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肉不同部位的品质特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不同部位马肉的理化性质,为建立马肉品质评价标准提供参考.选用新疆伊犁马胴体,分别取肩肌、臀肌和背最长肌作为实验材料,并-18℃条件贮存对其化学成分、pH值、肉色、嫩度、解冻滴水损失率、蒸煮损失率、系水力和胶原蛋白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不同的部位间,水分、粗脂肪、解冻滴水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和系水力有极显著差异(P<0.01); pH值和肉色有显著的差异(P<0.05).不同部位对水分、粗脂肪、解冻滴水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和系水力影响较大.其中背最长肌的水分含量高,解冻滴水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和系水力较小,粗脂肪、胶原蛋白的含量和pH值较高;背最长肌肉色鲜艳,肉嫩度较高,是为理想的食用部位.  相似文献   

2.
研究木瓜蛋白酶和超高压嫩化处理对双峰驼腱子肉的嫩度及营养品质的影响。对木瓜蛋白酶浓度、溶剂pH值、嫩化温度、嫩化时间、超高压压力水平、压力时间进行单因素实验,通过测定骆驼肉的蒸煮损失、系水力、pH值、色泽、质构特性和最大剪切力,筛选两种处理方式嫩化骆驼肉的最佳条件。通过L9(34)正交试验筛选出驼肉的最佳嫩化工艺,结果表明:驼肉经木瓜蛋白酶和超高压嫩化处理后嫩度均有所提高,木瓜蛋白酶的最佳嫩化条件为:酶浓度120 U/mL,溶剂pH 6,嫩化温度55℃、嫩化时间2 h;超高压最佳嫩化条件为:压力250 MPa、处理时间20 min。经木瓜蛋白酶嫩化的驼肉剪切力有明显降低,超高压嫩化的效果虽没有酶嫩化效果明显,但能较好地保护肉中的营养物质。研究结果为畜禽肉的相关嫩化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也为后续驼肉及其相关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宋洁  余群力  金现龙  杨勤 《食品科学》2016,37(17):52-56
以6 头3~5 岁甘南牦牛肩肉、外脊、黄瓜条、霖肉和米龙为材料,研究不同部位甘南牦牛肉肉质特性与食用品质间的相关性,为评价甘南牦牛肉品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霖肉pH值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肩肉b*值显著低于其他部位(P<0.05),外脊剪切力显著低于其他部位(P<0.05),不同部位甘南牦牛肉L*、蒸煮质量损失率与失水率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H值与嫩度(r =-0.634,P<0.05)、总体可接受性(r =-0.685,P<0.05)均呈显著负相关,剪切力与嫩度(r =-0.734,P<0.05)呈显著负相关。牦牛肉外脊的食用品质优于肩肉、黄瓜条、霖肉和米龙,pH值、剪切力可作为评价牦牛肉食用品质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4.
不同盐水复卤对盐水鸭肉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盐水复卤对盐水鸭不同部位肌肉颜色、pH、失水率和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盐水腌制组对肌肉颜色的影响无规律,老卤腌制组腿部与胸部肌肉pH较高,且腌制后和煮制后该组肌肉的失水率均较低,明显改善了盐水鸭的肌肉嫩度(P<0.05)。未经盐水腌制组失水率和剪切力均较高。  相似文献   

5.
宰后电压刺激对猪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运用三种电压460V,220V,和85V,频率60HZ,对纯种无应激杜洛克猪眼肌肉样进行90秒的电刺激,后测定了pH、嫩度、滴水损失、L*值、a*值、b*值、水浴损失.结果发现,电击能改善肉的嫩度,导致肉的a*值降低,L*值、b*值升高,系水力下降,且在不产生PSE肉的前提下,肉的嫩度值、L*值、b*值随刺激电压的升高而升高,a*值、系水力随刺激电压的升高而降低.但电压对肉的水浴损失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三峡库区丰都县西门塔尔×蒙古牛杂交品种(简称西蒙牛)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部位(颈部、背部、后腿)牛肉的理化指标及食用品质特性(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pH、色度、质构、系水力及嫩度),并与超市牛肉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西蒙牛肉水分含量为76.94%,肌内脂肪为1.48%,明显低于超市牛肉的78.16%与1.73%(p<0.05);蛋白质含量为18.20%,显著高于超市牛肉的15.57%(p<0.05);氨基酸总量(TAA)为16.31g/100g,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EAA)为7.83g/100g,非必需氨基酸(NEAA)含量为8.48g/100g,EAA/TAA为48.05%,EAA/NEAA为92.56%;其在色度、失水率、系水力、剪切力及组织结构方面与超市牛肉存在显著差异(p<0.05)。该品种牛肉各项指标均优于市售牛肉,具有较高的系水力与熟肉率,剪切力大小适中,脂肪含量低,必需氨基酸含量高,营养均衡,是具有开发价值的肉类品种。  相似文献   

7.
通过二因子多水平重复试验对阿拉善双峰骆驼肉不同性别(公、母)和不同部位(股二头肌、臂三头肌、背最长肌)肉品质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阿拉善双峰驼肉除嫩度稍差外,pH值适中、肉色鲜红、大理石纹分布均匀、系水力和熟肉率较高,具有高水分、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是人类较理想的动物性食品。不同性别驼肉除母驼肌肉中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公驼外(P<0.05),其他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部位驼肉除大理石纹、剪切力、水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不同部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或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新疆地区不同肉牛品种牛肉品质的差异,测定了统一饲喂条件下的哈萨克牛,加系褐牛,新疆褐牛的肩肉、外脊、大黄瓜条的营养品质、食用品质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新疆褐牛肩肉中脂肪含量、b*值、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均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外脊的色度值、嫩度、硬度、咀嚼性、回复性均显著优于加系褐牛(P0.05)。哈萨克牛大黄瓜条的色度值、嫩度均优于其它品种(P0.05)。加系褐牛肩肉中肉豆蔻油酸(C14:1)、α-亚麻酸(C18:3n3)、二十碳三烯酸(C20:3n3)以及大瓜中的花生四烯酸(C20:4n6)均高于其它品种(P0.05)。经综合评定,与其它两个品种相比新疆褐牛牛肉品质较为突出;且同品种不同部位肉间,外脊作为高档部位肉品质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双峰驼不同部位肉的品质特性差异及加工适宜性,为双峰驼肉的精细化加工提供理论依据,选取8岁龄阿拉善双峰驼的里脊、外脊、胸肉、腹肉、臀肉、骆驼霖、腱子肉7个部位肉样,检测不同部位双峰驼肉的食用品质,并对其营养成分和质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里脊的色差最小,颜色较鲜艳,保水性适中;外脊的脂肪(质量分数6.50%)较高,嫩度较好,但水分含量(质量分数66.11%)低导致其保水性较差;胸肉的硬度最低,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嫩度且所含氨基酸和脂肪酸最丰富、种类最齐全;腹肉具有较高的脂肪(质量分数9.03%)、良好的保水性;臀肉的硬度、熟肉率和内聚性最差;骆驼霖的蛋白质(质量分数21.27%)较高且脂肪(质量分数0.33%)较低;腱子肉的水分含量(质量分数75.27%)较高且系水率(0.89%)最大,但脂肪酸种类较少。结果表明,阿拉善双峰驼不同部位肉的品质特性存在差异,各部位肉有其适宜的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经过电子束辐照后的冷鲜鸡微生物与相关品质的变化,将冷鲜鸡于2.5 kGy电子束辐照后在4、15℃下贮存,分别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TVB-N值、系水力、pH、嫩度、色度检测和辐照后氨基酸的测定,并与4℃下贮存的未辐照冷鲜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使冷鲜鸡的起始菌数量显著(p<0.05)降低、大肠菌群未检出,氨基酸总量比未辐照增加62.75%,pH不同处理均在新鲜肉要求范围内;电子束辐照冷鲜鸡4℃贮存时TVB-N值、系水力、嫩度、色度均显著(p<0.05)好于未辐照4℃贮存冷鲜鸡,其中TVB-N值在第7 d时,电子束辐照冷鲜鸡4℃贮存为7.1 mg/100 g,电子束辐照15℃贮存、未辐照4℃贮存冷鲜鸡均接近食品安全标准规定限值15 mg/100 g。  相似文献   

11.
以三粉公驴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里脊、肋条、后腿、脖颈4 个部位驴肉的营养成分、理化特性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三粉公驴4 个部位的肉品质和营养成分均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后腿部位的蛋白质最高(P<0.05);里脊中的亚油酸含量最低(P<0.05);脖颈肉中含有含量较低的肉豆蔻酸和棕榈油酸,以及含量较高的花生四烯酸(P<0.05)。驴肉4 个部位的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均大于1,脂肪酸组成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体,且分布接近;肋条和里脊部位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较高;里脊和后腿部位的肉色更为红润且纤维直径较小(P<0.05),肉质更嫩;肋条与脖颈部位肌肉组织的横断面呈现出块状聚集状态,而后腿和里脊部位的肌肉组织呈现蜂窝状结构;后腿部位的感官总评分最高(P<0.05),更受欢迎。本研究显示不同部位驴肉的品质存在一定的差异,为驴肉的分档加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空气解冻温度对猪里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冷冻猪里脊肉为研究对象,在4、12、20、30 ℃温度条件下对其进行空气解冻,测定猪里脊肉解冻时 间、汁液流失率、蒸煮损失率、保水性、pH值、色泽、水分分布、质构和微观结构等特性变化。结果表明:猪里 脊肉汁液流失率与解冻时间呈非线性关系;12、20 ℃空气解冻对猪里脊肉的保水性影响较小;不同空气解冻温 度对猪里脊肉pH值、亮度值和红度值无显著影响;30 ℃空气解冻对猪里脊肉中不易流动水影响最小,稳定性 最好,其次为20、4、12 ℃;与对照组鲜肉相比,不同温度空气解冻处理组猪里脊肉蒸煮后硬度存在显著差异 (P<0.05);12 ℃空气解冻后猪里脊肉中肌纤维间空隙变大。不同空气解冻温度对猪里脊肉品质的影响存在 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持水性是生鲜肉的重要品质指标之一,其不仅与肉品的嫩度、多汁性、色泽等食用品质紧密相关,而且持水性直接影响肉及肉制品的出售质量,因此持水性是肉品行业关注的重点。本文对生鲜肉持水性基础理论及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综述。首先,简要介绍肌肉的微观结构及肌肉中水分分布特点;其次,回顾肉制品经典的持水性作用力理论,即静电作用力、渗透压、毛细作用力;然后,介绍持水性的表征方法和测定方法;最后,围绕净电荷和微观结构两大因素重点介绍肉品持水性机理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肉品领域的研究与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包装方式和宰后不同时间包装对羊肉贮藏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对宰后1 h热分割羊肉和冷却成熟24 h后的分割羊肉分别进行热收缩包装、真空包装、贴体包装、50%(体积分数,下同)O2+50%CO2气调包装,测定其在(2±2)℃贮藏过程中pH值、色泽、贮藏损失率、蒸煮损失率、离心损失率、剪切力、挥发性气味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宰后24 h包装相比,宰后1 h包装羊肉pH值在贮藏14 d时更高,但其贮藏期间色泽较好,色泽稳定性更高,贮藏损失率更低。从整体来看,3种真空处理(热收缩包装、真空包装、贴体包装)羊肉嫩度均优于气调包装羊肉,且宰后1 h包装时真空条件处理对羊肉嫩化效果最好,宰后24 h羊肉在贮藏前期气调包装对羊肉嫩化效果较好;而无论何时包装,热收缩包装和气调包装羊肉贮藏损失率均显著小于其他处理组(P<0.05),在贮藏前期色泽及稳定性较好,但贮藏后期色泽稳定性下降明显,气调包装羊肉在14 d时已部分发绿,贮藏21 d时挥发性气味变化显著。综上,宰后1 h包装有利于提高羊肉贮藏期间色泽及持水力,改善真空处理羊肉嫩度,宰后24 h包装可提高50%O2+50%CO2气调包装羊肉贮藏前期...  相似文献   

15.
烤制是我国牛肉食用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不同部位牛肉烤制加工适宜性并不明确。本研究以牛肉上脑、腱子、辣椒条、黄瓜条、外脊、里脊、米龙和臀肉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烤制前营养品质、理化品质、加工品质及肌纤维特性和烤制后感官品质及烤制加工品质的差异,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确定烤制加工的关键品质指标,并建立烤牛肉综合品质评价方程:Y=-0.138 9X1+0.114 3X2+0.355 9X3+0.262 2X4+0.240 3X5+0.166 2X6(X1~X6分别代表脂肪质量分数、凝胶硬度、肌纤维直径、剪切力、原料肉黄度b*值、烤牛肉红度a*值)。经烤牛肉综合品质评价方程计算牛肉烤制加工综合品质得分和K-means聚类分析得出不同部位牛肉烤制加工适宜性。结果表明,上脑适宜烤制食用,黄瓜条、外脊、里脊和米龙较适宜烤制食用,腱子、辣椒条和臀肉不适宜烤制食用。以综合品质得分为自变量、总体可接受性为因变量,建立验证回归方程y=1.633 7x-0.243 1(R2=0.831 9),进一步证明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可较好地反映不同部位牛肉的烤制加工适宜性。本实验筛选出了牛肉烤制加工的专用原料肉,可为牛肉合理化和标准化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市售生鲜猪肉品质特征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市场上生鲜猪肉的新鲜度、系水力、肉色、嫩度等肉质指标的测定,从包装方式、认证方式、猪品种方面分析市售生鲜猪肉品质差异状况,为指导合理消费及制定相应的标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分割包装肉样的新鲜度较未经分割包装的差,但是在水分含量、系水力、嫩度方面品质较好;未经认证猪肉与绿色猪肉、有机猪肉相比,存在系水力较差、嫩度较差、水分含量合格率较低的问题;本地猪肉与杂交猪肉相比,具有系水力好、肉色鲜红、质地细嫩等优良品质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以去势公猪和母猪的背最长肌为材料,测定其理化指标,研究性别对猪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性别对猪肉的品质特性有明显影响。与母猪背最长肌的水分含量(75.16%)相比,去势公猪背最长肌的水分含量(74.40%)偏低;而去势公猪背最长肌的脂肪含量是母猪的2.5 倍左右;宰后pH24 值为5.85,相对母猪肉pH24 5.66较高;保水性较好;但其红度值为0.52,相对母猪肉红度值0.92较小;蒸煮损失为24.05%,相对母猪肉蒸煮损失21.76%较大;嫩度较差,去势公猪肉剪切力为5.10 kg,而母猪肉剪切力为3.79 kg。综合各项指标得出,去势公猪肉较宜于加工优质生鲜肉产品,但应注意改善产品的色泽和嫩度;而母猪肉由于在蒸煮损失和嫩度方面占优,较宜于加工灌肠等肉制品。  相似文献   

18.
黔北麻羊不同部位肌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4 月龄黔北麻羊不同部位的肌肉组织为材料,分别取腹肉、外脊、羊腩、里脊、颈肉、前腿、后腿7 个部位肌肉,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黔北麻羊肌肉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7 个部位羊肉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共鉴定出52 种,包括醇类17 种、酮类7 种、酸类14 种、醛类5 种、其他类(酯类、烷烃类、酚类等)9 种;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热图分析及相对气味活度值分析比较7 个不同部位羊肉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影响黔北麻羊肉风味的主要物质为醇类和醛类,主要为辛醛、壬醛、1-辛烯-3-醇、庚醇、正辛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