析了规划协同、共生城市理念的履行、混合开发和生态社区结构;从生态指标体系角度,分析了生态指标体系的制定情况和落实措施;最后总结了3个绿色生态城区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建议措施。这些研究成果可供绿色生态城区的后续发展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阐述上海市普陀区桃浦智创城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实践,通过城市功能、先进产业、生态环境一体化发展,实现从老工业基地到绿色生态城区的跨越。根据顶层规划,制定绿色生态指标体系,提出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六大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准格尔旗煤作为炭资源型城市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在城市建设中突出了以煤炭资源延伸的产业布局特征,但随着人居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发展宜居城市的目标和诉求愈加强烈。准格尔大路新区的发展一方面要承接城市空间的功能性拓展,同时必须承载脆弱生态环境区的生态安全功能和环境品质提升功能。本文通过对准格尔旗城市发展所面临生态修复、功能拓展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转型需求和问题分析,研究准格尔旗大路新区空间拓展和文化生态旅游空间建构,通过分析准格尔旗当地的生态本底、文化积淀及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优势,以发展诉求为导向,提出基于生态空间、文化特色及旅游产业空间优化整合的空间规划和建设发展思路,从城市空间建构的视角透视基于城市产业发展的空间转型模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