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分布及生物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料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水生生态的世界性难题,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其对水生生态安全的影响也愈发突出.对国内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分布状况进行归纳总结,对其分布、来源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归纳总结微塑料对淡水生物(淡水藻类,淡水浮游动物,鱼类等)的毒害作用研究进展,讨论微塑料对淡水水生生物造成的危害,对未来微塑料的...  相似文献   

2.
微塑料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新型环境污染物,几乎存在于任何环境介质中,在海洋、河流、陆地、大气、土壤中均发现有微塑料污染.为更好地了解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研究情况,详细介绍了淡水系统中的微塑料采样和预处理方法,并探讨了其发展方向.其中,采样方法涉及水体、沉积物及水生生物方面;在微塑料的提取方面,比较了不同提取溶液和提取方法的优...  相似文献   

3.
应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将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及中国知网CNKI作为数据源,以2007年1月1日—2021年7月24日发表的有关淡水环境微塑料研究的文献为分析对象,通过分析淡水微塑料研究的相关文献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突显词分析、作者合作共现及机构合作共现等内容,对淡水微塑料相关的研究现状及新兴趋势进行分析。发文量分析表明,国内外近几年对淡水微塑料研究的热度持续升高,近两年涨幅较大,主要集中于中国、美国与德国等。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聚类分析,发现国内外关于淡水微塑料的研究方向大体上相似,其中微塑料在淡水环境中的分布、淡水微塑料在沉积物中的分布与污染特征及微塑料对淡水环境的影响等都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及突显词分析,发现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生态风险,如对淡水生物的影响是目前淡水微塑料研究的新兴趋势。除此之外,纳米塑料也是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药物活性化合物(pharmaceuticals,Ph ACs)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物,其大量使用导致的环境残留和负面影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然而Ph ACs在水体中的环境行为不仅与自身特性有关,还受水体纳米颗粒物、胶体、悬浮颗粒物等界面的影响。通过对现有研究的分析,介绍了国内外Ph ACs的污染水平及检测方法,综述了Ph ACs微界面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环境风险,并对后续Ph ACs微界面作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有机污染物微生物转化的代谢过程,更好地监测水环境中的污染物的变化,改善水质,本文使用不同碳浓度的调控环境,研究了在不同调控环境下的微生物转化代谢过程。实验选取同一水源3处不同的水环境下的水样本,形成3种不同碳浓度的培养基作为不同的调控方式,在培养基中培养有机污染物微生物6天后,测量菌体的干重变化,并得到调控结果。结果表明:在低碳浓度调控环境下,菌体干重变化大,调控效果明显;在中碳浓度调控环境下,菌体干重基本不发生变化,调控效果不明显;在高碳浓度下,菌体干重变化不大,调控效果一般。实验结果可为水环境的净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土壤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运移环境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薛强  梁冰  刘晓丽  陈贺 《水利学报》2003,34(6):48-55
本文综合考虑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水环境体系中扩散、吸附解吸、分配以及微生物降解条件,建立了土壤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运移耦合的动力学模型。模型中包含了有机污染物非平衡吸附动力学过程与固相吸附污染物被微生物降解环境行为,并采用分裂算符方法推导出了数学模型的有限元格式,编制了计算程序。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油气田地区落地原油在土壤水环境中迁移转化问题,探讨了模型参数λ、α变化对有机污染物运 移的影响,同时与SCOW模型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与实用性,这对于定量研究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水环境中分配与归宿以及实验室模型参数的测定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同时为污染预测、预报与防治提供科学的根据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水文水资源系统不仅受雨雪、地理位置等自然因素影响,与人类社会发展也密切相关。针对国内日益严峻的水环境形势,从江河湖海等水资源安全与检测入手,探讨国内水质检测状况,介绍不同水环境下的水质监测技术,总结水资源保护措施,为水环境的监测与分析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无机氮是海水资源的主要污染物,而有机物则是淡水资源的主要污染物,同时指出简便、快捷、高效、准确是水质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固定化微藻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微藻固定化技术在环境的生物监测方面具有灵敏度高、同一装置能监测多种污染物等优点,阐述固定化微藻在污水处理中的脱氮除磷、重金属离子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去除及环境的生物监测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塑料作为生产生活中最常见的材料,其废弃物在物理、化学、生物作用下会被分解成为微塑料。微塑料作为新污染物的一种,因其不易降解性,可长距离迁移,并通过食物链转移进入人体中,对人体的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带来危害,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威胁。对可能受到微塑料污染样品的采样、前处理以及检测工作是微塑料科学研究的必要环节。本文根据不同检测方法的特点,提出微塑料检测实验室的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0.
环境容量是环境科学中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基本理论问题,它反映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积存规律,也反映在特定功能条件下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水电工程兴建对河道径流的调节,使水库库区及坝址下游河道的水文情势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使水库库区及下游河道的水环境容量发生较大变化,可能对受影响河段的工农业用水、水生态系统乃至河流沿岸的社会经济产生不可逆转的长期性影响。以某具有日调节性能的水电站为例,研究探讨了水电站运行对河流水环境容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人民黄河》2021,43(10)
遴选地表水环境中常见的聚乙烯(PE)微塑料为目标污染物,开展絮凝试验,研究絮凝剂种类、pH值及助凝剂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对水体中PE微塑料去除的影响,分析絮凝机制。结果表明:相同絮凝剂投加量时,硫酸铝对PE微塑料的去除率高于三氯化铁的;水体pH值为中性、硫酸铝投加量为50 mg/L,室温下PE微塑料去除率约为40%,同样的水质条件及硫酸铝投加量下,加入5 mg/L APAM强化絮凝反应,PE微塑料的去除率提升至53.19%,当APAM投加量大于10 mg/L时,PE微塑料的去除率提升至60%;在助凝剂APAM强化硫酸铝对PE微塑料的絮凝去除过程中,吸附电中和、吸附架桥作用是絮凝去除微塑料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水环境容量现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水环境容量是水体在设计水文条件下承纳污染物的极限值。在对国内外流域水环境容量研究状况进行分析,以及对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水环境容量研究成果详述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在污染物总量控制方面的成功举措,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找出我国在水环境容量研究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对水环境容量开展的不同层面的研究,提出适宜的改进完善策略,为我国进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为"广义水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新形势下,流域水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水环境数值模拟可以定量描述流域水环境演变过程,是水环境规划、管理与保护工作的重要研究手段。从地表水环境模型、地下水环境模型、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3方面,分类归纳了当前主要的水环境数值模拟技术;从流域水环境演变与调控、水利工程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研究、水污染防治工程设计、水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流域水环境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情况;最后分析了当前水环境模拟技术的不足,并对流域水环境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淡水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及生物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我国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和赋存特征,阐述了复杂环境介质中化学消解等前处理方法和光谱分析等定性技术在分析微塑料污染特征中的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了微塑料污染对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和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我国淡水水体的微塑料污染形势严峻,需深入研究微塑料的分析方法和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尽快加强淡水水体的防治和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再生水作为河湖生态用水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及其风险防范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针对再生水作为河湖生态用水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及风险防范问题,开创了国内再生水利用地下水环境效应研究的先河,通过机理研究与示范应用相结合,提出了再生水利用的特征污染风险因子;揭示了包气带不同岩性介质对再生水特征污染物的净化能力;集成立体监测井  相似文献   

16.
大王滩水库水环境容量分析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环境容量是以环境目标和水体稀释自净规律为依据的。水体中污染物的排入 ,要与水环境容量相适应 ,如果超出水环境容量 ,就必须采取措施 ,以保护水体水质不受污染。介绍了计算水库水环境容量的方法 ,并由此反推求污染物允许的排放量 ,对大王滩水库在不同条件下的水环境容量进行分析比较 ,给出了大王滩水库合理的水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17.
概述典型人工纳米材料释放到水环境中可能发生的团聚、沉降、溶解等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包括pH值、离子强度、天然有机物、无机胶体、水动力条件等)。这些水环境条件通过静电作用、位阻效应、桥联作用与溶解离子络合作用等影响纳米颗粒的行为。分析当前研究的不足,认为应开展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纳米材料行为研究,例如更低浓度的纳米材料环境行为、纳米材料与天然胶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等,为进一步研究和预测人工纳米材料在水环境中的归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给水排水》2006,32(3)
宁波市水环境承载力研究研究生:阎非导师:贾海峰(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100084)水环境承载能力状况对地区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宁波市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宁波市水污染严重,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水环境已经成为制约宁波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论文在对水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与研究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宁波市具体情况,根据污染物类型的不同,将宁波市水环境承载力分为水环境对常规污染物的纳污能力以及水环境对有毒物质的承载力研究两方面。在常规污染物纳污能力研究中,本论文建立了稳态条件下一维河流…  相似文献   

19.
泥沙对营养物质吸附与释放研究进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中的泥沙分布非常广泛,它对进入水环境系统的营养性污染物具有强烈的表面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作用,是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主要载体。污染物与泥沙的作用对水体生态环境会产生影响。结合国内外研究最新动态,对泥沙及营养性污染物的形态、泥沙与水体水质的关系作了概述,重点对影响营养性污染物释放与吸附的因子作了分析,并对泥沙对营养性污染物吸附与释放存在的问题发表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20.
黄河水体中泥沙与污染物迁移转化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永  周艳丽  李群  姜胜利 《人民黄河》2006,28(11):28-29,32
黄河泥沙对水质有着显著的影响,给黄河水资源保护工作带来一系列不同手其他河流的特有的问题和困难。在黄河多沙水体监测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黄河水体中重金属、耗氧有机物、有毒有机污染物、营养性污染物等的迁移、转化和归宿。科学研究黄河水环境问题,必须结合水环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水化学和水利工程科学(主要是水力学、泥沙运动力学)等多门学科,充分研究黄河泥沙的特点、理化特性和黄河泥沙与污染物问的作用,确立科学系统的多沙水体前处理方法和豁测技术.才能对黄河水质污染状况作出科学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