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合成出一种含双杂原子(Ti,V)的新型中孔分子筛材料,XRD谱图与文献报道的M41s族中孔分子筛材料不同,表明可能是一种新分子筛物相。骨架红外、顺磁共振、紫外漫反射、固体魔角核磁^29Si谱、激光拉曼光谱、电子能谱等测试结果表明,V在分子筛中主要以分散的不流动的V离子形式四配位存在于骨架上,Ti处在骨架位的配位数4 ̄6之间,在苯酚羟基化催化反应中显示出一定的选择性的催化氧化活性。考察了分子筛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杂原子Zr—ZSM—12分子筛的合成,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基三乙基溴化铵为模板剂,采用水热晶化法,首次合成了杂原子Zr-ZSM-12型分子筛。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电子探针、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分子筛进行了结构研究,并用阶梯扫描方法测得其晶胞参数。结构研究结果表明,Zr进入了分子筛骨架。对分子筛的吸附性能、比表面、热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用TPD法研究了不同杂原子含量的氢型Fe-Si-ZSM-12和B-Si-ZSM-12型分子筛的表面酸性,观察到杂原子含量和表面酸性之间的关系.此两种分子筛的表面酸性都比Al-Si-ZSM-12型分子筛弱,酸性强弱的顺序为:Al-Si-ZSM-12>>Fe-Si-ZSM-12>B-Si-ZSM-12.还考察了这两种杂原子分子筛对苯和乙醇烷基化的催化活性,两者的活性都低于Al-Si-ZSM-12,但有相对较高的乙醇脱水活性.  相似文献   

4.
用自掣是四丙基溴化铵(TPABr)部分取代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为模板剂,在Na^+离子存在下,合成出结构优良的TS-1分子筛。在丙烯H2O2氧化制环氧丙烷反应中,考察了合成的TS-1分子筛的催化活性,催化剂的预处理。用量、利用次数、再生和反应温度与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的模板和合成条件明显影响分子筛的晶粒大小。晶粒度为0.4 ̄0.7μm的TS-1分子筛经10%NH4Ac预处理后,  相似文献   

5.
《石油化工》2016,45(8):897
综述了采用后处理法和直接合成法制备的杂原子改性分子筛的优缺点及研究进展,并介绍了改进的直接合成法的特点及利用该方法制备的杂原子分子筛的应用情况。认为合成独特性质的杂原子层状分子筛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而将分子筛与其他材料(如蒙脱土、氧化铝、水滑石和介孔氧化硅等)结合后形成复合材料也成为杂原子改性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杂原子Co、Mn、Mg、Si取代的AIPO4-18(AEI结构)分子筛.采用XRD,NH3-TPD、DTA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并以甲醇制烯烃(MTO)反应评价其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杂原子Co、Mn、Mg、Si取代的AIPO4-18分子筛热稳定性较AIPO4-18稍差,但骨架破坏温度仍在1380 K以上.AIPO4-18分子筛的酸性会随着杂原子的取代而增强,其中Si的取代使分子筛酸性增强最多.在1033 K、100%水蒸气处理下,杂原子磷铝分子筛具有较好的水热稳定性,但随着水热处理时间延长,结晶度缓慢降低,骨架破坏并转变为无定形.CoAPO-18、MnAPO-18、MgAPO-18和SAPO-18分子筛都具有一定的MTO催化性能,其中CoAPO-18催化性能最好,甲醇转化率、丙烯收率和乙烯收率分别达到100%、49.79%、24.5%.  相似文献   

7.
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备了一系列含Fe质量分数不同的杂原子分子筛,利用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分子筛进行表征,考察了杂原子对分子筛结构的影响,并以杂原子分子筛为丙烯助剂活性组分制备催化剂,对催化剂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杂原子的引入以及离子交换不会影响分子筛晶相;杂原子分子筛中Fe3+并未全部进入分子筛骨架中,一部分以四配位的形式进入分子筛骨架中,另一部分以六配位的形式存在于分子筛骨架之外;杂原子分子筛作为丙烯助剂活性组分时,所制备催化剂的原料油转化率和丙烯收率分别为80.21%,8.74%。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用不同模板和碱源合成的钛硅分子筛在丙烯环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了酸处理和晶粒大小及结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TS-1分子筛的催化活性高于TS-2分子筛,用酸处理催化剂会造成环氧丙烷选择的下降;TS-1分子筛 闰增大,环氧化速率下降,但环氧丙烷选择上升;TS-1分子筛结晶度上升,H2O2转化率和利用率均提高。以较廉价的四丙基溴化铵为模板剂,二乙胺,正丁胺或氨水为碱源,可合成出具有较好催化丙环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近几年关于钛硅分子筛的合成方法及催化氧化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钛硅分子筛是一类由四配位钛原子取代分子筛骨架中的硅或铝所形成的杂原子分子筛。孤立的四配位钛原子使分子筛具有优异的催化氧化特性,尤其是与H2O2组成的氧化体系,对烃类的低温选择氧化反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不同孔道结构的钛硅分子筛对于反应物及产物的分子尺寸具有不同的选择性,TS-1、TS-2等微孔分子筛更适合小分子反应(如丙烯环氧化反应),而Ti-SBA-15、Ti-MCM-48等介孔分子筛则对较大分子的反应更有利(如苯乙烯环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晶化法,以甲基三乙基溴化铵为模板剂,首次合成出杂原子Sn-ZSM-12型分子筛。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29)Si MAS NMR及电子探针等技术验证杂原子Sn存在于分子筛骨架上。对其物化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亚磷酸苯膦酸锆Zr(C6H5PO3)2-x(HPO3)x.nH2O(Pi-ZrPP)和磷酸磺酸基苯膦酸锆Zr(HSO3C6H4PO3)2-x(HPO4)x.nH2O(ZrSP)。X射线粉末衍射法证明,它们都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如在不同条件下制得Pi-ZrPP的层间距有两种,分别为1.51nm和1.06nm左右,ZrSP的层间距为1.61nm。  相似文献   

12.
将MnSO4、Mn(OAC)2和MnCl(Salen)分别负载于聚苯胺和聚间苯二胺上,制得锰负载的聚苯胺催化剂,用原子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热重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研究其对苯乙烯的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苯乙烯的催化氧化性能可能与催化剂载体、锰源及其负载量有关。三种锰源负载的聚苯胺催化剂均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以聚间苯二胺为载体负载Mn(OAC)2的催化剂性能最好,在n(苯乙烯)∶n(H2O2)=1∶4,乙腈作为溶剂,60℃反应12h时,苯乙烯转化率为98.5%,苯甲醛选择性为97.6%。  相似文献   

13.
以马来酸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_9)和氢氧化钠为原料,通过酯化、中和反应制得一种新型醇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马来酸酐改性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表面活性剂(MAE_9C-Na)。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了探索。最佳合成条件为:n(脂肪醇醚):n(马来酸酐):n(NaOH)=1:1.2:2.4,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3 h。在此条件下,产物的收率达81.6%。性能研究表明,MAE_9C-Na 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其 cmc 为0.08 g/L,γ_(cmc)为34.0 mN/m,润湿性26″14,乳化力2.36min,增溶力1.2 mL,并具有优良的泡沫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以钛白粉掺杂蒙脱土为载体,偏钒酸铵和偏钨酸铵为活性组分前躯体,充分捏合后用挤出机挤压成型制备蜂窝式脱硝催化剂,通过XRD,BET,SEM手段对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催化剂的脱硝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催化剂晶相结构为锐钛矿TiO2,未观察到蒙脱土特征衍射峰,与钛白粉表现出良好的相容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体积随着蒙脱土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掺杂蒙脱土量为10%时,得到的催化剂脱硝效率达到95.8%,且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磨损强度。  相似文献   

18.
一种膨润土改性淀粉抗高温降滤失剂的研制及其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羧甲基淀粉钠盐(CMS-Na)和膨润土为原料,合成了一种膨润土改性羧甲基淀粉抗高温降滤失剂(BCMS),并用XRD和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膨润土层状结构被拆散,同时有C-O-Si键生成;BCMS的热分解温度为290℃.BCMS的钻井液性能结果显示,在150℃加热炉中高温滚动16h后,BCMS的滤...  相似文献   

19.
蒙脱石负载钌纳米簇的制备及催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子交换和原位还原方法,在加热回流条件下,使聚乙烯吡咯烷酮稳定的钌纳米簇负载在蒙脱石层间.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能谱分析对所制备的负载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以苯甲醇和分子氧的反应作为探针反应,考察了负载钉纳米簇催化剂在常压下对苯甲醇的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本方法可使聚乙烯吡咯烷酮稳定的钌纳米簇在蒙脱石层间形成共插层,钌纳米簇在层间分散度高,平均粒径23 nm;负载钌纳米簇的蒙脱石催化剂在常压下对苯甲醇的催化氧化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苯甲醇表观活化能为33.4 kJ/mol.  相似文献   

20.
 利用微乳液浸渍法制备了粉状及整体式Pd催化剂。采用TEM、SEM和XRD对粉状及整体式催化剂上的Pd微粒进行了表征。在浆态床与整体式反应器中,以1,5-环辛二烯(1,5-COD)催化加氢为模型反应,考察了粉状及整体式Pd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结果表明,Pd以10 nm左右的微粒负载于粉状载体表面,而以50~200 nm大小的微粒负载于多孔陶瓷载体的孔壁上。整体式Pd催化剂在消除内扩散、强化外部传质方面可达到浆态床粉状Pd催化剂的效果,而且前者稳定性远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