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和OP-4、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复合乳化剂,正戊醇为助乳化剂,含氢聚二甲基硅氧烷(H-PDMS)、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正丁酯为聚合单体,以水溶性过硫酸铵(APS)-亚硫酸氢钠(NaHSO3)为氧化还原引发剂,采用微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4种引发剂浓度不同的聚合物微乳液,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对MMA/n-BA/H-PDMS的微乳液共聚合的影响。通过FT-IR和1 H-NMR分析证明,微乳液体系中的聚合物含有氢聚硅氧烷/丙烯酸酯共聚物;实验表明,当引发剂浓度太低时,聚合体系存在引发诱导效应;而当引发剂浓度适当提高时,聚合过程存在明显的恒速期;但当引发剂浓度较高时,聚合过程无明显恒速期,继续提高引发剂浓度,聚合速率明显变大,其聚合速率的最大值也更高。通过动力学研究,分别得到了聚合速率与产物特性黏度的动力学关系式:Rp∝[APS]0.75,[η]∝[APS]-0.07。另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聚合转化率的提高,乳胶粒径增大。在这些研究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微乳液聚合机理。  相似文献   

2.
超声辐照引发MMA微乳液聚合产物结构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表征了超声辐照引发MMA微乳液聚合产物的结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超声辐照引发MMA微乳液聚合得到的PMMA乳胶粒平均粒径为36.5nm。粒径分布窄;粘度法测试表明得到的PMMA分子量约为5百万;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氢谱法测试结果表明,超声辐照引发微乳液聚合得到的PMMA以间同立构为主。  相似文献   

3.
高单体浓度范围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 Span 80和 OP- 10为乳化剂 ,白油为连续介质 ,过氧化二碳酸 (2 -乙基己酯 )为引发剂 ,进行了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研究了较高单体浓度范围内聚合速率和分子量与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的关系 ,得到 Rp∝ [M]2 .2 4 [I]0 .81[E]0 .59,Mv∝ [M]0 .92 [I]n[E]-0 .37,其中 [I]=2 .5 7× 10 -4 mol/L~5 .14× 10 -4 mol/L时 ,n=0 .93,[I]=5 .14× 10 -4 mol/L~ 7.96× 10 -4 mol/L时 ,n=- 1.62。Rp 对 [M]的反应级数高达 2 .2 4 ,可能的原因是单体参与了引发过程和聚合区域粘度的影响。Rp 随着 [I]先增大后减小 ,可能与不同引发剂浓度范围内链增长自由基终止方式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4.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为单体,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与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为复合乳化剂,于80℃开环聚合制备有机硅氧烷微乳液。考察了非离子乳化剂、阳离子乳化剂、乳化剂配比和乳化剂用量对微乳液的粒径、粒径多分散指数(PDI)、透光率以及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非离子乳化剂有利于提高微乳液的相对稳定性并且使粒径分布更窄;阳离子乳化剂能够使乳液的粒径变小;随着阳离子乳化剂与非离子乳化剂的质量比增加,乳液粒径先减小后稳定;随着复合乳化剂用量的增加,乳液粒径变小,透光率增加,电解质相对稳定性上升而碱的相对稳定性却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5.
紫外光直接引发AM反相微乳液聚合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直接光引发的低温、高纯度特性和微乳液聚合的低黏度、快速反应相结合,研究了丙烯酰胺、乳化剂、水和环己烷体系的微乳液聚合。在低温下(24℃-30℃)且不使用引发剂,采用紫外光直接引发了聚合反应并得到纳米微胶乳。通过研究反相微乳液聚合,得到光强IUV、单体浓度[M]、乳化剂浓度[E]、温度T对聚合反应的影响规律,聚合速率Rp随IUV、[M]和T的增大而变快,随[E]的增加变慢;产物特性粘数[η]随[M]的增加变大,随IUV、[E]和T的增大变小。并得到动力学方程式:Rp∝[IUV]0.4972[M]1.5048[E]-0.5731及表观活化能Ea=12.98kJ/mol。根据得到的动力学数据和实验结果探讨了聚合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丙烯腈/醋酸乙烯酯单体的室温引发浓乳液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丙烯腈/醋酸乙烯酯单体的室温引发自加热的浓乳液聚合方法.探讨了聚合过程中主要参数对转化率和分子量的影响.最终得出,浓乳液聚合方法是实现室温引发、自加热聚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MAA)三元共聚物乳胶粒.探讨了反应时间、单体含量、引发剂含量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TEM分析表明,乳胶粒直径大约在240~320nm,呈典型的核壳结构.FT-IR及DSC-DGA分析表明,产物为三元共聚物,而不是共混物.  相似文献   

8.
在可聚合乳化剂甲基丙烯磺酸钠存在下,以过硫酸钾和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将苯乙烯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制得粒径大小在200 nm~300 nm范围内的单分散热敏性聚(苯乙烯/甲基丙烯磺酸钠/N-异丙基丙烯酰胺)微球。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微球形态和大小,并采用激光光散射粒度仪考察微球粒径大小随温度变化情况。探讨了水溶性单体/油溶性单体比、引发剂用量等对微球粒径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乳胶粒粒径在32℃附近明显减小,呈现出热敏性质;微球粒径随水溶性单体/油溶性单体比的增大而减小,随引发剂用量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通过纳米粉体形貌的变化来改变涂层的微结构,进而调控涂层的憎水性.以不同形貌的二氧化钛纳米粉体为填料,以氟硅烷为涂料基料,用浸渍法和旋涂法在铜基材表面制备憎水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纳米粒子和涂层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涂层的静态憎水角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研究了纳米粒子的形貌、浸渍时间及涂层涂覆层数等条件对涂层憎水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延长浸渍时间和增加涂覆层数可以增大涂层的致密度,进而增大涂层的憎水性,利用旋涂法制备的纳米粉体复合涂层的静态接触角可达到158°.  相似文献   

10.
辐射引发种子乳液聚合制备硅氧烷/丙烯酸酯共聚乳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60Co γ-ray辐射引发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有机硅氧烷(PSI)/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通过TEM和IR分析对复合粒子微观形态和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对乳胶膜的力学性能做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辐射引发PSI种子乳液聚合,制得了具有核壳式结构的P(SI—BA—MMA)共聚乳胶粒子。随着PSI含量的增加,复合乳胶膜的力学性能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1.
扩链剂对水性聚氨酯树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马来酸酐与多元反应形成羧基酯多元醇,然后再与其他的单体和TDI-80、交联剂以及扩链剂等反应,制备了含羧基的聚氨酯预聚体,将其分散于三乙醇胺的水溶液中,制备了水性聚氨酯,并对扩链剂的种类和用量对树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氨基扩链剂比羟基扩链剂更有利于提高树脂的力学性能,但是乳液的粒径比较大。  相似文献   

12.
在乙烯与醋酸乙烯(VA)高压共聚反应中,使用低温引发剂及其复合引发剂可以提高装置的生产能力,降低引发剂用量,改善产品的某些质量指标,如提高薄膜透明性、提高VA含量、降低MI等,因而具有重要的工业意义。我们在50吨/年EVA,长度为100米的管式高压本体聚合装置中进行了一系列低温引发剂及其复合引发剂的使用实验,聚合压力为1500-2000kg/cm~2,聚合温度为160-230℃。所得产物质量较佳。  相似文献   

13.
以4,4'-亚甲基双(异氰酸苯酯)(MDI)为扩链剂, 将Triton X-100(TX-100)引入到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DGEBA) 中, 设计合成水性碳纤维上浆剂(DGEBA-MDI-TX-100), 并利用合成的水性上浆剂对碳纤维表面进行改性。在此基础上, 以环氧树脂为基体, 制备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研究了水性上浆剂改性碳纤维对碳纤维表面性能及其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经处理的碳纤维相比, 经过上浆剂改性后的碳纤维润湿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与环氧树脂的接触角下降了 9.1%;与环氧树脂复合后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提高了64.7%。   相似文献   

14.
AM/SA反相微乳液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酸失水山梨醇酯Span80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乳化剂,白油为连续介质,高活性过氧化二碳酸(2-乙基已基)酯(EHP)为引发剂,进行了丙烯酰胺/丙烯酸钠(AM/SA)反相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单体总浓度[M],引发剂浓度[I],乳化剂浓度[E]对AM/SA反相微乳液聚合速率Rp和共聚物分子量M^-v的影响规律,得到Rp∞[M]^m[I]^0.65[E]^0.34,M^-v∞[M]^n[I]^-0.30[E]^-1.08,其中当[M]=3.21mol/L-6.42mol/L时,m=2.34,n=0.68,当[M]=1.28mol/L-3.33mol/L时,m=1.61,n=0.58,比较了不同单体浓度范围内AM/SA反相微乳液聚合速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对低介电损耗的改性双马来酞亚胺树脂4501A固化反应的影响。4501A树脂的主要成份为N.N'二苯甲烷双马来酞亚胺和二烯丙基苯基化合物。DSC、凝胶特性、材料性能等测试结果表明,引发剂能显着降低树脂的固化温度。本文还研究了含有引发剂的树脂浇铸体和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引发剂对树脂的介电性能没有影响,而显着地提高了树脂的热变形温度。  相似文献   

16.
引发剂对丙烯腈共聚物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和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用水相沉淀聚合方法得到了两种丙烯酸共聚物,并用DSC研究了丙烯腈共聚物在氮气氛围中,在200~350℃下的环化放热情况;然后使用TGA研究了共聚物在氮气氛围中,从室温到710℃的热失重过程;并采用变温红外探讨了PAN共聚物在环化过程中结构的变化;最后讨论了引发剂的用量对环化放热峰和热失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偶氮二异丁基盐酸脒(AMPMDHC)为引发剂,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单分散性PMMA微球,合成粒径为500nm的单分散PMMA微球的聚合条件是:MMA/H2O=20:100(m1),温度为70℃,AMPMDHC用量为0.06g,反应时间为1.5h.实验结果表明:(1)引发剂用量越多,PMMA微球粒径越小,但对微球粒径分布影响较小;(2)反应温度升高,微球粒径增大,单分散性降低;(3)微球的粒径随着水的用量增大而降低,当MMA/H2O小于1/6时,微球粒径趋于180nm.  相似文献   

18.
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MAA/MMA共聚物乳液,并用NaOH溶液调节共聚物乳液的pH值。讨论了共聚物乳液pH值的改变对体系的粘度、粒径、电位以及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乳液的粘度随着pH值的上升先增加后降低随后趋于平稳,其粒径与zeta电位值随着pH值的增加先快速增加然后出现略微降低,而乳液的流变行为在不同的pH值下也有所不同,这与共聚物颗粒在不同pH值下结构变化及其聚集状态有关。研究结果为此种共聚物乳液在自脆型放射性去污涂料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条件CNTs(碳纳米管)和BPO(过氧化苯甲酰)的相互作用,用红外光谱法证明了CNTs与BPO的羰基之间有较强的共轭效应,同时对过氧化苯甲酰在不同状态下的相同的羰基峰频率进行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20.
烷基化纳米SiO2/MMA核壳无皂乳液聚合、产物表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烷基化纳米SiO2为核,以MMA为壳层单体,系统研究了纳米SiO2用量,MMA单体用量及加入方式,引发剂用量,聚合反应温度,分散相用量等因素对无皂乳液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FT-IR和TGA表征了产的,通过TEM证实了核壳结构粒子的存在,初步探讨了聚合机理。并将核壳粒子产物用于改性聚碳酸酯(PC),其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