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包头供电局变电站布置分散、故障处理时间长、运行维护不方便等问题,开发了变电站远程视频监视指挥信息系统。通过整合各种现有资源,利用软交换技术、应急通信技术及网络数据融合技术,建立了高度集成的远程视频监视指挥平台,实现了应急指挥、检修支持、技术交流、防误监视、基建改扩建监控、演练与评估、视频监控等功能,可以确保应急情况下各级部门之间快速、高效配合与协作,便于及时排除故障及日常运维工作。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和地方经济运行调节部门,加强综合协调,努力增加有效供给,抑制不合理需求,煤电油气运等要素的生产供应保持较快增长,全面保障了春运、抗旱、春耕、三夏等时段的重点需求,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6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有关部门召开2011年全国电力迎峰度夏电视电话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指出,今年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能源企业,认真贯彻中央部署,加强综合协调,增加有效供给,保障了居民生活和抗旱、春耕、三夏等煤电油气运的重点需求,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电力安全技术》2011,(7):13-13
2011-06-10,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有关部门召开2011年全国电力迎峰度夏电视电话会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同志指出,今年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能源企业,认真贯彻中央部署,加强综合协调,增加有效供给,保障了居民生活和抗旱、春耕、三夏等煤电油气运的重点需求,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华东电力》2012,(1):122
中国国家电网电力交易中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国家电力市场全年交易电量3 998.67亿kW.h,同比增长约12%。2011年中国煤电运紧张和缺电问题更为凸显,局部地区电力供需矛盾尤其突出。国家电网发挥特高压等跨  相似文献   

6.
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促进了特高压工程建设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盛大凯 《电力建设》2007,28(11):85-88
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高清晰视频会议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多媒体远程培训系统及内部电话网络系统4个模块,主要解决了多业务融合、网络结构与容量、服务质量保证及高清晰视频技术等关键技术问题,实现了建设管理部门与建设现场间的视频会议、视频监视以及语音与管理数据的实时、快速交流,促进了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建设的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7.
随着视频识别技术、通信技术、太阳能供电技术等的快速发展,对输电线路走廊通道和设备情况进行远程监视已成为可能。讨论了常见的威胁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行为,介绍了厦门电业局建立的输电线路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分析了该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结构与智能功能。该系统在厦门电业局的应用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西北电力技术》2011,(2):79-79
目前中国煤电油气运保障比较平稳,但由于铁路、公路运输的压力和紧张局面客观存在,特别是在气候异常时电煤供应尤为较紧。中电联预计先后将有一部分省份因电煤瓶颈出现电力供应紧张情况,并建议加大电煤等要素协调、保障电力供应。  相似文献   

9.
宏观     
《国家电网》2008,(6):14-14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煤电油气运和农资供应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科学调度,协调配合,统筹解决突出矛盾。  相似文献   

10.
针对智能变电站在线监测的发展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种无线技术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以WLAN为骨干通信网络,采用Zigbee传输传感器监测数据,通过RFID进行辅助定位,实现了机器人的自动巡航、数据采集、视频监视、充电管理、远程遥控等功能,使得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定期巡检、远程诊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视频监控技术、信息采集技术以及数据传输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WEB的通信电源远程监控系统。基于WEB的三层体系结构实现了从用户管理控制到业务逻辑处理最后到现场信息采集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电源监控系统真正可行的"五遥",对现有的远程监控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了一套高效的信息采集装置。  相似文献   

12.
智能配电网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不断增长的高质量电能需求和供电企业改善基础设施的资金的不足,是供电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为此,许多国家开始着眼于建造智能化的配电网。文章介绍了智能配电网应用的各种技术,包括自动计量管理、资产的远程监视和控制、基于IP的监控与数据采集技术、移动作业管理、可视化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及先进的配电网络分析,并给出了智能配电网框架。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智能小车在环境监测和远程视频监控中的应用。基于树莓派核心板,通过温湿度传感器获取环境温湿度数据,高清摄像头获取实时的视频图像数据,然后采用WiFi方式将视频图像数据传送到手机终端,手机终端通过蓝牙方式发出控制指令。小车接收指令后,通过直流电机芯片TB6612FNG驱动小车运动,达到远程的可移动式环境监控的目的。系统具有自动循迹和手动控制功能,自动循迹可以在设定路线进行巡线数据采集。实验结果表明,智能小车样机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的环境数据和视频图像采集功能,实现了远程环境监控。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的日趋成熟,节能技术不断完善,电力需求侧资源对电网规划及运行的影响日益凸显。提出了将电力需求侧资源视为供应侧资源的等价资源,直接纳入电网规划工作的新型规划模式。首先对需求侧资源进行界定,论证了需求侧资源引入电网规划的可行性及可能的引入环节;进而提出了一种考虑需求侧资源的新型电网规划模式,明确了规划要素、参与主体和规划流程等内容;最后从技术、管理、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推广新型电网规划模式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并把遥视警戒功能与遥控、遥调、遥测、遥信等传统技术相结合,可构成新一代的变电站多媒体自动化系统。文章阐述了新型变电站多媒体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功能,并重点分析了在实际应用中的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基于Internet的电厂远程实时监控系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将Internet技术引入电厂监控领域,实现了电厂信息资源的共享,也为电厂远程监控、安全生产、管理、状态诊断等提供了更便捷的工具。文章介绍了基于Internet的电厂远程实时监控系统的实现,系统采用基于B/S和C/S混合模式的Web模式和模块化结构设计思想,应用VC++高级语言、动态服务器网页(active server pages,ASP)技术等实现监控系统的远程监控和实时监测功能等。此外分析了数据传输代理、动态显示、系统安全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供电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供电服务质量,降低供电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建设统一的音视频监控系统,实现省级集中监管、市和县本地监控的三级管理模式;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接收"客户评价系统"和"呼叫中心系统"上传的信息,根据信息内容自动生成异常告警信息,同时把告警信息通知省、市两级管理人员,实现异常实时告知和追踪。  相似文献   

18.
孟长虹 《山西电力》2002,(4):45-46,55
电力企业在生产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的要求下建立了一系列不同的信息系统,其信息不共享及不兼容的矛盾随着集约化管理模式的渗入日益突出,对现有各种信息系统进行整合,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是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与必然。就企业信息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作出充分论述,并结合企业目前状况提出解决的基本思路及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调控一体化模式在供电企业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变电站数量激增,部分站点距离较远,电网面临设备运行维护效率难以提高的问题.乌兰察布电业局改变传统集控站管理模式,建设“调控一体化”技术平台,该系统包括SCADA、智能分析和智能决策、远动和保护数据采集三大模块,实现远动、保护数据的采集,调度、监控、电网的智能分析与辅助决策等功能,将变电站监控职能转移到调度,同步配置电网设备监控人员,成立运维操作队,分区域管理,提高运维操作效率.该管理模式的推广,将大量变电站监控人员人力资源成本解放出来,提高了人员管理效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变电运行人员供需不足的矛盾,缩短了电网设备运维操作时间,保证了电网运行稳定性和供电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在调控一体化模式下,为了提高调控中心对电网设备的运行监控能力,需要建设能够获得直观数据的视频监控系统作为设备监控的技术保障。本文介绍了地区调控一体化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目标、系统结构和功能。该系统包括远程视频监控主站系统和视频监控站端系统2部分,实现了在对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情况、火灾、防盗等安全防范的视频监测及报警功能的基础上,与调度自动化系统接口,实现调控中心远程操作设备可视化。通过对站端系统与主站系统的通信规约进行规范,实现了在统一平台上对视频监控系统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