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水泉 《陶瓷研究》2001,16(1):29-29,34
陶瓷釉上流变“装饰艺术,源于中国画的泼墨技法,其主要装饰手法是:将一种或多种陶瓷上新彩颜料,分别用油料(如:樟脑油、松节油、煤油等)稀释后,按画面构思要求的先后顺序泼在陶瓷釉面上,在人为的控制下,让它自然地流淌、渗入、融合,形成具有独特肌理效果的物象,此类装饰技法我表现画面中大面积的山石、旷野、森林等。采用这种技法绘制的陶瓷釉上山水风情画,其画面色彩绚丽,物象肌理丰富,迥异于传统的山水皱法效果。形成一种天然的美感,时代气息浓郁,很适合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2.
点,液体的小滴,水的痕迹,陶瓷装饰技法之一。所谓点就是用画笔.把笔端从上往下如同蜻蜓点水.落在所绘物体上,点好后,笔就离开物体,不要停留。当代国画大师潘天寿对点有着精辟论述:“画事用笔.不外点、线、面三者。……吾国绘画,以线为基础,故画法以一画为始。然线由点连接而成,画由点扩展而得,所谓积点成线,扩点成面是也。做点为一线一面之母。”“点”的舒展延伸方是“线”(线条)。在陶瓷装饰中,正是这“线”与“线”点的交汇组合,构成了画面上天地万物的形象。探讨陶瓷装饰中的点.对学习陶瓷装饰和搞好陶瓷装饰创作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正>"只有造型艺术与装饰艺术、装饰题材的完美结合,才能创作出真正的具有时代风格的陶瓷艺术作品。"读之感触颇多。本文想沿着这一思路,谈谈瓷画(装饰艺术、装饰题材)与瓷器(造型艺术)如何完美结合的问题,肤浅之见,敬请前辈和同行指正。瓷画,顾名思义就是以瓷器为载体的画,装饰手法以彩绘为主。瓷器的器型很多,如何根据瓷器的造型特征,选择适合其造型艺术的题材,构思出能与器型完美结合的画面,是每一位瓷画创作者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因为,无论你挑选的瓷器造型有多美,无论你挖掘出来的题材有多好,无论你具有的彩绘技能有多高,若构思出来的画面不能与器型完美结合的话,就不能成为一件完美的陶瓷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陶瓷作品中,百花齐放,竞相争艳,不同装饰手法和不同题材内容的作品各有各的美学特点,其中国画对陶瓷装饰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国画中的工笔花鸟画在陶瓷装饰中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与感想。  相似文献   

5.
袁智勇  项丹 《陶瓷研究》2012,(1):106-107
陶瓷艺术作品中,采用国画技法装饰。从元代开始至今,一直是景德镇陶瓷绘画的主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陶瓷艺术受国画的影响,作品里融汇了国画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又汲取了雕刻、印染工艺,使装饰效果独具特色。其画面精美,造型丰富,民族艺术风格显著。用毛笔、水墨、颜料在宣纸,绢帛上勾线,着色的国画,表现内容游游人物、山水、花鸟、  相似文献   

6.
各种艺术都是以其独有的艺术语言而存在的。作为依附于陶瓷并以自身独特优辫美化陶瓷的装饰画面,在艺术的百花园中,也是独具特色、独领风骚的,而对称在陶瓷装饰语言中,又是被广泛运用并形成一定之规的。本文拟从对称对陶瓷装饰的早期渗透及其发展变化,进而对它的未来走向进行一番探讨,以求教于从事陶瓷装饰艺术的前辈和同行。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华几千年文明悠久的文化遗产中,中国画和陶瓷绘画无疑成为最为耀眼的明珠,两者是互为渗透、互相借鉴,相辅相成的。特别是在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优先发展起来的中国画对陶瓷绘画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有着独特的表现手法和鲜明文化特征的中国画在很多方面都对陶瓷绘画产生渗透的影响,比如在意境上、气韵上和笔墨线描上都显示出共性。无论是从内涵还是从形式上看,陶瓷以中国画的技法和神韵来体现独有的一种风格,陶瓷艺术家们在吸取了中国画丰富营养的基础上,创造出独特的陶瓷装饰艺术,在瓷器的装饰上开辟了新的艺术美感。景德镇陶瓷艺术瑰丽多彩,中国画艺术繁花似锦,特别是元、明、清时期的瓷都艺术家,充分发挥陶瓷传统艺术特长,结合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创作了千世领先,精美绝伦的青花、粉彩、新彩等各种陶瓷艺术,从而促进瓷都国画艺术的发展,使国画艺术和陶瓷艺术更加紧密的结合,互为借鉴,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8.
<正>从陶瓷本身而言,作者将青花、釉里红恰到好处地表现在这款齐腰盖罐上,画面虚空留白彰显出寂静的生机。从画面的内涵上看,荷花、桂鱼常常组合为中国传统吉祥意念——"和为贵",富有隐性的企盼。作品中寥寥几笔勾勒出荷花、水草、游鱼的自然神韵,反映出作者极佳国画功底和陶瓷语言的把握能力。晕染的青花与圆筒形盖罐的设计巧妙结合,画面布局开阔,装饰手法新颖,立体而空间感鲜明。旋转器型,更有种阅而不绝之感,学称"通景",是作者本人对国画笔墨和陶瓷语言相结合的成功探索。  相似文献   

9.
纵观青花瓷装饰从内容到技法都是中国画技法的延伸,它有共性的一面也有个性的一面,共性的一面多于个性的一面。它不完全是国画技法的翻版,它具有青花工艺用笔的艺术语言美。更具有青花绕成后变化的材质的美。当然用青花料画青花瓷作品,可以表现出中国画技法的形式美,所以说青花瓷装饰是中国画艺术综合的延伸。  相似文献   

10.
粉彩的工艺特点和装饰手法是陶瓷艺术中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粉彩的工艺特点相比较其他陶瓷的工艺较为复杂,装饰上也与其他瓷种的装饰有明显的不同。比如与青花相比,青花色彩单一,而粉彩则是色彩丰富。从工艺特点来说,青花与国画手法相类似,而粉彩的工艺特点则是多种多样。本文主要从粉彩的工艺特点和装饰手法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1.
把中国画,画在或刻在陶瓷器皿上,特别是陈设类陶瓷上,是一两百年以来,此类陶瓷装饰的主要特征。特别是现代,几乎成了单一的装饰形式。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传统艺术的长廊中,中国画艺术繁花似锦,陶瓷装饰艺术瑰丽多彩。明、清时期,一批有国画修养的陶瓷艺术家充分发挥陶瓷装饰特长,结合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创作了许多精美绝伦的瓷苑传世之宝。再说当今在“中国瓷都”——潮州颇负盛名的陶瓷艺术家叶竹青先生,他将中国画的“重墨法”运用到“潮彩”上,其创作的陶瓷装饰“国画”独具构图严谨,讲求线条之力度和节奏,敷色的深浅对比,将描绘对象的形神、色彩与意境融为一体,画面充满耐人寻味的笔墨情趣。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陶瓷文化为推动人类文明进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而在当今,陶瓷艺术中的釉上装饰作为陶瓷艺术的重要一项,更有了飞速的发展和辉煌的成就,无论是在制作工艺还是装饰水平方面都令世人赞叹不已.本文从釉上装饰的画面转型、装饰特性以及釉上走兽绘画讲述了釉上装饰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乐茂顺 《景德镇陶瓷》2003,13(3):20-21,28
陶瓷艺术作品中的山水装饰,注重山川质感和神韵的描绘,以丰富的物象,多种表现形式和深远的境界,显示出陶瓷艺术家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情。景德镇陶瓷山水装饰,是受国画山水的影响产生的。国画山水有两大流派:一是表现雄壮浑厚的北方山水,二是展现山青水秀的江南山水。国画山水,讲究气韵:“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高雅,人物悠闲。峰峦浑厚,势壮雄强。”陶瓷山水装饰与国画山水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的特点。两者都是用毛笔作画,不同的是,国画是在宣纸的平面上绘画,而陶瓷美术作品是在各种器型的胎体上绘…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中国画是作画于宣纸上,而陶瓷装饰中的"国画"是吸收了传统中国画的表现手法来装饰陶瓷。传统中国画和陶瓷装饰的"国画"是不能互相代替的两种艺术,只有互相影响,互相启发,互相渗透。  相似文献   

16.
新彩陶瓷艺术与中国国画赋彩似乎没有什么区别。新彩的赋色与画面上,也带有创作者的主观意念,同时创作者也是在丰富的色彩中追求着画面整体的前后层次或浓或淡或远或近的变化,丰富着画面内容的艺术效果。新彩与粉彩的区别是新彩赋色时亦可补画面某些不足,或是笔法的欠缺亦或是以色代料,用笔可以点绘画面成奇幽之景,而色彩与料性的变化中更可表达画者的真实感受,而使画面更意趣横生,从而构筑了陶瓷绘画独有的绘画语言,且更加丰富、更有灵性,使新彩的陶瓷艺术在形式或气韵上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中国画是作画于宣纸上,而陶瓷装饰中的“国画”是吸收了传统中国画的表现手法来装饰陶瓷.传统中国画和陶瓷装饰的“国画”是不能互相代替的两种艺术,只有互相影响,互相启发,互相渗透.  相似文献   

18.
釉下五彩瓷,历史悠久。不仅出类拔萃,独树一帜,色彩变化丰富,高贵典雅,且画面永驻如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装饰理念的不断更新,审美能力不断的提高,所以它的画面装饰,就成了关键。如何让画面符合器型且色调协调是每一个设计者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佘奇志 《山东陶瓷》2011,34(3):48-48
瓷器装饰,大都以彩绘或喷彩而作之全凭一支笔来巧施画面。唯独宜兴的紫砂工艺陶,装饰手法独特,以刀代笔,驰骋自如,铁画银勾,神韵怡然。陶刻装饰最成功的艺术就是把画法、绘画、金石、篆刻诸艺术融于一体,整体中见精体。中国的书法、绘画源远流长,流派纷呈是一门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在此基础上,再运用金石,篆刻迹外传神的格调表现于陶刻之中,  相似文献   

20.
磁州窑和吉州窑都属于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窑场,它们有着许多相似的特征,就其瓷器的种类来说,品种繁多,且造型优美.就其装饰纹样来看,特别是釉下白地彩绘装饰纹样,无论在装饰的内容和艺术构思以及装饰手法上都表现的十分丰富,对后世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