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介绍了2台350 MW纯凝机组改抽汽供热机组的改造情况,相应的设备和控制系统都做了有针对性的改动。针对供热面积快速增加、设备故障、电网和热网的频繁调峰等问题,提出了加强设备巡检、优化运行参数、优化控制逻辑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热电联产机组在耦合热泵后的特性,为其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分析并建立了机组制粉系统、汽水系统、汽轮机系统及供热系统的机理模型。结合某2×350 MW热电厂多种工况的历史数据,辨识了该模型的静态参数、动态参数、待定函数,建立了以燃料量、给水流量、高压调节阀开度、低压蝶阀开度、热网加热器进汽调节阀开度、热泵蒸汽调节阀综合开度为输入,发电功率、主蒸汽压力、中间点温度、中压缸抽汽压力为输出的机组数学模型,并进行开环阶跃扰动试验和闭环运行数据验证。结果表明,在大范围变负荷的工况下,所建立的机组机理模型与实际机组输出的相对误差在0.37%~1.54%之间,说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精确性和复现性,可为后期控制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6.
7.
8.
随环境温度上升和建筑能效的提高,一次网供水温度从120~140℃降低到80~100℃,而常规热电联产机组的供热抽汽压力一般为0.3~0.5MPa,远高于热网加热器所需饱和蒸汽压力(0.07~0.14 MPa),换热过程存在较大■损,导致机组整体能效偏低。本文针对一种余压利用热网水加热系统,即供热抽汽先经过余压利用透平做功发电,再进入热网加热器加热热网水,以某300 MW热电联产机组为研究对象,对余压利用热网水加热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基准供热工况下,与常规热网水加热系统相比,余压利用热网水加热系统的■效率增加了16.9百分点,促使机组的供电标准煤耗率降低19.12g/(kW·h),热电联产热效率提高了2.42百分点,节能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从总能系统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供热机组的临界热电比的制定依据,考查了机组参数,供热距离及热负荷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在以热定电法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热电负荷理论系数对工况图法进行完善,并得出热电函数模型。以某台300MW机组为例进行验证的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较为准确、方便地构建热电机组的热电函数关系,以便热电厂和电网公司对热电机组运行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1.
热电联产供热成本与热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卡诺循环出发,阐述了热电联产的本质,根据热电可相互转化性,以电量为基准,研究了热电厂发电,供热的单位能源消耗和单位成本消耗,在保证热电厂热,电二种产品销售收益等同的基本前提下,提出了一种新的热价制定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带吸收式热泵回收利用冷端潜热用于供热的新型热电联产机组,以某电厂300MW供热机组为对象,利用Aspen软件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在保证机组设计最大供热要求不变的前提下,分析机组的热经济性及投资收益,结果表明,新型带吸收式热泵热电联产机组的煤耗下降15.8g/kWh,增加发电18.01MW,而投资回收期少于4a;在最大抽汽工况下,分析将排挤抽汽用于增加区域供热的热经济性及投资收益,结果表明,新型机组煤耗下降63.9g/kWh,增加供热105.28MW,而投资回收期少于3a,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新型技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大容量高参数空冷机组研究,运用高背压抽凝供热及抽汽余压利用技术,形成一 种多机联合供热改造方案。通过对600 MW机组进行高背压抽凝供热改造,对1 000 MW机组进行抽汽改造,增设背压发电机组补偿厂用电,建立一套完整可靠的大负荷供热系统,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大机组供热能力,满足区域城市集中供热需求。分析结果表明:该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方式灵活多样,既可单机高背压运行,也可双机高背压运行;在任意1台机组停机的情况下,另外2台机组能够提供76%的供热保证率。通过分析不同运行方式下的供热系统的供热能力,为运行调节及热电负荷调度提供参考依据。本项目可为北方地区火电机组热电联产改造提供良好的改造范例。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热电联产企业成本最小化和盈利最大化,需精确掌握不同供热模式的电-热能效关联特性,以及电、热双变量约束条件下供热负荷在机组间的优化分配方式。本文以某具有3种供热模式的多机组供热电厂为例,建立多机组、多供热模式的能耗分析及厂级供热负荷优化分配模型,提出以总供热负荷和发电负荷率变量约束下的厂级总耗煤量最低为寻优目标,得到变总供热负荷、变发电负荷条件下的供热负荷最优分配策略。结果表明:高背压供热机组背压始终保持高值;热电比高的机组带最大供热负荷,其余由其他机组补充;通过对供热负荷厂级优化分配,全厂总耗煤量可降低2.5~5.9 t/h,占总耗煤量的0.60%~1.66%。 相似文献
16.
对嘉峪关市热电联产供热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对其他同等规模城市的热电联产供热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国电吉林热电厂热电联产机组由于受热、电2种负荷的制约,供电与供热矛盾凸显,使调度和机组的经济运行难度增加的现状,根据机组热负荷状况、各种类型供热机组的特点,兼顾热、电2种负荷的变化,进行优化调度,对热网、循环水、给水及燃料系统的运行方式进行了科学调整,使机组之间热电负荷达到合理分配,实现机组的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8.
19.
以某460 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为对象,研究了利用Ebsilon仿真软件建立模型并进行变工况计算的过程,通过仿真结果与热平衡图上设计值的对比,验证了模型及该建模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证明该方法适用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的计算。此外,对不同供热抽汽流量、环境温度以及负荷率下机组供热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性能保证条件燃气轮机100%负荷率工况下,当高、中、低压抽汽流量分别从0增加到60 t/h时,机组联合循环效率分别提高4.24%、4.31%、4.08%,热耗率分别降低193.6、215.4、203.3kJ/(kW·h);环境温度低于15℃时,额定供热工况下联合循环热耗率与环境温度成负相关,环境温度高于15℃时成正相关;燃气轮机负荷降低会使汽轮机可运行功率范围减小,机组调峰能力减弱;当供热量大于300 GJ/h时,在相同供热量下75%负荷率下机组的联合循环效率高于100%负荷率。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系统的优化运行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某电厂2台135 MW机组和2台330 MW机组进行高背压与低压缸切缸两种方式的协同改造,在多种供热模式下协同运行,由改造后的性能试验得到4台机组供热期的性能指标,分析得出供热期全厂机组的调峰能力为504.39 MW,比改造前提高了9.39 MW,而且最低电负荷降低了39.27 MW。供热能力增加的同时,调峰能力和低负荷的调度灵活性明显提升。针对电厂4台机组分别带东、西两个供热管网的情况,基于机组的运行特性和能耗指标,优化多种供热模式下的协同运行方式和电、热负荷分配。在全厂热负荷和机组总进汽量不变的条件下,4台机组带电负荷能力增加了25~40 MW。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