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元素的设计创新,是中国服装界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中国经济昌盛文化繁荣,虽使中国元素成为了国际设计界的轴心文化,但中国元素在中国社会主流消费风尚中仍处弱势的事实不容否认。因此,用设计创新中国元素,用流行文化演绎中国精神风采,使中国元素逐渐成为引领社会时尚的风向标,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中国家居服设计创新大赛以"中...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中国陶瓷艺术之美,并且就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元素在服装设计艺术中的呈现与融合进行了分析,意在表明振兴中国服装设计,需要从中国本土文化中汲取养分。中国陶瓷艺术是代表中国优势文化的符号之一,值得中国服装设计师研究借鉴,同时,通过服装设计与中国陶瓷艺术元素的结合,亦可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3.
品牌,无疑是近期最热们话题之一。由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三个转变开始,中国企业掀起了从未有过的品牌建设热潮。今年5月10日,“中国品牌日”设立,意味着我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并跃升为“品牌制造”正在成为现实,品牌经济时代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4.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经过30年的迅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五金行业也从“中国制造”迈向了“中国创造”。中国的崛起被称为是本世纪的一大传奇,但是中国经济远远未走完大国崛起之路,中国五金行业的发展仍有着无限广阔的天空。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随着眼镜行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眼镜设计师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从而使我国眼镜制造业逐渐从加工生产向中国设计、中国创造转变。为鼓励原创,推动中国眼镜原创设计力量的发展,展示中国眼镜设计师的风采,在2014年2月18日~20日即将举办的第14届中国(上海)国际眼镜业展览会上,由中国眼镜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眼镜科技杂志社、中国眼镜协会眼镜架  相似文献   

6.
彭锋 《缤纷家居》2014,(11):240-243
中国当代艺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李晓峰将中国当代艺术的三个阶段简要地概括为"看别人"、"被别人看"和"看自己"。在我看来,只有到了"看自己"的阶段,中国当代艺术才真正具有当代性。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具有当代性的中国艺术很可能是一种没有"中国性"标志的中国艺术,一种具有国际风格的中国艺术。我们很容易识别那些"看别人"的艺术不是中国艺术,因为这些艺术根本就没有中国特征。但是,我们不容易明白,有些具有典型中国特征和中国符号的艺术也不是中国艺术。  相似文献   

7.
曾子  黄晴晴  李挺  陈纯  学明 《烹调知识》2010,(1Z):22-29
<正>中餐一直风靡世界,所以中国餐饮人纷纷布阵海外,将中国餐饮扩展到五湖四海。因此有句话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馆。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餐饮急切地渴望把握中国机会,在他们看来,十三亿中国人的庞大市场,实在是一个诱人的蛋糕,无论怎么衡量其巨大的吸引力都不为过。所以,越来越多的海外餐饮加快了中国的布局,也有越来越多的老外走进中国淘金餐饮业。他们给中国同行带来了哪些启示?而在中国餐饮市场,他们又有着怎样的创故事呢?2010年第1期,我们推出"海外餐饮的中国机会"专题,是因为我们相信,正如全世界都在讨论21世纪是中国世纪一样,2010年,更多的国外餐饮人正在踏上走向中国的路上。  相似文献   

8.
《乳品与人类》2008,(5):4-7
在中国乳业的历史上,2008注定将是会被铭记的一年,这一年当中,中国有太多的变化。中国的百年梦想奥运会圆满成功,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中国奥运健儿取得辉煌的战果,这不但是中国的骄傲,更是中国向世界表明,中国已真正成为全球化的强国。全世界的媒体都把眼光聚焦在中国。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珠宝工艺与技术,在中国的珠宝技艺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玉雕、花丝镶嵌、金箔等传统技艺,仍然在我国当代珠宝制作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中国传统技艺不仅仅被中国人重视,也同样受到国际市场的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珠宝企业将中国传统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入国际市场,以中国风、中国传统文化为名,打入海外珠宝创作与设计领域,其市场效果各有不同。如何真正发挥中国传统技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乳业的历史上,2008注定将是会被铭记的一年,这一年当中,中国有太多的变化。中国的百年梦想奥运会圆满成功,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中国奥运健儿取得辉煌的战果,这不但是中国的骄傲,更是中国向世界表明,中国已真正成为全球化的强国。全世界的媒体都把眼光聚焦在中国。  相似文献   

11.
《食品科技》2012,(11):4-5
10月31日,由中国调味品协会主办的2012中国(国际)调味品及食品配料博览会(简称2012中国调味品展,CFE2012)在广州锦汉展览馆隆重开幕,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调味品协会名誉会长田元兰,中国调味品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会总干事卫祥云,中国调味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调味品经销商会会长白燕,全球营养改善联盟中国代表陆振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副主任孙静,李锦记(中国)销售有限公司企业事务总监杨国超,阜丰集团有限公司营销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味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的核心,中国味与西方的味在原料、制作技法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差异,中国味要走向世界,打造"中国味、世界风"的势头,还需要了解西方饮食文化,整合中国味文化资源,与西方味文化接轨,吸收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精华并摒弃其糟粕,形成自身的强劲力而飘向世界.  相似文献   

13.
新万新     
正"中国眼镜生产基地"复评专家组视察万新本刊讯(记者周林)近日,由丹阳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根据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共建管理办法》和中国眼镜协会《关于授予中国眼镜行业特色区域荣誉》的要求,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眼镜协会组织复评专家组,对丹阳市"中国眼镜生产基地"进行复评。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科技环保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第一夫人身着中国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服装出访……中国第一夫人携中国原创品牌礼品赠送……中国第一夫人……"随着这样一则消息的发布,就像导火索一样,点燃了中国原创品牌的热潮,使得原本小众化的"独立设计师品牌"走进大众的视野,且促使时尚主流人士关注、追捧中国独立设计师品牌。  相似文献   

15.
崔利 《酿酒》2023,(6):127-131
文化是中国酒的灵魂。中国人把“酒以饮用”的物质形态升华为“酒以成礼”的精神形态,通过健康、文明、高雅的饮酒方式彰显寄情于酒的中国风俗、酒香诗美的中国风流、君子之品的中国风度、礼仪之邦的中国风范。这就是中国酒文化。中国酒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相似文献   

16.
正5月21日,中国包装行业唯一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行业报纸《中国包装报》宣布停刊。《中国包装报》于1985年4月1日正式创刊,已经伴随我国包装行业繁荣发展近30年。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文件批复,《中国包装报》将更名为《中国家庭报》,主管主办单位由中国包装总公司、中国包装联合会变更为国家人口计生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出版单位由中国包装报社变更为中国家庭报社。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2014年5月14日,"美丽中国行·共圆中国梦——寻找最美中国符号"之中国食文化之旅·贵州站活动在位于贵阳清镇市的济辉汽车城一区卡威4S过渡店旁正式启动。据悉,"美丽中国行·共圆中国梦——寻找最美中国符号"之中国食文化之旅的团队是由记者、编导、摄像、摄影、卡威车队30多人组成,他们从云南昆明,途径曲靖,顺达贵阳。"美丽中国行·共圆中国梦——寻找最美中国符  相似文献   

18.
"关注中国设计,关注中国家具,关注中国品牌",3月18日至21日,由广东省家具协会中国对外贸易广州展览公司主办的"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第二届家居设计展"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9.
10月31日,由中国调味品协会主办的2012中国(国际)调味品及食品配料博览会(简称2012中国调味品展,CFE2012)在广州锦汉展览馆隆重开幕,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调味品协会名誉会长田元兰,中国调味品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会总干事卫祥云,中国调味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调味品经销商会会长白燕,全球营养改善联盟中国代表陆振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副主任孙静,李锦记(中国)销售有限公司企业事务总监杨国超,阜丰集团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来凤堂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并剪彩。  相似文献   

20.
《缤纷家居》2012,(9):10-10
"设计"、"中国设计"在中国已经变成非常时髦的词汇,一方面,当中国由世界眼里的最大制造业国家变成全球最大市场时,设计成为最好的敲门砖;另一方面,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口号下,设计产业(创意产业)在全国各地快速繁殖,这几年频繁的设计展与国际间的设计交流,似乎在佐证"中国设计"正变得强大,正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然而,事实上,我们的设计产业链并没有真正有效地运行,"中国设计"并没有清晰的面貌。在我们与广州国际设计周联合推出的CDA中国设计奖之际,我们希望能通过对中国当下设计的整理来厘清中国设计的现状,寻找中国设计应具有特征,尝试中国设计的再定义。在本选题中,我们邀请中国设计界最具创造力和实践经验的设计师对相关问题进行回答,我们希望通过他们的回答来呈现中国设计的当下与可能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