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解决目前某科研单位仿真分析方法不一导致的仿真数据冗余、仿真协同过程松散、难以管理的问题,分析了仿真数据种类以及仿真数据管理模式的现状之后,研究出一种基于PDM的仿真数据管理模式并加以应用。基于PDM的仿真数据管理模式涉及了仿真数据管理系统、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以及审签系统。创建审签流程时将需要创建审签流程的数据绑定并在系统间互相推送,用于审批过程中的审核查阅,协同管理仿真任务数据与对应的产品数据,避免初始错误累计,影响研发进度。  相似文献   

2.
工装设计是飞机研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影响新机研制周期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协同设计工作模式下,如何定义工装设计过程中数据的签审、发放等关键节点,关系到多个部门的工作进度和安排。提出基于成熟度的工装协同设计管理办法,定义了工装设计成熟度,为协同设计提供依据。该方法已在国内某大型航空制造企业实施,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有效缩短了工装设计周期。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Teamcenter系统中工作流程和处理程序(Handler)扩展工作流程(workflow)的技术,研究了基于Handler的文件审签技术,给出Handler的应用实例,实现技术文件审签信息的自动填入,最终成功验证了基于Handler的文件审签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围绕三维工艺设计过程中工艺数据的集成管理问题,分析了三维工艺设计数据的组成与分类;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PBOM的三维工艺设计数据集成关键技术以及工艺数据审签和更改方法; 最后,以雷达结构协同设计平台为例,介绍了此方法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基于传统设计制造协同模式在航空发动机产品研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采用并行工程的理念,通过优化设计制造协同流程,实现设计与工艺资料的双向审签,促进设计与工艺人员的交流沟通,使问题及早暴露在设计阶段并加以解决,避免常见的设计错误,同时通过促进厂所标准共享互通,实现协同领域标准共编共享,力争设计工作"一次就能做对",提高设计发放数据的成熟度,对于产品研制质量和研制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Teamcenter系统流程管理无法提供流程信息的自动获取、自动审签等问题,采用集成工具包(Integration Toolkit,ITK)技术进行处理程序(Handler)开发,同时结合VB宏语言(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VBA)技术开发实现基于Teamcenter的流程文档智能审签系统,使得产品文档数据经过Teamcenter的流程管理后,流程中各种审签信息能够智能的添加到相应位置,并详述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实践表明,简化了Teamcenter系统文档的处理过程,加强了流程的管控处理,提高了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ion Data Management,PDM)系统实施的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7.
协同设计过程中产品模型协同批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向分布式异构环境下的协同设计,分析协同设计过程中产品模型的协同批注流程,提出一套基于Web的产品模型异步协同批注解决方案,建立了异步协同批注系统的功能模型,并对该系统进行具体实现.通过共享模型技术,解决由不同三维设计建模系统所引起的批注过程中的异构问题,为分布式异构环境下协同设计的实现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云CAD是CAD软件最新的发展方向之一,具有快速灵活部署、避免文件传输、单一数据源管理、实时同步协同、透明过程管理等特点。由于其在协同设计等方面具有的显著优势,正在逐渐为一些大型制造企业所关注。然而如何将云CAD与企业现有信息系统和设计流程有机结合,是大型制造企业在应用云CAD时所必须解决的共性问题。云CAD本身具有产品设计数据管理的功能,因此产品项目管理、设计数据签审等原本在PLM系统中完成的功能可交由云CAD系统完成,而PLM系统则负责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业务数据,包括进行市场需求和技术需求的分解,并与MES、ERP等其他信息系统集成。此外,产品三维模型、二维工程图等产品设计数据均在云CAD中作为单一数据源管理,其他信息系统通过数据链接的方式对设计数据进行访问。通过上述方式,能够有效发挥云CAD的优势,同时降低对大型制造企业现有信息系统架构及产品设计流程的影响,对云CAD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面向装配的虚拟协同设计环境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网络化异地协同设计过程中实时三维虚拟模型交换和协同设计行为语义传输等问题,以及建立支持实时协同操作动态响应和动态虚拟模型加载的虚拟协同设计环境,通过对协同设计理论、基于虚拟模型的协同设计和虚拟装配进行研究,提出了面向装配的虚拟协同设计环境(VCDEFA),给出了VCDEFA的概念和特征,建立了六层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型。在原型系统的设计实现过程中,采用了从Pro/E系统中获取虚拟模型;在保证协同设计数据一致性中,采用了数字增量网络传输技术和集中统一管理;在网络通信中,采用了动态可变长报文控制技术。原型系统的实现表明,该体系结构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能够满足网络化协同虚拟设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从系统架构、业务流程、数据库设计及功能实现入手,介绍项目提资供方协同平台的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采用B/S架构并集成SSH框架,最终设计完成一套能够满足公司对外提供资料需求的项目提资供方协同平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机械产品的设计流程和工艺流程的分析,提出了三种工艺审图模式,建立了协同工艺审图方法模型,构建了基于CSCW技术的协同工艺审图系统,系统采用适合分布式制造的B/S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仿真网格中协同建模网格服务研究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将建模/仿真/项目管理技术协同,集成地应用于复杂系统虚拟样机的全生命周期,给出了仿真网格原型系统体系结构.介绍了六类典型协同建模网格服务及其应用门户的实现方案及应用方式,实现了协同建模环境中计算资源、模型资源、数据资源的共享,以及多媒体研讨厅环境和二维/三维可视化功能的网格化集成,以此支持基于广域网的复杂产品虚拟样机协同设计过程.该原型系统已在有关项目中得到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处于不同地域的设计团队在协同设计过程中各阶段产品模型不一致的问题,文章对支持机床产品协同设计信息模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机床产品功能零部件编码系统,实现了机床产品零件的设计和零部件的预装配.  相似文献   

14.
基于Agent和工作流的跨企业协同制造支持系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分析跨企业协同制造业务过程,提出基于Agent的柔性工作流驱动的跨企业协同制造支持平台,其核心是一组自主交互的智能Agent,通过Agent之间的协作实现协同制造任务建模、制造任务动态调度与分配、制造资源管理及制造过程管理等功能。讨论了系统结构设计、关键技术及系统实现,并以航空发动机企业间协同制造为例进行验证。系统表现了较好的模块化特性、柔性和开放性,并可能在敏捷供应链及扩散制造方面获得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模具企业对协同设计系统的需求,提出了满足模具协同设计过程的集成信息模型的组织结构,并据此构建了具有四层组织结构的模具协同设计框架,阐述了各层的功能和实现机理。  相似文献   

16.
针对信息物理生产系统(Cyber-Physical Production System,CPPS)面临的安全一体化设计与工程难题,本文对安全一体化设计实现过程进行了研究,对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在设计过程中的协同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包含安全兼容性设计、安全一体化验证和安全一体化增强三个方面的安全一体化协同设计实现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
1 制造业数字化工艺目标 1)通过PLM项目的实施能够理顺企业的工艺业务流程; 2)能够实现网上工艺文件的审签,减少等待时间,提高审签效率; 3)能够陕速、准确的为企业提供报价的依据,并能够根据实际工艺快速地生成企业用于报价的工艺; 4)实现工装资源的共享,减少工装设计,提高工装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Web的模具协同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模具协同设计系统的需求特点,构建了模具协同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并详细定义了模具协同设计系统的功能组成。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模具协同设计原型系统,并以多工位级进模协同设计过程为例,对系统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9.
基于PDM协同设计任务建模与调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中协同设计过程任务建模的角度出发,提出基于产品结构分解的协同设计过程人员-任务分配模型,建立任务结构的约束映射和基于可扩展着色Petri网的任务过程建模方法,实现Multi-agent协同设计过程任务调度集成框架,最后进行了系统实现.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一个基于WEB的实时协同设计系统。在分析协同设计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当前网络条件和紧密型企业集团协同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本地企业基于全特征参数CAD模型的协同交互,以及异地企业基于VRML模型的混合协同交互。在分析了C/S和B/S模式各自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C-B/S混合模式的应用。描述了系统功能,给出了系统的物理体系结构,介绍了系统实现过程中用到的关键技术,并通过一个应用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