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城镇化的后半程,城市规划开始从宏伟蓝图的物质设计,向以人为本、全面创新发展的模式转变。城市开发运营的主体越来越多元,开放、跨界、众包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特征。城市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大众关心的议题,公众参与城市公共政策的热情高涨。城市规划也开始走出小圈子,面向更广阔的社会公众,参与式规划开始成为规划转型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信息技术驱动的城市变革过程中,城市快速演进,复杂性不断增强。在这样的形势下,ICT(信息通信技术)支持的公众参与平台,将在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国内外多个公众参与的信息平台的案例研究,讨论了不同形势、不同内容的公众参与信息平台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在信息时代,ICT技术支持的公众参与平台,将极大推动规划模式的变革,通过利用群体智慧更加科学、合理、精细化地解决城市问题,并推动城市治理模式的转型和公民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作为当今时代的热门话题,具有空间信息、趋势预测及行业影响等价值。随之产生的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深刻影响着城市规划行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大数据变革技术对城市空间研究和城市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总结现有城市空间与城市规划有关的主题研究,分析城市规划工作面临的新挑战,重点介绍了新型智慧城市在大数据帮助下的规划建设。这将为未来规划云平台的开发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就城市地理学而言,城市规划是其最重要的应用领域和互动领域;就城市规划而言,城市地理学是对其创新发展影响作用最强的学科之一.二者在近半个世纪协同发展中形成了“应用基础科学-应用实践科学”的学科建制关系.以时间为线索,依次梳理了建国初期、改革开放、以及21世纪以来三个重要历史时期中国城市地理学对城市规划的学科贡献及互动关系,着重分析了1970年代以后二者从理论方法融合、应用实践领域拓展到学科共同建树的发展脉络.城市规划和城市地理学的协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中国空间规划体系和区域治理体系不健全的缺陷,有力地支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的宏观决策和城市科学发展道路的选择,进而深刻地影响到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的战略部署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方针的制定.未来,城市地理学更应回归学科应用基础研究的本位,与城市规划的应用研究和应用实践形成良好的接口,在协同发展中助推城市规划再次实现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9)
地方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设计关乎其建设成效。通过对湖南省2014年度认定的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进行案例分析,挖掘了地方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的基本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凸显参与单位在组织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建立协同创新激励政策、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协同创新产出绩效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5.
强化城市规划、创新管理制度、提升城市功能和加强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为此,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列为重点科技发展领域之一。针对规划管理方面的信息化技术支撑能力不足,严重局限城市规划作用发挥,城市功能方面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共享与服务功能较弱,严重局限信息化和市政基础设施效能体现,城市管理方面社会经济综合管理滞后于城市建设发展,严重局限城市管理与服务现代化进程等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在"十一五"期间通过组织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重点实施"城市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为实现强化城市规划、创新管理制度、提升城市功能和加强城市管理的战略任务,提供信息化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本月推荐     
<正>(9-10月)关注城市开发微信公众平台,回复本文中的关键词,可查看该文章。会议直击·产业园区物业管理发展论坛亮点多多,不禁剧透·跨界发展联合共赢——房地产企业家在鄂尔多斯盛举·【重磅】共话"互联网+"时代下的地产变革·【杂志社报告】创新重在交流,合作共赢未来M021物业行业TOP100发布·2015全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报告·中国物业管理综合实力TOP100企业M022  相似文献   

7.
跨界与融合——城市规划的时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已走向一个"跨界与融合"的新时代。本文分析了目前城市规划学科、行业,以及城市和区域发展乃至公共管治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倡导城市规划应当跨学科、跨行业、跨区域和跨部门,主动向跨界和融合的方向发展,担当起引导可持续发展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论城市规划的系统性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业内外对城市规划存在的认识偏差分析,指出城市规划行业的自我宣传不足,社会认知水平不够,自身进取乏力.城市规划的发展史是进一步强化其科学性和权威性的历史,其科学性要求规划师加深理论修养,充分认识城市这个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掌握其发展演变规律.其社会性要求规划界倾注大量的精力,让领导、市民和相关行业人士了解城市规划、认识城市规划,从而尊重城市规划、参与城市规划、遵守城市规划,强化城市规划的法律地位和宏观调控作用,最终端正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满足市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维持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障城镇化进程正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紧凑城市理论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主张以紧凑的城市形态来有效遏制城市蔓延,为人们创造多样化、充满活力的城市生产生活场所的规划理论。特别是在创新资源高度集聚的发达地区,土地资源紧约束条件下的创新空间已经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其空间与功能组织的规划理念和方法也成为业界持续探讨和关注的话题。基于深圳市高新区紧凑型城市创新空间的需求,在创新空间用地紧约束条件下,提出了适应高科技人群生产与生活的立体化空间创新模式,主要通过用地功能的混合使用以增加城市活力,大疏大密的组群形态促进大型公园开放空间与密集开发地块形成互补协同,多层级公共空间体系促进形成适合多场景的交往平台,新型城市营建模式促进增强人性化设计等四个方面的手段和设计策略,创造出具有城市活力、高效利用土地、适宜创新人群高品质生产与生活的新型创新空间。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已走向一个“跨界与融合”的新时代。本文分析了目前城市规划学科、行业,以及城市和区域发展乃至公共管治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倡导城市规划应当跨学科、跨行业、跨区域和跨部门,主动向跨界和融合的方向发展,担当起引导可持续发展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飞快,城市规划行业已迅速成为一个热门行业。然而,在城市规划批量生产的时代,城市以粗放式的增加城市建设用地为主要发展方式,造成我国目前部分城市的土地资源告急、自然环境破坏严重等诸多问题。面临目前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这些问题,未来城市规划由最初的增量规划转型为存量规划,或者说增存量并重的规划是势在必行的。然而,在这个转型的过程当中,规划评析将扮演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就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状况,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转型进行简要评析,并提出规划评析在其中可发挥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使得传统的空间规划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城市规划的思维方式、价值导向和技术方法的创新,这对于传统的物质空间规划向动态过程规划、综合规划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数据促进城市规划过程的精细化、科学化,作为科学合理的规划结果的保障和技术支撑.大数据推动城市规划过程创新主要表现在:大数据为城市规划调研过程提供新的技术平台和手段,创新空间分析方法和研究手段,创新公众参与方式,促进部门规划的整合和协同,引导动态的城市仿真模拟,使得城市规划更好地发挥公共政策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我国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正式颁布. "城镇化与城市发展"成为其中11个重点领域之一.这是首次从国家项层将"城镇化"作为一个"独立领域"予以确立与展开系统性研究,为我国城市规划学科与行业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笔者有幸作为纲要编制咨询专家以及领域课题设计总体专家组成员参与了纲要论证、领域优先主题论证以及后续相关"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主持设计等工作,对未来我国城市与区域规划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为此,结合多年来对国外城市学界动态跟踪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长久积累.此文分别从背景与挑战、核心关键、发展目标、研究架构与研究内容等方面对新时期我国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的发展谈一些思考、体会与构想.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智慧城市的建设符合城市发展趋势,体现了经济发展、社会公正和环境优美的城市发展准则。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四个环节,智慧城市促进城市科学发展。自2012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智慧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目标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并以城市自主和上下协同两条主线推进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经过近两年的实践,试点工作形成了一城一策智慧发展、人为核心质量关键、产城相融互促共进、体制创新机制融合、多元筹资优配资源等五大特色。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智慧城市的建设符合城市发展趋势,体现了经济发展、社会公正和环境优美的城市发展准则。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四个环节,智慧城市促进城市科学发展。自2012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智慧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目标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并以城市自主和上下协同两条主线推进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经过近两年的实践,试点工作形成了一城一策智慧发展、人为核心质量关键、产城相融互促共进、体制创新机制融合、多元筹资优配资源五大特色。  相似文献   

16.
正智慧城市战略的推进,必须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密切结合,加强与城市规划和生态文明的协同创新,促进城市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与城镇功能提升的有机融合和智慧城市运营服务端的有效实现。本研究从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学科建设的视角出发,结合相关领域研究的前沿,思考智慧城市参与协同创新的关键路径,对于智慧城市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实践的落地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22,(Z1)
"双一流"背景下,中外合作大学需充分拓展国际化办学的内涵和外延。对此,中外合作大学应充分发挥机制优势、区位优势和国际化资源整合优势,通过实施创建跨学科交叉型科研平台,整合内外多元创新资源;瞄准重大战略需求,高端布局国际化前沿学术平台;注重国际协同创新,积极与国际知名组织建立协作关系;整合区域优质创新资源,打造域内协同创新中心等多项举措,培育形成差异化战略优势和独特核心竞争力。这些举措将为提升中外合作大学办学质量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鼓励支持"四众"(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发展。众创,汇众智搞创新,通过创业创新服务平台聚集全社会各类创新资源,大幅降低创业创新成本,使每一个具有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都可参与创新,形成大众创造、释放众智的新局面。众包,汇众力增就业,借助互联网等手段,将传统由特定企业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等学校产教协同育人改革中,普遍存在企业积极性不高、外部资源导入不足、产教融合深度不够等问题。为适应行业发展变革,构建产教融合下的协同育人机制,重庆大学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基于三螺旋理论,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系统整合课程链、人才链和产业链“三链”,在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过程中,逐步探索并实践了“全程、深度、共赢”的校企合作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企业全程深度参与的“四大通道”“七维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共建教学平台、企业资源导入与共享等具体途径,为国内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范例。  相似文献   

20.
《规划师》2017,(4)
1993年以来,珠江三角洲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使村集体成功地参与到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之中,但也诱发了半城镇化地区的形成;2005年之后,随着国家土地紧缩政策及城市转型,珠江三角洲的部分地方政府尝试在维持既有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基础上,构建"城乡共赢,统筹发展"的城市更新范式。基于此,文章以佛山市南海区瀚天科技城为例,通过分析"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瀚天科技城—企业"等主体的权责架构,探求更具可行性与包容性的城市更新路径,解析政府如何有效处理城镇土地开发权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之间的冲突,并重新掌控城市空间优化与产业发展的平台,以期对同类地区土地政策创新和城市更新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