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北京某热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通过再生水补水和河水补水的水质特点比较、温度变化对系统的影响分析等,评价再生水水质对热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影响,并提出维护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再生水回用于河道是缓解水资源短缺与地下水位下降的一种有效措施,但由于再生水成分复杂,长期回用可能会对河道水体和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以典型再生水回用区——北京潮白河顺义段为例,综述再生水回用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及长期入渗对地下水中溶解盐类、氮素、微量有机物、微生物群落与功能的影响,以期为类似再生水回用工程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3.
以城市河道底泥为研究对象,用EDTA淋洗进行底泥无害化处理研究。分别探讨了EDTA浓度、淋洗时间、液固比等因素对底泥淋洗效果的影响。目的是为了给底泥中重金属的淋洗实际应用提供技术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淋洗条件如EDTA浓度、淋洗时间和液固比都对淋洗效果有显著影响。本实验中所用底泥0.1 mol/L的EDTA在液固比10∶1的条件下,淋洗效果最好,淋洗30 min就能去除掉70%~80%的Cu和Cd。研究中还比较了淋洗前后底泥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变化,详细探讨了底泥与重金属的结合方式对淋洗效果的影响。从形态分析可以得出,原底泥中重金属的分布形态可以用来预测淋洗效果。EDTA淋洗主要针对的是离子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重金属,对结合力较强的铁锰氧化物、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重金属效果较差。因此,可预先进行重金属形态分析来确定底泥是否可用EDTA进行淋洗。  相似文献   

4.
以海盐县武原街道城东片区内的海盐县古荡河流域(城东片区)三期综合治理工程为例,通过底泥采样,对河道清淤底泥进行了取样及相关试验,并对底泥重金属总量垂直分布以及生物可利用重金属垂直分布等展开分析,最后应用临界累积深度测算公式进行了该河道环保清淤深度的确定。结果表明,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该河道氧化层、污染层、过渡层内重金属含量高且释放的可能性较大,应作为河道底泥清淤的重点层位。  相似文献   

5.
就黎河河道底泥对水质造成的污染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并提出了预防底泥污染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河道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比较了淋洗前后底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变化,并采用生物活性评价法,浸出毒性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比较及评价了生物活性剂槐糖脂淋洗前后底泥重金属的生物活性、浸出毒性和生态风险系数的变化。研究同时还采用三维荧光对底泥中溶解性有机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淋洗后底泥重金属形态分布发生变化,重金属的迁移能力降低,生物活性和危害性降低,浸出毒性减小,单一和综合潜在生态风险降低,说明淋洗是一种有效的降低底泥重金属环境危害的方法。经淋洗后的底泥中重金属稳定性提高,对生态风险小,可以进一步进行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7.
周长胜  樊贵盛 《人民黄河》2015,(1):91-93,98
基于水泥随入渗污水潜入河床淤泥模拟试验,分析了水泥潜入对污水中重金属锌的阻截作用,揭示了污水所含重金属锌沿深度方向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水泥潜入河道淤泥可以有效阻截重金属锌在土壤中的纵向迁移;在一定范围内,土壤阻截重金属锌的作用随着水泥潜入量的增大而增大;在水泥潜入的条件下,重金属锌的表聚作用明显,即土壤阻截重金属锌的作用随深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2021年春季潮白河试验性生态补水对密云水库下游河道水质影响,分析了生态补水期间过流河道的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潮白河试验性生态补水加快了密云水库下游潮河和白河水体流动速度,有效降低了河道水体温度;补水后期,双井监测站水体溶解氧较补水前期增幅为20.2%;双井及宁村监测站水体化学需氧量降幅分别高达61.1%、51.0%;生态补水降低了潮河水体中无机酸、碱或盐浓度,使潮河河道水体自净能力显著增强。本研究为优化潮白河生态补水长期规划、保障生态补水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了比较生物表面活性剂性质、活性剂浓度和淋洗时间等对河道底泥中重金属淋洗效果的影响。研究中选取了3种不同的生物活性剂即茶皂素、皂角苷和槐糖脂。研究结果表明:活性剂不同,淋洗效果不同;生物活性剂的胶束形成性质会影响淋洗效果;在3种活性剂中,临界胶束浓度低的槐糖脂淋洗效果最好;此外,活性剂浓度为8%时,淋洗效果已达到最佳。淋洗时间对淋洗效果的研究则证明:茶皂素、皂角苷和槐糖脂对重金属淋洗动力学过程可以用Elovich方程进行描述,淋洗过程为非均相扩散过程。研究中还对淋洗前后重金属形态进行了分析,淋洗可以有效去除底泥中弱结合态(离子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重金属,使得强结合态的重金属所占比例增加,从而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利用再生水补充景观水体的主要问题是其引发的水华现象,选取富营养化较严重的西护城河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水体中藻类群落发现,绿藻中的栅藻为优势种;调整河水中N、P的浓度做藻类增长潜力(AGP)试验,结果表明,河水中氮磷含量及氮磷比与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生长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下游疏浚底泥环境背景值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结合黄河下游疏浚工程 ,通过现场取样和化验 ,确定了疏浚底泥的环境背景值。研究表明 :疏浚底泥的环境背景值与黄土高原土壤环境背景值有较好的关联性。跟踪观测结果显示疏浚固堤泥沙的重金属含量随时间变化不大 ,且小于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要求的限制值 ,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2.
采集正在进行疏浚的河道表层、中层、下层底泥于室内静态条件下进行TN释放试验,研究疏浚程度对具有明显分层现象的河道底泥中的TN释放影响。结果表明:重污染河道底泥的TN释放共分为3个阶段:快速释放阶段,过渡阶段,释放平衡阶段;重污染河道底泥疏浚程度越高,疏浚后底泥TN质量浓度越低,越有利于减少底泥中TN的释放。重污染河道采用水力疏浚仅能去除表层淤泥,底泥TN负荷仍较高。  相似文献   

13.
由于处理工艺和运行成本的限制,再生水中仍残留一定数量的污染物,长期使用必然会对受纳区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通过文献调研和数据统计,获得了再生水受纳区土壤和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重金属、营养物质、盐度、pH值和微生物等的种类和浓度,并结合环境统计年报、土壤环境和地下水质量标准,分析和讨论了再生水利用对受纳区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水多来自于生活污水,其受纳区域介质中药物及个人护理品污染和盐度增加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大,再生水中其他污染物则影响不大。为了提高再生水利用安全性,应根据受纳区的使用功能,制定出污染物监测方案、应急预案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宇宙培养法,模拟研究了不同曝气方式(底泥曝气、水曝气)对富营养化景观水体中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水曝气使得水体溶解氧(DO)急剧增加,从而促进了水体藻类的生长,优势藻种由绿藻门急剧迁移到黄藻门的黄丝藻属;由于泥曝气对底泥中P释放的抑制作用,及浊度增加导致占藻类主要成分的蓝藻门藻类的不断消亡,而明显的抑制了藻类的生长,优势藻种也由绿藻门迁移到硅藻门。因此,在景观水处理技术中加入人工曝气时,应采用泥曝气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根据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现代治水新理念,以金堤河汛期洪水资源化、鲁西黄河故道风沙区生态良性化为目的,在客观分析金堤河流域尤其是其下游两省交界区域和鲁西黄河故道风沙区林地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就金堤河汛期洪涝水对鲁西黄河故道风沙区林地供水补源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对实施补水的效益进行简要评估,得出这是一项变害为利、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生态效益工程,宜尽早实施.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臭氧和Fenton试剂氧化预处理对疏浚底泥干燥特性的影响,分别在疏浚底泥中通入臭氧和添加Fenton试剂进行预处理,并进行红外干燥试验。结果表明,臭氧预处理对疏浚底泥红外干燥过程中水分蒸发有促进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臭氧预处理对水分蒸发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最大干燥速率明显增大,提高了约9%~36%,且恒速干燥阶段时间较长,是未预处理的1.2~1.7倍,干燥速率的快速上升和下降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Fenton氧化预处理对促进干燥过程中水分蒸发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却可以明显增大干燥速率,且干基含水率越高,最大干燥速率越大。比较底泥预处理前后微观形貌,发现不同氧化预处理后底泥颗粒分布均匀,有利于水分蒸发。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汉江上游干支流沉积物细菌多样性以及确定性过程和随机性过程在沉积物细菌群落构建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基于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环境因子对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采用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排序探究了季节之间沉积物细菌群落的差异,并结合中性群落模型和标准化随机率量化了确定性过程和随机过程对群落构建的影响。结果表明:汉江上游及其支流细菌群落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蓝藻门(Cyanophyt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等组成;细菌群落在不同季节有显著差异;地理距离和环境因子对细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小,确定性过程并未在细菌群落组成中起到主导作用;随机过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群落在秋季和春季的组成,是沉积物细菌群落构建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8.
再生水灌溉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在北京市选取新河再生水灌区,对土壤质量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再生水灌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未对土壤产生不利影响: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碱性的危害性较低;再生水灌区土壤阴离子含量相比井灌区含量变化要稳定,对作物影响程度小;再生水灌溉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具有较好的保肥能力。  相似文献   

19.
污染河道疏浚底泥对环境的危害及其处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温州市鹿城区戍浦江流域综合整治工程,阐析河道疏浚底泥对环境的影响,并对底泥的处置方式进行探讨,提出相关论点,主要包括受污染底泥对农田耕种的影响、底泥合理的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再生水灌溉对黄瓜作物生长的影响,推动再生水安全灌溉的发展。采用室内研究方法,利用微电脑控制光照培养箱,在25℃黑暗条件下,研究了再生水对黄瓜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水对黄瓜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影响与土质和黄瓜品种有关,土培对黄瓜造成的影响较大。建议慎重选择再生水灌溉黄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