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水相酶解法同时提取菜籽油与菜籽蛋白的过程中,研究酶解后水浸提条件对菜籽油与菜籽蛋白得率的影响,得出pH、温度对油脂与蛋白质得率影响较大;浸提时间影响不显著;采用响应曲面分析(RSA)方法得出预测水浸提菜籽油与蛋白质得率的回归模型;对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得出,酶解后水浸提的最适条件为液固比6、pH9.8,温度52℃、浸提时间98min。验证实验得出:油及蛋白质得率分别为92.1%、82.3%。  相似文献   

2.
水相酶解法菜籽蛋白提取液超滤工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水相酶解法提取菜籽油与菜籽蛋白所得菜籽蛋白液进行超滤处理,研究超滤条件对超滤膜透过速率的影响,得出操作压力、温度、料液的pH、料液蛋白质浓度影响较大。试验结果表明,控制操作压力O.20-O.30MPa,温度50℃,料液pH9-10时效果较好。采用超滤工艺,所得菜籽蛋白不含毒素、纯度及回收率在90%以上,功能特性优于酸沉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制取高蛋白菜籽产品,如菜籽浓缩蛋白和分离蛋白的某些可行的制取工艺。含有60~65%蛋白质的菜籽浓缩蛋白可以采用水萃取出非蛋白质成份的方法制得,例如,可溶性的碳水化合物和硫代萄葡糖甙等,含有90~95%蛋白质的菜籽分离蛋白可以采用稀碱液萃取出蛋白质,而后从萃取液中沉淀出蛋白质的方法制得。菜籽浓缩蛋白和分离蛋白与大豆蛋白相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此外,菜籽浓缩蛋白和分离蛋白也表现出很理想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4.
菜籽油的精炼,与其它植物油不同,如豆油、向日葵油、棉子油等。它含有某些独特的成分。菜籽油和芥籽油的特点是含有多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特别是芥酸,此外,还含有难以水化的磷脂、叶绿素类及含硫化合物等,因此导致菜油精炼的困难。 菜籽和芥籽除含脂肪外,还含有蛋白质、糖类、水分、灰分等,及其某些分解产物。 菜籽的脂肪酸组成,由于所含芥酸量的不同,一般分为高芥酸菜籽与低芥酸菜籽,它们  相似文献   

5.
菜籽蛋白是从菜籽油加工副产物菜籽饼粕中分离出来的高价值成分,具有平衡的氨基酸组成、潜在的功能特性和优于其它大多数植物蛋白的营养价值,可能是一种能够被人类食用的其他动物性蛋白质的替代品。本文详细概述了菜籽蛋白生产和分离技术,包括菜籽蛋白的提取、沉淀、超滤和浓缩,重点介绍了菜籽蛋白的营养功效,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抗血栓活性、抗氧化活性和降胆固醇活性,对菜籽蛋白在肉类类似物、食品包装、胶凝剂和乳化剂中的开发应用现状进行了全面综述,目的是为菜籽蛋白的进一步研究开发与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 双液相萃取工艺提取菜油和无毒菜粕 菜籽蛋白中氨基酸搭配合理,营养丰富,优于大豆蛋白。目前菜籽加工大多采用由大豆移植得来的预榨浸出法,但是无法脱除菜籽中的毒物硫甙,使菜粕不适宜作为提取菜籽蛋白的原料。双液相萃取技术对预榨浸出  相似文献   

7.
菜籽蛋白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脱脂菜籽粕为原料,利用碱液提取菜籽粕中的蛋白质,采用Plackett 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对蛋白提取具有显著影响的因子:pH(p=0.0348)、温度(p=0.0383)和提取次数(p=0.0090);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pH11、温度52℃和提取2次,同时建立了碱提蛋白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对菜籽蛋白提取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西部最大菜油基地落户重庆重庆晚报讯:2005年11月14日重庆利农一把手农业科技公司宣布,位于渝北的菜籽油加工基地正式投产,这也是西部最大的菜籽油生产基地。这样,继重庆新涪食品公司2005年1月投产以后,西部地区最大的大豆油、菜籽油生产企业,均已落户重庆。重庆利农一把手为此联合西南农大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渝黄一号”菜籽种子,并在垫江建立5 000亩种植基地,预计年产菜籽500吨,这将是西部最大的菜籽生产基地。同时,该公司还在渝北区投资1.03亿元,建立了菜籽油生产基地,形成了国内惟一一家拥有菜籽种植、提炼、深加工产业链的企业,…  相似文献   

9.
将菜籽油用无水琥珀酸进行各种程度的酰化作用变为乙酰化菜籽蛋白浓缩液和丁二酰化菜籽蛋白浓缩液。在本实验中,赖氨酸的8—氨基酸的5%~82%乙酰化菜籽蛋白浓缩液,以及5%~56%的丁二酰化菜籽蛋白浓缩液受酰化作用。在等电点附近,蛋白质的溶解度,乳化力,比粘度由干酰化作用而得以改善。丁二酰基比乙酰基的导入效果大。将丁二酰化菜籽蛋白浓缩液的营养与无修饰菜籽蛋白浓缩液和菜籽粉末相比较,在丁二酰化菜籽蛋白浓缩液中赖氨酸的营养成分的有效性和净电面率减少,菜籽蛋白质浓缩液中的氮消化率也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从菜籽脱臭馏出物中提取的菜籽植物甾醇的各组分进行了GC-MS分析和鉴定,发现菜籽植物甾醇主要含有菜籽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同时还存在少量二十八碳烷。接着探索了重结晶法精制菜籽植物甾醇的最佳溶剂和结晶条件,得到了纯度为99.12%的菜籽植物甾醇标准品。  相似文献   

11.
双低菜籽脱皮膨化加工工艺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预榨浸出工艺改造为脱皮膨化加工工艺,研究了脱皮膨化工艺的技术操作要点,分析了该工艺的经济可行性.实践证明,双低菜籽脱皮膨化加工工艺不仅可以提高产量,降低动力和蒸汽消耗,降低毛油精炼成本,而且可显著改善脱皮菜籽粕质量,提高双低菜籽加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段卓  郭浩昱  刘也嘉  沈珺珺 《中国油脂》2024,49(1):57-59+66
类胡萝卜素为脂溶性化合物,在菜籽油中含量丰富。为提高菜籽油的营养价值和氧化稳定性,对菜籽油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类胡萝卜素的抗氧化作用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油菜籽品种以及加工工艺会影响菜籽油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而菜籽油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提高,可以增强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可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高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油菜籽品种,对油菜籽采用焙烤、微波等热处理和不脱皮的预处理方式,以及适度精炼等方法提高菜籽油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  相似文献   

13.
油菜籽加工工艺技术经济分析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大川 《中国油脂》2004,29(6):14-19
对油菜籽制油的几种工艺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并对未来5年内中国油菜籽加工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表明,脱皮制油新工艺的产出投资比和吨料加工利润均比未脱皮制油工艺高.随着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完善、成熟、推广和使用,我国油菜籽加工业的规模将向大型化发展,油菜籽的加工企业将更加重视油菜籽(特别是双低油菜籽)的综合加工利用和菜籽油的深加工.而目前的预榨-浸出制油工艺以其设备投资小、见效快等优点,在今后很长时间内仍将为我国多数油菜籽加工企业所采用.  相似文献   

14.
双低油菜籽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双低油菜籽作为一种新的油料资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分析测定了双低油菜籽主要成分及蛋白质、植酸、硫甙和单宁的溶解度,并与普通油菜籽的组成成分进行了比较。着重论述了双低油菜籽综合开发产业化的几种主要途径:油菜籽脱皮、挤压膨化(低温压榨)、浸出制油新工艺;菜籽浓缩蛋白的制备;天然复合氨基酸粉的制备;菜籽皮壳的利用以及生物柴油的生产。  相似文献   

15.
油菜籽制油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燕红 《中国油脂》2006,31(2):9-12
油菜籽制油的历史已非常悠久,对油菜籽制油工艺的发展历程作了简要的论述。结合传统的加工工艺,介绍了一些最近开发的新技术及其应用前景,如油菜籽脱皮冷榨、挤压膨化浸出等工艺,并对国内外应用水剂法和水酶法提取菜籽油的工艺做了重点介绍,并比较了这些工艺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6.
汤务霞  冯程  韩艳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1):179-182,186
菜籽饼是油菜籽压榨制油的副产物,是提取蛋白质的良好资源。以菜籽饼为原料,利用碱性蛋白酶提取菜籽饼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在系统考察液料比、加酶量、初始pH、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对可溶性蛋白质提取率影响的基础上,提取时间恒定在40min,利用响应面实验优化各主效因子,经回归分析获得最优的工艺条件:加酶量6500U/g、酶解温度45℃、初始pH11、液料比17∶1,在此工艺条件下可溶性蛋白质提取率为55.38%。  相似文献   

17.
双螺旋榨油机在脱皮菜籽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介绍了双螺旋榨油机的特点以及在脱皮菜籽加工中的应用情况.双螺旋榨油机适于脱皮菜籽的冷榨,机械性能稳定,出油率高,冷榨油质量好,显著改善了产品质量,并且降低了能耗,提高了菜籽加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采用纤维素酶、果胶酶、Alcalase蛋白酶对油菜籽进行水相酶解法制取油脂和蛋白。对传统水剂法制油及水相酶解法提油工艺所得菜籽蛋白的功能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工艺过程对菜籽蛋白的功能特性有一定的影响,表现为低度改性,所得菜籽蛋白溶解度显著提高,尤其是在菜籽蛋白等电区域。同时具有更好的起泡性、乳化性、持水性、吸油性,但泡沫稳定性和黏度比传统水剂法有所降低。这些功能特性的变化使之更有利于用做食品原料。  相似文献   

19.
左青  孙勤  甘光生  左晖  张伟春  杨伟峰 《中国油脂》2019,44(10):124-128
利用双低油菜籽生产冷榨双低菜籽油和热榨浓香型菜籽油,引入加拿大高油酸油菜籽生产高油酸菜籽油,不仅提升菜籽油的营养价值,还可提升菜籽油的市场价格。从双低油菜籽加工工艺、脱皮双低菜籽粕的利用、双低菜籽蛋白及双低油菜籽皮的利用方面对提高双低油菜籽的利用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湿磨油菜籽水酶法提油工艺中细胞壁多糖酶和碱提的作用机理,使用扫描电镜观察油菜籽细胞在酶解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并对不同pH乳状液体系的部分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果胶酶为主的细胞壁多糖复合酶可以有效破坏油菜籽细胞壁,释放细胞內容物;在碱性pH环境体系中,乳状液油滴表面结合蛋白质少,因此可能有利于蛋白酶的作用和油滴聚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