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河南段防洪工作的重点是提高防洪工程抗洪能力,完善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加快滩区安全建设,大力推进治黄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2.
叶宗笠 《人民黄河》2004,26(11):8-8,21
针对黄河河南段堤防安全、河槽整治、滩区治理、河务管理等问题,提出了黄河河南段治理的建议:①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减小了特大洪水和大洪水发生的几率,但仍有可能产生较大洪水,要保证堤防不决口,就要立足于防大水、抢大险;②要根据水沙条件变化,营造相应的边界条件,束窄中常洪水通道,稳定主槽,减小游荡范围,增强河流挟沙能力,淤滩刷槽,以扭转“二级悬河”的不利局面;③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保障滩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④要加快法规建设步伐,依法治河,促进治黄机构与周围社会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3.
郭凤林  王松鹤  赵友林 《人民黄河》2003,25(11):21-21,23
为早日使黄河下游滩区群众摆脱贫困,实现社会经研的全面、健康发展,提出了滩区治理的措施:即:①治疗二级悬河②完善和调整河道整治工程;③完善滩区安全建设,逐步实现移民建镇;④对滩区群众实行优惠和补偿性政策;⑤设立洪水保险基金。  相似文献   

4.
赵小辉 《山东水利》2012,(10):58-59
多年来,黄河滩区在蓄洪、滞洪、沉沙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滩区具有多重特性,其治理问题非常复杂。通过对黄河下游滩区的现状、形成分析,提出黄河下游滩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并且从防灾减灾的角度提出了滩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人民黄河》2013,(9):38-40
黄河下游滩区的分区治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洪水分级运用下的滩区分区治理;另一个是按功能对滩区进行划分的治理模式。在阐述两种治理模式的工程布置形式的基础上,从与洪水的适应性、相应的滩区安全建设模式以及对滩区滞洪沉沙的影响等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按功能划分的滩区分区治理模式是宽河固堤策略下的滩区治理措施的细化,方案本身与原来的治理模式有很好的相承性;洪水分级运用的分区治理模式是针对滩区现状和来水条件变化提出的,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治理思路,其与工程总体布局之间的关系、分级运用的洪水量级以及分洪运用的管理等方面仍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的总体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治理开发在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黄河具有"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基本特性,决定了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且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黄河防洪安全、供水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等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保障要求。在总结黄河治理开发的成就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了今后黄河治理开发的任务和目标,明确了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开发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7.
贯彻黄河保护法,推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与黄河文化“天人合一”理念一致。黄河治理文化,不仅给黄河保护治理以启迪,还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治理文化,尚存在遗产家底不清、部分遗产面临消亡、基础研究不足、一些河工技术面临失传等问题。进入新时代,黄河治理文献整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还需要加大黄河治理文化内涵研究、遗产资源普查及制度建设、文物征集复制及典籍整理、利用数字技术加大保护传承等。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滩区总面积3 154 km~2,现有耕地22.7万hm~2,人口189.52万人,受制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安全建设进度,滩区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生活贫困。结合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及治水新思路,考虑黄河下游自然特点和水沙输移规律,提出"洪水分级设防,泥沙分区落淤,滩区分区改造治理开发"的再造与生态治理设想。黄河下游滩区再造与生态治理方案实现了治河与经济发展的有效结合,符合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对实施精准扶贫、助推中原经济区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尽快开展黄河下游滩区再造与生态治理方案研究,选择典型试点河段编制实施方案并进行治理试验,而后逐步向全下游河道推广。  相似文献   

9.
出台黄河保护法,在中华民族治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须全面梳理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依法开展水行政监督管理;以强化规划引领指导约束作用、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抵御洪水灾害的稳固防线、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着力点,沿着法治轨道推进黄河保护治理;从健全黄河水法规体系、完善协作协同机制、加强治理监督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强化基础支撑,确保黄河保护法得到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0.
《水利发展研究》2007,7(11):70-71
河南省郑州市将立法保护黄河湿地,防止人为开发导致危机。今后在黄河湿地擅自开发旅游项目,可能面临3万元以下的罚款。  相似文献   

11.
黄河治理实践中的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英 《水利水电技术》2005,36(1):12-13,19
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要求.黄河水利委员会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水利部治水新思路,在黄河治理实践中进行了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2.
黄河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一条河流。随着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域固有的矛盾和管理上的缺陷更为突出,通过高层次立法规范和调整行业之间、流域与区域之间以及各地区、各部门利益之间的错综复杂利益关系日益迫切。但是,对经济快速增长的追求,使得人类活动应与流域自然特性相适应的管理理念难以深入人心,立法上首先要确立的流域管理机构的地位和职责难成共识,加以立法权分配的不合理、社会法制水平的限制、理论研究的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有关方面多年呼吁的黄河法因而迟迟未进入国家立法程序。只有提高全社会对黄河法立法重要性的认识,改革立法体制,加强立法的前期研究,总结成功经验,明确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才能取得黄河法立法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下游滩区人与水争地问题十分突出。由于受黄河洪水、淤沙的影响.在黄河下游形成了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受到制约。黄河下游滩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可持续发展,应作为治理及开发黄河的重要目标。以科学发展观重新认识黄河下游滩区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保护等问题非常现实与必要。  相似文献   

14.
关于推进黄河立法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肖强 《中国水利》2011,(20):27-29
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探索,黄河的立法时机趋向成熟。通过对黄河立法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论证了黄河流域立法工作的必要和紧迫。同时,论述了黄河立法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对应建立的法律制度提出建议,为解决黄河治理、开发、保护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回顾黄河下游河道与滩区治理研究现状、研究的总体目标、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基础上,指出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有:黄河下游中水河势稳定控制与特殊洪水行洪共适应机制及实现技术;常态中小流量下黄河下游河槽输沙能力提升的机理与技术;黄河下游宽滩区稀遇洪水行洪空间确定方法及其良性治理模式。需要开展的研究内容包括黄河下游未来洪水条件及其灾害情景、滩槽演变趋势及河槽变幅、河道输沙阈值及水沙调控作用潜力、河势稳定制导与输沙能力提升技术、滩区功能约束及其良性治理体系、综合治理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及治理方案优化、河势控制与滩区治理示范研究等。最后介绍了项目组通过近期集中研发攻关与强力推进,在学科基本理论、河道冲淤预测方法与输沙效率、河道整治治导线流路规划设计方法、治理方案效果初步研究等方面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下游滩区不同治理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田勇  马静  屈博 《人民黄河》2019,(2):39-43
定量计算不同治理方案的利弊得失,是黄河下游滩区治理综合决策的重要依据。考虑潼关年均来沙量3亿t,龙门、华县、河津、头四站年均来水242.32亿m~3和潼关年均来沙量为6亿t,龙门、华县、河津、头四站年均来水量为254.63亿m~3两种水沙条件,计算了滩区典型治理方案对下游防洪及河道冲淤的影响,并从淹没面积和淹没人口两方面分析了滩区典型治理方案对洪灾风险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指出滩区按"适度标准防护"方向治理有利于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对防洪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各水文站洪水位有一定程度抬升,对河道冲淤的负面作用大小关键取决于来沙条件。  相似文献   

17.
《人民黄河》2013,(10):51-53
从有历史记载以来,黄河治理就备受关注,就治河而言,从未停止过宽河与窄河的争论。宽河方略以现有黄河大堤为堤线,以逐步废除生产堤全滩区运用方案作为代表方案;窄河方略堤线考虑河道整治工程治导线、有关滩槽划分界限成果、河道内现状工程分布等因素,陶城铺以上宽河段平均堤距4 km左右、陶城铺以下河段基本维持现状堤线布置。通过对宽河方略、窄河方略下不同方案的设置条件、运用方式等进行研究,从对下游防洪、河道冲淤的影响、治理效果及经济指标、治理风险等多方面对两种方略进行比较,认为宽河方略可以更好地发挥宽滩区的滞洪沉沙作用,利于洪水的管理和调度,可为下游河道治理和滩区群众生产发展共赢创造条件,应作为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下游滩区居民因受特殊的自然地理位置、灾害环境的影响,生活保障程度差,贫困人口多。他们既是黄河水灾的受害者,也是维系黄河大堤以及大堤之外居民安危的贡献者。滩区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滩区居民特有的心理特征.该心理特征势必影响滩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乃至国家治理黄河诸多举措的实施。研究滩区居民心理状况.既是建设滩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局面以及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下游滩区分区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黄河下游滩区分区治理是在目前干支流水库调蓄能力增强、洪水预报水平提高的情况下,结合社会发展及滩区群众防洪要求而提出的黄河下游治理模式。该模式由现状黄河堤防、险工及控导连坝以及新建的防洪子堤形成封闭区域进行滩区分区治理为总体思路,旨在不危及两岸堤防安全的前提下修建防洪子堤,达到适当提高滩区群众防洪安全的目的,同时妥善安置滩区群众。该模式可较好地保证滩区群众的生活生产安全,而且在适时分洪滞洪沉沙利用滩区时,滩区群众的补偿措施也较易实施。此外,对这种模式下的洪水管理运用、与安全建设和引洪放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徐贵一  李岚红 《人民黄河》2021,43(5):1-6,11
近年来,在黄河治理实践中暴露出来诸多热点和难点问题,如在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黄河立法的定位问题、黄河管理体制及执法难点问题,以及全面实行黄河河长制和东平湖湖长制、黄河河道土地利用和清障执法主体、涉河建设项目建设管理、堤顶道路通行安全、黄河浮桥建设和管理、黄河溺水事件等的法律责任问题.为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