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实现矿井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从矿井水空间利用格局出发,在明确矿井水利用分类的基础上,考虑供需双向协调要求,分析提出矿井水分类利用指标因子,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M)方法构建了煤炭矿井水安全利用模式分类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宁东煤炭基地典型煤矿为实例,评价了矿井水开发利用模式分类,结果表明:构建的利用模式分类评...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是煤炭大省,全省每年矿井排水达5亿m,左右,接近全国的1/4,而平均利用率连10%也不到。绝大部分在排放过程中,与矿井污水、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混流,不但极大地浪费了水资源,而且还污染了水环境。山东省矿井总排水量的60%为岩溶水,约占矿水岩溶水系统水资源量的19%,这些岩溶水均是水质较好的地下水,处理成本低,应用范围广,市场前景十分可观。如果将矿井水利用率提高到40%~50%,则相当于又多出几座大中型水库。笔者长期从事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鄂尔多斯市煤矿矿井水的利用情况,对典型煤矿开采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评估了矿井水水量和可利用量,得出鄂尔多斯市矿井综合富水系数为0.117,现状矿井水水量为5 139.0万t/a,可利用量为3 597.3万t/a。同时,对矿井水水质进行了评价和分类,结果表明东胜、准格尔、上海庙煤矿为较差,桌子山煤矿为极差,不适宜直接饮用。最后,提出了矿井水利用的保障措施:1制定煤矿矿井水利用规划和实施细则,实现矿井水对其他水源的替代;2建立以煤矿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自觉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及矿井水利用的支撑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3出台促进矿井水利用的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高耗水企业优先使用矿井水;4鼓励煤矿企业、用水企业、供水企业等投资建设矿井水利用配套设施。  相似文献   

4.
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与水资源压力,评价矿井水开发利用现状,挖掘其潜力,是开展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工作.梳理总结矿井水资源利用及相关概念与内涵,指出矿井水资源可利用量是开发利用能力的函数,对应开发利用能力的矿井水资源可划分为可利用量和不可利用量两部分.采用极限分析理论,推理辨析矿井水现状利用量、理论利用量及潜力等概念和...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平台,从构造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环境地质条件4个方面,对郑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潜力进行了评价。在此过程中,建立了郑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的二级评价指标分别为:断裂分布状况、地震活动性、地层组合条件、岩土体条件、不稳定斜坡、潜水埋深、潜水含水层富水性、第一层承压含水层顶板埋深、崩滑流发育状况、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地面沉降、地下水侵蚀性;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模型中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值。评估结果将郑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潜力分为4个等级:高、较高、中等、较低。该结果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区域地质环境开发利用潜力状况,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可以为政府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6.
采用1956~2006年新资料系列,在对安徽淮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及开发利用进行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考虑地下水系统的脆弱性及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出地下水开采区的划分标准及划分等级,并提出不同规划水平年、不同年型分区浅层地下水、中深层孔隙水和岩溶水资源的剩余量、剩余程度及开发利用潜力,为该区未来更长时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赵晖  刘淼  刘猛 《治淮》2010,(5):8-9
<正>一、淮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一)地下水资源量淮河流域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量(M≤2g/L)为344.7×108m3/a,其中,山丘区为87.8×108m3/a,平原区为264.1×108m3/a,山丘区与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之间的重复水量为7.2×  相似文献   

8.
为规避矿井水利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科学合理评价矿井水利用风险程度,在明确矿井水利用风险概念的基础上,从工程条件、生态环境、技术水平、经济条件、政策法规和社会认可6个方面,分析提出矿井水利用供需全环节约束因素及风险点,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适用于煤炭矿井水利用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对陕北典型煤矿进行了矿井水利...  相似文献   

9.
锡林河流域在我国北方典型草原区具有代表性,已探明的煤炭储量1393亿t,居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已展现国家能源基地雏形。工业用水的快速增长加剧了水资源供需平衡的矛盾,水资源已成为制约该地区生态和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锡林河流域水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预测流域2015年、2020年和2030年需水状况;并针对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该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提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蒋永奎 《治淮》2011,(2):15-16
一、新汴河概况新汴河建成于20世纪70年代初,横穿皖、苏两省,从七岭子截引沱河,向东穿越津浦铁路,在宿州市东二铺汇入从符离集截引的濉河,经灵璧、泗县及江苏省泗洪入洪泽湖溧河洼,全长127.1km,流域面积6562km2,河道宽度约600m。宿县闸、灵西闸和团结闸是新汴河干流上3个涵闸工程,配套建有船闸和翻水站。沱河和萧濉新河是新汴河的两大支流。沱河经河  相似文献   

11.
王学磊  孔令民  孙红 《山东水利》2006,(8):42-42,48
1日照市石棉矿概况日照市石棉矿是一家集石棉采选、石棉深加工、蛇纹石综合开发利用于一体的国有中型工业企业,为华东地区唯一的石棉生产企业。该矿成立于1958年,自1972年从事竖井开拓以来,在-50m、-100m两个作业面,共掘巷道约5000m,矿体20多条。由于巷道和矿体空区越来越大,地下涌水量也逐年增加,每天从-50m、-100m作业面抽水5000m3以上,每年的排水费用也越来越高,造成石棉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2002年8月不得不关闭矿井转为露天开采。2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坑排水情况2·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矿区位于山前倾斜平原,梭罗树河西岸,地形西北高,东…  相似文献   

12.
结合近几年来黑龙江省在一些煤炭城市开展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特别是鹤岗、鸡西、双鸭山、七台河市缺水地区, 为了缓解城市供水的紧张局面,综合开发利用矿井水是煤炭城市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约束的萨拉乌苏组地下水优化管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拉乌苏组地下水广泛分布于生态环境脆弱的毛乌素沙地,规避地下水开发过程中的生态风险是一个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以ArcGIS为平台,采用Visual Modflow模拟软件,利用通用的优化模型软件GWM,以开采量最大化为目标,以对生态环境最小化为约束条件,研发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地下水优化管理模型。结果表明,考虑了风沙滩地区地表植被生态约束后,全区开采量为70.44×104m3/d,其蒸发量较现状减少28.10×104m3/d,引起的河流排泄减少量仅占现状河流排泄量的4.09%,优化方案既保护了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又保证了河流基流量不明显减少,增加的开采资源量均来自减少蒸发量,优化开采方案合理可行,为陕北能源基地水资源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从山西省水资源特点、水环境恶化的现状和水资源利用条件入手,分析了雨洪水资源的特性与雨洪水资源化利用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水资源环境改善办法,系统论述了山西省利用雨洪水资源的基本思路和技术框架.通过对水资源开发潜力的分析研究,提出雨洪水资源利用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针对城镇化进程对水资源系统干扰逐步加强的问题, 基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子系统构建水资源环境评价体系,基于空间、人口、社会经济子系统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测算东江下游流域14个区县单元的城水耦合协调度,并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城水动态耦合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0—2020年大湾区东岸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水资源环境水平波动上升,城水耦合度提升显著,由磨合阶段转变高水平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在2010—2015年显著提升,2016—2020年微弱下降,其中黄埔、龙华等城市边缘区耦合协调度降幅较为明显,空间分异显著;高水平城水耦合关系下,人口增长、建设用地扩张是胁迫水资源环境的主要因素,水资源紧缺、用水效率低下以及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恶化是限制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水、能源、粮食是保障人类生存与福祉的重要物质基础,研究吉林省水-能源-粮食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以促进吉林省水、能源、粮食的可持续发展。【方法】以吉林省为研究区,建立水-能源-粮食(W-E-F)系统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评价2003—2020年W-E-F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运用GM(1,1)预测2021—2030年耦合协调度。【结果】结果表明:吉林省W-E-F系统综合发展评价指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由0.29增长至0.67,其中水资源系统发展指数对综合系统发展指数影响大;耦合度在0.88~0.99范围内,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关系由勉强失衡逐步发展到中级协调水平,表现出向好的趋势,预测2030年将达到高级协调,最后为促进吉林省W-E-F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结论】耦合协调度模型能够有效定量评价吉林省水-能源-粮食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为吉林省水-能源-粮食系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水利科技》2009,(4):67-67
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承担的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948”项目“非传统水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及其对水资源供需平衡影响的研究”日前在南京通过了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948”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的验收。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水资源日益短缺、开发过度的现状,将物元理论应用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的领域,并以黑河中游为例,选取该地区6个子区域作为待评物元。通过合理优选评价指标,建立了该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指标体系及物元可拓评价模型,并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本次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实例研究表明:运用物元可拓模型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综合评价是可行的,结论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9.
对于水资源主要消耗用户和粮食重要生产基地的大型灌区,进行供需双侧调控是缓解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区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揭示灌区水-能源-粮食复杂的协调关系,针对性地开展系统优化调控。首先基于系统评价理论构建大型灌区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再基于灌区水资源系统模拟模型,以灌区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度最大为目标,以灌区主要作物水稻种植比例、水库分级分期旱限水位、水稻需水关键期限制供水比例作为优化调控变量,结合加速遗传算法,开展基于水资源供需双侧优化调控的灌区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评价与优化调控研究。杭埠河灌区应用结果显示:优化调控确定的灌区水稻种植比例、水库分级分期旱限水位、水稻需水关键期限供比例,相较于灌区运行现状能提高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双季稻种植面积一定程度恢复使粮食产量明显提高,优化的水库旱限水位及水稻需水关键期水库限供比例,可在提升灌区干旱年份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较好地降低粮食作物因旱减产损失。可见,开展灌区供需双侧优化调控能显著提高灌区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性和适配性,可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布局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以及落实灌区水利高质量发展实施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