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集聚区是创新发展的重要空间 载体。近年来,我国已开展了大量的相关规划 建设工作,但对于创新集聚区规划尚缺乏系 统的研究。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是指导创新发 展的重要理论工具,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 经济管理领域。理论方法的欠缺不但影响了 创新集聚区规划的科学性、适用性,而且会对 创新发展的速度、质量产生负面作用。本文在 概述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及其发展的基础上, 明确了协同互动是创新生态系统的关键生态 机制,认为创新集聚区规划的本质是通过规 划设计促进协同创新关系的培育与发展。在 此基础上,设计了以关键协同创新关系为基础 的创新集聚区规划研究方法,并提出了应进 一步研究的内容及实现路径。研究内容厘清了 创新聚集区的本质内涵、关键机制及其主要 的规划研究策略,对于创新聚集区的发展研 究、规划设计、组织管理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与科技创新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伴随着产业转型、城市更新、创新驱动等发展需求,城市越来越重视创新空间的发展与规划。"创新城区"是一种较新的理论概念和实践路径,本文对其发展条件、过程演进、概念与特征进行总结,提出"创新环境—产业环境—城市环境"的创新城区概念模型。同时,梳理美国创新城区发展的最新进展,以波士顿肯德尔广场、西雅图联合湖南区和北卡罗来纳三角研究园为例,介绍创新城区的三种类型。最后,总结美国创新城区在空间建设、政策实施、产业发展、文化嵌入等方面的经验,并提出我国发展创新城区应吸引企业,促进科技产业集聚;优化空间,提高环境品质;鼓励创新,形成创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的理论及广西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合广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的实践,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规划理论进行探索,分析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基本内涵、主要类型、常见误区、发展模式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体系的要点与重点,提出了"基底层+串联层+功能层"千层饼式叠加分析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空间布局方法,并将规划区域特色定性分析与不同类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三有七沿"的布局敏感要素定量分析有机结合,形成了广西"一个核心、三级圈层、五向放射"的总体布局思路以及"一圈两带七轴、一主四副多节点"的空间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4.
新经济下,有关研发创新的空间研究逐渐成为理论界关注的重点领域,形成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并在空间尺度上大致遵循了从中观市域层面到微观载体层面渐次递进的逻辑线索。基于此,重点从研发创新的空间区位与集聚机制研究、城市研发与创新的空间结构及布局研究、作为研发创新载体的科技园区规划与发展研究3个方面对近年来我国研发创新空间的相关理论成果进行梳理与回顾,同时在理论评述的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重点与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以创新技术研发为主的产业集聚空间,而高新区核心区是高新区的功能集聚中心,同时也是形象展示中心。由于发展前期高新区核心区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导致其产业与生活空间无法满足目前产业升级发展的空间需要。文章立足于我国目前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对高新区核心区的现状问题进行剖析,总结出当前我国产业升级对核心区规划的新要求,提出了核心区规划的四大关键性策略,并以镇江高新区核心区为实例进行验证分析,针对性地提出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6.
《规划师》2016,(9)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基于"互联网+"的"双创活动"开展与众创空间建设方兴未艾。相关研究发现,众创空间存在复杂的生态系统和独特的内部功能系统及运行机制。文章通过分析"广佛智城"众创空间的建设历程、功能构成及其运作机制,揭示了众创空间空间规划和功能搭建的特点,以及众创空间在集聚产业要素和降低产业成本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艺术文化设施集聚区是一种将几个艺术文化设施集中建设的区域,是城市艺术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公共场所。随着国家对文化越来越重视,在国内,艺术文化设施集聚区的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多个城市均有集聚区的建设。该文对香港两个艺术文化设施集聚区(一个已建成使用,一个尚在建设阶段)的规划、建设及运营情况进行了阐述,并从公共空间、功能与活动、运营管理行为三个方面较为详细地分析了这两个集聚区的特征及集聚性,包括集聚区内公共空间的类型与层次体系,多元的功能和活动的开展,以及运营管理行为的统一和整体。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探讨香港艺术文化设施集聚区在建设及管理上可供借鉴与参考的做法,包括对集聚区的整体性,紧凑的空间处理以及对活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刘愫  彭恺 《华中建筑》2023,(2):104-108
数字化信息时代下,除传统的市场和政府力量外,创新生态系统也不断推进国家高新区转型升级。随着“双创”战略的大力实施,创新空间在国家高新区中快速涌现。以阐述创新生态理论为基础,据此提出创新空间集群的“ICM-V”概念化分析模型,以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为实证,借助Python技术,针对创新产业的集聚特征,解析创新空间集群在组织结构、内在属性、运行机制的特性,最后,从促进创新主体集聚、建设共享开放场所、完善创新生态体系三个层面提出高新区创新空间集群规划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近期,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在延续"十二五"西部地区空间开发格局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主体功能,规范开发秩序,合理控制开发强度,突出发展轴带和通道,构建功能边界清晰、空间利用高效、类型区划规范的集约优化的空间开发格局。《规划》一是提出"五横两纵一环"的总体空间格局;二是建设重点创新试验区,发挥创新集聚和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培育绿色发展引领区,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国土综合整治,促进能  相似文献   

10.
服务业集聚区不仅对带动服务业本身的发展,而且对培育新的城市空间增长极、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受到学界和政府的关注,但由于学科视角的差异,对于服务业集聚区的内涵、界定标准以及服务业集聚区的规划,尚未形成共识。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产业组织与地理空间的双重视角界定服务业集聚区的内涵与标准,探索服务业集聚区规划的流程与内容,并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探讨如何理性地选择与规划服务业集聚区,旨在完善服务业集聚区的理论研究,推进服务业集聚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江苏省连云港市为例,在界定城市规划建设创新内涵的基础上,结合连云港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该市建设领域进行规划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创新空间载体建设的主要任务和体制机制创新策略.研究旨在为创新型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和解决方案,推动创新型城市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周菲 《南方建筑》2009,(1):78-81
选择代表广州目前商业发展最高水平的天河商业中心区作为案例,整理其发展脉络,探寻其形成机制。天河商业中心区的形成发展是一个因素复杂的动态过程,规划政策的引导、人口的空间集聚和交通的指向性为其创造最初的发育环境,地价杠杆和消费者需求驱动商业空间进一步集聚,功能结构进一步完善。最后,对商业区今后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企业是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对创新空间的需求具有明显差异性。以深圳市51家制造业龙头企业为样本,通过观察2000年以来的企业总部迁移轨迹,解析深圳城市创新空间格局的总体变化特征,归纳不同功能片区创新功能的差异化演化趋势,并从创新空间供给和政策空间驱动层面分析企业总部在迁移过程中的偏好和空间效应。研究表明:企业的创新区位选择不仅发生在城市与城市之间,而且频繁发生于城市板块内部,并引起城市创新格局的演变。制造业企业总部在城市内部更加倾向于在专业化的总部集聚区集中分布,并形成“中央智力区”(CID)。由于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于空间使用的需求差异性,精准匹配企业需求的规划干预手段和创新空间供给能够影响企业的迁移选择。政策区位往往是影响企业迁移和城市创新区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城市服务业转型 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存量规划背景下,现代服务 业集聚区的发展面临空间转型与扩展等需求。本 文探讨了存量规划背景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更 新规划的途径,并以重庆市渝中区现代服务业 集聚区更新规划为例,梳理渝中区产业集聚区 发展过程和问题,提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更新 策略,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集聚区更新 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运用空间数据挖掘技术中的空间聚类分析法,以商务办公楼宇为空间对象,以其地理位置为空间数据、建筑面积为属性数据进行空间聚类计算,对杭州市中心城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进行划分和判定.以这些集聚区为基本空间分析单元,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空间发展表现出向心集聚的特征,并且向集聚区集中的态势不断强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规模构成、功能特征与空间分布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所在的或邻近的地域所承担的城市功能等级越高,集聚区的规模越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产业功能不同,空间区位分布也会不同,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方劳动力市场空间分布的影响.在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发展过程中,产业自身发展与城市空间开发之间产生的矛盾,导致了生产性服务业总体上仍处于相对分散的布局,建议在空间开发模式、区位选址以及开发容量三个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引导.  相似文献   

16.
旅游小镇是特色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已成为旅游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文章基于产业集聚理论,提出旅游小镇竞争力提升机制,选取安徽省黄山市汤口旅游小镇作为案例,从旅游发展及其带动作用、旅游关联企业间的联系、旅游产品与规划建设、旅游品牌效应和影响力、政府部门协作和服务体系等维度对其产业集聚现状进行评价,指出汤口旅游小镇是典型的景区依托型旅游产业集聚模式,并建议从推进旅游产品开发、以规划引导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旅游技术应用、探索旅游产业管理模式、构建人居和谐空间、强化旅游品牌宣传等方面优化提升其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7.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领的双创工作成为国家战略,众创空间成为城市创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载体。北京作为国家首都,担负着我国创新引领的职责,其众创空间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挑战。研究提出三元空间协同认知框架,构建"三区联动"分析模式,导入POI大数据为支撑,运用热力度图、叠置分析等技术对北京众创空间联动效应及发展环境进行多维测评,识别得到三级优先发展区域。最后,基于测评结果提出空间联动、主体联动、机制联动和政策联动的优化提升战略。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产业园已经经历了产业集聚发展的单一阶段,其功能也由仅为生产功能转变为生产为主导的复合功能。随着园区内产业转型升级和职工更高的生活需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和服务能力也应随之提升,产业园区的发展离不开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本文以解决沈阳浑南电商产业园的这一问题为契机,对产业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规划与建设进行研究。从案例分析、规划目标、规划原则、空间研究、城市设计等几方面,研究得出与其类似的产业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应如何进行规划与建设。提出工业社区中心模块的功能构成与占地规模,从城市设计角度提出公服设施形象与园区其他功能建筑应该如何融合来提升公园区整体形象。以沈阳浑南电商产业园为例,从发现现状问题进而创新解决问题具体研究了园区内公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创新区作为承接创新驱动战略的空间载体,在新时期肩负重大使命。引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审视其缘起、定义、作用层级,进而明确架构与演进逻辑,并结合该理论,对创新区的类型划定与空间特征进行解读,为创新区规划编制提供空间支撑。以杭州未来科技城为例,基于创新生态系统架构,识取企业、平台、设施与空间、政策与文化等核心要素开展现状评估,总结规律及问题;基于创新区的治理方式精细化、要素配置复合化、价值导向人本化三类空间特征,推导出精细化治理、复合化筑网、人本化营城三项优化对策。希望借此例探索出一条适用于创新区的科学化规划路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政府关注点和新农村建设现状入手,对空间体系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和居民点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乡村旅游综合体导向下新农村规划的新途径,以实现单一旅游项目开发向内容丰富、空间集聚、效益综合的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的转变.然后提出新农村规划应以人为本、继承乡村整体意象、多产业联合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