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物需水量是灌区最重要的水资源消耗途径,研究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可为引黄灌区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供有效支撑。以三义寨引黄灌区1999—2019年21 a共756组逐旬气象数据为基础,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彭曼-蒙特斯(Penman-Monteith)公式为基础的修正式来计算作物需水量,以旬为计算单元时长,共选取23个样本。对三义寨引黄灌区冬小麦作物需水量的通径分析可知,对需水量影响最大的4个气象因子为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照时数。敏感性分析可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照时数之间影响密切,天最大日照时数的直接作用最小,但是通过其他气象因子对作物需水量产生的间接作用最大。9个气象因子敏感程度排序为:平均气温>日照时数>最高气温>平均风速>最低气温>水面蒸发量>天最大日照时数>降水量>空气相对湿度。比起简单的相关系数和回归分析方法,通径分析方法可以准确计算出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确定各因子的敏感程度,从而为建立更有效的引黄灌区作物需水量计算方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杨卫红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1,50(7):28-29,38
商丘市三义寨引黄灌区用水合理性分析,在充分体现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水资源规划、配置和管理的要求,考虑所在区域的水资源条件及区域用水水平后得出.文章从商丘市三义寨引黄灌区现状引用水情况、灌区各业需水量预测、灌区可供水量预测,灌区供需平衡分析4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张泉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1,50(6):81-83
从农田水利方面的应用范畴来讲,作物的需水量研究和计算目的是对灌溉需水量进行预测和分析,以科学数据指导农田灌水.文章以玉米、棉花、小麦为例,依据多年来试验的数据,通过分析各因素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展开对灌区需水量趋势研究,论述数据模型的建立以及模型的数据验证办法. 相似文献
5.
6.
7.
8.
一、灌区基本情况河南省新三义寨引黄灌区位于河南省东部,由于水资源与人口、耕地资源的分布、经济发展的格局极其不相匹配,导致了水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利用。近年来,豫东地区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需用水量急剧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地下水 相似文献
9.
10.
11.
三义寨引黄灌区泥沙农田化技术研究成果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义寨引黄灌区沉沙条渠清淤泥沙严重破坏了周围生态环境,已影响到灌区的可持续发展。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使清淤泥沙农田化。通过两年来一系列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堆沙高地种植的作物品种、沙荒地土壤改良和最佳耕作管理方法等实用技术。通过在当地推广,成效显著,改变了沉沙条渠清淤泥沙危害的现状,显示了泥沙农田化治理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作物需水量计算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评述了作物需水量的计算,并着重分析了基于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计算作物需水量的方法.提出了作物系数、土壤水分修正系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观点,并指出作物系数不但随作物生长发育时间而变化,也受气温和土壤水分状况累积效应的影响,土壤水分修正系数也有建立包含作物根系深度等因素的计算模型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采用Mann-Kendall方法计算南京1951—2005年的作物需水量,结合气象因素的变化趋势,分析气候变化对南京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影响,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结果表明:夏作水稻、棉花和玉米的需水量减少,主要与夏季增温不明显以及降雨增加、日照时数减少和风速显著降低有关;冬小麦和油菜需水量呈增加趋势,主要因为冬春季增温趋势率最大,日照时数减少和风速的下降不足以抵消气温升高和湿度降低的影响。认为温度变化会改变作物种植制度,可能带来作物总需水量的增加,因此实施节水灌溉非常必要,尤其是推行水稻蓄水控灌,可减少灌排定额,减小温室效应,降低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模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作物需水量的基本概念出发,以水量平衡原理为基础,建立了模拟农田根层土壤水循环的计算机模型-ISAREG.这一模型具有多种功能,可模拟根层土壤水分变化,评价给定的灌溉制度,计算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也可用以制订多种供水限制条件下的优化灌溉制度.用望都灌溉试验站的小麦、玉米、棉花3种作物两年的试验观测资料对上述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16.
用水量核算方法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的一项技术支撑。以山东济宁市梁山县为研究区,采用FAO(国际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该县3种主要农作物的逐日作物需水量及净灌溉需水量。研究中考虑到研究区的作物种植面积、灌溉水利用系数等因素提出理论需水量和折算系数的概念,通过推求理论需水量与实际用水量的折算系数,对2011年和2012年梁山县灌溉用水量统计数据进行核算,核算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08%和-1.52%,核算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陈大为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21,4(5):171-174
本文评估了不同气候和农艺条件下作物需水量的预测方法.作物的蒸发蒸腾用来满足水分损失所需的水的深度,并且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下实现完全的生产潜力.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有多种,气候、作物特征、作物种植地条件、种植模式、种植时间都或多或少对作物需水量产生一定影响.随着全球温度变暖,作物需水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作物需水量预测的研... 相似文献
18.
一、泥沙处理概述新三义寨引黄灌区实施后,沉沙条渠每年清淤的泥沙都堆放在沉沙条渠左岸60~100m,右岸200~250m的狭长区域内,平均堆高5~6m。对沉沙清淤堆成区,三义寨分局会同有关科研院所积极研究采取相关技术措施,不断研究探讨泥沙农田化新技术、新措施,对已堆成区域及时平整改造,种树、种草、打井灌溉,恢复土地耕种功能。近几年来陆续植速生杨树12万株,堆成区复种160多公顷。200多公顷的黄沙岗变成了人造林场和复垦农田,较好的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环境,遏制了沙荒沙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建立了黄河下游灌区引黄灌溉需水量中期预测方法。分析了引黄灌溉需水预测基本原理,阐述了作物需水量、有效降水量、斗渠以下灌溉水利用系数、引黄灌溉需水量分离等引黄灌溉需水预测的关键参数和方法。作物需水量可采用修订的Valiantzas方程进行预测;有效降水量预测可采用美国垦务局推荐方法;斗渠以下灌溉水利用系数可采用该系数与末级渠道灌溉控制单元至支渠分水口的距离、渠道衬砌率等的线性方程估算;引黄灌溉需水量的分离可采用高精度遥感技术确定引黄灌溉面积,并通过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从灌区供水水源中分离出引黄供水需求量。上述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可以为黄河下游农业用水需求预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单作物系数法和双作物系数法计算作物需水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本文采用FA0-56推荐的计算作物需水量的单作物系数和双作物系数方法,应用陕西杨凌地区的资料,分别计算了作物需水量,并和蒸渗仪的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其差异及原因。结果表明,在地面部分覆盖的情况下,双作物系数法比单作物系数法更接近实测值,而在地面完全覆盖情况下,两者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