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城市建设用地”的概念辨析及其规划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非城市建设用地"是保障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该命题引起了规划业界和学界的较多关注。然而,就目前的研究来看,还存在概念界定模糊、研究规范性差、规划成果实效性差等问题。有鉴于此,本文首先整理"非城市建设用地"的相关概念及其演变过程,梳理相关规划研究成果,从而对有关研究中的"非城市建设用地"的实质内涵有所把握。进而,通过借鉴若干国外非建设用地分类与规划管理经验,并结合我国即将实施的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提出重新界定"非城市建设用地"的思路,指出应将其理解为具有某些共同属性"用地分类",用于有关的规划编制。最后,基于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试对这类用地的规划控制方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主要内容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和城市居民对生态休闲的追求,城市非建设用地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如何编制科学合理的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以保护城市非建设用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一些快速城市化地区展开了积极的探索。文章认为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的理念应为”生态优先”和“精明增长”,主要内容为确定“图底关系”.用途管制、容量控制.确定各种增长边界、建立指标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3.
亚洲各国目前正处于空前的快速城市化阶段,预计到2030年,亚洲将有54%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而城市化过程所带来的挑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对资源需求增加以及给环境造成破坏;生态危机迫使城市重新调整与环境的关系,促使以空间规划为核心的城市规划转变观念,在区域范围和整体环境之中重新审视城市地区的非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4.
张晓梅 《城市建筑》2014,(27):13-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增长带来了城市的向外扩张。为保证城市的建设,丘陵以及山地地形也开始作为建设用地被开发使用。特别在中国西部地区,复杂地形为城市建设的规划设计带来了难题,需要对其进行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回溯非建设用地规划研究渊源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及其“图一底”思想方法在范围、标准、空间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城市非建设用地乃是一种依附性地域空间,单从生态安全本身出发的“图-底反转”分析方法无法解决城市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的空间关系;规划过程中的“图”(建设用地)和“底”(非建设用地)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存在相当数量有待划定的“灰色”区域,规划的本质即在于通过对两者统筹考虑,消除灰色区域,明确用地功能亦即图底格局.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增长带来了城市的向外扩张。为保证城市的建设,丘陵以及山地地形也开始作为建设用地被开发使用。特别在中国西部地区,复杂地形为城市建设的规划设计带来了难题,需要对其进行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董建华 《四川建筑》2007,27(2):4-5,8
伴随着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的生态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的高速扩张,“生态危机”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认识和研究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的途径与对策,采取有效措施防治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文中简述了景观生态规划在成都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中的实际应用,并对这项工作进行了概述性总结,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非城市建设用地”及其规划管控问题的若干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相关研究和实践倾向于将“非城市建设用地”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对象进行考察,但“非城市建设用地”这一概念难以界定,相关规划工作的内涵实质、管理操作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在厘清相关概念产生的背景及其语境后,梳理当前的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分析其中的问题或悖论.进而从3个方面探讨“城乡非建设类用地”所涉及的规划管控问题,即:完善现有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体系;在空间规划体系中进一步落实城乡空间管制;在空间管制政策分区基础上,基于统一的用地分类体系,施行统一的城乡土地用途管理.  相似文献   

9.
反思与展望:浅议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认识、技术和管理三个层面对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进行反思,分析了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存在的不足,强调以统筹发展观为认识基点,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策划,从宏观引导到规划控制,从技术导向到政策导向,探索新时期更为有效的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编制与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补给区是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中的敏感地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急剧增加,城市原有的自然下垫面改变了,从而对地下水的补给能力造成影响.与此同时,城市发展增大了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给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利用造成很大压力.密云平原地区是北京市水源八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维持地下水补给量的稳定是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也是密云新城规划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四川建材》2015,(6):73-75
面对国内城市建设对用地规划管理等方面的需求,现行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管理的需求,需要建立完整的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城市建设用地项目选址分析、用地结构和风格分析及存量建设用地分析等功能,详细的系统规划和科学的设计结构,既可以减少用地规划时存在的盲目性,又可以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较高的统一性和完美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城市建设用地这个方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城市建设用地的合理规划与管理,对某市以及大部分城市的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用地规划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针对土地利用规划决策、建设用地规划的编制管理、审批管理以及实施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强调土地规划决策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增强建设用地规划编制时的预测准确性、严格建设用地规划的审批流程以及完善建设用地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分析表明,只有做好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与管理才能保证建设用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  相似文献   

14.
姚洁 《城市建筑》2014,(23):34-3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城市建设用地这个方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广州城市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运用GIS,RS并以沿地铁网络分布的城市建设用地的变化情况为指标,分析了广州城市建设用地的廊道效应。结果表明,到目前为止,广州地铁线仅对白云区和南沙区的土地利用产生明显的廊道效应,而广州地铁站点也仅对番禺区的土地利用产生明显的分异作用,其他5个区和新增的建设用地并没有沿着地铁线或地铁站点呈现逐级递减的规律分布,即无明显的廊道效应。  相似文献   

16.
对照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考察近年来上海和重庆工业用地比重情况,指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超常规发展的典型现象,运用理论模型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作用原理和合理性,最终根据“时间、职能、空间”三个要素提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合理取值的三种思路,并以“眉山市工业新城概念性规划”作为案例进行佐证和解释。  相似文献   

17.
关于“非城市建设用地”强制性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冯雨峰  陈玮 《城市规划》2003,27(8):68-71
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前提条件的变化 ,往往造成在城市规划区内的“非城市建设用地”布置城市建设项目 ,若对此没有有力的控制与引导 ,将会破坏城市的生态环境 ,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非城市建设用地”分为“技术性”、“景观性”、“生态性”、“政策性”、“经济性”五种类型 ,并对其控制要求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城乡非建设用地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城乡非建设用地是指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在规划期内不被用于城镇及乡村建设的用地,可划分为"两级五类"。其规划主要考虑到城市生态系统开放性、非均衡性与动态性的特点,根据景观格局—过程—功能的相互关系,通过非建设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的结构和空间格局,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保证可持续发展。规划方法基于非建设用地供需平衡理论,在城市生态限建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人口规模预测与城市增长特征,确定非建设用地规模与空间布局。最后简要介绍了广州非建设用地规划实例。  相似文献   

19.
引言光明新区位于深圳市西北部,下辖公明、光明两个办事处,辖区总面积156.1平方公里,人口80余万,可建设用地为76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48.6平方公里,未建用地约27平方公里,拥有深圳市最大可连片开发区域。光明新区成立后,深圳市委、市政府赋予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城区建设新模式、打造新的区域增长极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20.
《规划师》2018,(11)
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双修"规划多为局限于单个地块、局部分区层面的"小双修",与区域"大双修"协调互动不足。同时,规划成果过分强调全面性,内容"泛化",缺乏问题针对性,无法有效地衔接实施建设且缺少系统的评估方法。文章通过梳理我国现阶段"城市双修"规划工作,从评估原则、要素选择与框架构建3个层次,尝试建立"城市双修"规划评估方法,并结合四川省首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岳池县进行实践探索,提出"城市双修"规划评估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